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波澜再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99章波澜再起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文臣一听李世民这么说,只好退了下去,虽说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但总算也能接受。
当下,李世民封赏完毕,又让人带来了泉盖苏文和高藏,李世民将二人劈头盖脸一通痛骂,然后才宣布免去二人死罪,将二人封为侯,带到长安安置。
高藏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当下大喜,叩头射恩,而泉盖苏文则一脸冷漠与不甘。
李世民也不理他,让人将二人带出去。
之所以不杀二人,反而优待,是因为李世民知道,高句丽虽然被灭国,但还有三百多万子民,如果杀了他们的国王和大臣,这些人未免有兔子狐悲之感,怕是要再生事端。
但自己优待二人,让可以让原高句丽子民放下对大唐的戒心,真心的融入大唐,只是高句丽几百年的基业,想要一下子融入大唐,实属不易。
李贞出班说道:“父皇,儿臣有一计,可使高句丽人完全融入大唐,从此彻底消除隐患。”
李世民忙问:“皇儿有何妙计?”
李贞朗声说道:“高句丽人口众多,与我大唐离心,若任由他们留在原来居所,那么必然再生事端,所以,只有将他们全都迁入我大唐腹地,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必可将高句丽人同化,成为我大唐的一员,如此,高句丽从此必将成为我大唐的一部分。”
“而我大唐正苦人口不多,若有高句丽人的补充,那必可极大的扩充我大唐的实力。”
听了李贞的话,李世民的眼睛一亮,不得不说,李贞的这个建议,真的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即可以防止高句丽形势的反复,又可以提升大唐的国力。
不过一旁的长孙无忌却冷哼一声说道:“越王殿下说得轻巧,高句丽人口足有三百余万,一下子都迁入大唐,管理必然是一个麻烦的事情。”
“而且我大唐要安置他们,先期必然要为他们提供种子、住房、农具、粮食,这么多的物资,我们一时又到哪里去弄?这些高句丽人只会成为我大唐的负担。”
李贞反驳说:“大量高句丽人的加入,短时间内确实会能我大唐的生计造成影响,但长远看,却是一劳永逸,甚至是一本万利,只要这些高句丽人在我大唐安定下来,未来必可以极大提升我大唐国力。”
侍中李洎与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黄门侍郎褚遂良、中书侍郎杨仁师纷纷出班,表示支持长孙无忌的想法。
不过也有礼部尚书于志宁等一部分文臣支持李贞,至于尉迟敬德与李绩等武将,也都纷纷表态支持李贞的建议。
李世民权衡再三,决定还是采纳李贞的意见,分批将高句丽的几十万户,三百多万人口全部迁至大唐腹地的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这样一来,就可以极大的提升大唐的实力,几十年以后,这三百多万高句丽人的后裔也会完全被同化为唐人,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不过对于高句丽故地如何处理,满朝文武又分成了两派,一派以长孙无忌为首,认为高句丽故地目前对大唐来说是个负担,应该放弃。
但李贞与部分文臣武将则认为,必须将高句丽故地并入大唐领土,短时间内,高句丽故地会成为大唐的负担,但高句丽故地有着发达的冶铁业和农业,只要假以时日,只需数年时间,高句丽故地必然可以大唐的重要赋税来源地。
再说,真的弃了高句丽故地,那大唐将士的鲜血岂不是白流?
另外,新罗与百济也会趁虚而上,占据高句丽故地,这样一来,一些不愿离开高句丽故地的百姓就会成为新罗和百济的子民,如此一来,白白便宜了它国。
李世民听了李贞的话后连连点头,李贞的话很中肯,也很实际,而且,对李世民还有着开疆拓土的巨大诱惑。
谁不想在自己当政期间立下赫赫武功呢?
权衡利弊之后,决定采用李贞的建议,接将高句丽收归大唐帝国的直辖,在高句丽故地成立州县,以确立大唐在高句丽的统治。
当李世民宣布这一决定时,李贞松了一口气。
在原有的历史上,高句丽直到唐高宗时才被大唐攻灭,虽然迁移了部分高句丽百姓进入大唐内地,但留在高句丽故地的大量高句丽遗民被新罗和百济所同化。
以至于后来的新罗占领朝鲜半岛的大部,这也使得华夏将朝鲜半岛纳入自己领土千年以来最好的时机。
此后的千余年,朝鲜半岛虽然一直为华夏的属国,但也不时与华夏产生矛盾,而现在大唐将高句丽全境纳为己有,只要政策得当,这片土地永远成为大唐的一部分,将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对未来东亚的格局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下,李世民下旨将高句丽故地并入大唐,随后李世民准备回师长安。
然而没等李世民离开,新罗使臣来到蓟县,见到李世民后哭拜于地。
李世民大惊,忙问新罗使者何故如何?
那新罗使者说道:“高句丽被灭国后,泉盖产带万余高句丽兵逃到百济,联合百济王扶余义慈进攻新罗,准备占领新罗后再夺回高句丽故地。”
李世民一听大怒!
新罗是大唐的属国,泉盖产是高句丽余孽,死而不僵,竟然联合百济进攻新罗,这是对大唐的挑衅,若让泉盖产和百济灭了新罗,那高句丽故地很可能得而复失。
所以,李世民准备发大兵攻打百济,正在准备时,却得到了两个消息。
一个消息是西北的吐谷浑起大军二十万进犯大唐边境,第二个消息是百济听闻大唐要起大兵征讨,求助于东北的倭国,倭国出动战船千余艘,起大军十万增援百济,准备与大唐决一死战。
如此一来,大唐就面临着来自于西部和东部两个方向的进攻,形势异常严峻,特别是吐谷浑,因为辖地距大唐都城长安不远,或放任不管,那大唐在关西地区的核心区域将受到巨大的威胁……
第99章波澜再起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文臣一听李世民这么说,只好退了下去,虽说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但总算也能接受。
当下,李世民封赏完毕,又让人带来了泉盖苏文和高藏,李世民将二人劈头盖脸一通痛骂,然后才宣布免去二人死罪,将二人封为侯,带到长安安置。
高藏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当下大喜,叩头射恩,而泉盖苏文则一脸冷漠与不甘。
李世民也不理他,让人将二人带出去。
之所以不杀二人,反而优待,是因为李世民知道,高句丽虽然被灭国,但还有三百多万子民,如果杀了他们的国王和大臣,这些人未免有兔子狐悲之感,怕是要再生事端。
但自己优待二人,让可以让原高句丽子民放下对大唐的戒心,真心的融入大唐,只是高句丽几百年的基业,想要一下子融入大唐,实属不易。
李贞出班说道:“父皇,儿臣有一计,可使高句丽人完全融入大唐,从此彻底消除隐患。”
李世民忙问:“皇儿有何妙计?”
李贞朗声说道:“高句丽人口众多,与我大唐离心,若任由他们留在原来居所,那么必然再生事端,所以,只有将他们全都迁入我大唐腹地,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必可将高句丽人同化,成为我大唐的一员,如此,高句丽从此必将成为我大唐的一部分。”
“而我大唐正苦人口不多,若有高句丽人的补充,那必可极大的扩充我大唐的实力。”
听了李贞的话,李世民的眼睛一亮,不得不说,李贞的这个建议,真的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即可以防止高句丽形势的反复,又可以提升大唐的国力。
不过一旁的长孙无忌却冷哼一声说道:“越王殿下说得轻巧,高句丽人口足有三百余万,一下子都迁入大唐,管理必然是一个麻烦的事情。”
“而且我大唐要安置他们,先期必然要为他们提供种子、住房、农具、粮食,这么多的物资,我们一时又到哪里去弄?这些高句丽人只会成为我大唐的负担。”
李贞反驳说:“大量高句丽人的加入,短时间内确实会能我大唐的生计造成影响,但长远看,却是一劳永逸,甚至是一本万利,只要这些高句丽人在我大唐安定下来,未来必可以极大提升我大唐国力。”
侍中李洎与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黄门侍郎褚遂良、中书侍郎杨仁师纷纷出班,表示支持长孙无忌的想法。
不过也有礼部尚书于志宁等一部分文臣支持李贞,至于尉迟敬德与李绩等武将,也都纷纷表态支持李贞的建议。
李世民权衡再三,决定还是采纳李贞的意见,分批将高句丽的几十万户,三百多万人口全部迁至大唐腹地的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这样一来,就可以极大的提升大唐的实力,几十年以后,这三百多万高句丽人的后裔也会完全被同化为唐人,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不过对于高句丽故地如何处理,满朝文武又分成了两派,一派以长孙无忌为首,认为高句丽故地目前对大唐来说是个负担,应该放弃。
但李贞与部分文臣武将则认为,必须将高句丽故地并入大唐领土,短时间内,高句丽故地会成为大唐的负担,但高句丽故地有着发达的冶铁业和农业,只要假以时日,只需数年时间,高句丽故地必然可以大唐的重要赋税来源地。
再说,真的弃了高句丽故地,那大唐将士的鲜血岂不是白流?
另外,新罗与百济也会趁虚而上,占据高句丽故地,这样一来,一些不愿离开高句丽故地的百姓就会成为新罗和百济的子民,如此一来,白白便宜了它国。
李世民听了李贞的话后连连点头,李贞的话很中肯,也很实际,而且,对李世民还有着开疆拓土的巨大诱惑。
谁不想在自己当政期间立下赫赫武功呢?
权衡利弊之后,决定采用李贞的建议,接将高句丽收归大唐帝国的直辖,在高句丽故地成立州县,以确立大唐在高句丽的统治。
当李世民宣布这一决定时,李贞松了一口气。
在原有的历史上,高句丽直到唐高宗时才被大唐攻灭,虽然迁移了部分高句丽百姓进入大唐内地,但留在高句丽故地的大量高句丽遗民被新罗和百济所同化。
以至于后来的新罗占领朝鲜半岛的大部,这也使得华夏将朝鲜半岛纳入自己领土千年以来最好的时机。
此后的千余年,朝鲜半岛虽然一直为华夏的属国,但也不时与华夏产生矛盾,而现在大唐将高句丽全境纳为己有,只要政策得当,这片土地永远成为大唐的一部分,将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对未来东亚的格局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下,李世民下旨将高句丽故地并入大唐,随后李世民准备回师长安。
然而没等李世民离开,新罗使臣来到蓟县,见到李世民后哭拜于地。
李世民大惊,忙问新罗使者何故如何?
那新罗使者说道:“高句丽被灭国后,泉盖产带万余高句丽兵逃到百济,联合百济王扶余义慈进攻新罗,准备占领新罗后再夺回高句丽故地。”
李世民一听大怒!
新罗是大唐的属国,泉盖产是高句丽余孽,死而不僵,竟然联合百济进攻新罗,这是对大唐的挑衅,若让泉盖产和百济灭了新罗,那高句丽故地很可能得而复失。
所以,李世民准备发大兵攻打百济,正在准备时,却得到了两个消息。
一个消息是西北的吐谷浑起大军二十万进犯大唐边境,第二个消息是百济听闻大唐要起大兵征讨,求助于东北的倭国,倭国出动战船千余艘,起大军十万增援百济,准备与大唐决一死战。
如此一来,大唐就面临着来自于西部和东部两个方向的进攻,形势异常严峻,特别是吐谷浑,因为辖地距大唐都城长安不远,或放任不管,那大唐在关西地区的核心区域将受到巨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