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八章 大事成矣(九)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钰敢这么对待荷兰,还有一个重要的时代因素,可以确保荷兰在他的掌控之内,而不至于失控。
那就是,启蒙运动才刚开始、93年的雷霆万钧还未落下。
荷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路不是自己蹦出来的,而是需要一群思想家先构建出来。能不能实践先不提,最起码得有个往哪边走的方向。便是儒家,也一样构建过三代之治。
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基础,才有思想构建的基础。现在荷兰的物质基础是有的,缺的是上层建筑的图纸。
既现在没有这样的图纸,那么荷兰的百姓,只能在两坨屎之间,选一坨。并没有“两坨都是屎,为什么非要在两坨中选一个呢”的可能。
因而不会出现一个“巴达维亚共和国”。
只要不出现“巴达维亚共和国”这第三条道路,那么法国就是可以容忍的。
摄政派上台虽然也叫共和,可绝对不是能逼出来反法同盟的那种共和。
此共和,非彼共和。
既然只能选两坨屎,民众的内部的诉求,认命呗,还能咋办。
这件事,说到底,还是因为大顺在欧洲的影响力和实力都不足,只能借鸡生蛋。
没有法国点头,这件事是做不成的。
别看大顺在东南亚耀武扬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肃清了占据东南亚百余年的荷兰,可真要是来欧洲开门自由贸易,那还差得远。
大顺头顶上没有什么闭关锁国的帽子,可也并没有什么卵用,一厢情愿的自由贸易并不存在。
实力又不足以远征四万里,是以中法同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下去。
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顺在欧洲的一切举措,至少在面上,都必须要先保证法国的利益,以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盟友。
包括刘钰计划中的印度地区“上党归赵”计划,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可巧取,而不可豪夺。
所幸,至少刘钰实际上执掌对欧政策的这段时间,不管真实目的是啥,确实帮了法国不少忙。
现在这事儿,一方面齐国公希望路易十五以国王的角度来考虑。
另一方面,也是确确实实对法国非常有利。
如果只是退出奥属尼德兰,法国面上确实不好看,而且确实等于白玩,打了数年仗唯一的成果就是欠了一屁股债。
如果真能促成荷兰政变,荷兰中立。
那如蓬帕杜女侯爵所言,这场战争,不考虑法兰西共同体的利益,只考虑国王的尊严面子,也是有利的。
中国固然以某种形式参加了,盟主终究是法国。
会盟诸侯、签订合约,法国才是一方盟主。
大顺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出力程度,以后世一战为例,肯定比只出华工的中国强,比不上出兵参与欧战的美国。
大顺取得的战果,荣耀自归盟主一份儿。
以出力程度而言,若以后世一战为例,大顺在奥王继承战争之后的作用,高于出华工的北洋,但肯定是不如直接参战的美国。以一战美国的出力程度,尚且说话没人听,如今大顺自是做不到执牛耳的位子。
不过固然需要法国点头,实际上只要把这个计划和法国说了,法国也不好拒绝。
这件事的主动权,看似在法国手里。
政变与否,和法国是否继续进攻,不取决于政变的荷兰,而取决于法国。
然而,这也只是“看似”。
刚刚齐国公讲了大顺面临的贸易尴尬局面,既是在讲道理,其实又何尝不是对法国的一种威慑呢?
如果法国背盟,背信弃义,这边大顺和荷兰摄政派谈好了,结果政变后法国继续进攻……
荷兰固然是无力抵抗,政变并不能立刻变出五万荷兰军队,也不会让荷兰军队的战斗力陡增,毕竟这只是政变,而不是尼德兰大革命。
但是,大顺却有办法让背信弃义的法国浑身难受:英国、荷兰、葡萄牙,都可以承接东西方的贸易。
唯独你法国,给你这么多的优惠,依旧拉胯。大顺无法直接报复法国的背信弃义,但是恶心法国、让法国的对手强大却可以做得到。
将所有的香料贸易、丝绸瓷器贸易,转交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直接排挤法国的势力。
虽然,刘钰绝对不会这么干。
但威慑嘛,不在于会不会真的这么干,而在于有没有能力干
只是鉴于中法之间的关系,齐国公没有把话说的这么明白,点到为止,剩下的法国人自己去悟吧。
所以,这件事,刨除掉大顺这边点到即止的威慑,路易十五也就只有一个“说话算话”的选项。
要么,不答应。然后看看大顺的后手。
要么,答应了就确保实施。
正如同刘钰要找一个“法兰西是欧罗巴君主专制的希望”这样的理由来解释中法同盟,中法同盟的地缘政治基础,在顺俄战争结束、大顺平定准噶尔、与俄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拿下东南亚之后,其实就已经不存在了。
在法国不知道刘钰的真实目的情况下,现在的中法关系,看起来真就是纯粹的朋友关系。
《周礼注》解,同志为友嘛,既为保住君主专制为相同之志向,自是纯粹的友情。
论贸易,中法贸易随时可以断绝,大顺毫不在意。
论地缘政治,已经用完了,法国没用了。
论军事交流,大顺拿到了74炮战列舰、当初的学法语的小鸡崽都长成可以下蛋了老母鸡了,也没用了。
伴随着彼得堡政变、阿姆斯特丹政变、大顺下南洋等几场惊艳亮相,大顺此时在欧洲不再是背景板,而是一个非常恶心的存在。
和大顺敌对,大顺没本事攻入你的首都,但你也没本事攻入大沽口。
问题是,大顺在贸易上、亚洲问题、印度问题上,能恶心的你根本睡不着觉。
而你却拿大顺无可奈何。
大顺现在在欧洲局势里,更像是个辅助:辅助单挑打不赢,但谁也不希望辅助跑对面去。
各国对大顺的态度,也就有了一个基本一致的认知:好羡慕法兰西啊。大顺不恶心法兰西,却可以随时恶心我们。
大顺有能力恶心到的欧洲国家,有瑞典、俄国、丹麦、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
如果法国和大顺断盟,或者背叛了大顺,大顺有许多方法让法国恶心的想吐。
理论上,可以全力扶植英国贸易,为英国源源不断地输血——我伤害不了你,可我却能让你的宿敌变强。
可以在印度问题上,让法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以在加拿大问题上,直接断绝人参貂皮贸易。
真要这样,法国除了骂几句,啥办法也没有。
连最基本的宗教影响力都没用,因为大顺禁教,你一天主长女能奈我何?
法国人当然不可能知道刘钰的真正目的,那就是遏制英国崛起,北美我得不到,也不能让别人得到,非要把北美弄成天主新教法语拉丁英语打出脑浆子不可。
所以,路易十五想不到这一层,就想不到中法同盟中,法国其实有主动权。
大顺不会做出背弃法国的事来,至少在英国衰落之前。
可想不到这一层,那么中法同盟到现在,看上去就是大顺拿捏着主动权。
法国就不得不慎重考虑大顺这个盟友的意见。
即便这样,齐国公还是给足了法国面子。
既没有恐吓威慑,也没有大谈分手,而是一切站在法国和路易十五的角度上,去说明这件事的好处。有些东西,不必挑明,点到即止。
单就这一点,就让路易十五颇为受用。
他虽然中人之姿,或者说也正是因为中人之姿,想不到大顺对欧美局势的真正构想,所以他觉得中法关系的主动权在大顺手里。
在法国被动的情况下,大顺的齐国公还能尽可能顾及法国的面子,从不主动压人,这情面实在足够了。
而齐国公也不知道刘钰的真正构想,所以站在他的角度,也觉得中法同盟的主动权在大顺手里。
他是纯粹出于刘钰对路易十五性格的判断来尽可能给足面子的。
故而齐国公来处理此事,比刘钰更合适。
要是刘钰来和法国谈,有句话,叫“做贼心虚”。
心里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不可能真的去帮英国,这种心态当然可以做威慑,但毕竟自己知道自己是在演戏。
最好的表演是不知道自己在演戏,知道在演,就容易在气势上先输了。
而齐国公不知道刘钰的最终目的,并不知道绝对不会去与英国合作,这种心态搞威慑外交就最合适。可以在气势上完全主动,不需要演戏,也能牢牢把握住主动。
真真假假的博弈,齐国公只就把握一点,只要法国不是彻底拒绝、哪怕还有一丝可能,就给足法王面子,不要撕破脸。
两者区别,便是假如法王这边使手段,做出一副拒绝同意的姿态:
刘钰就会担心法国是不是真的拒绝接受啊,那赶紧软下来,总归是要求法国人不要走,主动还价。
而若齐国公,反倒因为不知,所以法国人要做拒绝姿态的时候,齐国公直接可以大袖一拂,法国不盟爷,爷去找英荷,反倒会把法国先吓的还价。
内心知道自己不敢不会的威慑者,不是一个合格的威慑者。
心态既能保证,剩下的就简单了。只要不彻底翻脸,就要给面子。
至于如何讲话才算给一个君主颜面,这一点,各国宫廷都差不多。
齐国公也在大顺宫廷朝堂上混了一辈子,换汤不换药的东西,自是娴熟。
刘钰敢这么对待荷兰,还有一个重要的时代因素,可以确保荷兰在他的掌控之内,而不至于失控。
那就是,启蒙运动才刚开始、93年的雷霆万钧还未落下。
荷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路不是自己蹦出来的,而是需要一群思想家先构建出来。能不能实践先不提,最起码得有个往哪边走的方向。便是儒家,也一样构建过三代之治。
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基础,才有思想构建的基础。现在荷兰的物质基础是有的,缺的是上层建筑的图纸。
既现在没有这样的图纸,那么荷兰的百姓,只能在两坨屎之间,选一坨。并没有“两坨都是屎,为什么非要在两坨中选一个呢”的可能。
因而不会出现一个“巴达维亚共和国”。
只要不出现“巴达维亚共和国”这第三条道路,那么法国就是可以容忍的。
摄政派上台虽然也叫共和,可绝对不是能逼出来反法同盟的那种共和。
此共和,非彼共和。
既然只能选两坨屎,民众的内部的诉求,认命呗,还能咋办。
这件事,说到底,还是因为大顺在欧洲的影响力和实力都不足,只能借鸡生蛋。
没有法国点头,这件事是做不成的。
别看大顺在东南亚耀武扬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肃清了占据东南亚百余年的荷兰,可真要是来欧洲开门自由贸易,那还差得远。
大顺头顶上没有什么闭关锁国的帽子,可也并没有什么卵用,一厢情愿的自由贸易并不存在。
实力又不足以远征四万里,是以中法同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下去。
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顺在欧洲的一切举措,至少在面上,都必须要先保证法国的利益,以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盟友。
包括刘钰计划中的印度地区“上党归赵”计划,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可巧取,而不可豪夺。
所幸,至少刘钰实际上执掌对欧政策的这段时间,不管真实目的是啥,确实帮了法国不少忙。
现在这事儿,一方面齐国公希望路易十五以国王的角度来考虑。
另一方面,也是确确实实对法国非常有利。
如果只是退出奥属尼德兰,法国面上确实不好看,而且确实等于白玩,打了数年仗唯一的成果就是欠了一屁股债。
如果真能促成荷兰政变,荷兰中立。
那如蓬帕杜女侯爵所言,这场战争,不考虑法兰西共同体的利益,只考虑国王的尊严面子,也是有利的。
中国固然以某种形式参加了,盟主终究是法国。
会盟诸侯、签订合约,法国才是一方盟主。
大顺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出力程度,以后世一战为例,肯定比只出华工的中国强,比不上出兵参与欧战的美国。
大顺取得的战果,荣耀自归盟主一份儿。
以出力程度而言,若以后世一战为例,大顺在奥王继承战争之后的作用,高于出华工的北洋,但肯定是不如直接参战的美国。以一战美国的出力程度,尚且说话没人听,如今大顺自是做不到执牛耳的位子。
不过固然需要法国点头,实际上只要把这个计划和法国说了,法国也不好拒绝。
这件事的主动权,看似在法国手里。
政变与否,和法国是否继续进攻,不取决于政变的荷兰,而取决于法国。
然而,这也只是“看似”。
刚刚齐国公讲了大顺面临的贸易尴尬局面,既是在讲道理,其实又何尝不是对法国的一种威慑呢?
如果法国背盟,背信弃义,这边大顺和荷兰摄政派谈好了,结果政变后法国继续进攻……
荷兰固然是无力抵抗,政变并不能立刻变出五万荷兰军队,也不会让荷兰军队的战斗力陡增,毕竟这只是政变,而不是尼德兰大革命。
但是,大顺却有办法让背信弃义的法国浑身难受:英国、荷兰、葡萄牙,都可以承接东西方的贸易。
唯独你法国,给你这么多的优惠,依旧拉胯。大顺无法直接报复法国的背信弃义,但是恶心法国、让法国的对手强大却可以做得到。
将所有的香料贸易、丝绸瓷器贸易,转交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直接排挤法国的势力。
虽然,刘钰绝对不会这么干。
但威慑嘛,不在于会不会真的这么干,而在于有没有能力干
只是鉴于中法之间的关系,齐国公没有把话说的这么明白,点到为止,剩下的法国人自己去悟吧。
所以,这件事,刨除掉大顺这边点到即止的威慑,路易十五也就只有一个“说话算话”的选项。
要么,不答应。然后看看大顺的后手。
要么,答应了就确保实施。
正如同刘钰要找一个“法兰西是欧罗巴君主专制的希望”这样的理由来解释中法同盟,中法同盟的地缘政治基础,在顺俄战争结束、大顺平定准噶尔、与俄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拿下东南亚之后,其实就已经不存在了。
在法国不知道刘钰的真实目的情况下,现在的中法关系,看起来真就是纯粹的朋友关系。
《周礼注》解,同志为友嘛,既为保住君主专制为相同之志向,自是纯粹的友情。
论贸易,中法贸易随时可以断绝,大顺毫不在意。
论地缘政治,已经用完了,法国没用了。
论军事交流,大顺拿到了74炮战列舰、当初的学法语的小鸡崽都长成可以下蛋了老母鸡了,也没用了。
伴随着彼得堡政变、阿姆斯特丹政变、大顺下南洋等几场惊艳亮相,大顺此时在欧洲不再是背景板,而是一个非常恶心的存在。
和大顺敌对,大顺没本事攻入你的首都,但你也没本事攻入大沽口。
问题是,大顺在贸易上、亚洲问题、印度问题上,能恶心的你根本睡不着觉。
而你却拿大顺无可奈何。
大顺现在在欧洲局势里,更像是个辅助:辅助单挑打不赢,但谁也不希望辅助跑对面去。
各国对大顺的态度,也就有了一个基本一致的认知:好羡慕法兰西啊。大顺不恶心法兰西,却可以随时恶心我们。
大顺有能力恶心到的欧洲国家,有瑞典、俄国、丹麦、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
如果法国和大顺断盟,或者背叛了大顺,大顺有许多方法让法国恶心的想吐。
理论上,可以全力扶植英国贸易,为英国源源不断地输血——我伤害不了你,可我却能让你的宿敌变强。
可以在印度问题上,让法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以在加拿大问题上,直接断绝人参貂皮贸易。
真要这样,法国除了骂几句,啥办法也没有。
连最基本的宗教影响力都没用,因为大顺禁教,你一天主长女能奈我何?
法国人当然不可能知道刘钰的真正目的,那就是遏制英国崛起,北美我得不到,也不能让别人得到,非要把北美弄成天主新教法语拉丁英语打出脑浆子不可。
所以,路易十五想不到这一层,就想不到中法同盟中,法国其实有主动权。
大顺不会做出背弃法国的事来,至少在英国衰落之前。
可想不到这一层,那么中法同盟到现在,看上去就是大顺拿捏着主动权。
法国就不得不慎重考虑大顺这个盟友的意见。
即便这样,齐国公还是给足了法国面子。
既没有恐吓威慑,也没有大谈分手,而是一切站在法国和路易十五的角度上,去说明这件事的好处。有些东西,不必挑明,点到即止。
单就这一点,就让路易十五颇为受用。
他虽然中人之姿,或者说也正是因为中人之姿,想不到大顺对欧美局势的真正构想,所以他觉得中法关系的主动权在大顺手里。
在法国被动的情况下,大顺的齐国公还能尽可能顾及法国的面子,从不主动压人,这情面实在足够了。
而齐国公也不知道刘钰的真正构想,所以站在他的角度,也觉得中法同盟的主动权在大顺手里。
他是纯粹出于刘钰对路易十五性格的判断来尽可能给足面子的。
故而齐国公来处理此事,比刘钰更合适。
要是刘钰来和法国谈,有句话,叫“做贼心虚”。
心里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不可能真的去帮英国,这种心态当然可以做威慑,但毕竟自己知道自己是在演戏。
最好的表演是不知道自己在演戏,知道在演,就容易在气势上先输了。
而齐国公不知道刘钰的最终目的,并不知道绝对不会去与英国合作,这种心态搞威慑外交就最合适。可以在气势上完全主动,不需要演戏,也能牢牢把握住主动。
真真假假的博弈,齐国公只就把握一点,只要法国不是彻底拒绝、哪怕还有一丝可能,就给足法王面子,不要撕破脸。
两者区别,便是假如法王这边使手段,做出一副拒绝同意的姿态:
刘钰就会担心法国是不是真的拒绝接受啊,那赶紧软下来,总归是要求法国人不要走,主动还价。
而若齐国公,反倒因为不知,所以法国人要做拒绝姿态的时候,齐国公直接可以大袖一拂,法国不盟爷,爷去找英荷,反倒会把法国先吓的还价。
内心知道自己不敢不会的威慑者,不是一个合格的威慑者。
心态既能保证,剩下的就简单了。只要不彻底翻脸,就要给面子。
至于如何讲话才算给一个君主颜面,这一点,各国宫廷都差不多。
齐国公也在大顺宫廷朝堂上混了一辈子,换汤不换药的东西,自是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