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长江之役(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
“轰!轰!”四艘“阿穆尔河”级内河浅水炮艇一字排开,挨个上前炮轰清军设在江阴的一处水寨。↖,而在更远处的长江中心航道上,威风凛凛的“加的斯岩石”号亮开了它那威风凛凛的炮窗,24磅、18磅、12磅、8磅炮应有尽有,足足四十门长短火炮让它轻而易举地控制了这段江面得统治权。
此刻的“加的斯岩石”号重型护卫舰就像是一头在巡视自己领地的雄狮,那么的骄傲、那么的不可一世——它有理由如此骄傲,因为全新的单缸150马力蒸汽机组以及大量的帆索,给了它在相对狭窄逼仄的江河里也能自如行动的能力,清军顺流而下的小舟、火船完全威胁不到它的存在。再加上随时环绕在四周的快如闪电的内河炮艇,清军的长江水师是完全不见了踪影,兴许是藏到内河港汊里去了,以规避东岸海军的打击。
不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清军长江水师避而不战,东岸海军便也不再客气,他们开始以崇明沙为基地,频繁上溯到镇江、南京一带,见船就拦、见清军水师就打,自己收获了大量钱粮布帛、茶叶瓷器之类的东西不说,还严重影响了南北之间的漕运。
江南、江北清军空有数十万大军,却没法变做鱼鳖来与东岸海军力战,这种有力没处使的情况可是最伤士气的了。清军长江水师不是没有过反抗,但他们于5月24日在镇江江面上被一战打回去后——此战清军水师在东岸海军围攻下损失大小舟船三十余艘、官兵死伤数百——他们的长江水师就成了摆设,如今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在夜间护航那些满载漕银、漕粮的船只偷渡江北了。
虽说如今的中国人口历经明末清初王朝鼎革后数量锐减、虽说满清如今大部分绿营都在南方作战(这意味着他们就食于当地)、虽说北方的农业生产秩序在李闯进京以前一两年就已获得恢复、虽说如今北方的朝廷尚未养成对南方漕粮漕银的极大依赖。但大运河被东岸人这么搞来搞去。大量船只的正常通航受到影响。南北之间的货物、金钱流动大减,却也让北京的满清朝廷难受不少。
至少,他们给这满朝文武、勋贵和铁杆庄稼们发饷的银子很多要仰赖于南方吧?再者,如今西北的回回和蒙古人也不太平哪,东北老家那里听说也闹黄衣贼,这用起兵来粮米菜蔬固然可以从北方就地筹集——其时北方旱情已缓解近十年,人口数量和社会秩序也得到了极大的恢复,筹集个二三十万人马的军粮补给不在话下——可问题是打仗不光要有粮草。也得发饷啊!
现在可不是刚入关那会的国朝初年了,在那会子,满洲大兵入关,降者如云。这无论是投降的官员还是收编的数十万大军,说难听点,待遇要求很低,只要不胡乱杀人,且给口饭吃就成。可现在“我大清”已正式建立了体制,皇帝、年号、官制、军制都有了,连科举都开了七八年了。这一正式坐天下,可不就得按规矩来么?按规矩来的第一步是什么。当然是给官员、兵将发钱粮啊,没他们你怎么稳住这天下的局面?
可要发饷、要维持朝廷运转,光靠北方那些税收恐怕是不够的,毕竟如今清廷治下绿营、汉军、满蒙八旗及部分地方戍守部队林林总总加起来**十万呢,各级官吏也是一大堆,安抚蒙古诸部、养铁杆庄稼也要花钱,这每年的支出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或许有人会说,如今大部分绿营在南方,可以让当地官府给他们就地发饷,可问题是如果军饷军粮都由地方供给了,这恩不出于上,那北京朝廷还有何威信可言?
军队就食于地方、军饷由地方筹集、军械由地方供给,这只能作为非常时期的应急手段,可不能常态化,否则时间一久军队必然不听使唤,地方政府也可能会与中央离心,起了割据之意,这可不是中央朝廷愿意看到的。
如今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江南省)的财赋占到了全国的三成,更别提当地自明末起就大量生产棉布、丝绸、茶叶等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了,如果江南的粮食、布匹、银子没法顺利通过大运河运到北方,那么时间一久的话对“我大清”多多少少也是个不小的麻烦——缺银子发饷,难不成搞配给制走计划经济的路线?
所以啊,说来说去,东岸人的舰船在上至南京、下到崇明沙一带频繁活动,虽不能完全限制清廷南北之间的交通,但严重阻碍了两地间的物资和金钱流动倒是真的。短时间内估计看不出什么东西,顶多让清廷难受一阵,但时间长了恐怕清廷也是要跳脚的。他们若是不能集中水师将东岸舰船赶出长江,那么就只能另觅它途,绕路从别处运输,但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清廷的威信,后果如何委实很难说。
“大人,黄衣贼的炮舰凶蛮得很,这边也是落过炮子的,还请速速移步山下,那里更安全些。”贴身马弁头目忧心如焚地走到周国佐身侧,急着劝道。天爷哎,黄衣贼的甲板巨舰可不就在江面上飘着呢,乖乖,一艘船上装着几十门炮,可比整个江南、闽浙、江西等地加起来还多,真不知道这帮黄衣贼是怎么铸的炮!兵部那帮大爷们,铸一门炮可费了老鼻子劲了,还尽他妈的是小炮,和人黄衣贼一比,连提鞋都不配哇!
“如今的江南布政使司内,又有哪处是安全之所啊。”周国佐苦笑了两下,终是不忍拂了跟随自己多年的马弁的心意,转身便下了山:“黄衣贼数万人就在三十里外肆虐,偏偏我军还久攻不下,总揽江南军务的郑亲王是震怒异常啊。要是再赶不跑赖在那里不走的黄衣贼,整个江南不知多少人要被罢官去职,我这花了大钱活动来的江宁巡抚搞不好也要鸡飞蛋打,真是晦气,晦气啊!”
周国佐辽东出身,老资格的汉奸了。满清入关后的这些年,当年在关外投降被编入汉军旗的一帮人发迹极速,关内各省的巡抚、总督、提督乃至重要地点的总兵,基本都落到了这些人手里。而这些老牌汉奸确实也很卖力,为清廷东征西讨、扫平地方,可谓是不遗余力,让一帮入关后才投降的新生代汉奸们看了是又嫉又恨,恨自己没有早当汉奸,恨自己当年卖国无门。
周国佐正值壮年,现任兵部左侍郎、右副都御史、正黄旗汉军副都统,算是汉军旗里的高层之一了。入关后他通过花钱送礼兼抱大腿谋来了江宁巡抚(后世江苏巡抚的前身)这个肥的流油的差使,本想在江南一带大展拳脚,搞个天高三尺呢,没成想天杀的黄衣贼从长江上一路杀过来了,这让刚刚纳了一房小妾的周国佐如浇了一盆冰水般从头凉到了脚。
得知消息的周国佐第一时间躺在小妾的被窝内给上面写奏报,言“黄衣贼军四十万,兵分三路,其势甚锐。臣集兵与贼酣战,三进三出、被创数十,奈何兵微将寡,力有不逮……望朝廷速发真满洲官兵一万、大炮三十门,臣当抖擞精神,一战荡平黄衣海寇……”
坐镇杭州的济尔哈朗是何许人也,自然不会被周国佐这种糊弄人的小把戏给迷惑——北京朝廷的那帮人更不会了,他们都见识过真顺广大总兵王景上奏李自成“贼兵八十万”的奇葩之事了——严令周国佐、佟图赖、刘之源等人通力协作,调南京驻防部队并各地绿营三万有奇,“速至贼巢扑剿,勿得拖怠”,同时他也令赵布泰率满洲官兵六千人自南京出发,一路协同作战,同时也兼做监军,监督这帮绿营死战。
三万多部队筹集军械、粮草、役畜的动作说实话还是蛮快的——至少比起明朝的效率那是高了无数倍——几日内就从各自驻地开拔,然后互相联络、汇合,往黄衣贼肆虐的常熟县而去,堪称17世纪的快速反应部队。
而他们刚刚抵达常熟、江阴二县交界处,拢住黄衣贼主力的时候,一开始还是战战兢兢的,因为黄衣贼在山东闯下的偌大威名不是假的。不过在几次先锋交战后,他们发现很多所谓的黄衣贼根本不堪战,尤其是一些部伍一看就知道训练时间不长,兵器都拿不稳(张煌言部),轻易就被“我大清”之忠勇绿营击溃,着实令人费解。
不过在审讯俘虏后他们终于明白了,这些都他娘的是假黄衣贼!真黄衣贼其实还是很凶的,周国佐麾下一员千总就在攻打黑藩鬼奴兵大阵时被反虐,砍瓜切菜般地丢了好几百人,让刚刚起了些骄矜之心的绿营官兵们是心有戚戚焉。
“扶我上马,我要去见赵大人。”下到了山下的周国佐朝贴身马弁说道,“黄衣贼在江边立寨,既不和我野战,又留恋不去,其中原因我倒能猜度一二。罢了,还是去找赵大人吧,他是郑亲王派来督战的,我这劳什子巡抚在他面前就是个屁。如今这四五万大军(汇集了部分杂牌军和团练武装)顿于江阴,也不是个办法,总得想法子把这黄衣贼撵走才是。”(未完待续。。)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
“轰!轰!”四艘“阿穆尔河”级内河浅水炮艇一字排开,挨个上前炮轰清军设在江阴的一处水寨。↖,而在更远处的长江中心航道上,威风凛凛的“加的斯岩石”号亮开了它那威风凛凛的炮窗,24磅、18磅、12磅、8磅炮应有尽有,足足四十门长短火炮让它轻而易举地控制了这段江面得统治权。
此刻的“加的斯岩石”号重型护卫舰就像是一头在巡视自己领地的雄狮,那么的骄傲、那么的不可一世——它有理由如此骄傲,因为全新的单缸150马力蒸汽机组以及大量的帆索,给了它在相对狭窄逼仄的江河里也能自如行动的能力,清军顺流而下的小舟、火船完全威胁不到它的存在。再加上随时环绕在四周的快如闪电的内河炮艇,清军的长江水师是完全不见了踪影,兴许是藏到内河港汊里去了,以规避东岸海军的打击。
不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清军长江水师避而不战,东岸海军便也不再客气,他们开始以崇明沙为基地,频繁上溯到镇江、南京一带,见船就拦、见清军水师就打,自己收获了大量钱粮布帛、茶叶瓷器之类的东西不说,还严重影响了南北之间的漕运。
江南、江北清军空有数十万大军,却没法变做鱼鳖来与东岸海军力战,这种有力没处使的情况可是最伤士气的了。清军长江水师不是没有过反抗,但他们于5月24日在镇江江面上被一战打回去后——此战清军水师在东岸海军围攻下损失大小舟船三十余艘、官兵死伤数百——他们的长江水师就成了摆设,如今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在夜间护航那些满载漕银、漕粮的船只偷渡江北了。
虽说如今的中国人口历经明末清初王朝鼎革后数量锐减、虽说满清如今大部分绿营都在南方作战(这意味着他们就食于当地)、虽说北方的农业生产秩序在李闯进京以前一两年就已获得恢复、虽说如今北方的朝廷尚未养成对南方漕粮漕银的极大依赖。但大运河被东岸人这么搞来搞去。大量船只的正常通航受到影响。南北之间的货物、金钱流动大减,却也让北京的满清朝廷难受不少。
至少,他们给这满朝文武、勋贵和铁杆庄稼们发饷的银子很多要仰赖于南方吧?再者,如今西北的回回和蒙古人也不太平哪,东北老家那里听说也闹黄衣贼,这用起兵来粮米菜蔬固然可以从北方就地筹集——其时北方旱情已缓解近十年,人口数量和社会秩序也得到了极大的恢复,筹集个二三十万人马的军粮补给不在话下——可问题是打仗不光要有粮草。也得发饷啊!
现在可不是刚入关那会的国朝初年了,在那会子,满洲大兵入关,降者如云。这无论是投降的官员还是收编的数十万大军,说难听点,待遇要求很低,只要不胡乱杀人,且给口饭吃就成。可现在“我大清”已正式建立了体制,皇帝、年号、官制、军制都有了,连科举都开了七八年了。这一正式坐天下,可不就得按规矩来么?按规矩来的第一步是什么。当然是给官员、兵将发钱粮啊,没他们你怎么稳住这天下的局面?
可要发饷、要维持朝廷运转,光靠北方那些税收恐怕是不够的,毕竟如今清廷治下绿营、汉军、满蒙八旗及部分地方戍守部队林林总总加起来**十万呢,各级官吏也是一大堆,安抚蒙古诸部、养铁杆庄稼也要花钱,这每年的支出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或许有人会说,如今大部分绿营在南方,可以让当地官府给他们就地发饷,可问题是如果军饷军粮都由地方供给了,这恩不出于上,那北京朝廷还有何威信可言?
军队就食于地方、军饷由地方筹集、军械由地方供给,这只能作为非常时期的应急手段,可不能常态化,否则时间一久军队必然不听使唤,地方政府也可能会与中央离心,起了割据之意,这可不是中央朝廷愿意看到的。
如今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江南省)的财赋占到了全国的三成,更别提当地自明末起就大量生产棉布、丝绸、茶叶等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了,如果江南的粮食、布匹、银子没法顺利通过大运河运到北方,那么时间一久的话对“我大清”多多少少也是个不小的麻烦——缺银子发饷,难不成搞配给制走计划经济的路线?
所以啊,说来说去,东岸人的舰船在上至南京、下到崇明沙一带频繁活动,虽不能完全限制清廷南北之间的交通,但严重阻碍了两地间的物资和金钱流动倒是真的。短时间内估计看不出什么东西,顶多让清廷难受一阵,但时间长了恐怕清廷也是要跳脚的。他们若是不能集中水师将东岸舰船赶出长江,那么就只能另觅它途,绕路从别处运输,但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清廷的威信,后果如何委实很难说。
“大人,黄衣贼的炮舰凶蛮得很,这边也是落过炮子的,还请速速移步山下,那里更安全些。”贴身马弁头目忧心如焚地走到周国佐身侧,急着劝道。天爷哎,黄衣贼的甲板巨舰可不就在江面上飘着呢,乖乖,一艘船上装着几十门炮,可比整个江南、闽浙、江西等地加起来还多,真不知道这帮黄衣贼是怎么铸的炮!兵部那帮大爷们,铸一门炮可费了老鼻子劲了,还尽他妈的是小炮,和人黄衣贼一比,连提鞋都不配哇!
“如今的江南布政使司内,又有哪处是安全之所啊。”周国佐苦笑了两下,终是不忍拂了跟随自己多年的马弁的心意,转身便下了山:“黄衣贼数万人就在三十里外肆虐,偏偏我军还久攻不下,总揽江南军务的郑亲王是震怒异常啊。要是再赶不跑赖在那里不走的黄衣贼,整个江南不知多少人要被罢官去职,我这花了大钱活动来的江宁巡抚搞不好也要鸡飞蛋打,真是晦气,晦气啊!”
周国佐辽东出身,老资格的汉奸了。满清入关后的这些年,当年在关外投降被编入汉军旗的一帮人发迹极速,关内各省的巡抚、总督、提督乃至重要地点的总兵,基本都落到了这些人手里。而这些老牌汉奸确实也很卖力,为清廷东征西讨、扫平地方,可谓是不遗余力,让一帮入关后才投降的新生代汉奸们看了是又嫉又恨,恨自己没有早当汉奸,恨自己当年卖国无门。
周国佐正值壮年,现任兵部左侍郎、右副都御史、正黄旗汉军副都统,算是汉军旗里的高层之一了。入关后他通过花钱送礼兼抱大腿谋来了江宁巡抚(后世江苏巡抚的前身)这个肥的流油的差使,本想在江南一带大展拳脚,搞个天高三尺呢,没成想天杀的黄衣贼从长江上一路杀过来了,这让刚刚纳了一房小妾的周国佐如浇了一盆冰水般从头凉到了脚。
得知消息的周国佐第一时间躺在小妾的被窝内给上面写奏报,言“黄衣贼军四十万,兵分三路,其势甚锐。臣集兵与贼酣战,三进三出、被创数十,奈何兵微将寡,力有不逮……望朝廷速发真满洲官兵一万、大炮三十门,臣当抖擞精神,一战荡平黄衣海寇……”
坐镇杭州的济尔哈朗是何许人也,自然不会被周国佐这种糊弄人的小把戏给迷惑——北京朝廷的那帮人更不会了,他们都见识过真顺广大总兵王景上奏李自成“贼兵八十万”的奇葩之事了——严令周国佐、佟图赖、刘之源等人通力协作,调南京驻防部队并各地绿营三万有奇,“速至贼巢扑剿,勿得拖怠”,同时他也令赵布泰率满洲官兵六千人自南京出发,一路协同作战,同时也兼做监军,监督这帮绿营死战。
三万多部队筹集军械、粮草、役畜的动作说实话还是蛮快的——至少比起明朝的效率那是高了无数倍——几日内就从各自驻地开拔,然后互相联络、汇合,往黄衣贼肆虐的常熟县而去,堪称17世纪的快速反应部队。
而他们刚刚抵达常熟、江阴二县交界处,拢住黄衣贼主力的时候,一开始还是战战兢兢的,因为黄衣贼在山东闯下的偌大威名不是假的。不过在几次先锋交战后,他们发现很多所谓的黄衣贼根本不堪战,尤其是一些部伍一看就知道训练时间不长,兵器都拿不稳(张煌言部),轻易就被“我大清”之忠勇绿营击溃,着实令人费解。
不过在审讯俘虏后他们终于明白了,这些都他娘的是假黄衣贼!真黄衣贼其实还是很凶的,周国佐麾下一员千总就在攻打黑藩鬼奴兵大阵时被反虐,砍瓜切菜般地丢了好几百人,让刚刚起了些骄矜之心的绿营官兵们是心有戚戚焉。
“扶我上马,我要去见赵大人。”下到了山下的周国佐朝贴身马弁说道,“黄衣贼在江边立寨,既不和我野战,又留恋不去,其中原因我倒能猜度一二。罢了,还是去找赵大人吧,他是郑亲王派来督战的,我这劳什子巡抚在他面前就是个屁。如今这四五万大军(汇集了部分杂牌军和团练武装)顿于江阴,也不是个办法,总得想法子把这黄衣贼撵走才是。”(未完待续。。)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