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过把瘾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贾章柯跟着林晓玲干了一天活,混了两顿饭,见识了剧组的日常生活。
他这一天的工作不累,主要是在大院的墙上用白石灰写各种革命标语,七十年代初,在华国各地这种革命标语随处可见。
他虽然不喜欢画画,可毕竟学过两年美术,写出来的字体很有感觉。
“看不出你还懂美术,咱们今儿就到这吧,这部戏还没开始拍呢,不忙,要是开拍了,那就要忙死了,去年我在一个电视剧剧组里,每天都很晚回家,累得要死。”林晓玲叙说道,“你要是愿意来呢,我回去和我哥说,咱们明儿还在这见面,你觉得怎么样?”
林晓玲有着京城人爱揽事的习惯,她自己就是加塞的临时工,还要介绍个人过来。
她觉得不能让贾章柯到酒吧那种地方胡混,那里的环境不好。
贾章柯感觉不错,吃饭的时候和剧组里的人聊了聊,这儿有不少人都是京城各大艺术院校毕业,他不由得感慨京城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
在老家,他觉得京城电影学院是那种高不可攀的存在,自己辛辛苦苦才考上个旁听生,可这院子里至少有五个人是电影学院毕业的。
他现在还不清楚,在华国国内,像这种投资100万美金的片子并不多。
姜闻是个精益求精的人,找来的都是电影圈里的好手,比如摄影师顾常卫,录音师顾常宁,这都是圈子里公认的。
这个剧组虽然没有张亿谋的剧组豪华,却也相差不多,当然价钱也不便宜。
对于林晓玲的提议,贾章柯答应下来。
他不好意思提工资什么的,能有路子参与到拍片子就不错了,再说剧组还管饭,至少是不会饿着,一个多月后他就去上学了。
两人分开,林晓玲没有回家,先去了林子轩那儿。
刚好到了饭点,晓玲同学就在这儿吃了,一边吃饭一边说了贾章柯的事情。
“老哥,你就帮帮忙嘛,也就一个月多点,人家在京城无亲无故的,还借住在同乡那,挺不容易的。”林晓玲恳求道。
林子轩想了想,就答应下来。
反正剧组什么时候开拍还不知道,就是加个干杂活的临时工,不算多大的事儿,一个多月给个100块的工资就够了。
今年华国的工资涨了,京城的工人平均工资每个月在300块左右。
可事情不能这么算,你要是给个临时工开多了工资,剧组里的其他人怎么看,一般像这种介绍来的临时工,给的工资都很低。
林晓玲在剧组一直都是义务劳动,林子轩出钱补贴给妹妹。
主要是让妹妹积累经验,他不缺那点钱,没必要让人说闲话。
“就这个条件,看他的意思吧。”林子轩决定道。
“有工资拿,比我还好。”林晓玲低声咕哝道。
“说什么呢你,我没给你车费和饭钱么?你自己不坐公交车,非要骑车子,留着存私房钱啊。”林子轩批评道。
“嘿嘿,老哥,我就是随便说说。”林晓玲赶忙认错道。
吃饭完,晓玲同学回去了,还要把录取书给林伯清和郑秀莲看看,显摆一下。
“晓玲马上要上大学,已经是大姑娘了,也该多给点零花钱了,咱们那时候还好些,现在的女孩要出去玩,要打扮,这不都要花钱。”慕姗姗提议道。
林子轩想想也是,以前的女孩穿旧衣服,不化妆,知道节俭。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外的商品从南方涌入了京城,花花绿绿的新潮服装,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外国电影里的高跟鞋,这些都吸引着京城女性的目光。
国外的不少知名品牌都在京城开了分店,抢占这个庞大的市场。
这一年整个京城逐渐变得鲜艳起来,时代不同了。
“到大学后你每个月多给她三十块钱吧,给多了又乱花。”林子轩同意道。
他对这个妹妹还是很宠着的,只是担心林晓玲会沾染社会上的坏习气。
在国家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后,酒吧、歌舞厅和发廊这种服务性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
京城不像以前那么的简单,人心变得复杂了。
“你们那剧组还没开拍呢?不是夏天的戏么?这都快入秋了。”慕姗姗不解道。
“我和姜哥说,咱这片子别叫《阳光灿烂的日子》了,叫《大约在冬季》正合适,就这他还和我急了。”林子轩说笑道,“你想啊,他当演员的时候折腾剧组,现在当导演了,掌权了,那就更要折腾了。”
在纽约的时候冯晓刚说过,姜闻这个人聪明,爱较真,他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弄明白才行,否则演起来不痛快。
拍片子也一样,他就有那种追求完美的倾向,一定要按照他的感觉来。
“这能成么?别到时候什么都拍不出来。”慕姗姗担心道。
“你担心没用,一步步来吧,他第一次导演,总要不留遗憾才好。”林子轩回应道。
七月底,一部电视剧在华国莫名其妙的火了,这就是艺术中心制作的《过把瘾》。
只有八集,还是在华国电视台非黄金档播出,可就是这样,还是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要求重播的呼声很高。
京城电视台看到这种情况,立刻在黄金档播出,无数年轻人守在电视机旁,就为了看王志闻和江姗在里面翻来覆去的吵架。
这部剧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
八十年代的爱情是《渴望》,刘慧芳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九十年代的爱情是《过把瘾》,这时的年轻人恋爱观更为自由,想找那种有共同语言的生活伴侣。
他们的爱情不像父辈那么含蓄,而是带着炽热,想要痛痛快快的爱一回。
《过把瘾》就让他们过了一把爱情的瘾,看着电视剧里男女主角的分分合合,触动了电视机外青年男女的内心。
这部剧火到什么程度?
两人谈恋爱,你要是和女朋友聊天不提到《过把瘾》里的台词,那就说明你不爱她。
华国各地的电视台陆续播出这部原本不被看好的电视剧,王志闻和江姗迅速红遍全国。(未完待续。)
贾章柯跟着林晓玲干了一天活,混了两顿饭,见识了剧组的日常生活。
他这一天的工作不累,主要是在大院的墙上用白石灰写各种革命标语,七十年代初,在华国各地这种革命标语随处可见。
他虽然不喜欢画画,可毕竟学过两年美术,写出来的字体很有感觉。
“看不出你还懂美术,咱们今儿就到这吧,这部戏还没开始拍呢,不忙,要是开拍了,那就要忙死了,去年我在一个电视剧剧组里,每天都很晚回家,累得要死。”林晓玲叙说道,“你要是愿意来呢,我回去和我哥说,咱们明儿还在这见面,你觉得怎么样?”
林晓玲有着京城人爱揽事的习惯,她自己就是加塞的临时工,还要介绍个人过来。
她觉得不能让贾章柯到酒吧那种地方胡混,那里的环境不好。
贾章柯感觉不错,吃饭的时候和剧组里的人聊了聊,这儿有不少人都是京城各大艺术院校毕业,他不由得感慨京城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
在老家,他觉得京城电影学院是那种高不可攀的存在,自己辛辛苦苦才考上个旁听生,可这院子里至少有五个人是电影学院毕业的。
他现在还不清楚,在华国国内,像这种投资100万美金的片子并不多。
姜闻是个精益求精的人,找来的都是电影圈里的好手,比如摄影师顾常卫,录音师顾常宁,这都是圈子里公认的。
这个剧组虽然没有张亿谋的剧组豪华,却也相差不多,当然价钱也不便宜。
对于林晓玲的提议,贾章柯答应下来。
他不好意思提工资什么的,能有路子参与到拍片子就不错了,再说剧组还管饭,至少是不会饿着,一个多月后他就去上学了。
两人分开,林晓玲没有回家,先去了林子轩那儿。
刚好到了饭点,晓玲同学就在这儿吃了,一边吃饭一边说了贾章柯的事情。
“老哥,你就帮帮忙嘛,也就一个月多点,人家在京城无亲无故的,还借住在同乡那,挺不容易的。”林晓玲恳求道。
林子轩想了想,就答应下来。
反正剧组什么时候开拍还不知道,就是加个干杂活的临时工,不算多大的事儿,一个多月给个100块的工资就够了。
今年华国的工资涨了,京城的工人平均工资每个月在300块左右。
可事情不能这么算,你要是给个临时工开多了工资,剧组里的其他人怎么看,一般像这种介绍来的临时工,给的工资都很低。
林晓玲在剧组一直都是义务劳动,林子轩出钱补贴给妹妹。
主要是让妹妹积累经验,他不缺那点钱,没必要让人说闲话。
“就这个条件,看他的意思吧。”林子轩决定道。
“有工资拿,比我还好。”林晓玲低声咕哝道。
“说什么呢你,我没给你车费和饭钱么?你自己不坐公交车,非要骑车子,留着存私房钱啊。”林子轩批评道。
“嘿嘿,老哥,我就是随便说说。”林晓玲赶忙认错道。
吃饭完,晓玲同学回去了,还要把录取书给林伯清和郑秀莲看看,显摆一下。
“晓玲马上要上大学,已经是大姑娘了,也该多给点零花钱了,咱们那时候还好些,现在的女孩要出去玩,要打扮,这不都要花钱。”慕姗姗提议道。
林子轩想想也是,以前的女孩穿旧衣服,不化妆,知道节俭。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外的商品从南方涌入了京城,花花绿绿的新潮服装,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外国电影里的高跟鞋,这些都吸引着京城女性的目光。
国外的不少知名品牌都在京城开了分店,抢占这个庞大的市场。
这一年整个京城逐渐变得鲜艳起来,时代不同了。
“到大学后你每个月多给她三十块钱吧,给多了又乱花。”林子轩同意道。
他对这个妹妹还是很宠着的,只是担心林晓玲会沾染社会上的坏习气。
在国家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后,酒吧、歌舞厅和发廊这种服务性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
京城不像以前那么的简单,人心变得复杂了。
“你们那剧组还没开拍呢?不是夏天的戏么?这都快入秋了。”慕姗姗不解道。
“我和姜哥说,咱这片子别叫《阳光灿烂的日子》了,叫《大约在冬季》正合适,就这他还和我急了。”林子轩说笑道,“你想啊,他当演员的时候折腾剧组,现在当导演了,掌权了,那就更要折腾了。”
在纽约的时候冯晓刚说过,姜闻这个人聪明,爱较真,他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弄明白才行,否则演起来不痛快。
拍片子也一样,他就有那种追求完美的倾向,一定要按照他的感觉来。
“这能成么?别到时候什么都拍不出来。”慕姗姗担心道。
“你担心没用,一步步来吧,他第一次导演,总要不留遗憾才好。”林子轩回应道。
七月底,一部电视剧在华国莫名其妙的火了,这就是艺术中心制作的《过把瘾》。
只有八集,还是在华国电视台非黄金档播出,可就是这样,还是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要求重播的呼声很高。
京城电视台看到这种情况,立刻在黄金档播出,无数年轻人守在电视机旁,就为了看王志闻和江姗在里面翻来覆去的吵架。
这部剧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
八十年代的爱情是《渴望》,刘慧芳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九十年代的爱情是《过把瘾》,这时的年轻人恋爱观更为自由,想找那种有共同语言的生活伴侣。
他们的爱情不像父辈那么含蓄,而是带着炽热,想要痛痛快快的爱一回。
《过把瘾》就让他们过了一把爱情的瘾,看着电视剧里男女主角的分分合合,触动了电视机外青年男女的内心。
这部剧火到什么程度?
两人谈恋爱,你要是和女朋友聊天不提到《过把瘾》里的台词,那就说明你不爱她。
华国各地的电视台陆续播出这部原本不被看好的电视剧,王志闻和江姗迅速红遍全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