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新顺1730 > 第五零七章 改革决心的对比

第五零七章 改革决心的对比

作者:望舒慕羲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引用了宋太祖的那番名句,只说出来当官征战立功,不就是为了弄点钱,富贵子孙嘛。

    这这番话,着实让在场的十几个人极为不爽。

    陈同甫有词,曰: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曾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这大顺立国,起于鞑虏腥膻之时、天下危亡之际,后又高举着“保天下”的旗帜,之后又以永嘉永康一派学问为上,这陈同甫的诗句,在场的哪一个不会背?

    均想着,这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怎么也该有个一个半个,不是为了富贵子孙、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这天下谋一个出路的。怎么也有一个半个,是为理想而奋斗的。

    若是一直困在天朝之内,只当天朝之外,皆为化外蛮夷不值一提,那也就罢了。

    可今日做客的这群人,应是大顺最早开眼看世界的那群人。

    他们深知这大争之世的危机,也被刘钰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十几年,知道如今这地球多大已经固定,此时不争,日后怕是没了机会。

    几十号人里,固然多数是为了升官发财,或是为了寻个前程,可终究这“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应有,一个半个”,是真有理想的。

    他们也知道刘钰平日的为人,更知道这十几年来刘钰都是怎么和他们说的。如今刘钰说出这番明显是扯淡的话,他们当然不信这是刘钰的本意。

    只是刘钰偏偏这样说,一时间这些人的精气神,就像是被抽干了一般。

    心道说什么大争之世、论什么利在千秋、念什么祖国荣耀,到头来不过还是一家一姓之家奴私臣?英豪若鲸侯,也无奈说出这番话来,现在想想,这十余年征战厮杀、壮怀激烈,却是为了什么?

    既是为了富贵子孙,那还折腾什么?去了南洋,该贪的贪、该贿的贿、该搂钱的搂钱、该巧取的巧取……连说话都不让说、连理念都不让表达,那还扯什么壮怀?

    看的远了,学的多了,自觉地大顺浑身是病,就该猛治。这南洋也好、西夷也罢,不过如同病人喝的粥糜,毕竟不是药啊。

    甚至说,大顺的腿有病,南洋西夷之事,不过就像是一双拐杖,可终究拄拐只是治标不治本,暂时为了走路而已,终究还是要治病的呀。

    之前想着,奋勇拼搏,将来居庙堂之高,方可纵论国策。

    现在听来,不过是一群守门之犬。之前这些年的壮怀情怀,不过一笑。

    自我感动罢了。

    自我感动,是最廉价的东西,有甚么用呢?

    这些“傻子”之外,剩余的人,并没有一下子被刘钰这番话打散了精魂气魄,而是均咂摸着刘钰今日的这番话,与平日壮怀激烈之言的对照。

    心想,是了,鲸侯这是教我们该怎么做事呢,日后还是低调一些的好。

    都说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可这南洋,既在天下之外,天下兴亡,似和南洋无甚关系。

    若前朝,弃哈密、让河套,退安南,这天下也没有亡啊。众人既在天下之外,也谈不上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番话了,爱怎么样怎样吧。

    之前十余年,在威海,只听说自己是什么“有责有义务有权利于诸夏兴亡的公民”,自己竟信过。

    现在看来,终究还不过是臣民,皇帝养的一群狗罢了。

    想到这,倒像是卸下了之前背负了十余年的千钧重担,一众人举杯庆贺道:“听鲸侯一席话,着实胜读廿年书。原本之前所读多学,不过自欺欺人之语罢了。今日得蒙教诲,方摆正了身份。”

    刘钰也大笑道:“对啊!摆正身份,此真大道理也。来来来,既明白了,且一同干杯。”

    他领头一饮而尽,其余人也都举杯共饮。

    只是。

    有人苦笑自嘲一声,将这苦笑化作酒里,一饮而尽,片刻便化作了尿与汗,最多走走肝,头且疼上一夜,明日醒来太阳照常升起,苦与自嘲却都化了。

    有人却想: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前廿年所读所学,方知祖国社稷之正道。先秦诸贤言:从道不从君!道既明,路虽险,然而最难的是路漫漫修远上下求索之时。如今得闻大道,无需求索,便是险峻,只要走下去,焉能不至?

    也有人心想:从道不从君。道既存既明,天下却以为我等之道为歧途歪路。如此,到底是我错了?还是这天下错了?我若没错,何不让这天下以我之道为正途?

    更有人心想:摆正身份?呵,老子站的正,是这世界歪了。缘何不让这世界歪一歪,老子便正直了,却叫老子扭转身体?

    一众人各有想法,各怀心思。

    此时举杯装糊涂的刘钰,全然是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

    他很清楚,眼前这些人,受着两千年忠贞良臣、以天下为己任思想潜移默化的熏陶,再配上这十余年他灌输的、后来的、与此时不甚相容的理念,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化反。

    田贞仪说,皇帝现在希望他们做一群“阉党”,这倒也无所谓。

    皇帝让这群人来找自己,让自己把话挑明一些,也就真如田贞仪所言:皇帝是进退两难,不忍放弃现在的开拓事业、又对将来忧心忡忡。

    既是如此,摸清楚皇帝的心态,剩下的也就好办了。

    皇帝若无意外,怎么也能再活个十年二十年,这期间,足够他做成他要做的一些事了。

    至于这些人将来如何、皇帝死后怎样,那就走一步看一步了。

    只就此时而言,并无太多的影响。

    几杯酒下肚,几番话说完,刘钰既不在意现在皇帝的心思、也不在意明年皇帝要下江南会引发怎样的争论、更不在乎眼前这些人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此时此刻,他所在意的,终究还是数万里之外的欧洲。

    荷兰的事,到底能不能办成。

    这,是大顺今后对外扩张、工商发展的基石。

    而皇帝、群臣、心思、阴谋,相对于这件事,实实在在入不了他的心思。若是此事不成,后续诸多事,都是空中楼阁,此时更无必要担忧。

    …………

    此时此刻。

    欧洲的局势,意料之中的朝着非常有利于大顺的方向狂奔。或者说,朝着有利于刘钰为大顺设计的道路上狂奔。

    此时的欧洲战场,参战的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

    伴随着大顺下南洋带来的荷兰金融市场崩溃,参战的双方都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俄国。

    如果说,这一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是一篇多主角的故事。

    45年的主角,一定是下南洋的大顺,以雷霆手段瓦解了荷兰最强的战斗力——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债券。

    而即将到来的46年,主角怕是非俄罗斯莫属了——如果双方继续打下去的话。

    战争马上就要打到第五个年头了。

    此时世界范围内的强国、大国,基本都已经参与到了这场战争中。

    大顺在45年惊鸿一击,也就到此为止了。强弩之末,不能穿缟素。

    毕竟,大顺没有能力把哪怕一万军队运到欧洲;甚至没有能力参与印度洋以西的海战。

    尚在交战的双方都已精疲力竭,都清楚,现在若有一支能够征战欧洲的军队,这将是直接改变战局的力量。

    这支军队站在谁那边,谁就胜。

    于是,整个欧洲在经历了大顺下南洋、荷兰金融崩溃的震惊之后,齐齐将目光投向了彼得堡。

    战争开始之前,俄国还是一个“德系”国家,德国党权势太大。法国为了让俄国不参与战争,唆使瑞典对俄宣战,让俄国无力参与中欧之争。

    只是,瑞典早已不是当初的瑞典。法国人设想的让俄瑞再打一场大北方战争级别的长久战争并未出现,反而现实是不到两年,被俄国人一路打下了芬兰、政变女皇的未婚夫小叔子还成了瑞典王储,打到一半俄国还顺便政了个变。

    瑞俄战争早结束了。

    俄国政变的风波平息了。

    在英法奥普西荷各国筋疲力尽之际,这个北方的庞然大物,与谁结盟,将直接决定战争的最后走向。

    此时的彼得堡,一片生机。

    四十年前,彼得一世决定改革,迁都于此。

    改革必有阵痛,俄国的体量小,这阵痛只持续了四十年。

    从迁都几乎掏空了俄国国库、到移风易俗使得旧党不认彼得是俄罗斯正统、再到亲手打死了太子……以及死后一波一波又一波的政变、反政变、又政变,这阵痛整整持续了四十年。

    如今,四十年的阵痛终于过去了,很多人相信,俄国将要就此走向强大。

    女皇登基以来,一直以“彼得大帝的真正继承人”自居,一切都沿着她父亲的改革道路前进。

    甚至于,连立的太子,将来那个真正的德棍真粉彼得三世,再其立太子的诏书称呼上,排在第一位的头衔便是“彼得大帝的孙子”。

    这个头衔,而非其他的头衔排在第一位,态度已然很明显了。

    当年彼得为了改革亲手打死太子、为了确保改革成果修改继承法允许女性顺位继承,经历了四十年的阵痛,这改革终究是延续下去了。

    大顺这边的改革,却只能在天下之外做点事,更不要提皇帝亲手打死太子以确保改革成果之类的事了。

    俄国很幸运,此时它还不大,只需要经历四十年的阵痛。

    俄国很幸运,此时它也不小,阵痛结束,各国疲惫,此时的它,是一支比大顺更能左右欧洲战后格局的力量。

    得天独厚的优势、数年的坐山观虎斗、与大顺的和解和边境问题解决、瑞典一战暴露出瑞典不再是过去那个瑞典的再无后顾之忧,让此时的俄国坐在家里,静等着疲惫的双方来开价。

    伊丽莎白女皇登基以来,展示出了非常高超的政治手腕。

    看似热衷于舞会、宴会,不理朝政,但俄国却没有出现混乱,而是在她的一众亲信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向前走着。

    她只管战略方向,细节诸事,尽皆放手。

    处理完政变之敌后,女皇宣布“死刑不上大夫”,不再对任何贵族处以死刑,最多只是流放,一改安娜女皇时候动辄车裂和****的恐惧,贵族欢呼雀跃,皆呼万岁。

    正式出台法令,宣告贵族对农奴有绝对支配的权力,延续彼得时代的“用农奴定期去工厂服役做工”的政策,使得俄国的手工业以几乎零用工成本的优势发展起来。

    正式取消了国内林林总总的地方关税,使得俄国的商业活动开始稳步活跃。

    至少,至现在为止。

    除了前几天女皇因为头发出现了斑点,极为难看,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剃光头,所以不得不戴假发,因而下了一道【所有廷臣都必须剃光头,戴黑假发上朝】的命令之外,基本上也没有太多叫贵族和市民阶层反感的政策。

    至于这道剃发令,贵族也报以很大的宽容——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嘛,女皇剃个光头,自己头发又多又好岂不叫女皇不爽?

    便是没这道命令,也要主动说头皮痒嘛。

    只是女皇去年才下了命令,允许喇嘛教传播,只要喇麻宣示效忠俄罗斯即可。紧接着就出现了剃发令,难免不叫一些喜好小道消息的人胡思乱想。相对于对黄教的宽容,女皇对绿教可是凶狠无比,连拆带杀,如此对比之下,自有人猜测是不是女皇又新找了喇麻相好?

    不过,在贵族圈子里,却没有这样的小道消息的传播空间。

    倒不是贵族们不喜欢八卦,而是考虑到女皇对情人的态度——尤其是对法国的拉谢塔迪侯爵的态度,这位情人、政变出力极大者、甚至在政变时候被俄国禁卫军叫“小爸爸”的人,并没有人俄国倒向法国,所以女皇怎么可能因为找了个喇麻相好就下令剃发呢?

    整个俄国的贵族圈子都知道,如今的枢密院副总理大臣、全权掌管女皇外交事务的贝斯图耶夫,是个极端的反法亲英派。

    反对与法国的任何盟约,认定俄国的最佳盟友是英国,而且一直都在兜售他的俄、英、奥三国大同盟构想。

    此人不但是个摆在明面上的反法派。

    而且还是一个“前朝余孽”,是安娜女皇的姘头拜伦的左膀右臂不说,更是在31年的时候就是前女皇安娜的嫡系。

    就这样的履历,按说女皇政变上台之后,流放西伯利亚都算是圣母保佑了。

    可不但没有,反而在政变后,就被任命为枢密院副总理大臣。不久前又获得了圣安德烈十字勋章。

    这样的人事安排,叫所有人都清楚了,女皇的外交战略,到底是怎么样了。

    没有人知道,当初大顺的侯爵来彼得堡帮助政变的时候,和女皇私下里到底谈了什么。但可以确定,似乎大顺并不是很在意他们的法国盟友,至少不会为了法国盟友和俄国出现冲突。

    于是。

    顺理成章的。

    也或许是英国大使故意走漏的风声。

    整个彼得堡,或者说,整个欧洲外交界、欧洲宫廷,都知道了这么一个消息。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双方都打不动的时候。

    在荷兰的金融业被大顺搞崩溃后。

    在法国取得了奥属尼德兰地区的大胜后。

    俄罗斯帝国,与大不列颠王国,签订了《英俄共同防御密约》和《英俄补助金密约》。

    两份明明是“密约”,但在签订当天,就举世皆知的条约。

    英国出钱出枪、俄国出两脚牲口,三万步兵、一万哥萨克、一万五千名土尔扈特骑兵,即将开赴莱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