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南阳行 上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建立属意自己的兵器铸造工坊,这是牧景立足汉中以来,就已经有了的念想,只是他安顿下来的时间太短,让他无暇分身去做这些事情。
如今全面整军,裁军,练兵,包括后勤供应,都会推翻从来,趁着这个机会,正好整顿一下汉中的铸造工坊。
毕竟一支强军,必须有最充足的后勤保障。
这个后勤保障指的不仅仅是粮草供应,包括战甲替换,兵器的更换。
其实如果可以,牧景也不想大功干戈,选择从汉中挑选几个工坊作为武器供应的工坊,也未尝不可。
但是汉中不是什么铸造之地,铁器铸造的工坊倒是有几个不错的,可单单看的话,规模其实不算大,冶铁的能力也不算多厉害,几乎没有能炼制百炼钢刀的工坊。
这让牧景衍生了要建立一个属意明侯府麾下的,独一无二的,能供应牧军所有将士的超大型铸造工坊。
在南阳的时候,牧景建立了景平商行,触角其实就已经伸到了铸造业,作为商行的三大巨头之一的许家,就是专注铸造领域,他提携许家,把一些超强的技术,比如炒钢术,炼钢法,这些冶铁技艺和观念传授给了许家,让许家工艺再上一层楼。
如今的许家,绝对是天下最顶尖的冶铁家族。
许家的工坊如果可以一直为牧军提供武器,足以能让自己的武器保持在的汉末最巅峰的水平。
但是随着雒阳溃败,曾经庞大无比的景平商行也一夜之间的崩溃。
曾经萦绕在牧景身边的商贾也一哄而散。
当然,牧景并不怪他们,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况且还是生意合作伙伴,商人本事追逐利益的代表性词语,在利益面前,一切显得太单调了。
那时候的牧景,连生存下去的机会都渺茫,他也不会拉着这些商贾陪葬,所以主动解散了景平商行。
景平商行解散,为首的三大商贾,也结束了一致对外的战略,失去了牧氏在朝堂之上的庇护,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以至于如今被完全压制在南阳。
许家的工坊,失去了牧氏庇护,多多少少会招惹一些瞩目,牧景相信,袁术只要不傻,都能发现许家工坊提供的武器与众不同。
所以许家,除非牧景能确认忠诚,不然他并不太想引进来了。
连续几天下来,牧景接见了汉中好几个铸造工坊的掌柜,谈一谈之后,目的倒是明显,但是进展不算很明显,这些工坊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距离他的目标有些遥远。
“看来只能从头来过了!”
牧景无奈之下,只能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
数日之后,在南郑城郊,牧景以明侯府的名义,建立的一个官衙,修筑房舍,占据地方,这个官衙对外的名字是的武略军备调度司衙,就是军备司。
军备司的司正,乃是牧景用明侯的名义,从南郑征召来的一个铸造大家。
寇越,寇南山。
这是一个南郑人,今年已有六旬之年龄,在南郑的铸造界之中,就没有人的声望能比得上这个老人,而且别看此人年纪六旬,却还能拿得起数十斤重的铁锤,亲自打造兵器。
他的技艺如何,牧景不得而知,但是他知道一件事情,汉中十个铸造名家,有九个是他教出来的徒弟,所以想要拿下汉中的铸造铁匠,第一个拿下他。
牧景为了请他出山,坐镇军备司,几乎来了一次三顾茅庐,才算是打动了这个一辈子卑微的铁匠,寇越最终愿意出山,以余生不多的时间,为牧景卖命。
军备司的建立,人员很快就补齐了,上有司正,左右两方司郎,下面的吏员加起来了有二三十人,人员的磨合开始,军备司的任务也就提上来了。
第一步自然就是的贯彻牧景的意图,建立军备司之下的工坊。
为了节省时间,牧景一旨命令,直接拿下了汉中排名前五的铸造工坊,这些工坊有两个在南郑,一个在西城,一个在成固,一个在上庸,都是汉中颇有名气的铸造工坊。
牧景准备把他们合并在一次,建立一个超大型的铸造工坊,挂靠在军备司名下。
这年头,官方和民间之间,鸿沟太大,所以没有太多的兼并,更多的是巧取豪夺,说老实话,牧景如果用民间的方法来收购,恐怕也拿不出真多钱来。
为了这一次整军,为了补齐退役将士的退役金,他已经是倾家荡产,甚至还用之间的名义,在汉中不少的商贾之家,世家之族,借贷了不少钱。
所以他根本就耗费不起,也只能用了一次蛮横的手段,直接把这些工坊,归于明侯府麾下。
虽这么做,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可这事情算起来,也不算是太出格,铁匠的地位本来就不高,这些工坊的主人也大部分都是商贾,他们可不敢在这时候惹怒了如日中天的明侯。
所以这事情就算安置下来了。
但是整合的事情并没有如期的顺利,并不是并购一些小工坊,就能建立出来一个大工坊,无论是从原材料的提供,技艺上的同步,还是人员上的调配,都是一个个问题。
事情虽然进展的不算是顺利,但是也算是在进展之中。
…………
整顿牧军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戏志才亲自主导,各军主将配合,加上南书房的财力在后面支持,倒是比预期之中顺利很多。
到了八月,黄巾军是第一个完成了裁军整顿的。
“黄巾军,麾下登名造册军籍,一万三千八百将士,中郎将黄劭,军司马杨奉,立五方大营!”
牧景在北武堂之中,翻阅戏志才提供上来了卷宗,半响之后,问:“现在军心如何?”
“有些动乱!”
戏志才道:“毕竟裁掉了不少将士,黄巾军少了可不止一半,将士们的伤感还是有的,可我相信黄劭,他能把这些事情处理好,此人本身出身谋士,心思可比我们细腻很多!”
“嗯!”
牧景笑了笑:“当初父亲收拢黄巾部卒,可是好不容易才把他压住,但是不可否认,此为骁将,可用,能用,少有可独当一面的主帅!”
“主帅?”戏志才眯眼:“在你心中,恐怕没有几个人当得如此之名吧!”
“主帅,并非一方主将!”
牧景叹了一口气:“如今我麾下,少有人能担当帅名,都是一方大将而已!”
“也是!”
戏志才点头认同:“黄巾军,景平一军,景平二军,暴熊军,四方大军,四个中郎将,他们的确都是历经大战的将领,要说独当一面的能力,还是有了,可是为主帅的能力,终究还没有锤炼出来,比不上黄劭的稳住和大局观!”
“所以黄巾军准备调遣北上,进驻阳平关!”
牧景道:“接下来数年里,黄巾军的任务,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不必出击,只要他们给我钉死在北面就行了,有黄劭的能力,加上这一支精锐,才能让我没有丝毫的后顾之忧!”
他的进攻战略在东面和南面。
但是北面的长安朝廷会时时刻刻盯着他,如果没有一个稳重的主帅为他守住北方的屏障,他始终有一些不安心。
“嗯!”
戏志才点头,他沉默了半响,道:“景平一军和景平二军的整顿工作也开始了,景平两军的精兵不多,特别是历经一场场大战,伤亡更大,所以能裁掉的兵将也不多,相信很快就能完成!”
“景平军我不担心!”
牧景道:“我担心暴熊军,暴熊军自从去岁,在关中元气大伤之后,现在都没有缓过气来了,加上一整顿,恐怕会引起的遭乱,毕竟是父亲一手建立的兵马,自父亲去后,少了点斗志!”
“周仓应该有能力稳住!”戏志才想了想,说道:“此人当年虽被先主压制,并不是很体现出能力,但是关键他不犯错,能建功立业的将领不少,不犯错的人不多了!”
“李严调回去没有?”牧景想了想,问。
“汉中太守府放人了,李严正式任命为暴熊军的军司马!”
“有李严配合周仓,还算是让我有点底气!”牧景道:“但是李严不能长期放在军中,这是一员人才,放在军中出头的机会不多,无法展露他全部的才能,待暴熊军上了轨道,这个人还是要给南书房!”
牧景记得,李严在蜀汉的历史上可做了不少大事,虽晚年看起来有些争夺多利而做了不少错事,但是只是站在诸葛亮北伐的立场上错了而已,站在蜀国休养生息的战略上,他其实做的还算是对得起刘备的托孤。
这个人要用,还是要放在南书房上。
“你还真不客气,在我面前,挖军中大将,给南书房用!”戏志才白了他一眼,十分不满意他这种偏袒的行为,南书房和北武堂,可算得上是明侯府的左右臂膀,岂能厚此薄彼。
“该是什么人才,就怎么用!”
牧景淡淡的说道。
身为主公,用人是第一事情,他必须要考虑各方的因素,最大的考虑还是合适不合适而已,把一个人放在一个位置上,首先就要合适。
“哼!”戏志才冷哼一声,不理会他了。
两日之后,牧景召开一次南书房北武堂的碰头会议,在大堂上,他直接提交了一个东巡方案。
东巡,就是东出南阳。
汉中暂时算是稳定下来了,随着他的权柄日益稳定,汉中上至世家,下至百姓,暂时都不会对他这个明侯有什么反意。
但是南阳,他需要亲自去安抚一番。
现在南阳在他手中的城池,并不比汉中少多少,而且在人口方面,哪怕是南阳最荒凉的西部,都不是汉中能比得上的,紧紧七八个偏远县城,人口比汉中多得多了。
“你要去南阳?”
胡昭担心:“这时候去南阳,会不会太敏感了?”
“你担心会引起袁术的注意?“
“袁术我倒不是担心,他如今进攻九江战事不太顺利,九江抵挡之力很强大,上月景武司送回来的消息,他已经迫不得已调动江东军进入九江西部!”
胡昭轻声的说道:“这样一来,他在南阳,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兵力来压制我们,这时候他能保住南阳大部分的疆域,已经是庆幸了,不可能招惹我们!”
“胡长史所担忧的,恐怕是荆州吧!”
戏志才双眸栩栩,眸光闪烁一抹冷意。
“荆州?”牧景深呼吸一口气,淡然的道:“刘表,守家之犬而已,我不太相信他敢出荆州,而且我正想要会一会他,打不打,总该见一见,是他想要南阳,还是我想要荆州,也需要谈一谈!”
“现在荆州世家大族对刘表支持很大!”
胡昭说了一个关键。
“他也就这点立足能力了!”
牧景冷笑。
东巡的事情还是立下来了,时间定在八月十八日,从南郑出发,以景平第一军的朔方营随行。
不过在离开南郑之前,牧景和老丈人蔡邕来了一次长谈。
蔡邕出仕,却始终心有芥蒂。
所以牧景想了一个折冲的办法,既能把蔡邕的能力发挥出来,也不至于让蔡邕有些郁郁而终的征召,他在南郑重建了当年的鸿都门学,以蔡邕为祭酒。
蔡邕曾经是太学的祭酒,这方面的事情他得心应手。
而牧景曾经答应过一些人,会重建鸿都门学,如今南郑也需要一座有声望的书院,能吸引四方读书人。
无论是打天下,还是坐天下,都缺不来了读书人。
这也是为了汉末时代会是一个世家的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世家掌控了天下八九成的读书人,也就是他们在暗中掌控了整个天下。
牧景要摆脱这种困制,就必须要另劈道路,他重建鸿都门学,就是培养属于自己的读书人,只有让寒门士子出头,才能真真正正的压制所谓的世家。
不然他就算是再杀十家,百家,也无法让这些世家彻底的言听计从。
而这对蔡邕,也算是最好的一个去处。
他可以出仕途,可为牧景效命,始终对他的原则和信仰上有冲突,如今教书育人,不分地域,才算是全了他一个汉臣之心。
当然,作为曾经的太学祭酒,重建当年太学的第一对头,鸿都门学,还是有些别扭。
建立属意自己的兵器铸造工坊,这是牧景立足汉中以来,就已经有了的念想,只是他安顿下来的时间太短,让他无暇分身去做这些事情。
如今全面整军,裁军,练兵,包括后勤供应,都会推翻从来,趁着这个机会,正好整顿一下汉中的铸造工坊。
毕竟一支强军,必须有最充足的后勤保障。
这个后勤保障指的不仅仅是粮草供应,包括战甲替换,兵器的更换。
其实如果可以,牧景也不想大功干戈,选择从汉中挑选几个工坊作为武器供应的工坊,也未尝不可。
但是汉中不是什么铸造之地,铁器铸造的工坊倒是有几个不错的,可单单看的话,规模其实不算大,冶铁的能力也不算多厉害,几乎没有能炼制百炼钢刀的工坊。
这让牧景衍生了要建立一个属意明侯府麾下的,独一无二的,能供应牧军所有将士的超大型铸造工坊。
在南阳的时候,牧景建立了景平商行,触角其实就已经伸到了铸造业,作为商行的三大巨头之一的许家,就是专注铸造领域,他提携许家,把一些超强的技术,比如炒钢术,炼钢法,这些冶铁技艺和观念传授给了许家,让许家工艺再上一层楼。
如今的许家,绝对是天下最顶尖的冶铁家族。
许家的工坊如果可以一直为牧军提供武器,足以能让自己的武器保持在的汉末最巅峰的水平。
但是随着雒阳溃败,曾经庞大无比的景平商行也一夜之间的崩溃。
曾经萦绕在牧景身边的商贾也一哄而散。
当然,牧景并不怪他们,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况且还是生意合作伙伴,商人本事追逐利益的代表性词语,在利益面前,一切显得太单调了。
那时候的牧景,连生存下去的机会都渺茫,他也不会拉着这些商贾陪葬,所以主动解散了景平商行。
景平商行解散,为首的三大商贾,也结束了一致对外的战略,失去了牧氏在朝堂之上的庇护,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以至于如今被完全压制在南阳。
许家的工坊,失去了牧氏庇护,多多少少会招惹一些瞩目,牧景相信,袁术只要不傻,都能发现许家工坊提供的武器与众不同。
所以许家,除非牧景能确认忠诚,不然他并不太想引进来了。
连续几天下来,牧景接见了汉中好几个铸造工坊的掌柜,谈一谈之后,目的倒是明显,但是进展不算很明显,这些工坊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距离他的目标有些遥远。
“看来只能从头来过了!”
牧景无奈之下,只能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
数日之后,在南郑城郊,牧景以明侯府的名义,建立的一个官衙,修筑房舍,占据地方,这个官衙对外的名字是的武略军备调度司衙,就是军备司。
军备司的司正,乃是牧景用明侯的名义,从南郑征召来的一个铸造大家。
寇越,寇南山。
这是一个南郑人,今年已有六旬之年龄,在南郑的铸造界之中,就没有人的声望能比得上这个老人,而且别看此人年纪六旬,却还能拿得起数十斤重的铁锤,亲自打造兵器。
他的技艺如何,牧景不得而知,但是他知道一件事情,汉中十个铸造名家,有九个是他教出来的徒弟,所以想要拿下汉中的铸造铁匠,第一个拿下他。
牧景为了请他出山,坐镇军备司,几乎来了一次三顾茅庐,才算是打动了这个一辈子卑微的铁匠,寇越最终愿意出山,以余生不多的时间,为牧景卖命。
军备司的建立,人员很快就补齐了,上有司正,左右两方司郎,下面的吏员加起来了有二三十人,人员的磨合开始,军备司的任务也就提上来了。
第一步自然就是的贯彻牧景的意图,建立军备司之下的工坊。
为了节省时间,牧景一旨命令,直接拿下了汉中排名前五的铸造工坊,这些工坊有两个在南郑,一个在西城,一个在成固,一个在上庸,都是汉中颇有名气的铸造工坊。
牧景准备把他们合并在一次,建立一个超大型的铸造工坊,挂靠在军备司名下。
这年头,官方和民间之间,鸿沟太大,所以没有太多的兼并,更多的是巧取豪夺,说老实话,牧景如果用民间的方法来收购,恐怕也拿不出真多钱来。
为了这一次整军,为了补齐退役将士的退役金,他已经是倾家荡产,甚至还用之间的名义,在汉中不少的商贾之家,世家之族,借贷了不少钱。
所以他根本就耗费不起,也只能用了一次蛮横的手段,直接把这些工坊,归于明侯府麾下。
虽这么做,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可这事情算起来,也不算是太出格,铁匠的地位本来就不高,这些工坊的主人也大部分都是商贾,他们可不敢在这时候惹怒了如日中天的明侯。
所以这事情就算安置下来了。
但是整合的事情并没有如期的顺利,并不是并购一些小工坊,就能建立出来一个大工坊,无论是从原材料的提供,技艺上的同步,还是人员上的调配,都是一个个问题。
事情虽然进展的不算是顺利,但是也算是在进展之中。
…………
整顿牧军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戏志才亲自主导,各军主将配合,加上南书房的财力在后面支持,倒是比预期之中顺利很多。
到了八月,黄巾军是第一个完成了裁军整顿的。
“黄巾军,麾下登名造册军籍,一万三千八百将士,中郎将黄劭,军司马杨奉,立五方大营!”
牧景在北武堂之中,翻阅戏志才提供上来了卷宗,半响之后,问:“现在军心如何?”
“有些动乱!”
戏志才道:“毕竟裁掉了不少将士,黄巾军少了可不止一半,将士们的伤感还是有的,可我相信黄劭,他能把这些事情处理好,此人本身出身谋士,心思可比我们细腻很多!”
“嗯!”
牧景笑了笑:“当初父亲收拢黄巾部卒,可是好不容易才把他压住,但是不可否认,此为骁将,可用,能用,少有可独当一面的主帅!”
“主帅?”戏志才眯眼:“在你心中,恐怕没有几个人当得如此之名吧!”
“主帅,并非一方主将!”
牧景叹了一口气:“如今我麾下,少有人能担当帅名,都是一方大将而已!”
“也是!”
戏志才点头认同:“黄巾军,景平一军,景平二军,暴熊军,四方大军,四个中郎将,他们的确都是历经大战的将领,要说独当一面的能力,还是有了,可是为主帅的能力,终究还没有锤炼出来,比不上黄劭的稳住和大局观!”
“所以黄巾军准备调遣北上,进驻阳平关!”
牧景道:“接下来数年里,黄巾军的任务,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不必出击,只要他们给我钉死在北面就行了,有黄劭的能力,加上这一支精锐,才能让我没有丝毫的后顾之忧!”
他的进攻战略在东面和南面。
但是北面的长安朝廷会时时刻刻盯着他,如果没有一个稳重的主帅为他守住北方的屏障,他始终有一些不安心。
“嗯!”
戏志才点头,他沉默了半响,道:“景平一军和景平二军的整顿工作也开始了,景平两军的精兵不多,特别是历经一场场大战,伤亡更大,所以能裁掉的兵将也不多,相信很快就能完成!”
“景平军我不担心!”
牧景道:“我担心暴熊军,暴熊军自从去岁,在关中元气大伤之后,现在都没有缓过气来了,加上一整顿,恐怕会引起的遭乱,毕竟是父亲一手建立的兵马,自父亲去后,少了点斗志!”
“周仓应该有能力稳住!”戏志才想了想,说道:“此人当年虽被先主压制,并不是很体现出能力,但是关键他不犯错,能建功立业的将领不少,不犯错的人不多了!”
“李严调回去没有?”牧景想了想,问。
“汉中太守府放人了,李严正式任命为暴熊军的军司马!”
“有李严配合周仓,还算是让我有点底气!”牧景道:“但是李严不能长期放在军中,这是一员人才,放在军中出头的机会不多,无法展露他全部的才能,待暴熊军上了轨道,这个人还是要给南书房!”
牧景记得,李严在蜀汉的历史上可做了不少大事,虽晚年看起来有些争夺多利而做了不少错事,但是只是站在诸葛亮北伐的立场上错了而已,站在蜀国休养生息的战略上,他其实做的还算是对得起刘备的托孤。
这个人要用,还是要放在南书房上。
“你还真不客气,在我面前,挖军中大将,给南书房用!”戏志才白了他一眼,十分不满意他这种偏袒的行为,南书房和北武堂,可算得上是明侯府的左右臂膀,岂能厚此薄彼。
“该是什么人才,就怎么用!”
牧景淡淡的说道。
身为主公,用人是第一事情,他必须要考虑各方的因素,最大的考虑还是合适不合适而已,把一个人放在一个位置上,首先就要合适。
“哼!”戏志才冷哼一声,不理会他了。
两日之后,牧景召开一次南书房北武堂的碰头会议,在大堂上,他直接提交了一个东巡方案。
东巡,就是东出南阳。
汉中暂时算是稳定下来了,随着他的权柄日益稳定,汉中上至世家,下至百姓,暂时都不会对他这个明侯有什么反意。
但是南阳,他需要亲自去安抚一番。
现在南阳在他手中的城池,并不比汉中少多少,而且在人口方面,哪怕是南阳最荒凉的西部,都不是汉中能比得上的,紧紧七八个偏远县城,人口比汉中多得多了。
“你要去南阳?”
胡昭担心:“这时候去南阳,会不会太敏感了?”
“你担心会引起袁术的注意?“
“袁术我倒不是担心,他如今进攻九江战事不太顺利,九江抵挡之力很强大,上月景武司送回来的消息,他已经迫不得已调动江东军进入九江西部!”
胡昭轻声的说道:“这样一来,他在南阳,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兵力来压制我们,这时候他能保住南阳大部分的疆域,已经是庆幸了,不可能招惹我们!”
“胡长史所担忧的,恐怕是荆州吧!”
戏志才双眸栩栩,眸光闪烁一抹冷意。
“荆州?”牧景深呼吸一口气,淡然的道:“刘表,守家之犬而已,我不太相信他敢出荆州,而且我正想要会一会他,打不打,总该见一见,是他想要南阳,还是我想要荆州,也需要谈一谈!”
“现在荆州世家大族对刘表支持很大!”
胡昭说了一个关键。
“他也就这点立足能力了!”
牧景冷笑。
东巡的事情还是立下来了,时间定在八月十八日,从南郑出发,以景平第一军的朔方营随行。
不过在离开南郑之前,牧景和老丈人蔡邕来了一次长谈。
蔡邕出仕,却始终心有芥蒂。
所以牧景想了一个折冲的办法,既能把蔡邕的能力发挥出来,也不至于让蔡邕有些郁郁而终的征召,他在南郑重建了当年的鸿都门学,以蔡邕为祭酒。
蔡邕曾经是太学的祭酒,这方面的事情他得心应手。
而牧景曾经答应过一些人,会重建鸿都门学,如今南郑也需要一座有声望的书院,能吸引四方读书人。
无论是打天下,还是坐天下,都缺不来了读书人。
这也是为了汉末时代会是一个世家的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世家掌控了天下八九成的读书人,也就是他们在暗中掌控了整个天下。
牧景要摆脱这种困制,就必须要另劈道路,他重建鸿都门学,就是培养属于自己的读书人,只有让寒门士子出头,才能真真正正的压制所谓的世家。
不然他就算是再杀十家,百家,也无法让这些世家彻底的言听计从。
而这对蔡邕,也算是最好的一个去处。
他可以出仕途,可为牧景效命,始终对他的原则和信仰上有冲突,如今教书育人,不分地域,才算是全了他一个汉臣之心。
当然,作为曾经的太学祭酒,重建当年太学的第一对头,鸿都门学,还是有些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