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侯府论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个人所处的身份位置和成长环境决定一生的志向。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欲.望,贫穷人家希望衣食无忧,商人希望大发横财,权贵人家希望加官晋爵,至于皇子,想要的自然是那张号令天下的宝座。
李治是个特例。他对权力并无太多向往,他想要的只是当一辈子逍遥王爷,不需要掌权,不需要发财,每天玩玩闹闹,年纪再大一点,懂得了人间的风花雪月,爱好也适当的多一点,比如与好友谋醉,青楼与美丽的姑娘颠鸾倒凤等等。
李治很多地方跟李素很像,尤其是性格里与世无争胸无大志的一面,如果不计较年纪差异的话,李素简直就像李治他爹,亲生的。
这也许是二人合得来的原因之一,毕竟世上找出同样两个胸无大志的货实在很不容易了。
但是李素可以胸无大志,李治却不行>可以说从他出生起,有些事情便会注定落到他头上,哪怕没有李素的参与,该来的终究会来。
十几个皇子都有当太子的可能,竞争太大,然而当李素忽然说出“立嫡不立庶”之后,李治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两眼顿时睁圆了。
自古确实有“立嫡不立庶”的规矩,“嫡”就是“嫡”,“庶”就是“庶”,圣贤之训,纲常之理,这些道理都是深入人心的,无论宫闱皇室还是寻常人家,“嫡”与“庶”的区别很大,可以说天壤之别,后世男人对古代所谓的“一夫多妻”制艳羡不已,其实是个误解,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一夫多妻”的说法,这是违反伦常的,有的只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个“多妾”也是有条件的,比如男主人的官职地位,或者男人多少岁数了与正妻仍然无后等等,各个朝代的规矩不一样,这才允许男人纳妾。
古代的每一个男人只能拥有一位妻子,她是唯一的正妻,成亲时将二人的头发拈合在一起打个结,这便是“结发夫妻”的由来,有资格与这个男人“结发”者,也仅只一位正妻。
至于正妻之后,男人还想娶别的女人回家,那么不好意思,你可以娶,但不可能给这个女人办轰轰烈烈的婚礼,通常都是一顶软轿趁着天夜,草草抬进家门便算礼成,其次是名分,正妻之外的任何女人,哪怕长得美若天仙,男人再怎么将她疼到骨子里,她的名分仍是“妾”,妾是没有太多人权的,每天早起要去给正妻请安问好,遇到任何事都要向正妻汇报并且等待正妻指示。
如果正妻或妾室都生了孩子,那么孩子的分别就更明显了。正妻所生的孩子,便是“嫡出”,嫡出是注定要继承老爹所有遗产的,包括官职爵位和财产,而妾室生的,便属于“庶出”,庶出的孩子在家中的地位跟妾室一样,任何好东西,吃的穿的用的,必须先让嫡出的孩子挑选,嫡出的孩子挑剩下的,才能轮到庶出的孩子,至于老爹的家产和爵位等等,基本没有庶出的孩子什么事,还是老规矩,看嫡出的心情,给不给你都是情理之中。
千古以来,“妻”与“妾”的分别都是既定的,而历朝历代的皇室,自然也是这个规矩。比如长孙皇后,她是李世民唯一的正妻,所以长孙皇后生的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子,便是天家嫡子,按继承顺序排位的话,这三人理所当然地占了前三的位置,其余的十一个皇子,皆是李世民的嫔妃所出,嫔妃就是民间家庭里的“妾室”,自然属于庶出,所以哪怕这些庶出的皇子里有人年纪比李治更大,论顺序的话也只能老老实实排在李治的后面,没有任何商量或例外。
规矩就是规矩,圣贤制礼而定天下,“礼”就是规矩,世间千年纲常伦理全在圣贤定的“礼”里面,不可违反,皇室尤甚,天下人的眼睛全都盯着皇室,如果皇室做出违反礼制的事,天下的礼就会乱套。
李治年纪小,但“嫡”和“庶”的道理还是很明白的,只不过在李素提醒之前,李治压根没往这方面去想,因为他老爹当年干出一桩违反礼制的事,那就是玄武门之变,所以朝臣和诸皇子都摸不准李世民的脉,都以为当今皇帝既然能干出一件违反礼制的事,必然也不在乎多干一件,所以说不定庶出的皇子也有机会。
这番逻辑整理下来,真正嫡出的皇子如李治在内,并不觉得自己占了多大的优势,而庶出的皇子如吴王李恪,齐王李祐等,也不觉得自己的处境多劣势,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鼎东宫太子的可能性。
再加上李世民暧.昧不明的态度,引人误会的夸奖和赏赐等等,比如李承乾当太子时,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几乎比李承乾还多,而对于庶出的皇子如吴王李恪,李世民也曾经当着长孙无忌等重臣的面,说过“吴王类我”这种暗示性非常明显的话,给了吴王李恪无尽的希望。
谁都说不清李世民究竟出于什么目的才会把江山继承者的人选搞得如此暧.昧不明,似乎每个皇子都从李世民的言语里看到了希望,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烟火,如果把李世民比喻成后世谈恋爱的女人的话,李世民这种女人简直就是处处留情的白莲花绿茶婊,人尽可夫且被鄙视至死的那种。
“你真正的对手,只有魏王李泰,只有这一个,你明白吗?”。李素严肃地盯着李治。
李治的表情仍旧很惊愕,显然哪怕对手只剩了一个人,他也没有产生太多的兴奋。
“太难了,子正兄,此事不提也罢。”李治摇头道。
李素不满地道:“你连一个对手都打不过?”
“魏王兄太强大了,我确实没法跟他争。”李治很光棍地认怂。
“为何?”
李治瞪了他一眼:“你真不知还是假不知?自太子兄长谋反被废黜后,朝中开始大清洗,魏王兄在朝堂大肆安插幕僚谋士占居要职,而且父皇近日对他的恩宠似乎比以往更隆厚了,光是丝绸布匹和银钱,都是一车车往魏王府送,所有皇子里,只有魏王兄一人得此殊荣,如今朝臣和民间都在议论,他们都觉得下一任的东宫太子非魏王莫属了,以魏王得圣眷之隆,东宫太子之位不可能是别人的,现如今已有不少朝臣投奔到魏王那一边去了。”
“这是你看出来的?”
李治不好意思地笑:“我哪里懂这些,是听李绩伯伯说的,他是并州都督府长史,平日没事我喜欢在他府里闲逛玩耍……”
“李伯伯也觉得魏王是下一任太子?”李素皱眉问道。
“这倒没有,李伯伯很谨慎,与我闲聊起朝局时只是摇头说,目前形势并不明朗,所谓圣心难测,大家都猜到的事情,不一定真是那个结果,其中变数甚大。”
李素点点头,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哪怕没有预知历史的能力,也能比别人看得更透彻。李素相信这不仅仅是李绩的看法,说不定李靖,程咬金,牛进达等这些老将们应该都是同样的看法。
“殿下,此事若说有变数,这个变数只能应在你身上,你想过当太子吗?”。李素低声问道。
李治摇头:“我年纪太幼,且性子太弱,当不了太子的,父皇一直对我的性子不满意,我知道。所以太子的人选不可能是我。”
李素叹道:“殿下妄自菲薄了,你有没有想过,陛下希望大唐的下一代帝王是个怎样的人?”
李治闷闷地道:“反正不是我这样的人。”
“此言差矣,殿下试想大唐如今的国势,自从高祖皇帝陛下晋阳起兵,一直到贞观年,历今已有二十余年,这二十余年里,陛下领着一群忠心老将南征北战,大唐周边的强国所余者不多了,从洞.突厥,到薛延陀,再到吐谷浑,都被大唐王师平定,或是沦为大唐附属,如今周边未曾征服的只剩下西边的吐蕃,和东边的高句丽,而这两个国家,相信也已列入陛下未来五到十年的战略之中,可以说,不管能不能实现,至少在陛下的有生之年,确有将这两个国家平灭的计划,所以,在陛下的心里,灭掉这两个国家之后,大唐还有敌人吗?”。
李治第一次听到如此新奇角度的剖析,不由大感兴趣,闻言思忖片刻,然后摇头。
李素接着道:“朝野皆以为陛下对扩充国土的雄心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大唐必然会一代接一代永无休止地征伐下去,但我并不这样认为,陛下是雄才伟略的帝王,他不可能不知道‘盛极而衰’的道理,一个威服四海的国家,无论再怎样强大,一旦到了穷兵黩武的地步,这个国家终究会慢慢衰弱下去,那时内忧外患便会频频而生,江山社稷便会陷入风雨飘摇之中,这是陛下必然不愿看到的,所以,我再问你,你觉得陛下希望下一代帝王是个怎样的人?”
李治迟疑片刻,小心翼翼地道:“守成之君?”
李素笑了:“不错,大唐该征伐的国家在陛下有生之年已平得差不多了,未来大唐的敌人并不多,说是天下无敌也不过分,华夏数千年国威,大唐这一朝达到鼎盛,青史风光,一时无两,可是反过来说,大唐立国二十余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对外用兵,国中无论百姓人丁还是国库粮草,都已是一损再损,陛下想必非常清楚,该到了让百姓和国库休养生息的时候了,昔年秦灭汉兴,高祖刘邦称帝后欲大作为,当时的丞相萧何上谏,劝刘邦无为而治,刘邦纳其谏,对内施仁政,去秦法,后来曹参为相,萧规曹随,亦奉黄老无为之道,往后数代帝王皆无为以休息百姓,子民遂得喘息,国力渐盛,文景之治后更是攒下厚实的家底,到了汉武帝时,这才有了横扫匈奴,扬华汉之威的底气。”
“殿下,历史像佛家的轮回,总是不断地重复,循环,如今也是一样,这一点,相信陛下看得更清楚,如今太子的人选只能从嫡子中选取,嫡子只剩你和魏王二人。再看魏王李泰,不可否认,他确实比你优秀许多,幼读诗书,歌赋书琴,无所不通,为人机巧灵慧,善察言观色,更重要的是,魏王有勃勃野心,他追求权力,好胜争强,这样的人如果成了大唐的下一代帝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甘心只当个守成之君的,为了不活在父皇的阴影下,为了向天下臣民证明自己比父皇更强,他对扩充国土的野心只会比他的父皇更强烈,动用国中兵役徭役的次数只会更频繁,百姓只会比现在活得更艰难,死伤更大……”
“一旦真的成了事实,大唐必将陷入危险之中,魏王的性子,陛下心中多少知晓一些,两个嫡子,一个好强,一个性弱,两厢比较之后,殿下觉得他果真会选性格好强的那一个吗?”。
ps:还有一更……(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八章侯府论势:
一个人所处的身份位置和成长环境决定一生的志向。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欲.望,贫穷人家希望衣食无忧,商人希望大发横财,权贵人家希望加官晋爵,至于皇子,想要的自然是那张号令天下的宝座。
李治是个特例。他对权力并无太多向往,他想要的只是当一辈子逍遥王爷,不需要掌权,不需要发财,每天玩玩闹闹,年纪再大一点,懂得了人间的风花雪月,爱好也适当的多一点,比如与好友谋醉,青楼与美丽的姑娘颠鸾倒凤等等。
李治很多地方跟李素很像,尤其是性格里与世无争胸无大志的一面,如果不计较年纪差异的话,李素简直就像李治他爹,亲生的。
这也许是二人合得来的原因之一,毕竟世上找出同样两个胸无大志的货实在很不容易了。
但是李素可以胸无大志,李治却不行>可以说从他出生起,有些事情便会注定落到他头上,哪怕没有李素的参与,该来的终究会来。
十几个皇子都有当太子的可能,竞争太大,然而当李素忽然说出“立嫡不立庶”之后,李治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两眼顿时睁圆了。
自古确实有“立嫡不立庶”的规矩,“嫡”就是“嫡”,“庶”就是“庶”,圣贤之训,纲常之理,这些道理都是深入人心的,无论宫闱皇室还是寻常人家,“嫡”与“庶”的区别很大,可以说天壤之别,后世男人对古代所谓的“一夫多妻”制艳羡不已,其实是个误解,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一夫多妻”的说法,这是违反伦常的,有的只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个“多妾”也是有条件的,比如男主人的官职地位,或者男人多少岁数了与正妻仍然无后等等,各个朝代的规矩不一样,这才允许男人纳妾。
古代的每一个男人只能拥有一位妻子,她是唯一的正妻,成亲时将二人的头发拈合在一起打个结,这便是“结发夫妻”的由来,有资格与这个男人“结发”者,也仅只一位正妻。
至于正妻之后,男人还想娶别的女人回家,那么不好意思,你可以娶,但不可能给这个女人办轰轰烈烈的婚礼,通常都是一顶软轿趁着天夜,草草抬进家门便算礼成,其次是名分,正妻之外的任何女人,哪怕长得美若天仙,男人再怎么将她疼到骨子里,她的名分仍是“妾”,妾是没有太多人权的,每天早起要去给正妻请安问好,遇到任何事都要向正妻汇报并且等待正妻指示。
如果正妻或妾室都生了孩子,那么孩子的分别就更明显了。正妻所生的孩子,便是“嫡出”,嫡出是注定要继承老爹所有遗产的,包括官职爵位和财产,而妾室生的,便属于“庶出”,庶出的孩子在家中的地位跟妾室一样,任何好东西,吃的穿的用的,必须先让嫡出的孩子挑选,嫡出的孩子挑剩下的,才能轮到庶出的孩子,至于老爹的家产和爵位等等,基本没有庶出的孩子什么事,还是老规矩,看嫡出的心情,给不给你都是情理之中。
千古以来,“妻”与“妾”的分别都是既定的,而历朝历代的皇室,自然也是这个规矩。比如长孙皇后,她是李世民唯一的正妻,所以长孙皇后生的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子,便是天家嫡子,按继承顺序排位的话,这三人理所当然地占了前三的位置,其余的十一个皇子,皆是李世民的嫔妃所出,嫔妃就是民间家庭里的“妾室”,自然属于庶出,所以哪怕这些庶出的皇子里有人年纪比李治更大,论顺序的话也只能老老实实排在李治的后面,没有任何商量或例外。
规矩就是规矩,圣贤制礼而定天下,“礼”就是规矩,世间千年纲常伦理全在圣贤定的“礼”里面,不可违反,皇室尤甚,天下人的眼睛全都盯着皇室,如果皇室做出违反礼制的事,天下的礼就会乱套。
李治年纪小,但“嫡”和“庶”的道理还是很明白的,只不过在李素提醒之前,李治压根没往这方面去想,因为他老爹当年干出一桩违反礼制的事,那就是玄武门之变,所以朝臣和诸皇子都摸不准李世民的脉,都以为当今皇帝既然能干出一件违反礼制的事,必然也不在乎多干一件,所以说不定庶出的皇子也有机会。
这番逻辑整理下来,真正嫡出的皇子如李治在内,并不觉得自己占了多大的优势,而庶出的皇子如吴王李恪,齐王李祐等,也不觉得自己的处境多劣势,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鼎东宫太子的可能性。
再加上李世民暧.昧不明的态度,引人误会的夸奖和赏赐等等,比如李承乾当太子时,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几乎比李承乾还多,而对于庶出的皇子如吴王李恪,李世民也曾经当着长孙无忌等重臣的面,说过“吴王类我”这种暗示性非常明显的话,给了吴王李恪无尽的希望。
谁都说不清李世民究竟出于什么目的才会把江山继承者的人选搞得如此暧.昧不明,似乎每个皇子都从李世民的言语里看到了希望,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烟火,如果把李世民比喻成后世谈恋爱的女人的话,李世民这种女人简直就是处处留情的白莲花绿茶婊,人尽可夫且被鄙视至死的那种。
“你真正的对手,只有魏王李泰,只有这一个,你明白吗?”。李素严肃地盯着李治。
李治的表情仍旧很惊愕,显然哪怕对手只剩了一个人,他也没有产生太多的兴奋。
“太难了,子正兄,此事不提也罢。”李治摇头道。
李素不满地道:“你连一个对手都打不过?”
“魏王兄太强大了,我确实没法跟他争。”李治很光棍地认怂。
“为何?”
李治瞪了他一眼:“你真不知还是假不知?自太子兄长谋反被废黜后,朝中开始大清洗,魏王兄在朝堂大肆安插幕僚谋士占居要职,而且父皇近日对他的恩宠似乎比以往更隆厚了,光是丝绸布匹和银钱,都是一车车往魏王府送,所有皇子里,只有魏王兄一人得此殊荣,如今朝臣和民间都在议论,他们都觉得下一任的东宫太子非魏王莫属了,以魏王得圣眷之隆,东宫太子之位不可能是别人的,现如今已有不少朝臣投奔到魏王那一边去了。”
“这是你看出来的?”
李治不好意思地笑:“我哪里懂这些,是听李绩伯伯说的,他是并州都督府长史,平日没事我喜欢在他府里闲逛玩耍……”
“李伯伯也觉得魏王是下一任太子?”李素皱眉问道。
“这倒没有,李伯伯很谨慎,与我闲聊起朝局时只是摇头说,目前形势并不明朗,所谓圣心难测,大家都猜到的事情,不一定真是那个结果,其中变数甚大。”
李素点点头,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哪怕没有预知历史的能力,也能比别人看得更透彻。李素相信这不仅仅是李绩的看法,说不定李靖,程咬金,牛进达等这些老将们应该都是同样的看法。
“殿下,此事若说有变数,这个变数只能应在你身上,你想过当太子吗?”。李素低声问道。
李治摇头:“我年纪太幼,且性子太弱,当不了太子的,父皇一直对我的性子不满意,我知道。所以太子的人选不可能是我。”
李素叹道:“殿下妄自菲薄了,你有没有想过,陛下希望大唐的下一代帝王是个怎样的人?”
李治闷闷地道:“反正不是我这样的人。”
“此言差矣,殿下试想大唐如今的国势,自从高祖皇帝陛下晋阳起兵,一直到贞观年,历今已有二十余年,这二十余年里,陛下领着一群忠心老将南征北战,大唐周边的强国所余者不多了,从洞.突厥,到薛延陀,再到吐谷浑,都被大唐王师平定,或是沦为大唐附属,如今周边未曾征服的只剩下西边的吐蕃,和东边的高句丽,而这两个国家,相信也已列入陛下未来五到十年的战略之中,可以说,不管能不能实现,至少在陛下的有生之年,确有将这两个国家平灭的计划,所以,在陛下的心里,灭掉这两个国家之后,大唐还有敌人吗?”。
李治第一次听到如此新奇角度的剖析,不由大感兴趣,闻言思忖片刻,然后摇头。
李素接着道:“朝野皆以为陛下对扩充国土的雄心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大唐必然会一代接一代永无休止地征伐下去,但我并不这样认为,陛下是雄才伟略的帝王,他不可能不知道‘盛极而衰’的道理,一个威服四海的国家,无论再怎样强大,一旦到了穷兵黩武的地步,这个国家终究会慢慢衰弱下去,那时内忧外患便会频频而生,江山社稷便会陷入风雨飘摇之中,这是陛下必然不愿看到的,所以,我再问你,你觉得陛下希望下一代帝王是个怎样的人?”
李治迟疑片刻,小心翼翼地道:“守成之君?”
李素笑了:“不错,大唐该征伐的国家在陛下有生之年已平得差不多了,未来大唐的敌人并不多,说是天下无敌也不过分,华夏数千年国威,大唐这一朝达到鼎盛,青史风光,一时无两,可是反过来说,大唐立国二十余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对外用兵,国中无论百姓人丁还是国库粮草,都已是一损再损,陛下想必非常清楚,该到了让百姓和国库休养生息的时候了,昔年秦灭汉兴,高祖刘邦称帝后欲大作为,当时的丞相萧何上谏,劝刘邦无为而治,刘邦纳其谏,对内施仁政,去秦法,后来曹参为相,萧规曹随,亦奉黄老无为之道,往后数代帝王皆无为以休息百姓,子民遂得喘息,国力渐盛,文景之治后更是攒下厚实的家底,到了汉武帝时,这才有了横扫匈奴,扬华汉之威的底气。”
“殿下,历史像佛家的轮回,总是不断地重复,循环,如今也是一样,这一点,相信陛下看得更清楚,如今太子的人选只能从嫡子中选取,嫡子只剩你和魏王二人。再看魏王李泰,不可否认,他确实比你优秀许多,幼读诗书,歌赋书琴,无所不通,为人机巧灵慧,善察言观色,更重要的是,魏王有勃勃野心,他追求权力,好胜争强,这样的人如果成了大唐的下一代帝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甘心只当个守成之君的,为了不活在父皇的阴影下,为了向天下臣民证明自己比父皇更强,他对扩充国土的野心只会比他的父皇更强烈,动用国中兵役徭役的次数只会更频繁,百姓只会比现在活得更艰难,死伤更大……”
“一旦真的成了事实,大唐必将陷入危险之中,魏王的性子,陛下心中多少知晓一些,两个嫡子,一个好强,一个性弱,两厢比较之后,殿下觉得他果真会选性格好强的那一个吗?”。
ps:还有一更……(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八章侯府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