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钻石湾屠杀(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顺左翼纵队得到了侦骑的汇报后,应对方式非常的简单,甚至有些机械般的按照战斗条例来的。
如野战对垒,步兵对攻,则散兵连队在列兵连队的前线散开,自由射击。
如骑兵突袭,则散兵以圆弧阵散开,掩护骑炮和6斤炮,快速前进,拉开和后续步兵连队的距离。由专业的募兵连队,以连纵队跟随炮兵和散兵前进。
散兵在四百步范围内进行射击,利用马匹尸体,迟滞敌方骑兵进攻速度。当敌方骑兵前进至五十步时,则由炮兵发射霰弹。
如敌人转向,想侧翼绕开,则可继续自由射击,轻炮调整角度,反射开花弹。
如敌骑兵不转向,继续猛攻,则散兵和炮兵后退至掩护的步兵连队缝隙间。
一般来说,地方骑兵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上,不会破坏大炮,也没有能力破坏大炮。大炮毕竟是铜铁疙瘩,不拿专业的锤子和钉子,用猥琐的堵火门的方式,很难。
大顺这种操典,某种程度上应对骑兵的方式,是以大顺自己训练的正规骑兵为假想敌的。
大顺的正规骑兵……实际上快速冲锋的距离,只有40步。更准确来说,其实只有30步。
只有到30步的时候,才被允许马速提到最大,戳进去。因为要是提前很远就加到最快速度,马力未必是问题,但跑起来后队形就全散了。
大顺的步兵现在已经可以做到横队以每分钟六七十步左右的速度前进,无需中途整队。
但骑兵的最后冲锋,只能玩最后三五十步全速冲刺。
当然,这不差,基本上放在世界是前三的水准。此时这个世界上,能让骑兵玩五十米全部冲锋且队形开始戳步兵时还整齐的,没有。大家也就是三十步全速冲、二十步全速冲的区别。
训练而非实战的时候,优秀的正规骑兵,其实都能跑出来200步全速冲锋的记录。
但训练和实战的区别太大,真正实战的时候,大家都只能跑最后那几十步的全速冲刺。
步兵固然怕死,骑兵其实也怕死。
刘钰练兵的很多思路,就是大顺当年军改的核心,他对骑兵冲锋是这么描述的:当最后接敌的军号最终急促冲击的时候,骑兵要吓的把鼻子塞到马的鬃毛里,大声叫喊着让自己的耳朵里全是自己的声音以免听到枪声和炮声,眼珠子吓得不敢往前看只敢往前面十几步的地面上看。就像是数千喝醉了酒不省人事的醉汉,被发了疯的马驮着一样往人群里冲,这就算是把可以密集冲锋的骑兵练出来了。
当然,实际上能做到这一点的,应该说可能在百年之内,都可以算作强悍的骑兵。
大顺对应的战术,也是按照这一套方案来做的应对。
只不过,孟加拉人的封建武士骑兵,和大顺军改之后抓流民和农民,死命练分解动作和集体阵型的骑兵,终究是不同的。
奈何一直没有实战检验的机会,如今的尝试,也算是一次验证。
对面,贾法尔的骑兵第一波冲击已经开始。
这一次,从战术构想上,克莱武的构想暂时来看,基本算是实现了。
英印联军所有有进攻能力的部队,都集中在了这边。而余下的那些孱弱的孟加拉步兵,在前进了不远后就构建了营垒,准备调动大顺这边转线,依靠拉开距离来确保孟加拉步兵晚一些崩溃。
贾法尔的骑兵后面,跟着的是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力和孟加拉营。
骑兵的任务,是撕开大顺的步兵防御,在大顺的步兵未曾展开方阵之前,将他们冲散。
而如果大顺这边的速度够快,竟然能够展开方阵,则由骑兵楔入。后面的英军以横队摧毁展开方阵的大顺步兵。
这种战术,算不上偷袭,其实也压根没机会偷袭。
只是借助清晨的薄雾,打一个时间差。
理论上,只要大顺中军的纵队,在其左翼步兵被冲散之前,不能有效救援,那么英印联军就可以获得喘息的机会,甚至就能阻碍大顺那种恶心的滚筒乌龟缩壳向前爬到钻石湾三岔口筑堡的可能。
但等到贾法尔的骑兵已经开始动弹起来、往前跑的时候,克莱武却发现情况好像有点不对。
大顺这边的应对策略,是他根本没见过的。
对面骑兵开始慢跑的时候,大顺这边的散兵和骑炮竟然还在机动,而且是以一种非常快的速度机动,形成一个掩护后面步兵的侧翼弧线。
此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步兵里,是没有散兵的。而且当然也没有骑炮。自然也绝对没有大顺这边军改方向就定下的营连级别的快速变阵和快速机动的能力。
所以,克莱武等英军军官有些看不太懂。
不过,他们还是指挥着步兵,跟在骑兵的后面,向前开进。
两边此时的距离,大约在800米左右。训练状态下,大顺的骑兵可以在两分半内完成这段距离。但这需要军官的号令非常到位,以确保马力不被提前消耗。
一般来说,实战中这可能需要三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段时间,对于大顺的步兵来说,足够完成两次变阵了。而对于那些轻便的骑炮来说,也足以完成展开和装填。
贾法尔的骑兵开始慢跑的时候,大顺这边的炮兵已经开始往他们的头顶上射开花弹了。
等到孟加拉骑兵距离那些散兵和骑炮还有四五百步的时候,大顺这边的散兵们,终于等到了自由射击的命令。
这些散兵,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才熟悉使用这种方便装填的膛线枪。因为这种枪的弹道,和之前的滑膛枪,完全不同。
他们之前用滑膛枪打人、打猎就挺准的。实际上刚被编为散兵,换装了膛线枪后,很不适应。
一直训练了半年多,他们才算掌握了这种枪。
由一开始的牢骚满腹、嫌弃这破玩意儿一点不准;但现在的爱不释手,对还在用滑膛枪的列阵步兵们嗤之以鼻。
早已装填完毕的散兵,一点都不慌张,而是慢慢地举起步枪,对准了已经开始提速的孟加拉骑兵。
木托在火药的推动下,顶的子弹的尾部膨胀起来,在膛线的带动下飞速旋转。
射出去的子弹,以一种和滑膛枪完全不同的更为平直的弹道飞出。
冲在前面的孟加拉骑兵接连落马。好在他们并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列阵冲击,而是还保持了中亚风格的冲锋方式,绕开那些被击中的马匹,挥舞着弯刀继续向前冲锋。
散兵的射击声不断响起,冲近到大约一百步距离的时候,散兵们做了最后一轮射击。
开始向后退却。
已经展开的轻炮,装填了重霰弹。列成横队的步兵,也都齐齐地举起了火枪,在炮兵的两翼和间隙,形成了一道不是方阵的防线。
当散兵退回到炮兵身边,重新装填的时候,已经蓄势许久的炮兵也点燃了火药。
“开火!”
后面的步兵军官齐声叫喊,举枪但却没有列方阵而是采用了五个连队三二两线错位配置的爪哇军镇的在南洋多次实战过的募兵营,伴随着那些装填了霰弹的火炮,一起开火。
瞬间,硝烟遮盖了战场,就像是大顺的阵地上着火了一般,白色的烟尘弥漫在众人眼前。
18门大炮的霰弹、五百人中的三百名步兵的齐射,瞬间将孟加拉骑兵的第一波冲击打翻。
几无活口。
大量的战马倒在地上,蹄子不断地挣扎着,阻挡了后面冲击骑兵的前进方向。更多的孟加拉骑兵,被火枪射中,或是直接被霰弹打碎了身体。
偶尔几匹马冲进了炮兵阵地,但被那些散兵拉住了缰绳,死死地勒住马头,用匕首或者刺刀把上面的骑兵捅了下来。
后面的孟加拉骑兵绝对没有接到向两翼跑的命令,但他们却在第一波冲击被彻底粉碎之后,下意识地拨转马头,朝着这个阵地的侧翼绕过去。
不是要绕到侧翼发起进攻,而是想要避开这里,往里面冲。
而里面,?那些没有经过实战的抽丁府兵,已经按照营连的部署,摆出来了错落的方阵。
他们或许能和前面的爪哇军镇的列兵一样,压根不用结阵,直接那横队就能顶住骑兵的冲击。
也可能和那些散兵一样,可以临危不乱。
甚至或许大概也可能会和那些昂贵的战斗工兵一样,说不定在那种恶心的斜坡战斗中也能维持士气。
但是,大顺这边的军官,都不敢尝试。
甚至都不指望他们能够完成纵队的战场快速机动侧翼袭击,只是让他们按照平日训练的方式,排出来错落的方阵。
人挤着人、人挨着人,这样这些抽丁的府兵就不会害怕。
前面的散兵、骑炮和列兵,就像是奔腾小溪里的一块巨石,让狂躁的水流不得不分开,减缓了他们的冲击。
已经无法形成直冲的孟加拉骑兵,扎入了完成了方阵的抽丁府兵的射程之中。
连续不断的枪声,开始此起彼伏。
大顺左翼纵队得到了侦骑的汇报后,应对方式非常的简单,甚至有些机械般的按照战斗条例来的。
如野战对垒,步兵对攻,则散兵连队在列兵连队的前线散开,自由射击。
如骑兵突袭,则散兵以圆弧阵散开,掩护骑炮和6斤炮,快速前进,拉开和后续步兵连队的距离。由专业的募兵连队,以连纵队跟随炮兵和散兵前进。
散兵在四百步范围内进行射击,利用马匹尸体,迟滞敌方骑兵进攻速度。当敌方骑兵前进至五十步时,则由炮兵发射霰弹。
如敌人转向,想侧翼绕开,则可继续自由射击,轻炮调整角度,反射开花弹。
如敌骑兵不转向,继续猛攻,则散兵和炮兵后退至掩护的步兵连队缝隙间。
一般来说,地方骑兵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上,不会破坏大炮,也没有能力破坏大炮。大炮毕竟是铜铁疙瘩,不拿专业的锤子和钉子,用猥琐的堵火门的方式,很难。
大顺这种操典,某种程度上应对骑兵的方式,是以大顺自己训练的正规骑兵为假想敌的。
大顺的正规骑兵……实际上快速冲锋的距离,只有40步。更准确来说,其实只有30步。
只有到30步的时候,才被允许马速提到最大,戳进去。因为要是提前很远就加到最快速度,马力未必是问题,但跑起来后队形就全散了。
大顺的步兵现在已经可以做到横队以每分钟六七十步左右的速度前进,无需中途整队。
但骑兵的最后冲锋,只能玩最后三五十步全速冲刺。
当然,这不差,基本上放在世界是前三的水准。此时这个世界上,能让骑兵玩五十米全部冲锋且队形开始戳步兵时还整齐的,没有。大家也就是三十步全速冲、二十步全速冲的区别。
训练而非实战的时候,优秀的正规骑兵,其实都能跑出来200步全速冲锋的记录。
但训练和实战的区别太大,真正实战的时候,大家都只能跑最后那几十步的全速冲刺。
步兵固然怕死,骑兵其实也怕死。
刘钰练兵的很多思路,就是大顺当年军改的核心,他对骑兵冲锋是这么描述的:当最后接敌的军号最终急促冲击的时候,骑兵要吓的把鼻子塞到马的鬃毛里,大声叫喊着让自己的耳朵里全是自己的声音以免听到枪声和炮声,眼珠子吓得不敢往前看只敢往前面十几步的地面上看。就像是数千喝醉了酒不省人事的醉汉,被发了疯的马驮着一样往人群里冲,这就算是把可以密集冲锋的骑兵练出来了。
当然,实际上能做到这一点的,应该说可能在百年之内,都可以算作强悍的骑兵。
大顺对应的战术,也是按照这一套方案来做的应对。
只不过,孟加拉人的封建武士骑兵,和大顺军改之后抓流民和农民,死命练分解动作和集体阵型的骑兵,终究是不同的。
奈何一直没有实战检验的机会,如今的尝试,也算是一次验证。
对面,贾法尔的骑兵第一波冲击已经开始。
这一次,从战术构想上,克莱武的构想暂时来看,基本算是实现了。
英印联军所有有进攻能力的部队,都集中在了这边。而余下的那些孱弱的孟加拉步兵,在前进了不远后就构建了营垒,准备调动大顺这边转线,依靠拉开距离来确保孟加拉步兵晚一些崩溃。
贾法尔的骑兵后面,跟着的是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力和孟加拉营。
骑兵的任务,是撕开大顺的步兵防御,在大顺的步兵未曾展开方阵之前,将他们冲散。
而如果大顺这边的速度够快,竟然能够展开方阵,则由骑兵楔入。后面的英军以横队摧毁展开方阵的大顺步兵。
这种战术,算不上偷袭,其实也压根没机会偷袭。
只是借助清晨的薄雾,打一个时间差。
理论上,只要大顺中军的纵队,在其左翼步兵被冲散之前,不能有效救援,那么英印联军就可以获得喘息的机会,甚至就能阻碍大顺那种恶心的滚筒乌龟缩壳向前爬到钻石湾三岔口筑堡的可能。
但等到贾法尔的骑兵已经开始动弹起来、往前跑的时候,克莱武却发现情况好像有点不对。
大顺这边的应对策略,是他根本没见过的。
对面骑兵开始慢跑的时候,大顺这边的散兵和骑炮竟然还在机动,而且是以一种非常快的速度机动,形成一个掩护后面步兵的侧翼弧线。
此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步兵里,是没有散兵的。而且当然也没有骑炮。自然也绝对没有大顺这边军改方向就定下的营连级别的快速变阵和快速机动的能力。
所以,克莱武等英军军官有些看不太懂。
不过,他们还是指挥着步兵,跟在骑兵的后面,向前开进。
两边此时的距离,大约在800米左右。训练状态下,大顺的骑兵可以在两分半内完成这段距离。但这需要军官的号令非常到位,以确保马力不被提前消耗。
一般来说,实战中这可能需要三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段时间,对于大顺的步兵来说,足够完成两次变阵了。而对于那些轻便的骑炮来说,也足以完成展开和装填。
贾法尔的骑兵开始慢跑的时候,大顺这边的炮兵已经开始往他们的头顶上射开花弹了。
等到孟加拉骑兵距离那些散兵和骑炮还有四五百步的时候,大顺这边的散兵们,终于等到了自由射击的命令。
这些散兵,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才熟悉使用这种方便装填的膛线枪。因为这种枪的弹道,和之前的滑膛枪,完全不同。
他们之前用滑膛枪打人、打猎就挺准的。实际上刚被编为散兵,换装了膛线枪后,很不适应。
一直训练了半年多,他们才算掌握了这种枪。
由一开始的牢骚满腹、嫌弃这破玩意儿一点不准;但现在的爱不释手,对还在用滑膛枪的列阵步兵们嗤之以鼻。
早已装填完毕的散兵,一点都不慌张,而是慢慢地举起步枪,对准了已经开始提速的孟加拉骑兵。
木托在火药的推动下,顶的子弹的尾部膨胀起来,在膛线的带动下飞速旋转。
射出去的子弹,以一种和滑膛枪完全不同的更为平直的弹道飞出。
冲在前面的孟加拉骑兵接连落马。好在他们并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列阵冲击,而是还保持了中亚风格的冲锋方式,绕开那些被击中的马匹,挥舞着弯刀继续向前冲锋。
散兵的射击声不断响起,冲近到大约一百步距离的时候,散兵们做了最后一轮射击。
开始向后退却。
已经展开的轻炮,装填了重霰弹。列成横队的步兵,也都齐齐地举起了火枪,在炮兵的两翼和间隙,形成了一道不是方阵的防线。
当散兵退回到炮兵身边,重新装填的时候,已经蓄势许久的炮兵也点燃了火药。
“开火!”
后面的步兵军官齐声叫喊,举枪但却没有列方阵而是采用了五个连队三二两线错位配置的爪哇军镇的在南洋多次实战过的募兵营,伴随着那些装填了霰弹的火炮,一起开火。
瞬间,硝烟遮盖了战场,就像是大顺的阵地上着火了一般,白色的烟尘弥漫在众人眼前。
18门大炮的霰弹、五百人中的三百名步兵的齐射,瞬间将孟加拉骑兵的第一波冲击打翻。
几无活口。
大量的战马倒在地上,蹄子不断地挣扎着,阻挡了后面冲击骑兵的前进方向。更多的孟加拉骑兵,被火枪射中,或是直接被霰弹打碎了身体。
偶尔几匹马冲进了炮兵阵地,但被那些散兵拉住了缰绳,死死地勒住马头,用匕首或者刺刀把上面的骑兵捅了下来。
后面的孟加拉骑兵绝对没有接到向两翼跑的命令,但他们却在第一波冲击被彻底粉碎之后,下意识地拨转马头,朝着这个阵地的侧翼绕过去。
不是要绕到侧翼发起进攻,而是想要避开这里,往里面冲。
而里面,?那些没有经过实战的抽丁府兵,已经按照营连的部署,摆出来了错落的方阵。
他们或许能和前面的爪哇军镇的列兵一样,压根不用结阵,直接那横队就能顶住骑兵的冲击。
也可能和那些散兵一样,可以临危不乱。
甚至或许大概也可能会和那些昂贵的战斗工兵一样,说不定在那种恶心的斜坡战斗中也能维持士气。
但是,大顺这边的军官,都不敢尝试。
甚至都不指望他们能够完成纵队的战场快速机动侧翼袭击,只是让他们按照平日训练的方式,排出来错落的方阵。
人挤着人、人挨着人,这样这些抽丁的府兵就不会害怕。
前面的散兵、骑炮和列兵,就像是奔腾小溪里的一块巨石,让狂躁的水流不得不分开,减缓了他们的冲击。
已经无法形成直冲的孟加拉骑兵,扎入了完成了方阵的抽丁府兵的射程之中。
连续不断的枪声,开始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