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第247章 第三代计算机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共和2757年(西元1916年)3月18日,汉京市。
在汉京市南郊靠近襄阳的位置,有一片占地上数千亩的警备区,有一个乙种营担任护卫工作,戒备十分森严,这里就是中国工程院三十六分院所在地。工程三十六院是以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研究为主,分为一所(计算机主体)、二所(计算机外设)、三所(人工智能)、四所(机器人)、五所(软件)等八个研究所。
今天,三十六分院迎来了中国总统、中国科社党主席文德嗣的视察。这是因为他们在计算机的发展上,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此时,在中央实验大楼的会议室的,文德嗣拿着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透明卡片左右端详着。卡片上有着极为复杂的线和点,看起来就像一幅迷宫图
他看了一会儿问道:“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代集成电路处理器?”
分院长冯远征连忙答道:“是的,文总。这就是我们第一款实用化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我们分院的计算机研究所经过四年的奋斗,途中经过几款次型发展,终于成功集成了第一款可以实用化的8位元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这颗晶片集成了4000个左右的晶体管,采用16-bit位址线,可以定址到64k记忆体,使用同样由集成电路造出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晶片忆体片,工作频率为0。5MHz。”
说着,他拿出一份资料递给文德嗣。
文德嗣仔细浏览了一遍资料上的实验记录数据,最后拍板道:“嗯,很好,那么这款中央处理器就开始定型生产吧。”
根据那些实验记录数据,文德嗣的评估,其整体计算能力大约和原时空中的Intel公司的C8008八位元处理器相近,但是记忆体定址能力达到C8080的等级。
不过也只是计算性能相近而已,体积相差就大了。比起原时空Intel出品的只有拇指大小的8008,三十六分院拿出的这款处理器可是有整个扑克牌大小,面积达到8008的十倍以上,功耗与热量也高的多。文德嗣也知道这是工艺技术上的限制造成的,工艺水平这种东西必须依靠时间积累,就算有着后世技术的完整资料,也需要一个消化过程,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达到后世的水平,急不得的。虽然依靠基地内的那些23世纪的设备,完全可以制造更先进的产品,不过那就太不合算了,这些设备可是没有补充的,玩坏了就没了。如果用来直接做产品是很浪费的行为,用它们制造机床等生产设备才是最合理的利用手段。
所以文总也没有要求太多。无论如何,这总算是一款可以实用化的8位元处理器,终于让他看到PC的曙光。这款处理器被定名为2757081型,也就是共和历2757年式8位元处理器一型,简称57081型。虽然这东西做出的PC肯定又大又贵,但他现在有的是钱。
“是,文总。我们准备在新一代的河图五型计算机上采用这款处理器……”冯院长高兴的说道。
中国现在计算机的型号都是“河图”,河图一型到四型都是晶体管计算机。现在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出来了,从五型开始,计算机这个产品就算是正式进入了集成电路时代了,这就是第三代计算机。
这比起原时空要提前50多年。实际上相对于其他科目,如材料、能源等,电子技术这块的提升速度要快得多,基本上只要有一项技术突破,性能就会有飞跃性的提升。当然,这种速度也是开始阶段,到了后面速度也就没这么快了。
文德嗣微笑着点点头:“只是计算机本体也不行,终端、输入、输出等附属支援装备也要跟上才行。这些新型计算机先配置给各个研究所、中央计算局进行普及,另外还要加快开发军用型号,我记得军舰上现在很多还是河图三型吧?”
旁边的军务秘书顾晓媛说道:“是的,文总。除了我们建造中的孙武级战列舰和夏朝级航空母舰采用了河图四型,其他的都还是河图三型。而且护卫舰以下的舰种因为空间不够,都还没有安装计算机。”
文德嗣说道:“军用型号最重要的是稳定性和耐用性,防震防潮,这些问题你们要想办法解决。计算机对于军事领域非常重要,你们在这方面要加强力度。”
“是,文总,我们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争取让军队早日用上新型计算机……”冯院长连忙答应。
接下来,冯院长又介绍他们现在的任务。除了这款可以正式拿出来应用的处理器外,计算机研究所已经在研究更好的处理器了。其研究方向有两个,其一是塞入更多晶体管,造出性能更强,体积更小的八位元处理器;其二是下一代的十六位元处理器。据冯院长介绍,这次应该不用等太久了。
文德嗣龙颜大悦,他立即大笔一挥,给相关研发人员发下奖金,从三千元到五万元不等(其平均月薪是300元),总共花出去两千多万元。然后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研发下一代产品。同时告诉他们,这一代计算机量产后,到时研究院以技术和专利入股,享受提成,而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能拿到相应的股份。
………………………………………………………………
这里简单说一下本位面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史。
从一开始,文德嗣就放弃了电子管计算机,因为他觉得这种东西实在不给力。因此在半位面的中国,是直接从晶体管计算机开始的,电子管计算机仅仅是作为技术储备,当然等以后有了机会,这些东西也可以抛出去买高价。
计算机研究所于1908年做出的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使用第一代晶体管,约有一个办公桌的大小,晶体管数量约2500个左右,每秒可执行5万次计算。这是种进行4位元运算的计算机,同时配有相应的读卡机,大致相当于原时空的Intel4004的大型版本。命名为河图一型。不过它的制造数量不多,只是每个研究所配了几部,计算机所自己配了十部而已。另外还有十几部军用型主要作为弹道计算机,配备给重炮旅和要塞炮部队。这主要是练手用的,再它的价格也不太理想。
1910年二代晶体管出来以后就不一样了。此时出来的是8000个晶体管构成的八位元运算系统,拥有32K容量的磁芯记忆体,体积大约是两个办公桌上下叠起来的大小,同时配有完整的人机介面,鼠标、键盘、显示屏、小喇叭,读卡机,甚至还有一个7寸(21cm)的超大软碟机。不过此时要实现后世计算机的很多功能都还不现实。这就是河图二型,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十二万次,这也是第一种上舰的计算机。
更重要的是,这一代计算机把硬件规格固定下来,区分出实体与逻辑两层,又在系统层中规划出作业系统核心、驱动程式与应用程式三层,并成立计算机软件研究所(三六〇五所),开始进行作业系统的规划与撰写。同时进行组合语言转二进位码的规格书与相关组译器的制作,以及一些基本档案格式与文字编码的规划制定。比如说字元编码,ASCII是绝对不用的,直接用16位编成的Unicode万国码,省的后来还要到处转码。而后两者的测试那是最初的作业系统完成之后的事了。研究所将这八位元电脑的八个符号以八卦表示,同时规定以后的暂存器、位址线与汇流排,需以八的二倍数上翻,以达到向下兼容的目的。
1912年底所有相关支援软硬件全部完成,作业系统第一次上线,组合语言组译器经过几次测试修改也完成了。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花了几个月,利用后世资料和主控电脑“小扉扉”的处理能力,开发出了视窗操作系统(称为“洛书01型”操作系统),以及上百个个应用程式,例如配合撰写组合语言的文字编辑器、弹道计算器、科学计算器以及各种指挥管理软件等等。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开发出了几个简陋的小游戏,譬如吃豆豆、打砖块、小蜜蜂等等,另外当然不能忘了非常经典的“俄罗斯方块”了,当然在本位面这个游戏被重新命名为“河洛方块”。
然后开始建立工厂全力生产这种电脑,除了配置所有的研究机构和计算中心,还有中央银行等政府部门,以及军队。当然,这些电脑对外还是保密的。文德嗣不是不知道这东西的商机,但是现在放出去影响太大,因此先仅对内公布。而这东西一出现就广受各个单位的欢迎,它的高速计算能力也就罢了,大家更喜欢的还是上面附的那几个小游戏。
随后的河图三型,是在1913年定型并投产的。这款计算机采用了第三代晶体管,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它的大小和河图二型差不多,但是晶体管数量增加到了12000个,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二十四万次。
次年的1914年底又推出了性能更好的河图四型,这也是中国最后一种晶体管计算机,它集成了二万个晶体管,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四十万次。
共和2757年(西元1916年)3月18日,汉京市。
在汉京市南郊靠近襄阳的位置,有一片占地上数千亩的警备区,有一个乙种营担任护卫工作,戒备十分森严,这里就是中国工程院三十六分院所在地。工程三十六院是以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研究为主,分为一所(计算机主体)、二所(计算机外设)、三所(人工智能)、四所(机器人)、五所(软件)等八个研究所。
今天,三十六分院迎来了中国总统、中国科社党主席文德嗣的视察。这是因为他们在计算机的发展上,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此时,在中央实验大楼的会议室的,文德嗣拿着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透明卡片左右端详着。卡片上有着极为复杂的线和点,看起来就像一幅迷宫图
他看了一会儿问道:“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代集成电路处理器?”
分院长冯远征连忙答道:“是的,文总。这就是我们第一款实用化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我们分院的计算机研究所经过四年的奋斗,途中经过几款次型发展,终于成功集成了第一款可以实用化的8位元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这颗晶片集成了4000个左右的晶体管,采用16-bit位址线,可以定址到64k记忆体,使用同样由集成电路造出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晶片忆体片,工作频率为0。5MHz。”
说着,他拿出一份资料递给文德嗣。
文德嗣仔细浏览了一遍资料上的实验记录数据,最后拍板道:“嗯,很好,那么这款中央处理器就开始定型生产吧。”
根据那些实验记录数据,文德嗣的评估,其整体计算能力大约和原时空中的Intel公司的C8008八位元处理器相近,但是记忆体定址能力达到C8080的等级。
不过也只是计算性能相近而已,体积相差就大了。比起原时空Intel出品的只有拇指大小的8008,三十六分院拿出的这款处理器可是有整个扑克牌大小,面积达到8008的十倍以上,功耗与热量也高的多。文德嗣也知道这是工艺技术上的限制造成的,工艺水平这种东西必须依靠时间积累,就算有着后世技术的完整资料,也需要一个消化过程,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达到后世的水平,急不得的。虽然依靠基地内的那些23世纪的设备,完全可以制造更先进的产品,不过那就太不合算了,这些设备可是没有补充的,玩坏了就没了。如果用来直接做产品是很浪费的行为,用它们制造机床等生产设备才是最合理的利用手段。
所以文总也没有要求太多。无论如何,这总算是一款可以实用化的8位元处理器,终于让他看到PC的曙光。这款处理器被定名为2757081型,也就是共和历2757年式8位元处理器一型,简称57081型。虽然这东西做出的PC肯定又大又贵,但他现在有的是钱。
“是,文总。我们准备在新一代的河图五型计算机上采用这款处理器……”冯院长高兴的说道。
中国现在计算机的型号都是“河图”,河图一型到四型都是晶体管计算机。现在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出来了,从五型开始,计算机这个产品就算是正式进入了集成电路时代了,这就是第三代计算机。
这比起原时空要提前50多年。实际上相对于其他科目,如材料、能源等,电子技术这块的提升速度要快得多,基本上只要有一项技术突破,性能就会有飞跃性的提升。当然,这种速度也是开始阶段,到了后面速度也就没这么快了。
文德嗣微笑着点点头:“只是计算机本体也不行,终端、输入、输出等附属支援装备也要跟上才行。这些新型计算机先配置给各个研究所、中央计算局进行普及,另外还要加快开发军用型号,我记得军舰上现在很多还是河图三型吧?”
旁边的军务秘书顾晓媛说道:“是的,文总。除了我们建造中的孙武级战列舰和夏朝级航空母舰采用了河图四型,其他的都还是河图三型。而且护卫舰以下的舰种因为空间不够,都还没有安装计算机。”
文德嗣说道:“军用型号最重要的是稳定性和耐用性,防震防潮,这些问题你们要想办法解决。计算机对于军事领域非常重要,你们在这方面要加强力度。”
“是,文总,我们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争取让军队早日用上新型计算机……”冯院长连忙答应。
接下来,冯院长又介绍他们现在的任务。除了这款可以正式拿出来应用的处理器外,计算机研究所已经在研究更好的处理器了。其研究方向有两个,其一是塞入更多晶体管,造出性能更强,体积更小的八位元处理器;其二是下一代的十六位元处理器。据冯院长介绍,这次应该不用等太久了。
文德嗣龙颜大悦,他立即大笔一挥,给相关研发人员发下奖金,从三千元到五万元不等(其平均月薪是300元),总共花出去两千多万元。然后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研发下一代产品。同时告诉他们,这一代计算机量产后,到时研究院以技术和专利入股,享受提成,而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能拿到相应的股份。
………………………………………………………………
这里简单说一下本位面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史。
从一开始,文德嗣就放弃了电子管计算机,因为他觉得这种东西实在不给力。因此在半位面的中国,是直接从晶体管计算机开始的,电子管计算机仅仅是作为技术储备,当然等以后有了机会,这些东西也可以抛出去买高价。
计算机研究所于1908年做出的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使用第一代晶体管,约有一个办公桌的大小,晶体管数量约2500个左右,每秒可执行5万次计算。这是种进行4位元运算的计算机,同时配有相应的读卡机,大致相当于原时空的Intel4004的大型版本。命名为河图一型。不过它的制造数量不多,只是每个研究所配了几部,计算机所自己配了十部而已。另外还有十几部军用型主要作为弹道计算机,配备给重炮旅和要塞炮部队。这主要是练手用的,再它的价格也不太理想。
1910年二代晶体管出来以后就不一样了。此时出来的是8000个晶体管构成的八位元运算系统,拥有32K容量的磁芯记忆体,体积大约是两个办公桌上下叠起来的大小,同时配有完整的人机介面,鼠标、键盘、显示屏、小喇叭,读卡机,甚至还有一个7寸(21cm)的超大软碟机。不过此时要实现后世计算机的很多功能都还不现实。这就是河图二型,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十二万次,这也是第一种上舰的计算机。
更重要的是,这一代计算机把硬件规格固定下来,区分出实体与逻辑两层,又在系统层中规划出作业系统核心、驱动程式与应用程式三层,并成立计算机软件研究所(三六〇五所),开始进行作业系统的规划与撰写。同时进行组合语言转二进位码的规格书与相关组译器的制作,以及一些基本档案格式与文字编码的规划制定。比如说字元编码,ASCII是绝对不用的,直接用16位编成的Unicode万国码,省的后来还要到处转码。而后两者的测试那是最初的作业系统完成之后的事了。研究所将这八位元电脑的八个符号以八卦表示,同时规定以后的暂存器、位址线与汇流排,需以八的二倍数上翻,以达到向下兼容的目的。
1912年底所有相关支援软硬件全部完成,作业系统第一次上线,组合语言组译器经过几次测试修改也完成了。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花了几个月,利用后世资料和主控电脑“小扉扉”的处理能力,开发出了视窗操作系统(称为“洛书01型”操作系统),以及上百个个应用程式,例如配合撰写组合语言的文字编辑器、弹道计算器、科学计算器以及各种指挥管理软件等等。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开发出了几个简陋的小游戏,譬如吃豆豆、打砖块、小蜜蜂等等,另外当然不能忘了非常经典的“俄罗斯方块”了,当然在本位面这个游戏被重新命名为“河洛方块”。
然后开始建立工厂全力生产这种电脑,除了配置所有的研究机构和计算中心,还有中央银行等政府部门,以及军队。当然,这些电脑对外还是保密的。文德嗣不是不知道这东西的商机,但是现在放出去影响太大,因此先仅对内公布。而这东西一出现就广受各个单位的欢迎,它的高速计算能力也就罢了,大家更喜欢的还是上面附的那几个小游戏。
随后的河图三型,是在1913年定型并投产的。这款计算机采用了第三代晶体管,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它的大小和河图二型差不多,但是晶体管数量增加到了12000个,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二十四万次。
次年的1914年底又推出了性能更好的河图四型,这也是中国最后一种晶体管计算机,它集成了二万个晶体管,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四十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