第1431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431章
随着西南战事的结束,眼看着700年也就走到了尾,帝国内廷女官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大唐这个新的帝国各方架构日趋完善,一个崭新的帝国开始真正屹立在拉亚大陆东方。
给帝国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损失的洪灾在帝国全力的应对下终于支撑了过去,但是留下的一片狼藉还是让几个郡的地方官员们犯愁不已,虽然帝国中央这些地区拨付了大量赈灾物资和资金,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要想重建灾区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五湖郡这个帝国曾经的粮仓已经是满目创痍,洪水摧毁了大量水利设施,导致了许多河道沟渠被损毁,也使得千万亩良田毁于一旦,曾经给五湖人带来了丰收和喜悦的河流湖泊成为了罪魁祸首,好在瘟疫并没有在五湖地区发生,这也算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苏民舜遭遇了接任五湖总督之后的第一次危机,不过地方政府良好的运行效率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水灾给民众带来的怨言,赈灾及时到位,重建工作及时铺开,以工代赈和修筑水利设施的工作在水灾刚刚退去就全面展开,苏民舜给各府城守下达的死命令就是在祭春大节之前务必要让灾民有一个窝,哪怕再简陋也行,但必须要有。整个五湖大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数以百万计的民工活跃在水利建设工地和房屋建设工地上,各府城守和官员们几乎是放下一切工作围绕着这两项事务。
天南和三江两郡则是在一方面应对洪灾的同时一方面也在和蔓延的瘟疫作斗争,帝国中央给予的有力支持使得两郡的瘟疫情况很快就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瘟疫仍然使超过五万人丧失了生命,而这已经是地方政府竭尽所能做到的了。
缅郡总督武直在面临危机的同时也迎来了机遇,缅北地区在面临水灾之时地方政府的及时果决赢得了不少好评,民众的良好反应让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了帝国中央朝会上,这是一个好兆头,连尚在哺乳期的林月心也是欣喜不已,并不指望什么,至少可以证明三江并非无人。
印德安地区的行政架构问题最终还是提上了日程,在中大陆驻军统帅崔文秀的强烈要求下,整个印德安地区和梅利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问题成为了在祭春节前的帝国中央政务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按照规划,梅利的情况最为简单,新建的梅利郡仍然是以安纳托利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梅利公国首都卢克索为首府,下辖原梅利公国的中北地区,安纳托利府(行省)、色雷斯府(行省)、吉雷松府(行省)、帕弗拉哥尼亚府(行省)、斯波拉泽斯府(行省),依然按照梅利原来的行政区域设定。
印德安地区的问题最为复杂,庞杂的部族和巨大的地域以及宗教问题混杂其中使得关于这个地区的郡府划分争议甚多。
索利安郡除了获得了索利安人聚居的克什哈尔、加莱以及孟加三个府(行省)之外,波洛府(行省)也划入了索利安郡,波洛府(行省)的索利安人和海德拉巴人的比例是各占一半,首府设在了孟加府(行省)府城翡翠堡。北印德安郡由中央、德古、霍兰、瓦德等四个府(行省)组成,幅员面积最大,人口最多首府仍然是海德拉巴人的中心城市中央府(行省)里德,这里是海德拉巴人的主要聚居区。
中印德安郡则是一个大杂烩,海德拉巴人,米什人,古吉拉特人,泰加人,塞力巴人,提克人,都在这个地区有着相当比例,也是情况最为复杂的一个郡,下设帕梅、米洛、罗塞、昆都士、喀达五个府(行省),首府设在了米洛府(行省)府城米洛。
旁遮部三个地区与原海德拉巴人控制区的丹吉府(行省)合并,面积扩大,首府变成了丹吉府(行省)府城吉达城,郡名却仍然沿袭了旁遮这两个字,天方语的译音对于唐语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这样的妥协让旁遮人和海德拉巴人人都能够接受。
南印德安郡事实上只包括了印德安地区的正南部,即原提克人控制区七个府(行省)中的庞贡和拉合尔行省再加上原属于海德拉巴人控制区的赛钦和安曼两大府(行省),政治文化中心海卢姆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南印德安郡的首府。
位于印德安地区西南角的果阿、卡纳塔、鲁恰尔、雷波和西泽五个府(行省)组成了新成立的滨海郡,果阿城是天然的首府,雷波和西泽两个府(行省)境内曲折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湾使得滨海郡成为帝国濒临波罗的海的一个重要郡,也成为帝国在西陲交通线的终点。
包含了克尔曼、法罕、呼罗以及共管的麦纳府(行省)在内的西印德安郡建立引起了很大争议,主要原因是因为首府所在,按理说麦纳无论从何种角度上来说都应该是这个地区天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却属于和汉森同盟的共管区域,这让蓝堡城的地位显得有些过尴尬。
一番争论之后,最终还是无锋一语拍板,仍然将首府设立在了麦纳府(行省)府城蓝堡城,这肯定会加深汉森同盟的疑虑,但是同时也可以向汉森同盟人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帝国控制整个印德安地区的决心不容置疑,法罕行省西北角的深水港将建成帝国在波罗的海的一个重要军港。
西南结合部地区的地位问题也被提了出来,但是究竟是不是和印德安地区一起建郡在朝廷中也有争议。
锡金虽然暂时屈服在了帝国脚下,但是孤悬在拉丁洋和大南洋之间,帝国要想完全将这块土地融入帝国只怕还得花些工夫,即便是整合这里的武装力量都是一个具有相当难度的工作。而南安人和西萨摩亚人同样是对帝国抱有相当的敌意,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定要在这个时候让这片土地变成帝国的一个郡也许会起到反作用,但是另外一个意见却是认为越是这样就应该尽早的把这个地区置于帝国中央的直辖之下,西南地区是帝国从南面踏向中大陆的跳板,西半岛同盟这一次虽然侥幸逃脱了被堵截围歼的命运,但是无论是从军方复仇的情绪来说还是从帝国的长远利益来说,西半岛同盟都将是帝国日后在这个地区的一个绊脚石,踢开这个绊脚石是帝国要想进一步延伸帝国影响力最根本的一步,而西南结合部地区将充当踏出这一步的依托。
仅仅是这几个地区的行政地域划分问题就耗费了两周时间,最后还是无锋几次果决的拍板才避免了争论的复杂化,无论是帝国内地商人们还是当地的贵族士绅都对这将会影响到这个地区势力起落和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十分关注,任何一个局外人的建言甚至都可能被这些人看作是其他利益群体企图染指这个地区利益的兆头,这让无锋恼怒无比却又无可奈何。帝国工商势力已经紧紧和这个地区的本土势力纠缠在了一起,而帝国也要想利用这个地区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这就迫使许多时候帝国中央也需要妥协来平衡这个地区的利益分配,以保持这个地区的社会平稳,至少在现在,在帝国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和调整的时候,只要确保了帝国中央对这个地区局势控制的主导权,其他都可以通过平衡和妥协来实现。
总督人选一直是所有势力关注的焦点,虽然来自印德安地区的各方本土势力们都希望能够由印德安本民族的人物来担任,但是他们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退而求其次,他们希望能够在城守和府(行省)下的行政官员更多的由出身本土的官员来担任,但这同样遭到了来自帝国中央政府的否决。在这个问题上素来态度温和的萧唐和较为激进的苏秦都持相同意见,那就是帝国必须要在这个问题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总督人选自然毋庸考虑,必须要由帝国中央信得过的人选来担任,城守也是如此,府(行省)下设的主要行政官员同样也要由在获得帝国认同的官员来出任。
在这个问题上来自印德安地区的代表和政务院的官员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虽然在册封帝国贵族之前帝国中央就已经有意识的进行了挑选,但是在这个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已经成为帝国元老院代表的印德安籍贵族们仍然是据理力争,而来自印德安地区各行各业的公民院代表却恰恰相反,他们坚决支持帝国中央政务院的意见,这使得帝国元老院的印德安籍代表最终未能在关键问题上达到意愿。
第1431章
随着西南战事的结束,眼看着700年也就走到了尾,帝国内廷女官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大唐这个新的帝国各方架构日趋完善,一个崭新的帝国开始真正屹立在拉亚大陆东方。
给帝国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损失的洪灾在帝国全力的应对下终于支撑了过去,但是留下的一片狼藉还是让几个郡的地方官员们犯愁不已,虽然帝国中央这些地区拨付了大量赈灾物资和资金,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要想重建灾区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五湖郡这个帝国曾经的粮仓已经是满目创痍,洪水摧毁了大量水利设施,导致了许多河道沟渠被损毁,也使得千万亩良田毁于一旦,曾经给五湖人带来了丰收和喜悦的河流湖泊成为了罪魁祸首,好在瘟疫并没有在五湖地区发生,这也算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苏民舜遭遇了接任五湖总督之后的第一次危机,不过地方政府良好的运行效率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水灾给民众带来的怨言,赈灾及时到位,重建工作及时铺开,以工代赈和修筑水利设施的工作在水灾刚刚退去就全面展开,苏民舜给各府城守下达的死命令就是在祭春大节之前务必要让灾民有一个窝,哪怕再简陋也行,但必须要有。整个五湖大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数以百万计的民工活跃在水利建设工地和房屋建设工地上,各府城守和官员们几乎是放下一切工作围绕着这两项事务。
天南和三江两郡则是在一方面应对洪灾的同时一方面也在和蔓延的瘟疫作斗争,帝国中央给予的有力支持使得两郡的瘟疫情况很快就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瘟疫仍然使超过五万人丧失了生命,而这已经是地方政府竭尽所能做到的了。
缅郡总督武直在面临危机的同时也迎来了机遇,缅北地区在面临水灾之时地方政府的及时果决赢得了不少好评,民众的良好反应让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了帝国中央朝会上,这是一个好兆头,连尚在哺乳期的林月心也是欣喜不已,并不指望什么,至少可以证明三江并非无人。
印德安地区的行政架构问题最终还是提上了日程,在中大陆驻军统帅崔文秀的强烈要求下,整个印德安地区和梅利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问题成为了在祭春节前的帝国中央政务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按照规划,梅利的情况最为简单,新建的梅利郡仍然是以安纳托利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梅利公国首都卢克索为首府,下辖原梅利公国的中北地区,安纳托利府(行省)、色雷斯府(行省)、吉雷松府(行省)、帕弗拉哥尼亚府(行省)、斯波拉泽斯府(行省),依然按照梅利原来的行政区域设定。
印德安地区的问题最为复杂,庞杂的部族和巨大的地域以及宗教问题混杂其中使得关于这个地区的郡府划分争议甚多。
索利安郡除了获得了索利安人聚居的克什哈尔、加莱以及孟加三个府(行省)之外,波洛府(行省)也划入了索利安郡,波洛府(行省)的索利安人和海德拉巴人的比例是各占一半,首府设在了孟加府(行省)府城翡翠堡。北印德安郡由中央、德古、霍兰、瓦德等四个府(行省)组成,幅员面积最大,人口最多首府仍然是海德拉巴人的中心城市中央府(行省)里德,这里是海德拉巴人的主要聚居区。
中印德安郡则是一个大杂烩,海德拉巴人,米什人,古吉拉特人,泰加人,塞力巴人,提克人,都在这个地区有着相当比例,也是情况最为复杂的一个郡,下设帕梅、米洛、罗塞、昆都士、喀达五个府(行省),首府设在了米洛府(行省)府城米洛。
旁遮部三个地区与原海德拉巴人控制区的丹吉府(行省)合并,面积扩大,首府变成了丹吉府(行省)府城吉达城,郡名却仍然沿袭了旁遮这两个字,天方语的译音对于唐语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这样的妥协让旁遮人和海德拉巴人人都能够接受。
南印德安郡事实上只包括了印德安地区的正南部,即原提克人控制区七个府(行省)中的庞贡和拉合尔行省再加上原属于海德拉巴人控制区的赛钦和安曼两大府(行省),政治文化中心海卢姆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南印德安郡的首府。
位于印德安地区西南角的果阿、卡纳塔、鲁恰尔、雷波和西泽五个府(行省)组成了新成立的滨海郡,果阿城是天然的首府,雷波和西泽两个府(行省)境内曲折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湾使得滨海郡成为帝国濒临波罗的海的一个重要郡,也成为帝国在西陲交通线的终点。
包含了克尔曼、法罕、呼罗以及共管的麦纳府(行省)在内的西印德安郡建立引起了很大争议,主要原因是因为首府所在,按理说麦纳无论从何种角度上来说都应该是这个地区天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却属于和汉森同盟的共管区域,这让蓝堡城的地位显得有些过尴尬。
一番争论之后,最终还是无锋一语拍板,仍然将首府设立在了麦纳府(行省)府城蓝堡城,这肯定会加深汉森同盟的疑虑,但是同时也可以向汉森同盟人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帝国控制整个印德安地区的决心不容置疑,法罕行省西北角的深水港将建成帝国在波罗的海的一个重要军港。
西南结合部地区的地位问题也被提了出来,但是究竟是不是和印德安地区一起建郡在朝廷中也有争议。
锡金虽然暂时屈服在了帝国脚下,但是孤悬在拉丁洋和大南洋之间,帝国要想完全将这块土地融入帝国只怕还得花些工夫,即便是整合这里的武装力量都是一个具有相当难度的工作。而南安人和西萨摩亚人同样是对帝国抱有相当的敌意,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定要在这个时候让这片土地变成帝国的一个郡也许会起到反作用,但是另外一个意见却是认为越是这样就应该尽早的把这个地区置于帝国中央的直辖之下,西南地区是帝国从南面踏向中大陆的跳板,西半岛同盟这一次虽然侥幸逃脱了被堵截围歼的命运,但是无论是从军方复仇的情绪来说还是从帝国的长远利益来说,西半岛同盟都将是帝国日后在这个地区的一个绊脚石,踢开这个绊脚石是帝国要想进一步延伸帝国影响力最根本的一步,而西南结合部地区将充当踏出这一步的依托。
仅仅是这几个地区的行政地域划分问题就耗费了两周时间,最后还是无锋几次果决的拍板才避免了争论的复杂化,无论是帝国内地商人们还是当地的贵族士绅都对这将会影响到这个地区势力起落和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十分关注,任何一个局外人的建言甚至都可能被这些人看作是其他利益群体企图染指这个地区利益的兆头,这让无锋恼怒无比却又无可奈何。帝国工商势力已经紧紧和这个地区的本土势力纠缠在了一起,而帝国也要想利用这个地区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这就迫使许多时候帝国中央也需要妥协来平衡这个地区的利益分配,以保持这个地区的社会平稳,至少在现在,在帝国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和调整的时候,只要确保了帝国中央对这个地区局势控制的主导权,其他都可以通过平衡和妥协来实现。
总督人选一直是所有势力关注的焦点,虽然来自印德安地区的各方本土势力们都希望能够由印德安本民族的人物来担任,但是他们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退而求其次,他们希望能够在城守和府(行省)下的行政官员更多的由出身本土的官员来担任,但这同样遭到了来自帝国中央政府的否决。在这个问题上素来态度温和的萧唐和较为激进的苏秦都持相同意见,那就是帝国必须要在这个问题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总督人选自然毋庸考虑,必须要由帝国中央信得过的人选来担任,城守也是如此,府(行省)下设的主要行政官员同样也要由在获得帝国认同的官员来出任。
在这个问题上来自印德安地区的代表和政务院的官员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虽然在册封帝国贵族之前帝国中央就已经有意识的进行了挑选,但是在这个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已经成为帝国元老院代表的印德安籍贵族们仍然是据理力争,而来自印德安地区各行各业的公民院代表却恰恰相反,他们坚决支持帝国中央政务院的意见,这使得帝国元老院的印德安籍代表最终未能在关键问题上达到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