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168.1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91章
再度回到杨树村时,周芸芸只觉得恍如隔世。
第一次是作为出嫁女离开了村子,后来为了看望胖喵,她再度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小山村。又过了好些年,她跟着周家阿爹、周大金一起,将已逝的阿奶送回家入土为安。
而如今,又过去了二十年。
她回来了,跟孟谨元一起携手归来,并且已不打算再离开了。
离开不过及笄妙龄,归来时却已经满头华发,唯有这依山伴水的小山村,仍是那样的宁静、熟悉。
颤颤巍巍的下了马车,可还没等她站稳,提前得了消息的三囡早早的等在了村道上,一看到她立马颠颠儿的奔上前去:“阿姐!!”
周芸芸迟疑的看了过来。
“阿姐你可算是回来了,这回再也不走了吧?好好,我牙还能动,赶紧做好吃的去!走!”
三囡盼了一辈子,可先前两次回乡,待的时间短不说,一次送走了小八姐俩和胖喵俩口子,一次却是将阿奶送回落叶归根,她就算再缺心眼儿,也不可能在那档口提出做好吃的。
幸好,这次阿姐回来后,就不会走了,她们姐俩终于可以像小时候那般,天天顿顿都做好吃的。
彼时,周芸芸也终于认出了又二十年没见的妹子,心下一叹:“没想到一别那么多年,三囡你一点儿都没变,还是当年的你呀,可真亲切”
“那是那是,我一直觉得阿姐你是我亲姐!”三囡上前挽住周芸芸的胳膊,一叠声的道,“走,我先领你在村里逛逛。这么久没回来了,好多人都不认得了吧?”
周芸芸心道,说的就好像我以前就认得一样,她除了自家人,也就只剩下当初关系比较近的三奶奶家还熟悉点儿了。
可惜,三奶奶走得比阿奶还要早,还有大伯大伯娘、二伯二伯娘,他们也都走了。倒是她阿爹看着闷闷的不爱说话不爱动弹,身子骨倒还是挺硬朗的。这回听说孟谨元要告老还乡,还闹着非要一道儿回来,好在最终被大金给劝住了,只答应等京城里的生意都交给阿福媳妇儿后,他们俩口子陪着他回乡来。
对了,大金最终也没能完成阿奶的心愿,生下五个儿子继承福禄寿喜财这五个充满了阿奶最美好期盼的名字。事实上,大金只有三儿一女,福生、禄生、寿生,至于最小的女儿则叫周喜娘。
同样没能完成遗愿的还有大发,在他爹过世之后,他婆娘倒是又怀了两胎,生的却都是小闺女。
刘春花格外的喜欢这两个跟她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孙女,特地花钱请人帮着取了据说极有福气的名字,全然忘却了三山子当初的遗愿。
大发倒是记得,可一来拧不过亲娘,二来他琢磨着他爹当初是叫他再生个儿子继承周翰林这个饱含深意的名字,闺女自然就不合适了。又因着谁也不敢保证他下一胎就不是儿子,所以就这么一拖再拖,直到他和媳妇儿再也生不出来为止。
这样的结果,当初又有谁能想得到呢?
随三囡一道儿走在既熟悉又陌生的村道上,看着两旁或是刚翻修,或是早已破旧不堪的房舍,周芸芸好一阵唏嘘。
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就仿佛,穿越还是昨个儿的事情,一转眼大家都老了。再看看跟自己并肩而行的小老太太,早已没了活泼灵动,只能在眉宇之间努力寻找,才能依稀看到当年那个小丫头的模样。
“唉,咱们都老了。”周芸芸轻叹道。
不曾想,三囡却道:“不老不老,我的牙口可好了。阿姐,要不咱们回去把小时候吃过的所有好吃的全都再做一遍?对了,孟家的房子又重新修过了,你说你想要两亩田也没问题,只是你想干啥?”
“谨元说,咱们这是告老还乡,归隐田园。”
三囡奇道:“你和我姐夫哪个会种田?”
刚准备对着远方郁郁葱葱的山林感概一番的周芸芸,深深的被噎住了。种地什么的,她年轻时候都不会,指望年纪大了无师自通?做梦都梦不到那么稀罕的事儿。至于孟谨元,只怕还不如她呢,好歹她也曾经在农忙时节给地里送过饭菜汤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所以,两个对农事一无所知的人,要田来做啥呢?
“三囡啊,你还是跟小时候一样耿直。”没给三囡发问的机会,周芸芸直接道,“走吧,去你家,咱们做好吃的去。”
“走!”
她家的傻妹子啊,还是那个一提到吃就瞬间丢开一切的吃货。
只这般,孟谨元和周芸芸就这样再度回到了杨树村,住进了修缮一新的孟家新居里。
孟家的老房子,早在他俩成亲之前就已经塌了一多半。哪怕后来周家这边也有照看着,可这都几十年过去了,又没人住在里头,早已彻底坏了。
幸好这次告老还乡前,周芸芸事先叫人送了信捎了钱回来,让三囡帮着雇人将孟家的房子重新盖起来,且最好是依着老样子盖的。
说真的,孟家的老房子长什么样儿,周芸芸是真的不记得了。她未出阁前,几乎一直宅在家里陪着一缸子鱼祖宗,唯一一次去孟家,还是帮着送了回饭,完全不曾停留就离开了。
三囡也不大清楚,好在她哥是个明白人。
她哥周三河,好歹曾经跟着孟谨元做过学问,进进出出的一年有余,依着当时的记忆,跟匠人们说了个大概,勉勉强强弄了个七八分相像。
周芸芸没什么感觉,孟谨元倒是挺满意的。只是事后问他,原来他也已经忘了小时候的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再一想,她好像也忘了,只记得自己的房间是南面朝向最好的一间,再有就是阿奶独自一人住在后院里,紧挨着的就是粮仓。
新盖的孟家小院,真的很小,别说跟京城里的四进大宅子相比了,就是单单在村里头看,也是属于很小的。
一个不大的院子,两间正房两间偏房,还有一个灶间和一个茅厕。
等看到那个茅厕的时候,周芸芸和孟谨元对视一眼,都感受到了对方的无可奈何。
怎么就忘了乡下村里的茅厕有多可怕呢?不单可怕,还没有浴室。对了,这里还没水暖,有的只是烧炭的暖炕。
告老还乡仿佛有些太冲动了。
幸好在经过半个月的适应后,最关键的是,他们离开京城时还是带了下人的,将茅厕拆掉重新改装成便所和浴室后,幸福感徒然增加。
而此时,孟谨元也向村里宣布,他将免束脩教导村中孩子功课,不过只招收六到十岁的孩子,且若是没有读书天赋,他会负责劝退。
得亏三山子已经过世了,没有听到这番话,要不然得多气啊!不是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吗?怎么他都那么努力了,还要被无情伤害呢?
这个问题若是由周芸芸来回答的话,她一定会告诉他,有些人需要将铁杵磨成针,而另一些人他们天生心中就有针,两者孰优孰劣,还需要比较吗?
幸好,三山子什么都不知道,也许此时此刻他早已转世投胎,得到了前世最想要的读书天赋。
而村里,有着跟三山子同样梦想的孩子并不少,哪怕不求功名利禄,多认识几个字兴许就能去镇上、县城里找个账房的活儿。兴许还能跟周三河似的,干啥都赚钱,还带着全家老小一道儿赚钱。
加上孟谨元又着重强调了他不要束脩,回头但凡年岁合适的孩子都被送到了孟家。
可惜的是,孟家地方也不大,堂屋被归整出来当了课堂,饶是如此,等摆下桌案后,最多也只能收下十名学生。好在这年头的私塾、村学规模都很小,十几二十人已经算是数量不少的了,一般的秀才只要能招到七八个学生,就足以体面的维持生计了。
最终,孟谨元收了十名学生,其中一人就是三河家的重孙子。至于大河二河并三囡,他们都一致表示自家专出蠢货,就不劳妹夫/姐夫费心了。
周芸芸觉得自己有理由相信,他们都是被当年三山子的事儿给吓到了,以至于索性不叫儿孙们念书了。不过这年头,念书的到底还是少数,且周家最奇葩的地方在于,他们虽然不教识字,却一个个天生对算筹格外敏感,反正比周芸芸是强多了。
而在招满了学生之后,孟谨元就带着一帮小伢子们天天念三字经。
在村里办个学堂,也算是归隐田园的一种吧?
比起孟谨元的高雅,周芸芸这头更简单,她只见天的跟三囡待一块儿,倒不是经常动手做好吃的,事实上多半时间她都是在指点三囡的儿媳、孙女们。至于三囡,她只负责吃。
偶尔俩人皆得闲了,比如十天一次的休息日,他们会一道儿坐上老周家的牛车,或是往镇上逛逛,或是干脆去县城里看望大房那几家人,对了,还有大囡。
他们都过得很好,包括再嫁的大囡,尽管离大富大贵还有很大的差距,可至少衣食无忧儿孙绕膝。
头一次去县城时,还没有什么风波,可等他们第二次去时,有关于他俩尤其是孟谨元的消息,却早已传遍了大街小巷。
“那位就是孟阁老吧?听说是个大官!”
“咱们县城出去的,当年中了探花郎,还听说他进过翰林院呢,后来才去了内阁,都是真正的读书人才能去的地儿!”
“边上那个是他发妻吧?”
“是呀,夫妻恩爱几十年,生的儿子各个都成了才,最能耐的已经当上了户部尚书。知道这是啥吗?大官,特别厉害的大官!咱们县太爷见了,立马噗通跪下来给人家磕头!”
“真有那么厉害啊?哟,还真别说,县太爷来了!”
“快看快看,那是县太爷啊!!”
小地方的人甭管听了多少流言,对于官阶一类终还是一知半解的,尤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儿,就是县太爷了。
等亲眼目睹了县太爷带着一帮子官吏、乡绅,恭恭敬敬的上前给孟谨元行礼问安,先前那些猜测才仿佛终于落到了实处,看得周遭的老百姓那叫一个啧啧称奇。
能不称奇吗?甭管孟谨元告老之前是多大的官儿,关键是他已经告老还乡了,没了那身官服,只着青布长衫,这不就是个普通的糟老头吗?怎么就能让县太爷跟个孙子似的上前问安呢?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若真能当孟谨元的孙子,县太爷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官拜正一品的内阁大学士啊!
若不是他一再坚持要告老还乡,圣上还不肯放行呢。再说了,他是归隐田园了,可他那些能耐至极的儿子、孙子们却还在朝堂上,若能攀上关系,那绝对是一步登天的好事儿。
可惜呀,人家不吃这套。
别看孟谨元最终还是入了内阁,简在帝心。可事实上他在京城的人缘特别差,怪只怪他为人太耿直,又在御史台待了小半辈子,基本上把能得罪的,不能得罪的,都统统得罪了个遍儿。而他之所以能得圣上重用,也就是因为他从不拉帮结派,是个彻头彻尾的皇党。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他去拉拔一个七品县令?他连自家儿子孙子都懒得管,才没那么闲情逸致呢。
又来过几回县城后,孟谨元就不爱来了,他觉得神烦,那些人就跟苍蝇似的嗡嗡叫着往他跟前凑,动不动就鞠躬作揖唤先生。单这样也就罢了,偏还有看不懂眼色非要送上重礼的,他若真缺那么点儿钱,何苦早早的退下来呢?没劲儿透了。
回头,孟谨元就不来了,只老实待在杨树村孟家,或是泡一壶清茶焚香品茗,或是索性带着学生们高声朗诵三字经、百家姓,再不然他偶尔也会跟着老妻往山上走走,只是一般都走不了太远,就会被堵个睁着。
胖喵俩口子的儿孙们啊,莫说周芸芸和孟谨元了,连三囡都搞不清楚谁是谁了,反正算下来都是胖喵的孩子,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给老周家捎野味,若是闻到了周芸芸的气息,还会叼着野鸡野兔就将人堵在山脚下。
到了后来,也不知哪个聪明的家伙认准了孟家的门,时不时的就能在院子里捡到些吃食,野鸡野兔占了多数,有一次却直接给送来了一整头的大野猪。
就和最开始一样。
一模一样。
赚眼,他俩回乡已有数年了。
在归乡后的第二年,大金依着承诺带着媳妇儿和老爹回来了,至于京城里的买卖全交给了他的孩子们。只是没过一年,周家阿爹还是去了,就葬在周家祖坟里,跟阿奶,跟大伯、二伯他们作伴。
再往后,就到了孟谨元八十大寿之日。
早在一月前,孟家所有的儿孙都齐齐的赶到了杨树村,为老祖宗庆贺寿辰。
最叫人意外的是,就在寿宴当日,圣上派人送来了寿礼,千里迢迢一路从京城送到了村里,敲锣打鼓的扛着牌匾扎着红花,抬着一口口奢华的箱奁,叫所有人都看得失了魂。
所以说,还是要好好念书啊!
除了会念书还得娶对媳妇儿,没见孟阁老非但是寒门出身,还无亲无故孤身一人走上仕途,却因着媳妇儿特别能生,生出来的还都是格外能念书的,愣是在短短几十年间,一下子蹦出了好多个姓孟的官员。
这才是最大的福气啊!
作者有话要说:
这回是真的结束了,感谢一路陪伴。
继续推荐新书猎户的娇妻,求收藏=3=
文案:俞满娘十五岁这年被她爹娘卖给了山里的猎户,做了猎户的娇妻。
再求个做收好了(* ̄3)(e ̄*)
第191章
再度回到杨树村时,周芸芸只觉得恍如隔世。
第一次是作为出嫁女离开了村子,后来为了看望胖喵,她再度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小山村。又过了好些年,她跟着周家阿爹、周大金一起,将已逝的阿奶送回家入土为安。
而如今,又过去了二十年。
她回来了,跟孟谨元一起携手归来,并且已不打算再离开了。
离开不过及笄妙龄,归来时却已经满头华发,唯有这依山伴水的小山村,仍是那样的宁静、熟悉。
颤颤巍巍的下了马车,可还没等她站稳,提前得了消息的三囡早早的等在了村道上,一看到她立马颠颠儿的奔上前去:“阿姐!!”
周芸芸迟疑的看了过来。
“阿姐你可算是回来了,这回再也不走了吧?好好,我牙还能动,赶紧做好吃的去!走!”
三囡盼了一辈子,可先前两次回乡,待的时间短不说,一次送走了小八姐俩和胖喵俩口子,一次却是将阿奶送回落叶归根,她就算再缺心眼儿,也不可能在那档口提出做好吃的。
幸好,这次阿姐回来后,就不会走了,她们姐俩终于可以像小时候那般,天天顿顿都做好吃的。
彼时,周芸芸也终于认出了又二十年没见的妹子,心下一叹:“没想到一别那么多年,三囡你一点儿都没变,还是当年的你呀,可真亲切”
“那是那是,我一直觉得阿姐你是我亲姐!”三囡上前挽住周芸芸的胳膊,一叠声的道,“走,我先领你在村里逛逛。这么久没回来了,好多人都不认得了吧?”
周芸芸心道,说的就好像我以前就认得一样,她除了自家人,也就只剩下当初关系比较近的三奶奶家还熟悉点儿了。
可惜,三奶奶走得比阿奶还要早,还有大伯大伯娘、二伯二伯娘,他们也都走了。倒是她阿爹看着闷闷的不爱说话不爱动弹,身子骨倒还是挺硬朗的。这回听说孟谨元要告老还乡,还闹着非要一道儿回来,好在最终被大金给劝住了,只答应等京城里的生意都交给阿福媳妇儿后,他们俩口子陪着他回乡来。
对了,大金最终也没能完成阿奶的心愿,生下五个儿子继承福禄寿喜财这五个充满了阿奶最美好期盼的名字。事实上,大金只有三儿一女,福生、禄生、寿生,至于最小的女儿则叫周喜娘。
同样没能完成遗愿的还有大发,在他爹过世之后,他婆娘倒是又怀了两胎,生的却都是小闺女。
刘春花格外的喜欢这两个跟她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孙女,特地花钱请人帮着取了据说极有福气的名字,全然忘却了三山子当初的遗愿。
大发倒是记得,可一来拧不过亲娘,二来他琢磨着他爹当初是叫他再生个儿子继承周翰林这个饱含深意的名字,闺女自然就不合适了。又因着谁也不敢保证他下一胎就不是儿子,所以就这么一拖再拖,直到他和媳妇儿再也生不出来为止。
这样的结果,当初又有谁能想得到呢?
随三囡一道儿走在既熟悉又陌生的村道上,看着两旁或是刚翻修,或是早已破旧不堪的房舍,周芸芸好一阵唏嘘。
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就仿佛,穿越还是昨个儿的事情,一转眼大家都老了。再看看跟自己并肩而行的小老太太,早已没了活泼灵动,只能在眉宇之间努力寻找,才能依稀看到当年那个小丫头的模样。
“唉,咱们都老了。”周芸芸轻叹道。
不曾想,三囡却道:“不老不老,我的牙口可好了。阿姐,要不咱们回去把小时候吃过的所有好吃的全都再做一遍?对了,孟家的房子又重新修过了,你说你想要两亩田也没问题,只是你想干啥?”
“谨元说,咱们这是告老还乡,归隐田园。”
三囡奇道:“你和我姐夫哪个会种田?”
刚准备对着远方郁郁葱葱的山林感概一番的周芸芸,深深的被噎住了。种地什么的,她年轻时候都不会,指望年纪大了无师自通?做梦都梦不到那么稀罕的事儿。至于孟谨元,只怕还不如她呢,好歹她也曾经在农忙时节给地里送过饭菜汤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所以,两个对农事一无所知的人,要田来做啥呢?
“三囡啊,你还是跟小时候一样耿直。”没给三囡发问的机会,周芸芸直接道,“走吧,去你家,咱们做好吃的去。”
“走!”
她家的傻妹子啊,还是那个一提到吃就瞬间丢开一切的吃货。
只这般,孟谨元和周芸芸就这样再度回到了杨树村,住进了修缮一新的孟家新居里。
孟家的老房子,早在他俩成亲之前就已经塌了一多半。哪怕后来周家这边也有照看着,可这都几十年过去了,又没人住在里头,早已彻底坏了。
幸好这次告老还乡前,周芸芸事先叫人送了信捎了钱回来,让三囡帮着雇人将孟家的房子重新盖起来,且最好是依着老样子盖的。
说真的,孟家的老房子长什么样儿,周芸芸是真的不记得了。她未出阁前,几乎一直宅在家里陪着一缸子鱼祖宗,唯一一次去孟家,还是帮着送了回饭,完全不曾停留就离开了。
三囡也不大清楚,好在她哥是个明白人。
她哥周三河,好歹曾经跟着孟谨元做过学问,进进出出的一年有余,依着当时的记忆,跟匠人们说了个大概,勉勉强强弄了个七八分相像。
周芸芸没什么感觉,孟谨元倒是挺满意的。只是事后问他,原来他也已经忘了小时候的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再一想,她好像也忘了,只记得自己的房间是南面朝向最好的一间,再有就是阿奶独自一人住在后院里,紧挨着的就是粮仓。
新盖的孟家小院,真的很小,别说跟京城里的四进大宅子相比了,就是单单在村里头看,也是属于很小的。
一个不大的院子,两间正房两间偏房,还有一个灶间和一个茅厕。
等看到那个茅厕的时候,周芸芸和孟谨元对视一眼,都感受到了对方的无可奈何。
怎么就忘了乡下村里的茅厕有多可怕呢?不单可怕,还没有浴室。对了,这里还没水暖,有的只是烧炭的暖炕。
告老还乡仿佛有些太冲动了。
幸好在经过半个月的适应后,最关键的是,他们离开京城时还是带了下人的,将茅厕拆掉重新改装成便所和浴室后,幸福感徒然增加。
而此时,孟谨元也向村里宣布,他将免束脩教导村中孩子功课,不过只招收六到十岁的孩子,且若是没有读书天赋,他会负责劝退。
得亏三山子已经过世了,没有听到这番话,要不然得多气啊!不是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吗?怎么他都那么努力了,还要被无情伤害呢?
这个问题若是由周芸芸来回答的话,她一定会告诉他,有些人需要将铁杵磨成针,而另一些人他们天生心中就有针,两者孰优孰劣,还需要比较吗?
幸好,三山子什么都不知道,也许此时此刻他早已转世投胎,得到了前世最想要的读书天赋。
而村里,有着跟三山子同样梦想的孩子并不少,哪怕不求功名利禄,多认识几个字兴许就能去镇上、县城里找个账房的活儿。兴许还能跟周三河似的,干啥都赚钱,还带着全家老小一道儿赚钱。
加上孟谨元又着重强调了他不要束脩,回头但凡年岁合适的孩子都被送到了孟家。
可惜的是,孟家地方也不大,堂屋被归整出来当了课堂,饶是如此,等摆下桌案后,最多也只能收下十名学生。好在这年头的私塾、村学规模都很小,十几二十人已经算是数量不少的了,一般的秀才只要能招到七八个学生,就足以体面的维持生计了。
最终,孟谨元收了十名学生,其中一人就是三河家的重孙子。至于大河二河并三囡,他们都一致表示自家专出蠢货,就不劳妹夫/姐夫费心了。
周芸芸觉得自己有理由相信,他们都是被当年三山子的事儿给吓到了,以至于索性不叫儿孙们念书了。不过这年头,念书的到底还是少数,且周家最奇葩的地方在于,他们虽然不教识字,却一个个天生对算筹格外敏感,反正比周芸芸是强多了。
而在招满了学生之后,孟谨元就带着一帮小伢子们天天念三字经。
在村里办个学堂,也算是归隐田园的一种吧?
比起孟谨元的高雅,周芸芸这头更简单,她只见天的跟三囡待一块儿,倒不是经常动手做好吃的,事实上多半时间她都是在指点三囡的儿媳、孙女们。至于三囡,她只负责吃。
偶尔俩人皆得闲了,比如十天一次的休息日,他们会一道儿坐上老周家的牛车,或是往镇上逛逛,或是干脆去县城里看望大房那几家人,对了,还有大囡。
他们都过得很好,包括再嫁的大囡,尽管离大富大贵还有很大的差距,可至少衣食无忧儿孙绕膝。
头一次去县城时,还没有什么风波,可等他们第二次去时,有关于他俩尤其是孟谨元的消息,却早已传遍了大街小巷。
“那位就是孟阁老吧?听说是个大官!”
“咱们县城出去的,当年中了探花郎,还听说他进过翰林院呢,后来才去了内阁,都是真正的读书人才能去的地儿!”
“边上那个是他发妻吧?”
“是呀,夫妻恩爱几十年,生的儿子各个都成了才,最能耐的已经当上了户部尚书。知道这是啥吗?大官,特别厉害的大官!咱们县太爷见了,立马噗通跪下来给人家磕头!”
“真有那么厉害啊?哟,还真别说,县太爷来了!”
“快看快看,那是县太爷啊!!”
小地方的人甭管听了多少流言,对于官阶一类终还是一知半解的,尤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儿,就是县太爷了。
等亲眼目睹了县太爷带着一帮子官吏、乡绅,恭恭敬敬的上前给孟谨元行礼问安,先前那些猜测才仿佛终于落到了实处,看得周遭的老百姓那叫一个啧啧称奇。
能不称奇吗?甭管孟谨元告老之前是多大的官儿,关键是他已经告老还乡了,没了那身官服,只着青布长衫,这不就是个普通的糟老头吗?怎么就能让县太爷跟个孙子似的上前问安呢?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若真能当孟谨元的孙子,县太爷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官拜正一品的内阁大学士啊!
若不是他一再坚持要告老还乡,圣上还不肯放行呢。再说了,他是归隐田园了,可他那些能耐至极的儿子、孙子们却还在朝堂上,若能攀上关系,那绝对是一步登天的好事儿。
可惜呀,人家不吃这套。
别看孟谨元最终还是入了内阁,简在帝心。可事实上他在京城的人缘特别差,怪只怪他为人太耿直,又在御史台待了小半辈子,基本上把能得罪的,不能得罪的,都统统得罪了个遍儿。而他之所以能得圣上重用,也就是因为他从不拉帮结派,是个彻头彻尾的皇党。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他去拉拔一个七品县令?他连自家儿子孙子都懒得管,才没那么闲情逸致呢。
又来过几回县城后,孟谨元就不爱来了,他觉得神烦,那些人就跟苍蝇似的嗡嗡叫着往他跟前凑,动不动就鞠躬作揖唤先生。单这样也就罢了,偏还有看不懂眼色非要送上重礼的,他若真缺那么点儿钱,何苦早早的退下来呢?没劲儿透了。
回头,孟谨元就不来了,只老实待在杨树村孟家,或是泡一壶清茶焚香品茗,或是索性带着学生们高声朗诵三字经、百家姓,再不然他偶尔也会跟着老妻往山上走走,只是一般都走不了太远,就会被堵个睁着。
胖喵俩口子的儿孙们啊,莫说周芸芸和孟谨元了,连三囡都搞不清楚谁是谁了,反正算下来都是胖喵的孩子,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给老周家捎野味,若是闻到了周芸芸的气息,还会叼着野鸡野兔就将人堵在山脚下。
到了后来,也不知哪个聪明的家伙认准了孟家的门,时不时的就能在院子里捡到些吃食,野鸡野兔占了多数,有一次却直接给送来了一整头的大野猪。
就和最开始一样。
一模一样。
赚眼,他俩回乡已有数年了。
在归乡后的第二年,大金依着承诺带着媳妇儿和老爹回来了,至于京城里的买卖全交给了他的孩子们。只是没过一年,周家阿爹还是去了,就葬在周家祖坟里,跟阿奶,跟大伯、二伯他们作伴。
再往后,就到了孟谨元八十大寿之日。
早在一月前,孟家所有的儿孙都齐齐的赶到了杨树村,为老祖宗庆贺寿辰。
最叫人意外的是,就在寿宴当日,圣上派人送来了寿礼,千里迢迢一路从京城送到了村里,敲锣打鼓的扛着牌匾扎着红花,抬着一口口奢华的箱奁,叫所有人都看得失了魂。
所以说,还是要好好念书啊!
除了会念书还得娶对媳妇儿,没见孟阁老非但是寒门出身,还无亲无故孤身一人走上仕途,却因着媳妇儿特别能生,生出来的还都是格外能念书的,愣是在短短几十年间,一下子蹦出了好多个姓孟的官员。
这才是最大的福气啊!
作者有话要说:
这回是真的结束了,感谢一路陪伴。
继续推荐新书猎户的娇妻,求收藏=3=
文案:俞满娘十五岁这年被她爹娘卖给了山里的猎户,做了猎户的娇妻。
再求个做收好了(* ̄3)(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