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八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殿下,汴京最新消息!”李承站在赵昭身后,轻声禀报。
“说吧!”赵昭已经等待很久,轻声询问。
李承轻声道:“对于殿下的离开,赵昭表现的很平静,从我们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并未有暴跳如雷,大发雷霆。至少赵宗晟平安无事,并未受到什么斥责。”
“哦?当真如此?”
对于这个结果,赵昭很是意外,以赵顼的性格,不暴怒才怪?何以他会这般冷静呢?意外的同时也让他有些不安。
赵顼最大的弱点就在于他的性格,一个是多疑,一个是暴怒。他一反常态地冷静下来,着实有些奇怪。
赵昭心里清楚,其实赵顼的能力和资质本身并不差,如果他冷静下来,全心全意和自己过招,必然很麻烦。倒不是说怕赵顼,而是如此一来就没有多少可乘之机。在对阵过程中,就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那永昌陵失火的是如何定性的?”赵昭沉声询问,对此有些忧虑。那日太祖陵寝突然失火,给他制造一个绝好的机会,更从容地逃走了。可如此一来,永昌陵失火就可能与自己相联系,大有黄泥巴罗裤裆里的感觉。虽说及时将罪名安在了西夏人身上,但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毕竟那几个西夏人的出现本身就有些许破绽,显得有些冠冕堂皇,如果赵顼紧咬住不放,再做点什么文章的话,那可就有些麻烦了。纵火焚烧祖先陵寝,这可是不孝的大罪,若是有什么风言风语,必然对声望有所影响。
“西夏人所为!”李承道:“赵顼下旨严查,结果是西夏人所为,还为此声讨西夏人。百姓听闻此事,也是义愤填膺。”
“赵顼真是这么说的?”
“是的,据说赵宗晟回到汴京第二天,就有了这个结论,速度很快!”
听到这样的答案,赵昭反而更加有些不安了。虽说如此定性是好事,一来可以给百姓有个说法,不至于对自己的名誉造成什么潜在的威胁。再者,如此一来,出兵讨伐西夏也就师出有名了。虽说是个不太高明的借口,但用起来很顺手,西夏承不承认已经没关系了。
可是赵顼竟然如此干脆,两日时间,证明他基本上没有什么犹豫。他为什么不给自己找麻烦呢?为何还要这样帮着自己?
难不成赵顼胸有成竹,他何时便的如此冷静?如此从容?永昌陵失火,即便是闹大了,也不过是个小麻烦。可对手却突然便的谨慎起来,自己却摸不清楚状况,这才是**烦。
“殿下,或许是因为民间舆论的缘故;毕竟太庙行刺那日,他们就是将罪名推给西夏人的。你在洛阳那么一说,消息传开,民间本身就有些这样的传言,赵顼兴许也是无可奈何!”李承也觉得有些反常,做出了如此推断。
“兴许是无可奈何,却也有可能是顺水推舟!”赵昭沉吟片刻,说道:“总之,我们必须要小心了,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了对手,赵顼或许有什么变化,此事需要弄清楚;还有就是高滔滔,查查此事背后是否有他的身影,这个女人可不简单。”
“是!”李承欣然领命。
“家里可都还好?”
“都好,殿下放心!”李承道:“此刻王妃她们肯定在为世子庆祝周岁生辰!”
“嗯,鸿儿周岁,我却不能在身边。”赵昭多少有些遗憾。
“殿下不必遗憾,大局为重,将来有许多时间团聚!”李承劝慰一句,说道:“西夏入侵,殿下忧心国事,匆匆赶赴西北主持大局。民间舆论对殿下多有称颂,赵顼没有指责殿下的理由,更不敢因此而为难王妃和世子。
不仅没有为难,态度反而很好。几日之前,就将世子周岁生辰的礼物送去,赏赐十分丰厚……”
“哼哼,看来是得小心赵顼了,表面功夫越是到位,背地里就越是有什么猫腻!”赵昭沉声道:“嘱咐狄公,家里一定要小心。”
身在长安,家人在汴京等于都是任职,赵昭特别挂念。此番从永安皇陵离开,心中本身有些忐忑,生恐赵顼冲动之下会苛待家人。如今算是暂时放心了,但是赵顼的反常态度又让他有些不安。更担心他背后暗箭伤人,故而必须小心。
李承道:“殿下放心,明面上有太后和长公主庇护,赵顼不敢轻举妄动。背地里,狄公派出了宗内一等一的好手保护,安全放心无忧。”
“那就好!”
“狄公说他确定能保护好王妃和世子的安危,不过也有个小建议……”
见李承欲言又止,赵昭沉声道:“直说就是了!”
“狄公建议,殿下可以在长安纳几个妃子,再添几位王子,确保无虞!”一番话,李承说的很不好意思。同时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赵昭的神色,唯恐触怒了秦王的敏感神经。
“我知道了!”赵昭比想象的平静,因为他知道,狄青绝对不会因此懈怠,汴京那边还是会全力以赴,如此建议不过是个保险措施。他明白道理,但不见得会采纳!在长安可以纳妃,但绝对不能公开生子。
那样的话,赵顼的猜忌之心会更强烈。他会觉得,身在汴京作为人质的妻儿分量在下降,会影响到他们的安全。
赵昭沉吟片刻道:“我已经任命于玄为王府长史了,开府建衙的事情就交给他来主持。”
“是,我会全力配合的。”
“嗯,眼下我们还有一桩大事要做,得巡视西北,趁机见见各地的官员,安抚人心。”对赵昭而言,这才是当务之急。
“嗯,赵顼将永昌陵失火的事情罪责推到了西夏人身上,征讨的诏书肯定不日就会到了,殿下正好借着这个由头出巡!”
“是这样!”赵昭轻声道:“开战之前,稳定人心,这个重要。至于对西夏一战,待准备妥当之后发动,此一战关乎大局,必须慎之又慎。”
“是!”李承道:“对了,有件大事差点忘了。”
“何事?”
“殿下,赵顼下旨,重新启用王安石!”
“哦?当真吗?”
“是的,满朝震动,此刻圣旨怕是已经到江宁了。”
“有意思,这下子有热闹可看了!”赵昭笑了笑,这大概是今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
赋税减少,财政吃紧,变法效果越来越差,赵顼为此很恼怒。对参知政事吕惠卿的能力有了质疑,为了改变现状,他想到了换人。将王安石请回来主持大局,在他看来,前几年王安石在的时候,情况一直不错。
如今请他回来力挽狂澜,改变不利状况。再者,赵昭的突然崛起,也让赵顼很是不安,他急需要壮大一支可靠力量。新党是其中的核心力量,而能够整合新党,发挥其价值和作用的人,王安石最有资历,也最为合适。
更为重要的是,王安石是自己可信,可用之人!几年来,君臣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这份知遇之恩,王安石肯定会报答的,过去君臣之间的合作也不错。最重要的是,王安石与赵昭有矛盾。
王安石是个执拗之人,一旦与谁有了分歧矛盾,是很难改变态度的。也就是说,他不可能倒向秦王那边。对赵顼而言,这样的人就可以重用。
当初贬王安石到江宁,完全是迫于旱灾的压力。如今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再次启用王安石也没什么阻力,完全是可行的。
所以,赵顼酝酿几日之后,没有与任何的大臣商量,直接下旨。召江宁知府王安石入汴京,再次为宰相,主持变法。
圣旨很快被送到江宁,王安石接旨时,心潮澎湃。尽管已经几十岁了,为人也稳重,但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王安石期盼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从汴京回来时,他写下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就是期待着还有机会起复,完成未竞的事业。
这一年多,在江宁府,他兢兢业业,但是内心深处,依旧渴望能够尽早回到汴京。他并非贪恋权位,他在乎的永远是变法事业。
一年前罢相,离开汴京有着太多的不得已。尤其是什么办法引起旱灾,罢相以谢天下云云。王安石在变法前就告诉皇帝赵顼,变法不应该畏惧人言,畏惧天变,可见他是个比较赞同唯物之人。以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将他贬谪,赶出汴京,他心里怎么能服气?故而想要起复的决心就比较迫切。
再者,他从来不认为变法是错误的。在他看来,变法正是关键时刻。如今还有许多的变法措施尚未推行,待全部推行之后。一切都会有改观,变法要成功是需要时间的。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忍受风言风语,忍受误解。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退缩!
王安石期待着官家能够醒悟过来,能够再给自己一个机会。
一年的期盼终于梦想成真了。
虽然已经是五月了,但王安石觉得,自己正如沐春风!RS
“殿下,汴京最新消息!”李承站在赵昭身后,轻声禀报。
“说吧!”赵昭已经等待很久,轻声询问。
李承轻声道:“对于殿下的离开,赵昭表现的很平静,从我们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并未有暴跳如雷,大发雷霆。至少赵宗晟平安无事,并未受到什么斥责。”
“哦?当真如此?”
对于这个结果,赵昭很是意外,以赵顼的性格,不暴怒才怪?何以他会这般冷静呢?意外的同时也让他有些不安。
赵顼最大的弱点就在于他的性格,一个是多疑,一个是暴怒。他一反常态地冷静下来,着实有些奇怪。
赵昭心里清楚,其实赵顼的能力和资质本身并不差,如果他冷静下来,全心全意和自己过招,必然很麻烦。倒不是说怕赵顼,而是如此一来就没有多少可乘之机。在对阵过程中,就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那永昌陵失火的是如何定性的?”赵昭沉声询问,对此有些忧虑。那日太祖陵寝突然失火,给他制造一个绝好的机会,更从容地逃走了。可如此一来,永昌陵失火就可能与自己相联系,大有黄泥巴罗裤裆里的感觉。虽说及时将罪名安在了西夏人身上,但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毕竟那几个西夏人的出现本身就有些许破绽,显得有些冠冕堂皇,如果赵顼紧咬住不放,再做点什么文章的话,那可就有些麻烦了。纵火焚烧祖先陵寝,这可是不孝的大罪,若是有什么风言风语,必然对声望有所影响。
“西夏人所为!”李承道:“赵顼下旨严查,结果是西夏人所为,还为此声讨西夏人。百姓听闻此事,也是义愤填膺。”
“赵顼真是这么说的?”
“是的,据说赵宗晟回到汴京第二天,就有了这个结论,速度很快!”
听到这样的答案,赵昭反而更加有些不安了。虽说如此定性是好事,一来可以给百姓有个说法,不至于对自己的名誉造成什么潜在的威胁。再者,如此一来,出兵讨伐西夏也就师出有名了。虽说是个不太高明的借口,但用起来很顺手,西夏承不承认已经没关系了。
可是赵顼竟然如此干脆,两日时间,证明他基本上没有什么犹豫。他为什么不给自己找麻烦呢?为何还要这样帮着自己?
难不成赵顼胸有成竹,他何时便的如此冷静?如此从容?永昌陵失火,即便是闹大了,也不过是个小麻烦。可对手却突然便的谨慎起来,自己却摸不清楚状况,这才是**烦。
“殿下,或许是因为民间舆论的缘故;毕竟太庙行刺那日,他们就是将罪名推给西夏人的。你在洛阳那么一说,消息传开,民间本身就有些这样的传言,赵顼兴许也是无可奈何!”李承也觉得有些反常,做出了如此推断。
“兴许是无可奈何,却也有可能是顺水推舟!”赵昭沉吟片刻,说道:“总之,我们必须要小心了,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了对手,赵顼或许有什么变化,此事需要弄清楚;还有就是高滔滔,查查此事背后是否有他的身影,这个女人可不简单。”
“是!”李承欣然领命。
“家里可都还好?”
“都好,殿下放心!”李承道:“此刻王妃她们肯定在为世子庆祝周岁生辰!”
“嗯,鸿儿周岁,我却不能在身边。”赵昭多少有些遗憾。
“殿下不必遗憾,大局为重,将来有许多时间团聚!”李承劝慰一句,说道:“西夏入侵,殿下忧心国事,匆匆赶赴西北主持大局。民间舆论对殿下多有称颂,赵顼没有指责殿下的理由,更不敢因此而为难王妃和世子。
不仅没有为难,态度反而很好。几日之前,就将世子周岁生辰的礼物送去,赏赐十分丰厚……”
“哼哼,看来是得小心赵顼了,表面功夫越是到位,背地里就越是有什么猫腻!”赵昭沉声道:“嘱咐狄公,家里一定要小心。”
身在长安,家人在汴京等于都是任职,赵昭特别挂念。此番从永安皇陵离开,心中本身有些忐忑,生恐赵顼冲动之下会苛待家人。如今算是暂时放心了,但是赵顼的反常态度又让他有些不安。更担心他背后暗箭伤人,故而必须小心。
李承道:“殿下放心,明面上有太后和长公主庇护,赵顼不敢轻举妄动。背地里,狄公派出了宗内一等一的好手保护,安全放心无忧。”
“那就好!”
“狄公说他确定能保护好王妃和世子的安危,不过也有个小建议……”
见李承欲言又止,赵昭沉声道:“直说就是了!”
“狄公建议,殿下可以在长安纳几个妃子,再添几位王子,确保无虞!”一番话,李承说的很不好意思。同时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赵昭的神色,唯恐触怒了秦王的敏感神经。
“我知道了!”赵昭比想象的平静,因为他知道,狄青绝对不会因此懈怠,汴京那边还是会全力以赴,如此建议不过是个保险措施。他明白道理,但不见得会采纳!在长安可以纳妃,但绝对不能公开生子。
那样的话,赵顼的猜忌之心会更强烈。他会觉得,身在汴京作为人质的妻儿分量在下降,会影响到他们的安全。
赵昭沉吟片刻道:“我已经任命于玄为王府长史了,开府建衙的事情就交给他来主持。”
“是,我会全力配合的。”
“嗯,眼下我们还有一桩大事要做,得巡视西北,趁机见见各地的官员,安抚人心。”对赵昭而言,这才是当务之急。
“嗯,赵顼将永昌陵失火的事情罪责推到了西夏人身上,征讨的诏书肯定不日就会到了,殿下正好借着这个由头出巡!”
“是这样!”赵昭轻声道:“开战之前,稳定人心,这个重要。至于对西夏一战,待准备妥当之后发动,此一战关乎大局,必须慎之又慎。”
“是!”李承道:“对了,有件大事差点忘了。”
“何事?”
“殿下,赵顼下旨,重新启用王安石!”
“哦?当真吗?”
“是的,满朝震动,此刻圣旨怕是已经到江宁了。”
“有意思,这下子有热闹可看了!”赵昭笑了笑,这大概是今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
赋税减少,财政吃紧,变法效果越来越差,赵顼为此很恼怒。对参知政事吕惠卿的能力有了质疑,为了改变现状,他想到了换人。将王安石请回来主持大局,在他看来,前几年王安石在的时候,情况一直不错。
如今请他回来力挽狂澜,改变不利状况。再者,赵昭的突然崛起,也让赵顼很是不安,他急需要壮大一支可靠力量。新党是其中的核心力量,而能够整合新党,发挥其价值和作用的人,王安石最有资历,也最为合适。
更为重要的是,王安石是自己可信,可用之人!几年来,君臣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这份知遇之恩,王安石肯定会报答的,过去君臣之间的合作也不错。最重要的是,王安石与赵昭有矛盾。
王安石是个执拗之人,一旦与谁有了分歧矛盾,是很难改变态度的。也就是说,他不可能倒向秦王那边。对赵顼而言,这样的人就可以重用。
当初贬王安石到江宁,完全是迫于旱灾的压力。如今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再次启用王安石也没什么阻力,完全是可行的。
所以,赵顼酝酿几日之后,没有与任何的大臣商量,直接下旨。召江宁知府王安石入汴京,再次为宰相,主持变法。
圣旨很快被送到江宁,王安石接旨时,心潮澎湃。尽管已经几十岁了,为人也稳重,但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王安石期盼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从汴京回来时,他写下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就是期待着还有机会起复,完成未竞的事业。
这一年多,在江宁府,他兢兢业业,但是内心深处,依旧渴望能够尽早回到汴京。他并非贪恋权位,他在乎的永远是变法事业。
一年前罢相,离开汴京有着太多的不得已。尤其是什么办法引起旱灾,罢相以谢天下云云。王安石在变法前就告诉皇帝赵顼,变法不应该畏惧人言,畏惧天变,可见他是个比较赞同唯物之人。以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将他贬谪,赶出汴京,他心里怎么能服气?故而想要起复的决心就比较迫切。
再者,他从来不认为变法是错误的。在他看来,变法正是关键时刻。如今还有许多的变法措施尚未推行,待全部推行之后。一切都会有改观,变法要成功是需要时间的。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忍受风言风语,忍受误解。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退缩!
王安石期待着官家能够醒悟过来,能够再给自己一个机会。
一年的期盼终于梦想成真了。
虽然已经是五月了,但王安石觉得,自己正如沐春风!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