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兖州之变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然而局势并非如人所愿,汝宁之战牵扯了各方利益。
这就造成了可能出现太多的变数。
而吴争,低估了孙可望的阴险、阿济格垂死一搏的疯狂,永历帝对大位的贪欲、吴三桂等人趁火打劫的狡诈。
之后汝宁之战的进展,完全脱离了吴争的预判,向着极度不可控的方向,飞奔而去。
其实,李定国骗了吴争,至少他没说实话。
事实上,他说的只要三天就能抵达战场的五万人马,此时还在长沙、岳州一带,正努力向北强行军。
当然,按距离而言,或许能赶到,但,五万大军的行军,加上当时的天气、道路、运输条件的掣肘,想在三天内赶到汝宁府参战,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也就是说,此时能做为进攻主力的,仅仅是白文选、马维兴所部的三万人马。
按理说,三万人马不少了,就算孙可望与阿济格合兵联手主动进攻,三万大西军抵挡、拖延上三、五天,等待后军到达再发起反击,也不是很困难的事。
但,问题是,孙可望是谁?
他是大西军前主帅,李定国的义兄长,绝大多数大西军将领的原顶头上司。
就算李定国铁了心要这个投降清廷的叛徒的脑袋,恐怕许多将领也会下不了手,何况,李定国本人就不想杀孙可望。
人非圣贤,总有些情面要讲的,哪怕是处于敌我对立的阵营。
这样一来,这仗的难度就无限地上升了,上升到最后不可挽回的地步。
吴争的失误在于,只要他多滞留安庆、庐州或者凤阳府五天,不?哪怕是三天?等大战开始,吴争就会发现?其实阿济格及他的前锋早已至汝阳?也就是说,真正指挥这场大战的并非孙可望?而是阿济格。
而随同阿济格部参战的,也不仅仅是孙可望的正白旗汉军?还有从西面赶来的吴三桂、喀喀木等部。
但这不是最要紧的?这些军队在开战之后,就显露出身形在明处,瞒不了人。
最关键的,就是已经主动脱离吴三桂的清廷汉军镶蓝旗都铳李国翰所部?他的八千人马一直没有被长林卫侦测到行踪?它突然出现于汝宁战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力。
综上所述,如果吴争能迅速临机应变,直接对囤于凤阳、庐州、安庆边界的各部下令参战,就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大西军的有生力量。
可惜?吴争此时已经北上,他的大部分精力?在兖州多尔博身上。
这不仅仅是与济尔哈朗的私下交易,更是吴争既定的战略目标。
清廷的军事力量组成?除驻京八旗之外,最大的三部分?分别是西南吴三桂等部、阿济格部、多尔博部?这三股力量?横贯东西,为清廷形成了应对北伐的最重要屏障。
吴争若想以寡击众,突破这道防线,那就得先击破这三个势力,或者其中一个。
阿济格西遁让出凤阳府,蒋全义控制了徐州,那么,由南向北进军的大门打开了。
可兖州多尔博大军,还挡在北伐军的正前方,于公于私,吴争都得先解决了多尔博。
离开怀宁吴争下令队伍加速北上,其实不仅仅呼应了李颙、冒襄的赌局,而是他决定在回杭州府之前,先去徐州,在与清廷正式签署条约之前,忙里偷闲解决兖州挡路的问题。
这就致使吴争远离了距离汝宁战场最近的凤阳、庐州,等吴争闻知汝宁战场剧变时,已经没有时间作出迅速反应了。
……。
由于沈致远率麾下二万新军“叛反”,使得兖州一片混乱。
沈致远麾下新军另有一万人的军队驻囤宁阳,没有带这支部队一起“叛反”的主要原因,是这支军队被多尔博安插了太多的人手,沈致远已经无法轻易调动这支军队。
但,多尔博能安插的只是中上阶军官,下级军官和士兵们是多尔博在短时间内无法控制的。
沈致远率部“叛反”的消息传开之后,这支军队发生了数次混乱,好在规模不大,被强硬镇压了之后,多尔博将这支军队南调至济宁州。
用意无非是,徐州大军和滋阳大军可以南北夹峙,监视这支军队的一举一动。
可徐州突然暴发民乱,之后遭受蒋全义部猛烈地攻击,多尔博不得不下令大军北撤至沛县西北的鱼台了。
这样一来,从滋阳至济宁州、鱼台,狭窄的地域中,挤满了高达六万人马,由此而来的摩擦和龌龊,就不可避免了。
多尔博有心调走其一部东向,去防御东边沈致远、鲁之域所部,可他不敢啊,谁敢保证,调去的军队会不会一见沈致远就临阵倒戈?
他又不敢调从徐州北撤的军队东向,因为多尔博同样不敢,从徐州北撤的军队东向之后,势必调那一万原沈致远辖下新军去防御徐州蒋全义部北上,同样的道理,沈致远已经归明,谁能保证这支军队不会临阵倒戈,投了蒋全义呢?
多尔博是集文武群臣众议,考虑再三,还征询了他姐姐东莪的意思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调滋阳城内他的嫡系,不,准确地说,应该是他阿玛多尔衮留给他的嫡系东向,这支旗军的忠诚度是极高的,绝对不可能投明,用它来防御沈致远、鲁之域西攻,自然是最妥当不过了。
可这也有弊端,这支旗军数量不多,三旗加起来也就一万多人,而东边沈致远麾下就有二万新军,加上鲁之域的吴淞卫,多尔博不得不调出大部分旗军去应对东面的威胁。
这样一来,滋阳城就空虚了,仅留下三千人马卫戍。
当然,滋阳此时处于徐州方向撤回的军队、一万新军和东面派出的旗军三面遮挡之下,也是很安全的。
这也是东莪赞同多尔博调出滋阳东向得主因。
可多尔博和东莪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堡垒永远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居然忘记了这样盛传于世的名言,二人确实是大意了。
不过也难怪,这姐弟二人都还只有十几岁,哪来及得上周边人精、虎狼之辈?
然而局势并非如人所愿,汝宁之战牵扯了各方利益。
这就造成了可能出现太多的变数。
而吴争,低估了孙可望的阴险、阿济格垂死一搏的疯狂,永历帝对大位的贪欲、吴三桂等人趁火打劫的狡诈。
之后汝宁之战的进展,完全脱离了吴争的预判,向着极度不可控的方向,飞奔而去。
其实,李定国骗了吴争,至少他没说实话。
事实上,他说的只要三天就能抵达战场的五万人马,此时还在长沙、岳州一带,正努力向北强行军。
当然,按距离而言,或许能赶到,但,五万大军的行军,加上当时的天气、道路、运输条件的掣肘,想在三天内赶到汝宁府参战,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也就是说,此时能做为进攻主力的,仅仅是白文选、马维兴所部的三万人马。
按理说,三万人马不少了,就算孙可望与阿济格合兵联手主动进攻,三万大西军抵挡、拖延上三、五天,等待后军到达再发起反击,也不是很困难的事。
但,问题是,孙可望是谁?
他是大西军前主帅,李定国的义兄长,绝大多数大西军将领的原顶头上司。
就算李定国铁了心要这个投降清廷的叛徒的脑袋,恐怕许多将领也会下不了手,何况,李定国本人就不想杀孙可望。
人非圣贤,总有些情面要讲的,哪怕是处于敌我对立的阵营。
这样一来,这仗的难度就无限地上升了,上升到最后不可挽回的地步。
吴争的失误在于,只要他多滞留安庆、庐州或者凤阳府五天,不?哪怕是三天?等大战开始,吴争就会发现?其实阿济格及他的前锋早已至汝阳?也就是说,真正指挥这场大战的并非孙可望?而是阿济格。
而随同阿济格部参战的,也不仅仅是孙可望的正白旗汉军?还有从西面赶来的吴三桂、喀喀木等部。
但这不是最要紧的?这些军队在开战之后,就显露出身形在明处,瞒不了人。
最关键的,就是已经主动脱离吴三桂的清廷汉军镶蓝旗都铳李国翰所部?他的八千人马一直没有被长林卫侦测到行踪?它突然出现于汝宁战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力。
综上所述,如果吴争能迅速临机应变,直接对囤于凤阳、庐州、安庆边界的各部下令参战,就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大西军的有生力量。
可惜?吴争此时已经北上,他的大部分精力?在兖州多尔博身上。
这不仅仅是与济尔哈朗的私下交易,更是吴争既定的战略目标。
清廷的军事力量组成?除驻京八旗之外,最大的三部分?分别是西南吴三桂等部、阿济格部、多尔博部?这三股力量?横贯东西,为清廷形成了应对北伐的最重要屏障。
吴争若想以寡击众,突破这道防线,那就得先击破这三个势力,或者其中一个。
阿济格西遁让出凤阳府,蒋全义控制了徐州,那么,由南向北进军的大门打开了。
可兖州多尔博大军,还挡在北伐军的正前方,于公于私,吴争都得先解决了多尔博。
离开怀宁吴争下令队伍加速北上,其实不仅仅呼应了李颙、冒襄的赌局,而是他决定在回杭州府之前,先去徐州,在与清廷正式签署条约之前,忙里偷闲解决兖州挡路的问题。
这就致使吴争远离了距离汝宁战场最近的凤阳、庐州,等吴争闻知汝宁战场剧变时,已经没有时间作出迅速反应了。
……。
由于沈致远率麾下二万新军“叛反”,使得兖州一片混乱。
沈致远麾下新军另有一万人的军队驻囤宁阳,没有带这支部队一起“叛反”的主要原因,是这支军队被多尔博安插了太多的人手,沈致远已经无法轻易调动这支军队。
但,多尔博能安插的只是中上阶军官,下级军官和士兵们是多尔博在短时间内无法控制的。
沈致远率部“叛反”的消息传开之后,这支军队发生了数次混乱,好在规模不大,被强硬镇压了之后,多尔博将这支军队南调至济宁州。
用意无非是,徐州大军和滋阳大军可以南北夹峙,监视这支军队的一举一动。
可徐州突然暴发民乱,之后遭受蒋全义部猛烈地攻击,多尔博不得不下令大军北撤至沛县西北的鱼台了。
这样一来,从滋阳至济宁州、鱼台,狭窄的地域中,挤满了高达六万人马,由此而来的摩擦和龌龊,就不可避免了。
多尔博有心调走其一部东向,去防御东边沈致远、鲁之域所部,可他不敢啊,谁敢保证,调去的军队会不会一见沈致远就临阵倒戈?
他又不敢调从徐州北撤的军队东向,因为多尔博同样不敢,从徐州北撤的军队东向之后,势必调那一万原沈致远辖下新军去防御徐州蒋全义部北上,同样的道理,沈致远已经归明,谁能保证这支军队不会临阵倒戈,投了蒋全义呢?
多尔博是集文武群臣众议,考虑再三,还征询了他姐姐东莪的意思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调滋阳城内他的嫡系,不,准确地说,应该是他阿玛多尔衮留给他的嫡系东向,这支旗军的忠诚度是极高的,绝对不可能投明,用它来防御沈致远、鲁之域西攻,自然是最妥当不过了。
可这也有弊端,这支旗军数量不多,三旗加起来也就一万多人,而东边沈致远麾下就有二万新军,加上鲁之域的吴淞卫,多尔博不得不调出大部分旗军去应对东面的威胁。
这样一来,滋阳城就空虚了,仅留下三千人马卫戍。
当然,滋阳此时处于徐州方向撤回的军队、一万新军和东面派出的旗军三面遮挡之下,也是很安全的。
这也是东莪赞同多尔博调出滋阳东向得主因。
可多尔博和东莪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堡垒永远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居然忘记了这样盛传于世的名言,二人确实是大意了。
不过也难怪,这姐弟二人都还只有十几岁,哪来及得上周边人精、虎狼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