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第576章 571 莱比锡战役(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同样被布吕歇尔部署在易北河防线上的还有国际纵队的两个大队。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主义战士们组成的国际纵队,规模在一个旅左右,五千多人,其中唐人占了一大半,不过其中却甚少唐军的正规军,即便有也更多是退役之后加入国际纵队的志愿者。国际纵队的编制是纵队-大队-中队和小队的编制,由于规模不大,所以纵队相当于旅,大队为加强营,人员在600-800人;中队实际等于连,有一百多人,有些中队也经过了加强;小队则等于排,基本都是三十多人的编制。
两个部署在易北河防线的国际纵队大队,人数在1500人左右,这使得德军在易北河防线拥有七千多人近八千人的兵力了。当然这个加强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因为普军在另一面的实力也得到了加强,萨克森将约一万残军置于了普军元帅卡尔一世的统领之下,使得对面也拥有了四万多人的兵力,也就是说卡尔一世统帅的部队是德军防御力量的六倍到七倍之间。
经过多日的行军,普军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了易北河沿岸,卡尔一世临河而望,听取着侦察的报告。
“叛军在一周之前已经全面控制了易北河的西岸,并且组织了当地的暴民,强行破坏了八十公里宽幅内,河道上面所有的桥梁。叛军拥有不少的起爆物,所以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我军如果要进行渡河的话,必须临时搭设浮桥。”
易北河的水流并不算是湍急,舟桥作业的难度并不算高,但是卡尔一世仍旧比较忧虑,对面的德军指挥官的名字虽然他听都没有听过,但是明显不是易与之辈。德军在整条防线上打造了数个据点,能够做到攻守相望,虽然卡尔一世可以选择在整条河段的任意一点抢渡,但德军都能够迅速反应然后做出反制措施。更何况,在随便一个位置渡河只是纯理论上的情况,进行舟桥作业的话,普军需要考虑地质、河流宽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卡尔一世一直留心军事科技上的进步,即便是很多东西普军并没有装备,但是他却有所耳闻。
让他十分眼馋而又担忧的一件东西,就是产自大唐的步兵电台。此时在欧洲唐人掌握无线电通讯已经不是一件秘密了,然而唐人并没有向欧洲国家开放无线电的技术,只向欧洲国家出售有线电报。卡尔一世早已听说,在唐军的部队中,基层部队是普遍装备步兵电台的,这使得步兵单位之间进行协同作战的能力大大提高。
普军如果攻击易北河上的一点,那么负责防御的德军很快就能在短时间内招引大量的友军前来支援,这种能力让卡尔一世还是十分忌惮的。
不过,深沉老辣的卡尔一世毕竟带兵多年,虽然对于德军还有一定顾忌,但是却极为尽职专业,会打好自己指挥的每一场战斗。在带领先锋部队抵达之后,卡尔一世立即着手安排数个步兵团,发起抢渡作战。
普军在初次作战中并未尝试在宽度在1-2哩的易北河上建设浮桥,这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即便易北河的水文条件比较好,流速并不快,但要完成一条上千米长的浮桥,对于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少特长的普军来说难度很大。所以普军能够利用的只有易北河上的一部分渡口。德军当然不傻,在他们进驻易北河之前,就已经破坏了河对岸的所有渡口,这个行动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广泛支持。甚至一些以摆渡为生的从业者,也积极地支持德军的行动,亲手将自己的渡口和船只焚毁了。
这也使得普军在准备发动进攻的时候,面临了一个十分尴尬的情况,那就是他们难以在河面上架设浮桥,同时又缺少渡口和船只进行渡河。一条易北河就这样将普军生生地阻拦在了东岸,上万的普军只能吹胡子瞪眼。
卡尔一世下令他的士兵们开始伐木建造简易的舟船,用于渡河。原本卡尔一世还想征召当地的农民和船工们进行协助,可是在普军抵达之前,当地大部分人都已经逃离了这一地区,德军将这些民众带到了河西岸,完成了一次坚壁清野,这使得卡尔一世的普军部队很难在河东岸得到补给,也不能利用当地的人力为他们服务。就连打造舟船这样的事情,都得让普鲁士的士兵自己去做。为了避免出现麻烦,普军的造船行动十分低调,尽量不被德军发现。
不过,卡尔一世还是低估了德军的能力,德军在整条防线上兵力虽然不足,但是却有大量的革命群众的支持与帮助,大量的革命群众就在河岸边上,潜藏着进行侦察。普军的造船行动没有逃出群众们的眼睛,并迅速汇报给了前线坐镇的尤利乌斯将军。
尤利乌斯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做出了反应。他调动了德军第三师108团的炮兵营,也是装备了原唐军使用的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兵部队,在普军的造船地点对岸建成了炮兵阵地,18门榴弹炮立即开始对普军造船地点进行轰击。
突如其来的炮击打懵了普军,士兵们不得不放下各种木料和已经半成品的船只后撤。卡尔一世希望普军的炮兵能够对德军炮兵进行反击,但是却被告知他们无法做到,因为隔着河对射的情况下,平均射程只在三四公里的普军炮兵,根本是射不到在西岸距河岸三公里位置上设置炮兵阵地的德军炮兵的。而且如果他们要在东岸设置炮兵阵地的话,那么也直接在德军炮兵的火炮笼罩之下,必然难以作业并造成损失。
卡尔一世也并没有想到德军的反应如此迅速,而且良好地利用了射程和火力的优势,破坏了普军的造船行动。整个炮兵坐镇的射程半径内,普军难以立足,被德军形成了真空。
同样被布吕歇尔部署在易北河防线上的还有国际纵队的两个大队。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主义战士们组成的国际纵队,规模在一个旅左右,五千多人,其中唐人占了一大半,不过其中却甚少唐军的正规军,即便有也更多是退役之后加入国际纵队的志愿者。国际纵队的编制是纵队-大队-中队和小队的编制,由于规模不大,所以纵队相当于旅,大队为加强营,人员在600-800人;中队实际等于连,有一百多人,有些中队也经过了加强;小队则等于排,基本都是三十多人的编制。
两个部署在易北河防线的国际纵队大队,人数在1500人左右,这使得德军在易北河防线拥有七千多人近八千人的兵力了。当然这个加强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因为普军在另一面的实力也得到了加强,萨克森将约一万残军置于了普军元帅卡尔一世的统领之下,使得对面也拥有了四万多人的兵力,也就是说卡尔一世统帅的部队是德军防御力量的六倍到七倍之间。
经过多日的行军,普军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了易北河沿岸,卡尔一世临河而望,听取着侦察的报告。
“叛军在一周之前已经全面控制了易北河的西岸,并且组织了当地的暴民,强行破坏了八十公里宽幅内,河道上面所有的桥梁。叛军拥有不少的起爆物,所以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我军如果要进行渡河的话,必须临时搭设浮桥。”
易北河的水流并不算是湍急,舟桥作业的难度并不算高,但是卡尔一世仍旧比较忧虑,对面的德军指挥官的名字虽然他听都没有听过,但是明显不是易与之辈。德军在整条防线上打造了数个据点,能够做到攻守相望,虽然卡尔一世可以选择在整条河段的任意一点抢渡,但德军都能够迅速反应然后做出反制措施。更何况,在随便一个位置渡河只是纯理论上的情况,进行舟桥作业的话,普军需要考虑地质、河流宽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卡尔一世一直留心军事科技上的进步,即便是很多东西普军并没有装备,但是他却有所耳闻。
让他十分眼馋而又担忧的一件东西,就是产自大唐的步兵电台。此时在欧洲唐人掌握无线电通讯已经不是一件秘密了,然而唐人并没有向欧洲国家开放无线电的技术,只向欧洲国家出售有线电报。卡尔一世早已听说,在唐军的部队中,基层部队是普遍装备步兵电台的,这使得步兵单位之间进行协同作战的能力大大提高。
普军如果攻击易北河上的一点,那么负责防御的德军很快就能在短时间内招引大量的友军前来支援,这种能力让卡尔一世还是十分忌惮的。
不过,深沉老辣的卡尔一世毕竟带兵多年,虽然对于德军还有一定顾忌,但是却极为尽职专业,会打好自己指挥的每一场战斗。在带领先锋部队抵达之后,卡尔一世立即着手安排数个步兵团,发起抢渡作战。
普军在初次作战中并未尝试在宽度在1-2哩的易北河上建设浮桥,这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即便易北河的水文条件比较好,流速并不快,但要完成一条上千米长的浮桥,对于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少特长的普军来说难度很大。所以普军能够利用的只有易北河上的一部分渡口。德军当然不傻,在他们进驻易北河之前,就已经破坏了河对岸的所有渡口,这个行动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广泛支持。甚至一些以摆渡为生的从业者,也积极地支持德军的行动,亲手将自己的渡口和船只焚毁了。
这也使得普军在准备发动进攻的时候,面临了一个十分尴尬的情况,那就是他们难以在河面上架设浮桥,同时又缺少渡口和船只进行渡河。一条易北河就这样将普军生生地阻拦在了东岸,上万的普军只能吹胡子瞪眼。
卡尔一世下令他的士兵们开始伐木建造简易的舟船,用于渡河。原本卡尔一世还想征召当地的农民和船工们进行协助,可是在普军抵达之前,当地大部分人都已经逃离了这一地区,德军将这些民众带到了河西岸,完成了一次坚壁清野,这使得卡尔一世的普军部队很难在河东岸得到补给,也不能利用当地的人力为他们服务。就连打造舟船这样的事情,都得让普鲁士的士兵自己去做。为了避免出现麻烦,普军的造船行动十分低调,尽量不被德军发现。
不过,卡尔一世还是低估了德军的能力,德军在整条防线上兵力虽然不足,但是却有大量的革命群众的支持与帮助,大量的革命群众就在河岸边上,潜藏着进行侦察。普军的造船行动没有逃出群众们的眼睛,并迅速汇报给了前线坐镇的尤利乌斯将军。
尤利乌斯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做出了反应。他调动了德军第三师108团的炮兵营,也是装备了原唐军使用的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兵部队,在普军的造船地点对岸建成了炮兵阵地,18门榴弹炮立即开始对普军造船地点进行轰击。
突如其来的炮击打懵了普军,士兵们不得不放下各种木料和已经半成品的船只后撤。卡尔一世希望普军的炮兵能够对德军炮兵进行反击,但是却被告知他们无法做到,因为隔着河对射的情况下,平均射程只在三四公里的普军炮兵,根本是射不到在西岸距河岸三公里位置上设置炮兵阵地的德军炮兵的。而且如果他们要在东岸设置炮兵阵地的话,那么也直接在德军炮兵的火炮笼罩之下,必然难以作业并造成损失。
卡尔一世也并没有想到德军的反应如此迅速,而且良好地利用了射程和火力的优势,破坏了普军的造船行动。整个炮兵坐镇的射程半径内,普军难以立足,被德军形成了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