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属于平民的时代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林子轩把三个剧本的大致情节和优缺点介绍一番后就离开了,拍摄哪一部要由李虹决定。
选择这三个剧本他经过慎重的考虑。
由于拍摄资金的限制,只能选择节省资金的室内剧,不需要外景和大场面,就是一群人在封闭空间里逗闷子。
然而,有了《渴望》这种大制作的室内剧在前,想要超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就只有走另一条路了。
《渴望》属于苦情戏,《编辑部的故事》和《我爱我家》都是喜剧题材,从类型上和《渴望》区分开来,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于《外来妹》,这个剧本是一个较为新颖的题材,直击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让观众耳目一新,不会和《渴望》进行比较。
在这三个剧本中,林子轩倾向于《编辑部的故事》。
这个本子延续了《顽主》的调侃和讽刺,京味十足,其中李冬宝的形象正适合葛尤。
葛尤来电视艺术中心是看林子轩的面子,林子轩自然要为他写一部演主角的电视剧。
虽然《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群戏,不过李冬宝这个角色非常讨巧,能让观众记得住。
林子轩把《编辑部的故事》作为第一个介绍,就是这个意思,希望得到李虹的重视。
当然,他不会越俎代庖,最后还是看李虹的考量,如果李虹觉得《编辑部的故事》太过冒险,容易引起争议,也可以选择《我爱我家》这种老少咸宜的剧本。
林子轩走后,李虹翻看着三个剧本。
作为华国电视台的制作人,她审阅过很多剧本,本子的质量好坏她看了大纲之后基本上就能断定,这三个剧本各有优缺点。
《编辑部的故事》贴近生活,反映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但讽刺意味太浓,不够主旋律。
《我爱我家》是一部家庭喜剧,适合全家人一起看,只是作为艺术中心打响名头的第一部电视剧略显平淡了些。
《外来妹》题材新颖,对准了一群打工者,展现了社会变革下普通人的生活。
说实话,这个剧本打动了李虹,因为这是一部女人戏,一群农村女人到陌生的大城市打工,作为女人她更能理解其中的艰辛和酸楚。
在大时代下,个体命运的变迁,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投射出整个社会的变化。
李虹敏锐的察觉到这或许是华国今后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将成为这个国家劳动力的支柱,她相信这部电视剧一定能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即便比不上《渴望》的影响,也会造成轰动。
看着这三个剧本,李虹有点难以抉择。
她刚刚还在为剧本犯愁,这一下子就来了三个,质量都这么高,有一个能干的女婿还真是省心,要是这三个本子都能拍摄就好了。
说到底,资金是个大问题……
李虹想了想,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名片盒,在里面翻找起来。
不一会就找到一张名片,这是花城电视台制片主任的名片,作为电视剧行业的资深制片人,李虹和地方台的制片人都有联络。
就算没有交情,也会有对方的联系方式。
地方台拍摄的电视剧想要在华国电视台播出,都要经过李虹的审核,双方打过不少交道。
既然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暂时没有资金,那就和花城电视台合作拍摄《外来妹》好了,花城处在改革开放的中心,无论是筹集资金还是操作上都相当灵活。
李虹只要出剧本和少部分资金就可以获得《外来妹》的部分版权,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她现在是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负责人,要转变观念,从一个单纯的制片人向着商人的角色转变,盈利才是她首要考虑的问题。
没有了《外来妹》的困扰,接下来就好选择了。
作为艺术中心的第一炮,李虹不担心引起争议,只要观众满意就好。
她决定拍摄《编辑部的故事》,至于《我爱我家》,可以随时准备,有了资金就投入拍摄。
这和《顽主》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有关,《顽主》已经成了痞子文学,或者俗文学的代名词,在被媒体抨击的同时,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它颠覆了以往正统的社会模式,把文学带入到了平民阶层,文学不再是那种高大上的形象,而是成了一帮人坐在街边侃大山。
李虹一直关注着《顽主》,她觉得这个社会即将进入平民化的时代。
他们这一代人追求的理想和崇高被瓦解,林子轩和慕姗姗这一代人更多的想的是自己,这不能算是自私,而是个体的独立意识。
《渴望》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是因为它代表着过去时代的美好。
但那个理想主义的时代终究过去了,一个属于平民的时代就要到来。
自己不是也在改变么?
李虹摇头苦笑,她想起了一句社会上的俏皮话,以前和姑娘谈恋爱都是谈理想,现在都谈钱了,这正是时代改变的证明。
林子轩在办公室转了一圈,低调的待在角落里等着下班。
葛尤和冯晓刚还没来报道,葛尤趁着过年和梁添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到全国各地表演小品节目捞外快,这叫做走穴,华国很多歌星和演员都这么干。
冯晓刚在安置家里的事情,要过两天才能来。
到了下班时间,林子轩去找慕姗姗,现在俩人在一栋楼里,见面很方便。
“怎么样?第一天上班没挨批吧?”慕姗姗笑眯眯的说道。
“我是谁啊,今儿拿了三个本子过来,我估计咱妈现在正发愁呢,没办法,每个本子都那么好,到底拍哪一个啊。”林子轩自夸道。
“你就吹吧,我觉得肯定都给你毙了,让你重写。”慕姗姗不服道。
“不可能,以后编剧行业会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小林出品,必属精品,小林出马,一个顶俩。”林子轩意气风发道。
“你还真不害臊,这话都能说的出来,我都替你脸红。”慕姗姗打击道,“你的那个天天饮食,我和领导提了,领导说做饭有什么好拍的,真是瞎胡闹。”
“你们领导的水平够呛,没有新思维,这种服务型节目以后会大火啊。”林子轩批评道。
“算了吧,它火不火我不知道,我可不想惹领导发火。”慕姗姗郁闷道。
“那你要不要报一个厨师培训班,据说新北方烹饪学校就不错,包教包会,最适合你这种没有经验的新人。”林子轩提议道。
“我就不学,到时候再难吃你也要给我吃下去。”慕姗姗恨恨道。
“你别急啊,我就是说说而已,你真不学?”林子轩追问道,“你干嘛呢,别动手啊。”
慕姗姗不说话,化愤怒为力量,用手掐在林子轩的腰间,让林子轩疼痛不已。
一辆自行车在马路上东扭西歪的前行,引得行人注目。
林子轩把三个剧本的大致情节和优缺点介绍一番后就离开了,拍摄哪一部要由李虹决定。
选择这三个剧本他经过慎重的考虑。
由于拍摄资金的限制,只能选择节省资金的室内剧,不需要外景和大场面,就是一群人在封闭空间里逗闷子。
然而,有了《渴望》这种大制作的室内剧在前,想要超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就只有走另一条路了。
《渴望》属于苦情戏,《编辑部的故事》和《我爱我家》都是喜剧题材,从类型上和《渴望》区分开来,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于《外来妹》,这个剧本是一个较为新颖的题材,直击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让观众耳目一新,不会和《渴望》进行比较。
在这三个剧本中,林子轩倾向于《编辑部的故事》。
这个本子延续了《顽主》的调侃和讽刺,京味十足,其中李冬宝的形象正适合葛尤。
葛尤来电视艺术中心是看林子轩的面子,林子轩自然要为他写一部演主角的电视剧。
虽然《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群戏,不过李冬宝这个角色非常讨巧,能让观众记得住。
林子轩把《编辑部的故事》作为第一个介绍,就是这个意思,希望得到李虹的重视。
当然,他不会越俎代庖,最后还是看李虹的考量,如果李虹觉得《编辑部的故事》太过冒险,容易引起争议,也可以选择《我爱我家》这种老少咸宜的剧本。
林子轩走后,李虹翻看着三个剧本。
作为华国电视台的制作人,她审阅过很多剧本,本子的质量好坏她看了大纲之后基本上就能断定,这三个剧本各有优缺点。
《编辑部的故事》贴近生活,反映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但讽刺意味太浓,不够主旋律。
《我爱我家》是一部家庭喜剧,适合全家人一起看,只是作为艺术中心打响名头的第一部电视剧略显平淡了些。
《外来妹》题材新颖,对准了一群打工者,展现了社会变革下普通人的生活。
说实话,这个剧本打动了李虹,因为这是一部女人戏,一群农村女人到陌生的大城市打工,作为女人她更能理解其中的艰辛和酸楚。
在大时代下,个体命运的变迁,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投射出整个社会的变化。
李虹敏锐的察觉到这或许是华国今后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将成为这个国家劳动力的支柱,她相信这部电视剧一定能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即便比不上《渴望》的影响,也会造成轰动。
看着这三个剧本,李虹有点难以抉择。
她刚刚还在为剧本犯愁,这一下子就来了三个,质量都这么高,有一个能干的女婿还真是省心,要是这三个本子都能拍摄就好了。
说到底,资金是个大问题……
李虹想了想,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名片盒,在里面翻找起来。
不一会就找到一张名片,这是花城电视台制片主任的名片,作为电视剧行业的资深制片人,李虹和地方台的制片人都有联络。
就算没有交情,也会有对方的联系方式。
地方台拍摄的电视剧想要在华国电视台播出,都要经过李虹的审核,双方打过不少交道。
既然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暂时没有资金,那就和花城电视台合作拍摄《外来妹》好了,花城处在改革开放的中心,无论是筹集资金还是操作上都相当灵活。
李虹只要出剧本和少部分资金就可以获得《外来妹》的部分版权,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她现在是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负责人,要转变观念,从一个单纯的制片人向着商人的角色转变,盈利才是她首要考虑的问题。
没有了《外来妹》的困扰,接下来就好选择了。
作为艺术中心的第一炮,李虹不担心引起争议,只要观众满意就好。
她决定拍摄《编辑部的故事》,至于《我爱我家》,可以随时准备,有了资金就投入拍摄。
这和《顽主》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有关,《顽主》已经成了痞子文学,或者俗文学的代名词,在被媒体抨击的同时,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它颠覆了以往正统的社会模式,把文学带入到了平民阶层,文学不再是那种高大上的形象,而是成了一帮人坐在街边侃大山。
李虹一直关注着《顽主》,她觉得这个社会即将进入平民化的时代。
他们这一代人追求的理想和崇高被瓦解,林子轩和慕姗姗这一代人更多的想的是自己,这不能算是自私,而是个体的独立意识。
《渴望》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是因为它代表着过去时代的美好。
但那个理想主义的时代终究过去了,一个属于平民的时代就要到来。
自己不是也在改变么?
李虹摇头苦笑,她想起了一句社会上的俏皮话,以前和姑娘谈恋爱都是谈理想,现在都谈钱了,这正是时代改变的证明。
林子轩在办公室转了一圈,低调的待在角落里等着下班。
葛尤和冯晓刚还没来报道,葛尤趁着过年和梁添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到全国各地表演小品节目捞外快,这叫做走穴,华国很多歌星和演员都这么干。
冯晓刚在安置家里的事情,要过两天才能来。
到了下班时间,林子轩去找慕姗姗,现在俩人在一栋楼里,见面很方便。
“怎么样?第一天上班没挨批吧?”慕姗姗笑眯眯的说道。
“我是谁啊,今儿拿了三个本子过来,我估计咱妈现在正发愁呢,没办法,每个本子都那么好,到底拍哪一个啊。”林子轩自夸道。
“你就吹吧,我觉得肯定都给你毙了,让你重写。”慕姗姗不服道。
“不可能,以后编剧行业会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小林出品,必属精品,小林出马,一个顶俩。”林子轩意气风发道。
“你还真不害臊,这话都能说的出来,我都替你脸红。”慕姗姗打击道,“你的那个天天饮食,我和领导提了,领导说做饭有什么好拍的,真是瞎胡闹。”
“你们领导的水平够呛,没有新思维,这种服务型节目以后会大火啊。”林子轩批评道。
“算了吧,它火不火我不知道,我可不想惹领导发火。”慕姗姗郁闷道。
“那你要不要报一个厨师培训班,据说新北方烹饪学校就不错,包教包会,最适合你这种没有经验的新人。”林子轩提议道。
“我就不学,到时候再难吃你也要给我吃下去。”慕姗姗恨恨道。
“你别急啊,我就是说说而已,你真不学?”林子轩追问道,“你干嘛呢,别动手啊。”
慕姗姗不说话,化愤怒为力量,用手掐在林子轩的腰间,让林子轩疼痛不已。
一辆自行车在马路上东扭西歪的前行,引得行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