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阳武刁德三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乾符四年,三月。
正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
中原大地,也是如此。
不过仅以“复苏”二字而言,中原大地在乾符四年,仿佛有被赋予了别样的意味。
王仙芝和黄巢叛军,荼毒中原日久,汝州、郢州、复州、申州、光州、庐州、寿州、舒州、通州等地,无论是州县还是乡野,都被反唐军祸害得不轻,民生凋敝,荒野露骨,当真是一派末日景象。
好在王仙芝和黄巢在乾符三年十二月分道扬镳,虽然当日黄巢率领叛军又大掠了蕲州,不过反唐军的声势,再不复当初之盛,黄巢引领两千与黄家军向东,王仙芝引领三千余反唐军向南,俱已远离了中原大地。
这样一来,坚强的大唐子民,由纷纷从避免所在回到了中原大地,用他们的肩膀,用他们的双手,甚至用他们的牙齿,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
虽百废待兴,却生机盎然,堪称“复苏”二字。
这其中,自然免不了曾经被黄巢攻破的小小县城,阳武。
阳武县,在郑州东北一百里处,乃是汉朝旧县,原属河南郡,在晋朝的时候划分为颍阳郡,大唐武德年间重划天下州县,被划分为郑州下属紧县。
阳武自古就是交通要地,水路交通十分发达。
就水路而言,北距黄河仅有三十里,又有一条人工改道引水,自西南荣泽、管城流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通济渠!
至于陆路,不说大唐年间,说说前秦旧事,相传始皇帝巡查天下的时候,就曾经路过阳武县,在县南五里之处,曾被张良请江湖宗师沧海公出手,投巨锥而误中副车,那个地方,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博浪沙!
阳武县的交通发达,“复苏”起来,自然也比别的州县要方便很多。
事实上,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阳武县城已然初具人气,虽然战火留给阳武县的印记,还没有完全消弭,不过阳武县中也开始有人来人往,有沿街叫卖,有官吏逼税,也有纨绔子弟欺男霸女……阳武县的每一个人,仿佛都努力地重复着自己以前的生活,甚至变本加厉,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阳武县中人,忘却了黄家军破城的种种凄惨。
刁德三,阳武刁家三公子,如今也正在努力复苏刁家在阳武县士绅中首屈一指的形象和实力。
设立粥棚,在城东施舍饥民!
刁德三此举一出,顿时在阳武城中获得“万家生佛”的美誉,让刁家的形象,比阳武城破之前,提升了好大一截。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不假,不过也是青黄不接的时节。
虽然乾符三年风调雨顺,不过有王仙芝黄巢荼毒天下,不少阳武百姓拖家带口逃避战乱,自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侍弄田野中的庄稼,转过年来到了乾符四年,逃避了战乱的阳武百姓,重回阳武,却看着荒芜的庄稼欲哭无泪,活生生地把自己逼成了饥民。
当真是不是灾年,胜似灾年!
就在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候,刁德三代表阳武刁家开设粥棚,岂不就是活人无数?
事实上,刁德三在阳武城中,受尊敬的程度直接破天,这个时候,就算大唐天子亲临,恐怕都不如刁德三受人爱戴。
他也很是享受这种感觉。
每天都要亲自去城东的粥棚看上一眼,看看熬粥的粮食如何,看看粥的稠稀如何,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当着所有人的面,惩治几个贪图小便宜的家奴,实在不行,自己亲自动手,搅动木勺给饥民乘上几碗粥……最重要的,便是接受所有饥民发自真心的感激,然后才飘飘然地回转刁府。
今天也是一样。
刁德三早早到了粥棚,不顾饥民身上的破衣烂衫,抱起饥民群中某一个孩子,亲手喂他半碗粥下去……
收获了无数感恩戴德的话,刁德三这才离开。
只不过他没有回转刁府,而是独自一人前往醉仙居,他今天约了人。
醉仙居名字虽俗,却是阳武县城中首屈一指的酒楼,楼高三层,宽大明亮,建筑高度甚至堪堪与阳武县衙持平,绝对是让阳武县士绅子弟趋之若鹜的地方。
事实上,在阳武破城之前,以他刁家三公子的身价,来醉仙居宴饮一番,也得花费整整半个月的钱粮,也能让他足足肉疼上半个月的时间。
不过,今时不比往日。
自从开设粥棚之后,刁三公子的身价,已然大为不同,往日中能够让他心头滴血的美酒美食,如今不过等闲。
刁三公子甚至觉得,站立在醉仙居三层雅舍,俯瞰小半个阳武县成,有一种“天地尽在我胸”的豪壮情怀,油然而生一种“大丈夫当如是”的信念。
所以,在刁三公子成就“万家生佛”之后,他无论宴请何人,或者何人宴请于他,他都会前往醉仙居三层的天字号包厢。
当然,刁三公子今天要宴请的这位,就身份来讲,也绝对配得上醉仙居的天字号。
一阵恭维和客套之后,刁德三终于登上了醉仙居第三层。
要宴请的客人,却已然早早抵达。
“哎呀,刁某来迟,失礼之极,还请刘县尉万勿怪罪,刁某这厢有礼了……”
刁德三今天要宴请之人,正是阳武县的县尉刘江。
这刘江看着有四十上下,年纪已然不轻,三角眼,山羊胡,看起来就是一个乡下刻薄的土财主,谁有能想到,他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在大唐这片土地上,也算的才华似锦了。
不过,刘江的官运并不好,三十多岁才中进士,守选足足六年,等到了四十上下,才被派往阳武县充当县尉。
所谓县尉,乃是排在县令,县丞,主薄之后的官员,主管具体操作县一级实际事务,历来为进士或明经的第一任官职,也就是传说中的“释褐官”。
显然,刘江以“不惑”之高龄充任县尉,日后的仕途之惨淡,也是可以预期了,说不定,他仅仅为官一任,就有可能终身再难以再入官场。
按理说,以刁三公子如今在阳武县的“威势”,根本犯不上对这么一个前程黯淡的县尉恭恭敬敬。
但是,刁德三却是发自真心地对刘江,礼敬有加。
面容严肃,叉手为礼,不得刘江许可,刁德三竟然就这么保持着行礼的姿势一动不动。
刘江见状,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懒洋洋地说道:
“好了,不要再弄这些虚礼了,坐吧,吃点东西……咱们的计划已然实施一月有余,今天,该算算又多少收入了……”(未完待续。)
乾符四年,三月。
正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
中原大地,也是如此。
不过仅以“复苏”二字而言,中原大地在乾符四年,仿佛有被赋予了别样的意味。
王仙芝和黄巢叛军,荼毒中原日久,汝州、郢州、复州、申州、光州、庐州、寿州、舒州、通州等地,无论是州县还是乡野,都被反唐军祸害得不轻,民生凋敝,荒野露骨,当真是一派末日景象。
好在王仙芝和黄巢在乾符三年十二月分道扬镳,虽然当日黄巢率领叛军又大掠了蕲州,不过反唐军的声势,再不复当初之盛,黄巢引领两千与黄家军向东,王仙芝引领三千余反唐军向南,俱已远离了中原大地。
这样一来,坚强的大唐子民,由纷纷从避免所在回到了中原大地,用他们的肩膀,用他们的双手,甚至用他们的牙齿,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
虽百废待兴,却生机盎然,堪称“复苏”二字。
这其中,自然免不了曾经被黄巢攻破的小小县城,阳武。
阳武县,在郑州东北一百里处,乃是汉朝旧县,原属河南郡,在晋朝的时候划分为颍阳郡,大唐武德年间重划天下州县,被划分为郑州下属紧县。
阳武自古就是交通要地,水路交通十分发达。
就水路而言,北距黄河仅有三十里,又有一条人工改道引水,自西南荣泽、管城流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通济渠!
至于陆路,不说大唐年间,说说前秦旧事,相传始皇帝巡查天下的时候,就曾经路过阳武县,在县南五里之处,曾被张良请江湖宗师沧海公出手,投巨锥而误中副车,那个地方,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博浪沙!
阳武县的交通发达,“复苏”起来,自然也比别的州县要方便很多。
事实上,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阳武县城已然初具人气,虽然战火留给阳武县的印记,还没有完全消弭,不过阳武县中也开始有人来人往,有沿街叫卖,有官吏逼税,也有纨绔子弟欺男霸女……阳武县的每一个人,仿佛都努力地重复着自己以前的生活,甚至变本加厉,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阳武县中人,忘却了黄家军破城的种种凄惨。
刁德三,阳武刁家三公子,如今也正在努力复苏刁家在阳武县士绅中首屈一指的形象和实力。
设立粥棚,在城东施舍饥民!
刁德三此举一出,顿时在阳武城中获得“万家生佛”的美誉,让刁家的形象,比阳武城破之前,提升了好大一截。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不假,不过也是青黄不接的时节。
虽然乾符三年风调雨顺,不过有王仙芝黄巢荼毒天下,不少阳武百姓拖家带口逃避战乱,自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侍弄田野中的庄稼,转过年来到了乾符四年,逃避了战乱的阳武百姓,重回阳武,却看着荒芜的庄稼欲哭无泪,活生生地把自己逼成了饥民。
当真是不是灾年,胜似灾年!
就在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候,刁德三代表阳武刁家开设粥棚,岂不就是活人无数?
事实上,刁德三在阳武城中,受尊敬的程度直接破天,这个时候,就算大唐天子亲临,恐怕都不如刁德三受人爱戴。
他也很是享受这种感觉。
每天都要亲自去城东的粥棚看上一眼,看看熬粥的粮食如何,看看粥的稠稀如何,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当着所有人的面,惩治几个贪图小便宜的家奴,实在不行,自己亲自动手,搅动木勺给饥民乘上几碗粥……最重要的,便是接受所有饥民发自真心的感激,然后才飘飘然地回转刁府。
今天也是一样。
刁德三早早到了粥棚,不顾饥民身上的破衣烂衫,抱起饥民群中某一个孩子,亲手喂他半碗粥下去……
收获了无数感恩戴德的话,刁德三这才离开。
只不过他没有回转刁府,而是独自一人前往醉仙居,他今天约了人。
醉仙居名字虽俗,却是阳武县城中首屈一指的酒楼,楼高三层,宽大明亮,建筑高度甚至堪堪与阳武县衙持平,绝对是让阳武县士绅子弟趋之若鹜的地方。
事实上,在阳武破城之前,以他刁家三公子的身价,来醉仙居宴饮一番,也得花费整整半个月的钱粮,也能让他足足肉疼上半个月的时间。
不过,今时不比往日。
自从开设粥棚之后,刁三公子的身价,已然大为不同,往日中能够让他心头滴血的美酒美食,如今不过等闲。
刁三公子甚至觉得,站立在醉仙居三层雅舍,俯瞰小半个阳武县成,有一种“天地尽在我胸”的豪壮情怀,油然而生一种“大丈夫当如是”的信念。
所以,在刁三公子成就“万家生佛”之后,他无论宴请何人,或者何人宴请于他,他都会前往醉仙居三层的天字号包厢。
当然,刁三公子今天要宴请的这位,就身份来讲,也绝对配得上醉仙居的天字号。
一阵恭维和客套之后,刁德三终于登上了醉仙居第三层。
要宴请的客人,却已然早早抵达。
“哎呀,刁某来迟,失礼之极,还请刘县尉万勿怪罪,刁某这厢有礼了……”
刁德三今天要宴请之人,正是阳武县的县尉刘江。
这刘江看着有四十上下,年纪已然不轻,三角眼,山羊胡,看起来就是一个乡下刻薄的土财主,谁有能想到,他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在大唐这片土地上,也算的才华似锦了。
不过,刘江的官运并不好,三十多岁才中进士,守选足足六年,等到了四十上下,才被派往阳武县充当县尉。
所谓县尉,乃是排在县令,县丞,主薄之后的官员,主管具体操作县一级实际事务,历来为进士或明经的第一任官职,也就是传说中的“释褐官”。
显然,刘江以“不惑”之高龄充任县尉,日后的仕途之惨淡,也是可以预期了,说不定,他仅仅为官一任,就有可能终身再难以再入官场。
按理说,以刁三公子如今在阳武县的“威势”,根本犯不上对这么一个前程黯淡的县尉恭恭敬敬。
但是,刁德三却是发自真心地对刘江,礼敬有加。
面容严肃,叉手为礼,不得刘江许可,刁德三竟然就这么保持着行礼的姿势一动不动。
刘江见状,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懒洋洋地说道:
“好了,不要再弄这些虚礼了,坐吧,吃点东西……咱们的计划已然实施一月有余,今天,该算算又多少收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