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万法无咎 > 第二百四十二章 道业大成 前定伏着

第二百四十二章 道业大成 前定伏着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归无咎那微弱但精妙的剑意,和第三道尊宏阔磅礴的剑意相交的一瞬,正是归无咎参悟其道的良机。

    清晰可见,归无咎的剑意虽微,但却如一柄解剖之利剑,又如一柄小镜,明白无误的照出第三道尊的神通源流。

    令人意外的是,第三道尊的空蕴念剑,不仅仅是取法自心印独传,更有许多与第五道尊神通法门切实相关的意象。虽非直承其实相剑道,但却是由此而及彼的关系。

    不难得出论断,第三道尊在和第五道尊的累次战斗中,获益甚多。

    在归无咎与第三道尊交手之时,第五道尊自然在不远处观战。

    第五道尊观望见这一剑的意象,面目之中忽然出现一丝疑惑,一丝惊喜。旋即他身心气机一荡,一身法力消散不见,同时进入一种空明澄澈的境界,冰中藏火,润滑如玉。

    是空蕴念剑的味道!

    这同样是在一瞬间完成。

    归无咎心中立刻明悟,些许疑惑如冰消雪融。

    第三道尊与第五道尊皆是商乙弟子,得其真传,二人无论资质、道行,还是实际战力,都是旗鼓相当。最终破境一战亦是斗成平手,最终双双飞升而去。

    但有一个问题出现了,第三道尊所习乃是空蕴念剑正传,徜徉真流之内;而第五道尊所习却是上古旧法的实相剑术之大成。第三道尊法门的层次明显较第五道尊为高,为何二人却依旧是伯仲之间?

    若单单是用第三道尊的空蕴念剑未臻登峰造极之境,其实颇为勉强。

    如今可知,这分明是两种道途。

    第三道尊所习,乃是“自证”之法,上承商乙,直接领会空蕴念剑的那一点剑术精粹,温养孕育,发扬光大。

    第五道尊所习,乃是“反证”之法,从天下有形有相之剑汲取,凝成一鞘。鞘形既然完整,那么鞘中之剑的尺寸形状,就昭然若揭了。正因为其冥冥中暗藏一丝真剑种子的缘故,所以虽持实相剑术,却能与第三道尊斗成平手。

    第五道尊的路子有一难处,那就是非得到破境飞升之时,毕身功行才能到了完美境界,于空蕴念剑融会贯通。

    故而他本人虽在最后关头掌握空蕴念剑,但他留下的这具分身,却止步于临门一脚之前,未臻剑道真流,好似被截下了一道记忆。

    直到此时此刻,“第五道尊”观眼前景象,恢复了濒临飞升之时的妙境。

    商乙如此安排,若是第三、第五两人井水不犯河水,那等若经历了一道分野,二人皆只能传承剑术之半。故而须得令二人争斗不休,互相参悟对方的道途。

    在商乙之时,也并未明确认识到这是“三分”中的“一分”,只是凭借道心直觉行事而已。

    于归无咎而言,他得自荒海的剑诀,本为剑身中最精粹的剑尖部分,有此为一切之根基,是为“自证”;其后博纳万法于念剑演化图,其实正是最粗暴直接的“反证”。

    至此,空蕴念剑之三分,完全呈现。

    第一分是过去分,分为“自证”、“反证”两种道途。

    第二分为现在分,分为“道业根本”、“一艺傍身”两种态度。

    第三分为未来分,分为“斩灭殆尽”、“生生不息”两种趋势;这不仅仅是道术的演化方向,亦是持法之人某种观念和态度的映射。

    豁然可见,第一分是入道之门径,第二分是持道之态度,第三分是演道之归宿,秩序井然。恰与“过去”、“现在”、“未来”三法意完全合辙。

    另有一桩奥妙。

    仔细品味不难发现,这三种分法虽然取精用宏,规整近人,但其中又有一个鲜明的特性,那就是不在具体的神通道术门径中纠缠,而是牢牢的以“人”为主导,贯彻的是“人”修习、驾驭、发展“空蕴念剑”的三种态度。

    若是以辰阳剑山的话术来说,归无咎的空蕴念剑,等若回避了证剑、灵剑中的种种细腻曲折,而在“本末”之问中,牢牢贯彻了“心为剑主、假物制人”的路数。

    当初归无咎以“空蕴念剑”作为“天人立地根”的载体,走出一条荆棘之旅;如今此法规模已成,自然和“天人立地根”的气象紧密结合,扑面而来的是充盈洋溢的“实行”、“为我”的精神主旨。

    空蕴念剑的形下轮廓,自此成矣;只是尚未来得及命名。

    这一切颖悟,都蕴藏在归无咎与第三道尊的空蕴念剑交手的那一个“顿挫”的刹那。

    此时此刻,这一瞬间的阻挡将尽,归无咎即将亲身面对杀剑伟力。

    三花蜕形神通,已是含苞待放。

    归无咎微微一笑。轻轻踏出一步。

    常理而言,空蕴念剑的劫力乃是空空荡荡,无形无相,并非有形的剑光、剑气一类。但此时此刻,归无咎却能清晰的感受到,那即将降下的“空蕴念剑”,却是一个有形实体。

    不仅是有形实体;且其分裂成八个藕断丝连的部分,中藏裂隙,未臻至境。

    归无咎这轻轻一踏,便莫名的从当中一个缝隙中穿渡了过去。

    但在第三、第五道尊二人目中,归无咎只是立在那里,什么也没有做;而第三道尊的终极一剑,却似莫名消散了,被挪移到这方世界之外了。

    第三、第五道尊齐声道:“大善!”

    就在此大功告成之际,归无咎心意一动。

    因为心中传来一念——

    至法成立,乃是天地间罕见的大机缘。当你心念圆满之时,便要立刻将其拓印下来,容纳于一件至宝之中;时辰一过,便要遗失些许。就算你再如何用心推演,也不能将其寻得。

    “至宝”是现成的,全珠足可担此重任。

    自归无咎成功结婴,脱离三宝合一之相候,此物便游离内外,既可用作驾驭分身,稳固丹形,又是一件“无所事事”的异宝。因为归无咎有过一次结成虚丹之经验,分身之修炼,就算不倚傍此物,也完全无碍。

    掌心之上,全珠豁然显现,缓慢转动。

    但就在归无咎即将将心神中充盈浩瀚的念头、三分八道之妙旨刻录其中时,他却忽地发现,此间所谓“刻印”,非止是心神印记,更是靡不逸漏的神通演示过程;欲完成此事,非得有道境的法力不可。

    原来,此事非道境不可为,不仅仅是知见上的问题,更有实实在在的法力上的障碍。

    就在此时,第三、第五道尊对视一眼,似乎各自明悟了些什么。

    时机到了。

    二人仰天长笑之后,身化画形五色,一齐纵身而来,涌入“全珠”之中!

    自商乙承道,传之于第三、第五。

    其心中均知,空蕴念剑法门,当有一次破而后立的过程。

    无论是第三第五道尊的剑、鞘之争,还是两位道尊飞升之前凝练分身显化,皆暗藏着为将来的“成立”立下伏笔的意思。

    第三、第五两道尊分身合一,足以抵过一位道境大能。

    按说此等法力规模不知超过归无咎多少倍;说是以小制大,亦终究难能;但二人法力一俟投入全珠之中,却不仅仅是法力的形态,更是空蕴念剑道则理念的化身。

    在归无咎终极形态的空蕴念剑剑理指引下,挪转移动无不如意,瞬间便化作了图卷之中的“笔墨”,整个过程,不需有一丝劳神费心。

    此刻的归无咎,似乎迈入前所未有的“大自在”境界。

    就在此时,异变忽生。

    两山之间,原先第三、第五道尊消散之处,忽然出现一道人影。

    其实在旁观者的视角来看,此地除却归无咎外并无第二人。就算是当世道境最巅峰的季苍生、东方晚晴等人来查看,亦会判定此间除却归无咎外再无旁人,是否归无咎练功出了什么岔子。

    但归无咎自己却清楚的看到了来人。

    这是第三次、还是第四次见面了?

    如果心神皆非本人的末拿本洲幻象不算数的话,那么这应当是第三次见面。

    其实第一、第二次见面是连续发生的,可以并作一次;从这个角度说,此时说是二人的“第二次”见面,也不算错。

    来人须发皆白,身着一身质朴无纹的道袍。冲着归无咎微微一笑。

    归无咎心中明悟。

    彼时彼刻,二人第一次见面时,他也曾对着自己一笑。但此时一作对比就能辨明区别。

    当日的一笑,是观照未来、落定有缘的一笑;可以说面对的对象是归无咎,也可以说不是。

    但是现在的一笑,归无咎立刻感受到,目标是异常清晰明确的——就是对自己的一笑。

    很显然,空蕴念剑的破而后立、最终大成,是眼前之人计划中的事;但究竟谁是完成这件事的有缘人,却并非一定,而是要在大世界新纪元中的振荡反复之中产生。

    现在,结果已经确定,完成这件伟业的是归无咎。

    这老者并非真身降临,甚至连分身也算不上,若非因缘相系,可谓不可见、不可闻,更寻摸不到一丝法力。此事却见他双掌变幻,结了七个印。

    归无咎虽从未见过此印,但本能明悟,这是一种“唤醒”的仪式。

    横跨数个纪元的布局,此时应当到了开花结果之时了。

    但是归无咎处之泰然。

    果然,老者作法已讫,两山之间依旧平静,归无咎仍在好端端的凝练真法,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老者略显茫然的望了归无咎一眼,似乎有些陌生;随后身影逐渐暗淡,直到彻底消散。

    归无咎心中有数。

    老者此时“唤醒”的,当是那时留下的手段。但当时那法门分明并未完成,便被他神识中“殊神韵”的残存气象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