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监国(上)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月二十二,就在土木堡即将发生惨烈战事时,紫荆关告急文书送到京城。
几乎是没有任何征兆,鞑靼达延部主力,在达延可汗巴图蒙克以及达延部大将苏苏哈的率领下,奇袭紫荆关。
谢迁当日轮值,他原本以为鞑靼人当日不会有什么动向,当他看到告急文书时,简直以为自己是看错了。
“为什么不是居庸关,而是紫荆关?”
这是谢迁心头冒出的第一个想法。
在此之前,鞑靼人完全就是按照宣府镇城——保安卫城——土木堡城——怀来卫——居庸关——京师的线路进军,此后鞑靼人出现在居庸关外也印证了朝廷的判断,但现在突然发现,敌军的主攻方向居然是紫荆关?
随即,由内阁大学士等七人组成的顾问团成员全都进宫,这次商议事情的地点不是在文华殿,而是在内阁所在的文渊阁。
李东阳等人到来,先将告急文书看过,在确定鞑靼人对紫荆关展开猛攻后,啧啧称奇,熊绣随口说了一句:“己巳年之变,瓦剌人也是由紫荆关为内关之首攻破城塞……”
一语点醒梦中人!
李东阳、谢迁这些人,虽然一再强调加强长城内关防御,但主要还是加强居庸关防守。
因为紫荆关实际上是在大同府广昌县境内,北面还有蔚州与宣府相连,在与保安州接壤的地方,尚有个坚固的关隘美峪所,因此所有人都存在个思维的误区,认为鞑靼人肯定会走居庸关这条路。
在这种情况下,一众朝官对于沈溪抽调隆庆卫的兵力耿耿于怀,却忽略了一个现实……居庸关在防守力度上要比紫荆关强许多,而前往紫荆关沿途的关隘和城池,对于鞑靼中军主力来说,根本不值一提,鞑靼人如果要破开内长城攻打京师,走紫荆关一路显然更轻松些。
最关键的是,随着广昌也就是后世的涞源县城失守,向南沿走马驿镇便可到倒马关,从倒马关可到保定府唐县,照样可以深入华北平原。紫荆关遇险,意味着倒马关也不再安全,可以说长城内关防御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
刘健一拍桌子:“北寇欺人太甚!”
虽然在场之人都同意刘健的说法,但却没有表达赞同之意……明摆着两国交战,战场上那是凭真本事说话,各逞奇谋,鞑靼人现在避开居庸关,突然攻打紫荆关,就是要让明朝人反应不及。
李东阳问道:“紫荆关告急,是几时发生的事情?”
谢迁最先看过告急文书,回道:“昨日!”
“一日一夜,如果连同传令的时间,或再需一日,此时征调兵马往援,可还来得及?”李东阳再问。
刘健之前只是在对鞑靼人入侵之事表达愤慨,而李东阳则是务实地问询防备之事,但这并不能证明李东阳比起刘健有更好的应对策略,主要在于刘健年老体衰,很多事已不像之前那样能做出果决的判断。
谢迁在旁边回道:“怕是来不及了!”
这会儿谢迁,虽然在担心紫荆关的战事,但他同时在想土木堡的事情。
如今紫荆关遇到危险,基本能确定土木堡已然失守,因为此番鞑靼人入侵采取的是一个钉子一个铆的战略,先把沿途所有危险拔除,再循序东进。谢迁为土木堡的事而感怀,心中难免惴惴不安。
刘健道:“此事需立时上奏陛下,请陛下定夺!”
萧敬一脸为难之色:“几位大人,你们这不是给陛下添堵吗?紫荆关……失守就失守了吧,要是增援紫荆关,而倒马关又失守,因此导致京城防备空虚,实在是得不偿失。现在重要的是要守住京师,己巳之变时,京师那会儿是如何守住的?”
一句话就表明他的态度,京师外的所有城塞和关口都可以放弃,最重要的是保住大明国都的安全。
鞑靼人有多少兵马已无关紧要,紫荆关是否失守也不打紧,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京师这最后的防线,所有的防御都只能以确保京师的安全来规划。
在场一众大臣,包括张懋和张鹤龄,都面面相觑,很显然萧敬的话超出了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
长城内关已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如果连紫荆关都不能严加防守,听之任之,那京师防备再好,但也到了兵临城下的地步,周边那么多城池和村落,岂不是任由鞑靼人鱼肉?以京师作为防御的第一线,并不是什么上上之策。
李东阳迟疑了一下,问道:“萧公公,陛下如今……完全不能打理朝政吗?”
萧敬抹着眼泪,道:“陛下这几日龙体欠安,别说是打理朝政了,即便说几句话也很困难。诸位大人,京畿战事就多多仰仗诸位了!”
谢迁老脸横皱:“如此紧要之事,皇室该有人出来打理了……如今最好是让陛下委任监国,统筹全局。”
李东阳忍不住色变,提醒道:“于乔,有些话可不是为人臣者应该说出来的!”
谢迁正要反驳,旁边刘健抬手阻止道:“于乔的话并非是无的放矢,太子如今年岁渐长,已经能知道一些事情了,在陛下不能亲自打理朝政的时候,由太子来监国也未尝不可……”
说着,刘健还给李东阳使了个眼色,隐隐有警告之意……这个节骨眼儿上,你不让太子出来主持大局,是想自己一个人做乾纲独断?这样如果最后结果是好的,那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遭遇兵败,甚至京师失守,你我能担负得起这个责任?
身为大臣,别的本事不一定强,但踢皮球的本事绝对是一流。
谁都不想承担战败乃至京师沦陷这个责任,或者说在一些朝事上很多人都不想出来做拍板之人,在战略方针的制定上,决策者一定只能是皇帝,又或者是储君。
李东阳看了看在场之人,很显然在场大多数人都跟刘健和谢迁抱有同样的想法,就是在这种事上必须要有人出来拍板,这个人还不应该是臣子,李东阳终于首肯:“那我等立时前往乾清宫,向陛下请旨吧!”
十月二十二,就在土木堡即将发生惨烈战事时,紫荆关告急文书送到京城。
几乎是没有任何征兆,鞑靼达延部主力,在达延可汗巴图蒙克以及达延部大将苏苏哈的率领下,奇袭紫荆关。
谢迁当日轮值,他原本以为鞑靼人当日不会有什么动向,当他看到告急文书时,简直以为自己是看错了。
“为什么不是居庸关,而是紫荆关?”
这是谢迁心头冒出的第一个想法。
在此之前,鞑靼人完全就是按照宣府镇城——保安卫城——土木堡城——怀来卫——居庸关——京师的线路进军,此后鞑靼人出现在居庸关外也印证了朝廷的判断,但现在突然发现,敌军的主攻方向居然是紫荆关?
随即,由内阁大学士等七人组成的顾问团成员全都进宫,这次商议事情的地点不是在文华殿,而是在内阁所在的文渊阁。
李东阳等人到来,先将告急文书看过,在确定鞑靼人对紫荆关展开猛攻后,啧啧称奇,熊绣随口说了一句:“己巳年之变,瓦剌人也是由紫荆关为内关之首攻破城塞……”
一语点醒梦中人!
李东阳、谢迁这些人,虽然一再强调加强长城内关防御,但主要还是加强居庸关防守。
因为紫荆关实际上是在大同府广昌县境内,北面还有蔚州与宣府相连,在与保安州接壤的地方,尚有个坚固的关隘美峪所,因此所有人都存在个思维的误区,认为鞑靼人肯定会走居庸关这条路。
在这种情况下,一众朝官对于沈溪抽调隆庆卫的兵力耿耿于怀,却忽略了一个现实……居庸关在防守力度上要比紫荆关强许多,而前往紫荆关沿途的关隘和城池,对于鞑靼中军主力来说,根本不值一提,鞑靼人如果要破开内长城攻打京师,走紫荆关一路显然更轻松些。
最关键的是,随着广昌也就是后世的涞源县城失守,向南沿走马驿镇便可到倒马关,从倒马关可到保定府唐县,照样可以深入华北平原。紫荆关遇险,意味着倒马关也不再安全,可以说长城内关防御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
刘健一拍桌子:“北寇欺人太甚!”
虽然在场之人都同意刘健的说法,但却没有表达赞同之意……明摆着两国交战,战场上那是凭真本事说话,各逞奇谋,鞑靼人现在避开居庸关,突然攻打紫荆关,就是要让明朝人反应不及。
李东阳问道:“紫荆关告急,是几时发生的事情?”
谢迁最先看过告急文书,回道:“昨日!”
“一日一夜,如果连同传令的时间,或再需一日,此时征调兵马往援,可还来得及?”李东阳再问。
刘健之前只是在对鞑靼人入侵之事表达愤慨,而李东阳则是务实地问询防备之事,但这并不能证明李东阳比起刘健有更好的应对策略,主要在于刘健年老体衰,很多事已不像之前那样能做出果决的判断。
谢迁在旁边回道:“怕是来不及了!”
这会儿谢迁,虽然在担心紫荆关的战事,但他同时在想土木堡的事情。
如今紫荆关遇到危险,基本能确定土木堡已然失守,因为此番鞑靼人入侵采取的是一个钉子一个铆的战略,先把沿途所有危险拔除,再循序东进。谢迁为土木堡的事而感怀,心中难免惴惴不安。
刘健道:“此事需立时上奏陛下,请陛下定夺!”
萧敬一脸为难之色:“几位大人,你们这不是给陛下添堵吗?紫荆关……失守就失守了吧,要是增援紫荆关,而倒马关又失守,因此导致京城防备空虚,实在是得不偿失。现在重要的是要守住京师,己巳之变时,京师那会儿是如何守住的?”
一句话就表明他的态度,京师外的所有城塞和关口都可以放弃,最重要的是保住大明国都的安全。
鞑靼人有多少兵马已无关紧要,紫荆关是否失守也不打紧,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京师这最后的防线,所有的防御都只能以确保京师的安全来规划。
在场一众大臣,包括张懋和张鹤龄,都面面相觑,很显然萧敬的话超出了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
长城内关已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如果连紫荆关都不能严加防守,听之任之,那京师防备再好,但也到了兵临城下的地步,周边那么多城池和村落,岂不是任由鞑靼人鱼肉?以京师作为防御的第一线,并不是什么上上之策。
李东阳迟疑了一下,问道:“萧公公,陛下如今……完全不能打理朝政吗?”
萧敬抹着眼泪,道:“陛下这几日龙体欠安,别说是打理朝政了,即便说几句话也很困难。诸位大人,京畿战事就多多仰仗诸位了!”
谢迁老脸横皱:“如此紧要之事,皇室该有人出来打理了……如今最好是让陛下委任监国,统筹全局。”
李东阳忍不住色变,提醒道:“于乔,有些话可不是为人臣者应该说出来的!”
谢迁正要反驳,旁边刘健抬手阻止道:“于乔的话并非是无的放矢,太子如今年岁渐长,已经能知道一些事情了,在陛下不能亲自打理朝政的时候,由太子来监国也未尝不可……”
说着,刘健还给李东阳使了个眼色,隐隐有警告之意……这个节骨眼儿上,你不让太子出来主持大局,是想自己一个人做乾纲独断?这样如果最后结果是好的,那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遭遇兵败,甚至京师失守,你我能担负得起这个责任?
身为大臣,别的本事不一定强,但踢皮球的本事绝对是一流。
谁都不想承担战败乃至京师沦陷这个责任,或者说在一些朝事上很多人都不想出来做拍板之人,在战略方针的制定上,决策者一定只能是皇帝,又或者是储君。
李东阳看了看在场之人,很显然在场大多数人都跟刘健和谢迁抱有同样的想法,就是在这种事上必须要有人出来拍板,这个人还不应该是臣子,李东阳终于首肯:“那我等立时前往乾清宫,向陛下请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