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骆宾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武氏兄弟在李显那里吃了亏,只好纷纷抱头鼠窜,可是他们却没有什么办法进行报复,现在他们终于明白,李显这厮并不像太子那般容易对付。
因为太子自重身份,顾虑颇多,做不出来用武力进行教训的事情来,而李显却是行伍出身,他解决事情的办法就是用拳头,武氏兄弟的身板挨不住李显的拳头,也只好徒叹奈何。
他们本来以为自己掌握着足够的权力,手中有兵,武承嗣更是掌管着皇宫中的车马,可以对李显形成制约,令李显新生忌惮,可李显却偏偏不吃那一套,更兼李显平素不惹事,可却也不怕事,一旦惹到他头上,那绝对是得理不饶人,所以他们吃了亏也只有强行咽下,决定暂时隐忍,等以后找到机会再想办法教训这厮。
之后这几个家伙便开始合起伙来欺凌太子,以便从这里找到一些存在感,而太子因为与武后的矛盾不断升级,不想节外生枝,所以对于他们的不断挑衅采取了隐忍退让的态度。
而太子放纵的结果就是,武氏兄弟愈发不把诸皇子放在眼里,后来竟发展到了见面之后与诸皇子们抢道之的程度。
这一天乃是咸亨二年的元宵节,由于当晚宵禁解除,万民同乐,所以许多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们尽皆涌上街头欢度节日。
李显本来并没有想着去凑那份热闹,可是小太平却偏偏拉着小婉儿来找他,要他带着这两个小丫头去街头赏灯,李显拗不过两个小丫头的死缠烂打,只好无奈的答应了下来。
上元佳节不愧为大唐最为热闹的节日之一,尤其是每年一度的开夜禁,更是令这个本来就繁华的都市万人空巷,真可谓是摩肩擦踵,人流如潮。各色乐工百伎,什么吞钢剑的、跑旱船的、走绳索的、舞马斗鸡的、钻火圈的、摔跤相扑的,实在是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哇,七兄,婉儿,你们快看,好大的灯轮啊,好热闹的歌舞啊。”刚一出安福门,小太平就忍不住拍手雀跃,指着那里一座巨大的灯轮,对着李显和上官婉儿说道。
只见那灯轮高有二十丈,缠绕着各色的丝绸锦缎,黄金白银为饰,上悬花灯万盏,端的是美轮美奂,令人赞不绝口。
而在灯轮下,还有数百人围绕着灯轮载歌载舞,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那里有二十余名高鼻深目的绝色胡姬正在那里做着波斯胡旋舞,虽然天气严寒,可那些胡姬们却露出洁白的四肢和精致的肚脐,撩拨着人们的情绪。
婉儿自幼长在深宫之中,这一回若不是沾了太平的光,哪里能够见识到这种热闹的场面,所以自然也是拍手雀跃不已。
这时候突然见一名商人模样的汉子走上前来,扯着嗓子大声喊道:“诸位,在下乃是显唐商号之大掌柜,今日恰逢上元佳节,万人同乐,敝号特来凑个热闹,与大伙玩耍一番,名头便是诗文悬赏,有请各位文人雅士前来比诗,哪位获得头名,敝号当悬赏十万钱以酬之。”
那汉子自然便是李显一手创办的显唐商号的大掌柜倪莱,这些年在他的扶植下,显唐商号已经成为大唐第一商号,在长安和洛阳各自开有上百家店铺,商品更是涉及到珠宝、香料、茶楼、丝绸、瓷器、茶叶、酒肆、造船、铁器打造等各行各业,更有甚者,这家商号甚至还走出国门,与真腊、倭国、天竺、大食等海外各地均有贸易往来。
而最让人服膺的是,这个商号做生意讲求诚信,从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价码更是讲究童叟无欺,不仅如此,这个商号还多次扶危解难,不仅长期为百姓提供低息贷款,帮助百姓度过危机,甚至在灾荒之年还多次开办粥棚,为百姓免费提供食物。
这个商号的义举甚至都让朝廷赞不绝口,为此高宗特意下旨,允许其大掌柜倪莱之子进行科举考试。
也正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显唐商号的名声遍布整个大唐,如今百姓们在长安亲眼看到了商号的大掌柜,并且看到还有热闹可以看,自然是群情踊跃,立刻围了上来,而稍有才学之士更是摩拳擦掌,准备用自己的才学征服众人,获得十万钱的巨额奖金。
于是,在大掌柜的宣布比赛开始之后,当时便有数十人涌上前来,争前恐后的要展现自己的诗作。
大掌柜的倒也不凡,立刻命人发放笔墨纸砚,让那些作诗者尽皆写在白纸上,之后又拉出了几个文人进行品评。
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大掌柜所找的文人竟然都是知名的学者,包括号称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比如同为初唐四杰的王勃王子安,还有狂人杜审言以与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之一的苏味道。
当李显听说评审的竟然是这么四个人,连他自己都不由得震惊不已,真想不到倪莱竟然有本事请到这四个,看起来显唐商号这几年的发展的确是出乎他的预料啊。
要知道卢照邻出身于范阳卢氏,刚刚在两年前辞官不做,去岁好像还在洛阳吃了一场官司,要按说以他的个性,他是不可能给商人出身的倪莱以面子的。
而王勃就更加难办了,因为这个人现在正在沛王府上担任修撰,与自己可是敌对势力,自己想尽千方百计却拉拢都无法得手,也不知倪莱是如何能够让他给这个面子的。
杜审言的情况下就更复杂,这个人虽然与李显不打不相识,可两人也只是君子之交,平日里根本没有什么来往,就算真的有来往,以杜审言的个性,也绝对不会卖自己个面子,肯放下身段,与商人谈什么交情。不过他的情况李显倒是知道一些,虽然一贫如洗,可是却好杯中之物,估计是欠了倪莱的酒钱什么的,欠下人情,不得不捧个场。
至于苏味道,其实李显倒没有什么意外,毕竟此人做事圆滑,平素里多与人亲善,给个面子也是很自然之事。
不过不管如何,这一回的诗会可算得上是阵容庞大,像王勃、卢照邻、杜审言、苏味道这样名满天下的才子,寻常能够请一个都很难,可是如今一下子竟然有四个,其中的意味自然是非比寻常。
而那些有参加比赛者在听说评判之人竟然是这些人,尽皆不由得精神抖擞,搜肠刮肚的想要做出一首诗,一方面赢得丰厚的奖金,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当时的科举考试,除了正常的答卷之外,还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将自己的诗文向达官贵人推荐,这叫做行卷。当然,也有一些人直接为自己造势,把自己的文名传播到主考官那里,这样主考官就能给自己加“印象分”,从而促使自己被入选。
而今天许多的文人,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想要通过这一次诗会来一举成名。
要知道这可是宫城外,在这里观看诗会的绝对有不少王公贵族,只要得到他们的赏识,以后就可以平步青云了。
而在这伙文人之中,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和一个胡子花白的中年人最为引人注目,这两个都是才思敏捷之辈,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完成了诗作。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当那花白胡子将诗作上交的时候,突然听得卢照邻惊讶的开口说道:“观光兄?”
卢照邻此言落地,便见众评判人员全都惊讶的看了看那个花白胡子,然后齐齐施礼。
却见那花白胡子叹了一口气,苦笑着说道:“升之兄(卢照邻字),必简兄(杜审言字),子安老弟(王勃字),味道老弟,内子病重,在下无钱可医,今日险些被那房东赶出,在下无奈之下来到此处,想要卖字画赚取一些资财,先解决房费问题,却不想此处竟然有诗会,于是不顾年老,觍颜与小辈争个输赢,还请诸公莫要见笑。”
却听得卢照邻行了一个礼,轻轻叹道:“所谓四杰中的骆宾王,竟然沦落到这个地步,岂不悲夫?”
“啊?他说什么?骆,骆宾王?”亏得李显听力比较好,否则的话便会错过这关键的一个信息,也正是因为听到了,他才更加感到震惊:“原来这人竟然落魄至此。”
其实对于初唐四杰,李显最开始知道的就是这位骆宾王,那一首据说是他七岁时所做的诗歌早已成了他那个时代启蒙儿童的必备,而当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也曾让人留意过此君,但是可惜一直都没有遇到,直到去岁与吐蕃打仗的时候才听说此公竟然自告奋勇要去西域打仗,结果皇帝高兴之下便同意了,只是可惜此人当时跟随的是另外一路,也就是负责招抚安西四镇的阿史那都之的军中,按照历史的发展,他应该是在那里继续作战,直到安西四镇丢失之后入蜀,没想到如今唐军收复安西四镇,他竟然又回到了长安,而且潦倒至此。(未完待续。)
武氏兄弟在李显那里吃了亏,只好纷纷抱头鼠窜,可是他们却没有什么办法进行报复,现在他们终于明白,李显这厮并不像太子那般容易对付。
因为太子自重身份,顾虑颇多,做不出来用武力进行教训的事情来,而李显却是行伍出身,他解决事情的办法就是用拳头,武氏兄弟的身板挨不住李显的拳头,也只好徒叹奈何。
他们本来以为自己掌握着足够的权力,手中有兵,武承嗣更是掌管着皇宫中的车马,可以对李显形成制约,令李显新生忌惮,可李显却偏偏不吃那一套,更兼李显平素不惹事,可却也不怕事,一旦惹到他头上,那绝对是得理不饶人,所以他们吃了亏也只有强行咽下,决定暂时隐忍,等以后找到机会再想办法教训这厮。
之后这几个家伙便开始合起伙来欺凌太子,以便从这里找到一些存在感,而太子因为与武后的矛盾不断升级,不想节外生枝,所以对于他们的不断挑衅采取了隐忍退让的态度。
而太子放纵的结果就是,武氏兄弟愈发不把诸皇子放在眼里,后来竟发展到了见面之后与诸皇子们抢道之的程度。
这一天乃是咸亨二年的元宵节,由于当晚宵禁解除,万民同乐,所以许多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们尽皆涌上街头欢度节日。
李显本来并没有想着去凑那份热闹,可是小太平却偏偏拉着小婉儿来找他,要他带着这两个小丫头去街头赏灯,李显拗不过两个小丫头的死缠烂打,只好无奈的答应了下来。
上元佳节不愧为大唐最为热闹的节日之一,尤其是每年一度的开夜禁,更是令这个本来就繁华的都市万人空巷,真可谓是摩肩擦踵,人流如潮。各色乐工百伎,什么吞钢剑的、跑旱船的、走绳索的、舞马斗鸡的、钻火圈的、摔跤相扑的,实在是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哇,七兄,婉儿,你们快看,好大的灯轮啊,好热闹的歌舞啊。”刚一出安福门,小太平就忍不住拍手雀跃,指着那里一座巨大的灯轮,对着李显和上官婉儿说道。
只见那灯轮高有二十丈,缠绕着各色的丝绸锦缎,黄金白银为饰,上悬花灯万盏,端的是美轮美奂,令人赞不绝口。
而在灯轮下,还有数百人围绕着灯轮载歌载舞,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那里有二十余名高鼻深目的绝色胡姬正在那里做着波斯胡旋舞,虽然天气严寒,可那些胡姬们却露出洁白的四肢和精致的肚脐,撩拨着人们的情绪。
婉儿自幼长在深宫之中,这一回若不是沾了太平的光,哪里能够见识到这种热闹的场面,所以自然也是拍手雀跃不已。
这时候突然见一名商人模样的汉子走上前来,扯着嗓子大声喊道:“诸位,在下乃是显唐商号之大掌柜,今日恰逢上元佳节,万人同乐,敝号特来凑个热闹,与大伙玩耍一番,名头便是诗文悬赏,有请各位文人雅士前来比诗,哪位获得头名,敝号当悬赏十万钱以酬之。”
那汉子自然便是李显一手创办的显唐商号的大掌柜倪莱,这些年在他的扶植下,显唐商号已经成为大唐第一商号,在长安和洛阳各自开有上百家店铺,商品更是涉及到珠宝、香料、茶楼、丝绸、瓷器、茶叶、酒肆、造船、铁器打造等各行各业,更有甚者,这家商号甚至还走出国门,与真腊、倭国、天竺、大食等海外各地均有贸易往来。
而最让人服膺的是,这个商号做生意讲求诚信,从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价码更是讲究童叟无欺,不仅如此,这个商号还多次扶危解难,不仅长期为百姓提供低息贷款,帮助百姓度过危机,甚至在灾荒之年还多次开办粥棚,为百姓免费提供食物。
这个商号的义举甚至都让朝廷赞不绝口,为此高宗特意下旨,允许其大掌柜倪莱之子进行科举考试。
也正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显唐商号的名声遍布整个大唐,如今百姓们在长安亲眼看到了商号的大掌柜,并且看到还有热闹可以看,自然是群情踊跃,立刻围了上来,而稍有才学之士更是摩拳擦掌,准备用自己的才学征服众人,获得十万钱的巨额奖金。
于是,在大掌柜的宣布比赛开始之后,当时便有数十人涌上前来,争前恐后的要展现自己的诗作。
大掌柜的倒也不凡,立刻命人发放笔墨纸砚,让那些作诗者尽皆写在白纸上,之后又拉出了几个文人进行品评。
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大掌柜所找的文人竟然都是知名的学者,包括号称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比如同为初唐四杰的王勃王子安,还有狂人杜审言以与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之一的苏味道。
当李显听说评审的竟然是这么四个人,连他自己都不由得震惊不已,真想不到倪莱竟然有本事请到这四个,看起来显唐商号这几年的发展的确是出乎他的预料啊。
要知道卢照邻出身于范阳卢氏,刚刚在两年前辞官不做,去岁好像还在洛阳吃了一场官司,要按说以他的个性,他是不可能给商人出身的倪莱以面子的。
而王勃就更加难办了,因为这个人现在正在沛王府上担任修撰,与自己可是敌对势力,自己想尽千方百计却拉拢都无法得手,也不知倪莱是如何能够让他给这个面子的。
杜审言的情况下就更复杂,这个人虽然与李显不打不相识,可两人也只是君子之交,平日里根本没有什么来往,就算真的有来往,以杜审言的个性,也绝对不会卖自己个面子,肯放下身段,与商人谈什么交情。不过他的情况李显倒是知道一些,虽然一贫如洗,可是却好杯中之物,估计是欠了倪莱的酒钱什么的,欠下人情,不得不捧个场。
至于苏味道,其实李显倒没有什么意外,毕竟此人做事圆滑,平素里多与人亲善,给个面子也是很自然之事。
不过不管如何,这一回的诗会可算得上是阵容庞大,像王勃、卢照邻、杜审言、苏味道这样名满天下的才子,寻常能够请一个都很难,可是如今一下子竟然有四个,其中的意味自然是非比寻常。
而那些有参加比赛者在听说评判之人竟然是这些人,尽皆不由得精神抖擞,搜肠刮肚的想要做出一首诗,一方面赢得丰厚的奖金,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当时的科举考试,除了正常的答卷之外,还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将自己的诗文向达官贵人推荐,这叫做行卷。当然,也有一些人直接为自己造势,把自己的文名传播到主考官那里,这样主考官就能给自己加“印象分”,从而促使自己被入选。
而今天许多的文人,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想要通过这一次诗会来一举成名。
要知道这可是宫城外,在这里观看诗会的绝对有不少王公贵族,只要得到他们的赏识,以后就可以平步青云了。
而在这伙文人之中,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和一个胡子花白的中年人最为引人注目,这两个都是才思敏捷之辈,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完成了诗作。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当那花白胡子将诗作上交的时候,突然听得卢照邻惊讶的开口说道:“观光兄?”
卢照邻此言落地,便见众评判人员全都惊讶的看了看那个花白胡子,然后齐齐施礼。
却见那花白胡子叹了一口气,苦笑着说道:“升之兄(卢照邻字),必简兄(杜审言字),子安老弟(王勃字),味道老弟,内子病重,在下无钱可医,今日险些被那房东赶出,在下无奈之下来到此处,想要卖字画赚取一些资财,先解决房费问题,却不想此处竟然有诗会,于是不顾年老,觍颜与小辈争个输赢,还请诸公莫要见笑。”
却听得卢照邻行了一个礼,轻轻叹道:“所谓四杰中的骆宾王,竟然沦落到这个地步,岂不悲夫?”
“啊?他说什么?骆,骆宾王?”亏得李显听力比较好,否则的话便会错过这关键的一个信息,也正是因为听到了,他才更加感到震惊:“原来这人竟然落魄至此。”
其实对于初唐四杰,李显最开始知道的就是这位骆宾王,那一首据说是他七岁时所做的诗歌早已成了他那个时代启蒙儿童的必备,而当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也曾让人留意过此君,但是可惜一直都没有遇到,直到去岁与吐蕃打仗的时候才听说此公竟然自告奋勇要去西域打仗,结果皇帝高兴之下便同意了,只是可惜此人当时跟随的是另外一路,也就是负责招抚安西四镇的阿史那都之的军中,按照历史的发展,他应该是在那里继续作战,直到安西四镇丢失之后入蜀,没想到如今唐军收复安西四镇,他竟然又回到了长安,而且潦倒至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