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要求增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房间里,易知足叼着烟嘴翻看着从倭国各地汇集过来的情报,听的敲门声他头也不抬的道:“进来。”肖明亮推门进来禀报道:“校长,他们来了。”
“让他们进来。”易知足说着放下里的情报资料取下嘴里的烟嘴,杨秀清、罗大纲两人进来齐齐敬了个军礼,“属下见过大掌柜。”
“不必拘礼,坐。”易知足说着打量了罗大纲一眼,罗大纲出身天地会,元奇最初与太平军往来,都是通过此人牵线,黄殿元在他面前多次提及,他印象颇深,
杨秀清在易知足面前并不显的拘谨,落座后便微笑着道:“新六军在萨摩和长州,尤其是长州杀戮颇重,大掌柜可是听闻了些闲言闲语?”
“闲言闲语是不少,不过,叫你们来不是因为闲言闲语。”易知足缓声道:“随着航海技术日益发达,海洋贸易会越来越昌盛,世界各国对海军也将日益重视,整个世界正由传统的陆权时代向海权时代过渡。
诸如英吉利就是典型的海权国家,其海军实力远胜于陆军实力,而英吉利之所以能称霸海洋,成为世界霸主,就是凭借着强大的海军实力。
经过这些年不断的扩张,我国基本上已经消除了来自陆地的威胁,即便与俄国交恶,战争也只会局限在西北,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我国现在乃至以后的最大威胁都将来自海上。
倭国虽是弹丸之地,但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我国与美利坚太平洋航线上的必经之地,距离朝鲜和津京也十分近,不论是从维护国家安全考虑还是从大力发展海权考虑,都必须将倭国纳入我国疆域并且永久的掌控!
纳入版图易,想要永久掌控难,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然元奇一再提倡中华民族,积极促进民族大融合,但汉族才是中华民族的主体,要想永久掌控倭国,岛上的居民就必须以汉族为主!”
听的他这一番话,杨秀清算是彻底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当即苦笑着道:“大掌柜是嫌新六军太仁慈了?”
易知足看向罗大纲道:“长州还算可以,萨摩确实有些仁慈。”
听的这话,罗大纲有些委屈的道:“属下是担心杀戮太重,有损元奇新军的声誉......。”
“元奇新军不需要仁慈的名声。”易知足道:“我也不怕背负‘人屠’的恶名,你们该不会学那些文人沽名钓誉罢?”
罗大纲连忙站起身胀红着脸道:“属下是会党出身,薄有微名也是恶名,断然不会沽名钓誉,‘人屠’的恶名属下来背。”
杨秀清也跟着站起身道:“大掌柜放心,新六军必定让倭国成为人间地狱!”
见这情形,肖明亮哪里还坐得住,也跟着起身道:“属下忝为伐倭总指挥,‘人屠’之名该由属下背负,属下一定遵循大掌柜的命令,令倭国亡国灭种!”
“都坐下。”易知足伸手虚按了按,语气和缓的道:“我是元奇大掌柜,也是我主张并策动的侵倭战争,该我担当的责任和背负的骂名,你们也分担不了,不过,我觉的即便是为此背负千古骂名,我认为也值得!
倭国不比朝鲜,与东南亚各国情况也不一样,这是一个与英吉利一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会对我国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构成严重威胁并且带来深重灾难的国家,乘其还没有强大起来灭掉它,对于我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事。
我这不是宽慰你们,倭国与德意志的情况很类似,你们日后看看德意志带给欧洲和世界的灾难就能明白我今天的苦心......。”
说到这里,他自失的一笑,“或许我们都看不到那一天了,不过,你们可以将这段话记录下来。”
倭国能与德意志相提并论?肖明亮心里有些怀疑,易知足对于德意志颇为重视而且评价极高,他是知道的,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对方竟然会将倭国与德意志相提并论,这是不是太抬举倭国了?
下午四点,赵烈文脚步轻快的从临时布置的会议室出来,与倭国的谈判代表谈了大半天他却并不觉的累,毕竟他心里明白这次谈判毫无意义,压根就不需要耗费心神,折上二楼,他径直进了易知足的房间,将谈判情况简单的说了一下,倭国人以无法每年支付一千万两白银为由,恳请再度缩减赔款数额。
“两亿白银的总额不能缩减。”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数额大,才足以引起轰动,才足以引发恐慌,不过,在还歀期限和利息方面可以考虑适当的让步,另外,跟他们多谈几天,给陆续增兵制造借口。”
马关谈判持续了十日,十日间,元奇在萨摩和福冈源源不断的增兵,大量的战舰从福冈驶往马关,倭国上下一片恐慌,在马关的倭国谈判团也没心思继续讨价还价,利落的签订了一份条约,割让萨摩、长州、福冈三藩,赔款二亿两白银,分四十年付清,每年支付五百万。
消息一传开,从江户到京都到大阪,整个倭国上下一片沸腾,倭国孤悬海外,有史以来极少遭遇外族入侵,当年蒙古二十万大军东征是仅有的一次外族大举入侵,还因为台风落得铩羽而归。
元奇第一次东征也只是逼迫称臣纳贡,对倭国并为造成多大实质性的伤害,如今幕府居然签下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自然是举国哗然,全国上下一片声讨,原本因为萨摩长州两藩被灭而一度消沉的倒幕运动又再次活跃起来。
虽然签订了条约,但易知足借口倭国局势不稳拒绝撤军,十万大军部署在萨摩、长州、福冈三藩,西南众藩如坐针毡,惶恐不安。
与此同时,元奇在倭国不断增发纸钞的恶果开始显露出来,物价飞涨,因为各地大名和嗅觉灵敏的商户加紧囤积粮食,本就紧缺的粮食供给越发紧张,市面上的粮食价格一涨再涨已经翻了三倍不止,因为幕府大力镇压的抢粮风潮又再度抬头,多地陆续爆发规模大小不一的饥民暴动。
马关,春帆楼。
易知足将手中的情报资料随手递给赵烈文,起身走到窗边,眺望着马关海峡的景色,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很快,曹根生出现在门口道:“大掌柜,解部长来电。”
“念——。”
“粮船队已经抵达长崎,是否起运江户、大阪?”
易知足随意的道:“回电,起运。”
听的这话,赵烈文抬起头来,道:“大掌柜,粮船队的抵达,会否缓解倭国目前的局势?”
“四十万石粮食对于倭国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能缓解什么局势?”易知足转过身来,“但这四十石粮食,足以换回大量的黄金白银,纸钞增发引起大幅贬值,很难套换金银,这个时候,也就粮食能让倭国人心甘情愿的掏出金银。”
赵烈文犹豫了下,没有多说,待的曹根生退下之后,他才道:“一旦灭了倭国,这些个金银不都是囊中之物?”
“那可未必。”易知足道:“兵荒马乱之时,黄金白银大多都会埋藏起来,况且,新六军的军纪也很成问题,缴获归公这一规定难以贯彻执行,再说了,这批粮食还有提价的作用,制造事端的作用。”
听的这话,赵烈文连忙转移了话题,“以大掌柜估计,还需多长时间,才是出兵的好时机?”
“不急,等他们自己再乱一阵子。”易知足缓声道,略微沉吟,他才道:“给恭王和肃相各自发一封电报,让朝廷做好增兵的准备,朝廷不能只拿钱不干活。”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慈安瞥冷冷的看了一眼跪在珠帘外的肃顺、载垣,道:“仗还没开始打,就让朝廷增兵,易知足是什么意思?”
“回皇太后。”肃顺不慌不忙的道:“此番伐倭,元奇是三管齐下,眼下正扰乱倭国的金融经济,动摇幕府的权威,一旦开战必然是兵分数路,雷霆一击,若到开战之后再临时增兵,就未免太迟。”
对于打仗的事情,慈安不懂,但抽调京师的兵力却让她十分警惕,略微沉吟,他才道:“奕譞回报,元奇此番伐倭,意在亡其国,灭其族,如此,大战之后,倭国必然一片焦土,朝廷要之何益?”
“倭国省产金银还有铜,皇太后应该有所耳闻。”肃顺连忙道:“即便战后一片焦土,也无损开采矿藏,再则,倭国与朝鲜隔海相望,任由元奇接管......也不利于北洋水师的发展。”
慈安却是不为所动,语气淡然的道:“北洋水师再发展也无法与元奇海军抗衡,倭国不能持续增兵,此事无须再议,跪安罢,载垣留下。”
从东暖阁退出来,肃顺并不沮丧,慈安的态度在他的意料之中,这还没开战就急着催促朝廷增兵,换了谁都会起疑,看来晚上得去恭王府一趟与奕訢通通气。
东暖阁里,慈安沉吟了一阵,才道:“易知足要求继续增兵是何用意?”
“以微臣揣摩,元奇可能是希望速战速决,兵分数路,尽快结束战争。”载垣小心翼翼的道:“另外,也不排除另有企图?”
慈安缓声道:“但说无妨。”
“微臣只是私下揣摩。”载垣说着轻轻磕了个头,“立宪之期将近,元奇可能会利用次此伐倭,分化朝廷的兵力.......。”
听的这话,慈安半晌没吭声,她担心的也正是这点随着预备立宪的期限越来越近,她心里的担忧也是越发的重,元奇征伐倭国让朝廷协助出兵,她就隐隐有这种感觉,但却是拗不过元奇、恭王、肃顺三方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部队官兵本身也渴盼参与伐倭获取战功。
这次元奇要求朝廷增兵,三方会不会故伎重演,再度施加压力?另外还有一个可能,要求朝廷增兵,或许是真的出于战事的需要,毕竟易知足向她暗示过,元奇会以大局为重。
究竟是哪种情况?她微微蹙起眉头,良久她才开口道:“遣派一万新兵如何?”
载垣心里暗自腹诽,元奇若是有心分化瓦解朝廷的兵力,派遣新兵老兵有何区别?新兵配备武器在战场上历练一番只怕比京师的老兵战力更高,略微沉吟,他才轻声道:“太后慎虑,新兵欠缺的也只是实战历练。”
这话不无道理,慈安沉吟了下才道:“本宫一直没想明白,元奇垄断对倭贸易,为何要大举征伐,然后将倭国拱手送给朝廷?”
这个问题,载垣自己也没琢磨明白,要说元奇一心为朝廷着想,那纯粹是扯谈,没人会相信,但此举明明对元奇没有丝毫好处,要说不是一心为朝廷着想,却又有些说不通,他只得磕头道:“微臣愚钝,也不明白其中原委。”
暗叹了一声,慈安才道:“跪安罢。”待的载垣躬身退下,她呷了口茶才缓缓起身挪身上炕歪着身子看着藻顶出神,早在咸丰还在的时候,易知足的很多举动,都令人十分费解,这应该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易知足的人品是不用怀疑的。
想到这里,她心头一亮,养心殿就有与镇南王府直接联络的有线电报,为什么不直接询问对方,要求增兵的理由?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她很快又犹豫起来,原因很简单,易知足为什么不直接给她来电报,要求朝廷增兵,而是让肃顺提出来?仅仅是因为肃顺是首席军机大臣?还有,易知足逗留在倭国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提出让朝廷增兵?
默然半晌,她才吩咐道:“拟旨,着奕譞迅速回报征倭作战计划。”顿了顿,她接着道:“另外,给镇南王去电,朝廷以大局为重,增兵倭国,可能保证安全?”
房间里,易知足叼着烟嘴翻看着从倭国各地汇集过来的情报,听的敲门声他头也不抬的道:“进来。”肖明亮推门进来禀报道:“校长,他们来了。”
“让他们进来。”易知足说着放下里的情报资料取下嘴里的烟嘴,杨秀清、罗大纲两人进来齐齐敬了个军礼,“属下见过大掌柜。”
“不必拘礼,坐。”易知足说着打量了罗大纲一眼,罗大纲出身天地会,元奇最初与太平军往来,都是通过此人牵线,黄殿元在他面前多次提及,他印象颇深,
杨秀清在易知足面前并不显的拘谨,落座后便微笑着道:“新六军在萨摩和长州,尤其是长州杀戮颇重,大掌柜可是听闻了些闲言闲语?”
“闲言闲语是不少,不过,叫你们来不是因为闲言闲语。”易知足缓声道:“随着航海技术日益发达,海洋贸易会越来越昌盛,世界各国对海军也将日益重视,整个世界正由传统的陆权时代向海权时代过渡。
诸如英吉利就是典型的海权国家,其海军实力远胜于陆军实力,而英吉利之所以能称霸海洋,成为世界霸主,就是凭借着强大的海军实力。
经过这些年不断的扩张,我国基本上已经消除了来自陆地的威胁,即便与俄国交恶,战争也只会局限在西北,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我国现在乃至以后的最大威胁都将来自海上。
倭国虽是弹丸之地,但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我国与美利坚太平洋航线上的必经之地,距离朝鲜和津京也十分近,不论是从维护国家安全考虑还是从大力发展海权考虑,都必须将倭国纳入我国疆域并且永久的掌控!
纳入版图易,想要永久掌控难,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然元奇一再提倡中华民族,积极促进民族大融合,但汉族才是中华民族的主体,要想永久掌控倭国,岛上的居民就必须以汉族为主!”
听的他这一番话,杨秀清算是彻底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当即苦笑着道:“大掌柜是嫌新六军太仁慈了?”
易知足看向罗大纲道:“长州还算可以,萨摩确实有些仁慈。”
听的这话,罗大纲有些委屈的道:“属下是担心杀戮太重,有损元奇新军的声誉......。”
“元奇新军不需要仁慈的名声。”易知足道:“我也不怕背负‘人屠’的恶名,你们该不会学那些文人沽名钓誉罢?”
罗大纲连忙站起身胀红着脸道:“属下是会党出身,薄有微名也是恶名,断然不会沽名钓誉,‘人屠’的恶名属下来背。”
杨秀清也跟着站起身道:“大掌柜放心,新六军必定让倭国成为人间地狱!”
见这情形,肖明亮哪里还坐得住,也跟着起身道:“属下忝为伐倭总指挥,‘人屠’之名该由属下背负,属下一定遵循大掌柜的命令,令倭国亡国灭种!”
“都坐下。”易知足伸手虚按了按,语气和缓的道:“我是元奇大掌柜,也是我主张并策动的侵倭战争,该我担当的责任和背负的骂名,你们也分担不了,不过,我觉的即便是为此背负千古骂名,我认为也值得!
倭国不比朝鲜,与东南亚各国情况也不一样,这是一个与英吉利一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会对我国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构成严重威胁并且带来深重灾难的国家,乘其还没有强大起来灭掉它,对于我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事。
我这不是宽慰你们,倭国与德意志的情况很类似,你们日后看看德意志带给欧洲和世界的灾难就能明白我今天的苦心......。”
说到这里,他自失的一笑,“或许我们都看不到那一天了,不过,你们可以将这段话记录下来。”
倭国能与德意志相提并论?肖明亮心里有些怀疑,易知足对于德意志颇为重视而且评价极高,他是知道的,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对方竟然会将倭国与德意志相提并论,这是不是太抬举倭国了?
下午四点,赵烈文脚步轻快的从临时布置的会议室出来,与倭国的谈判代表谈了大半天他却并不觉的累,毕竟他心里明白这次谈判毫无意义,压根就不需要耗费心神,折上二楼,他径直进了易知足的房间,将谈判情况简单的说了一下,倭国人以无法每年支付一千万两白银为由,恳请再度缩减赔款数额。
“两亿白银的总额不能缩减。”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数额大,才足以引起轰动,才足以引发恐慌,不过,在还歀期限和利息方面可以考虑适当的让步,另外,跟他们多谈几天,给陆续增兵制造借口。”
马关谈判持续了十日,十日间,元奇在萨摩和福冈源源不断的增兵,大量的战舰从福冈驶往马关,倭国上下一片恐慌,在马关的倭国谈判团也没心思继续讨价还价,利落的签订了一份条约,割让萨摩、长州、福冈三藩,赔款二亿两白银,分四十年付清,每年支付五百万。
消息一传开,从江户到京都到大阪,整个倭国上下一片沸腾,倭国孤悬海外,有史以来极少遭遇外族入侵,当年蒙古二十万大军东征是仅有的一次外族大举入侵,还因为台风落得铩羽而归。
元奇第一次东征也只是逼迫称臣纳贡,对倭国并为造成多大实质性的伤害,如今幕府居然签下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自然是举国哗然,全国上下一片声讨,原本因为萨摩长州两藩被灭而一度消沉的倒幕运动又再次活跃起来。
虽然签订了条约,但易知足借口倭国局势不稳拒绝撤军,十万大军部署在萨摩、长州、福冈三藩,西南众藩如坐针毡,惶恐不安。
与此同时,元奇在倭国不断增发纸钞的恶果开始显露出来,物价飞涨,因为各地大名和嗅觉灵敏的商户加紧囤积粮食,本就紧缺的粮食供给越发紧张,市面上的粮食价格一涨再涨已经翻了三倍不止,因为幕府大力镇压的抢粮风潮又再度抬头,多地陆续爆发规模大小不一的饥民暴动。
马关,春帆楼。
易知足将手中的情报资料随手递给赵烈文,起身走到窗边,眺望着马关海峡的景色,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很快,曹根生出现在门口道:“大掌柜,解部长来电。”
“念——。”
“粮船队已经抵达长崎,是否起运江户、大阪?”
易知足随意的道:“回电,起运。”
听的这话,赵烈文抬起头来,道:“大掌柜,粮船队的抵达,会否缓解倭国目前的局势?”
“四十万石粮食对于倭国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能缓解什么局势?”易知足转过身来,“但这四十石粮食,足以换回大量的黄金白银,纸钞增发引起大幅贬值,很难套换金银,这个时候,也就粮食能让倭国人心甘情愿的掏出金银。”
赵烈文犹豫了下,没有多说,待的曹根生退下之后,他才道:“一旦灭了倭国,这些个金银不都是囊中之物?”
“那可未必。”易知足道:“兵荒马乱之时,黄金白银大多都会埋藏起来,况且,新六军的军纪也很成问题,缴获归公这一规定难以贯彻执行,再说了,这批粮食还有提价的作用,制造事端的作用。”
听的这话,赵烈文连忙转移了话题,“以大掌柜估计,还需多长时间,才是出兵的好时机?”
“不急,等他们自己再乱一阵子。”易知足缓声道,略微沉吟,他才道:“给恭王和肃相各自发一封电报,让朝廷做好增兵的准备,朝廷不能只拿钱不干活。”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慈安瞥冷冷的看了一眼跪在珠帘外的肃顺、载垣,道:“仗还没开始打,就让朝廷增兵,易知足是什么意思?”
“回皇太后。”肃顺不慌不忙的道:“此番伐倭,元奇是三管齐下,眼下正扰乱倭国的金融经济,动摇幕府的权威,一旦开战必然是兵分数路,雷霆一击,若到开战之后再临时增兵,就未免太迟。”
对于打仗的事情,慈安不懂,但抽调京师的兵力却让她十分警惕,略微沉吟,他才道:“奕譞回报,元奇此番伐倭,意在亡其国,灭其族,如此,大战之后,倭国必然一片焦土,朝廷要之何益?”
“倭国省产金银还有铜,皇太后应该有所耳闻。”肃顺连忙道:“即便战后一片焦土,也无损开采矿藏,再则,倭国与朝鲜隔海相望,任由元奇接管......也不利于北洋水师的发展。”
慈安却是不为所动,语气淡然的道:“北洋水师再发展也无法与元奇海军抗衡,倭国不能持续增兵,此事无须再议,跪安罢,载垣留下。”
从东暖阁退出来,肃顺并不沮丧,慈安的态度在他的意料之中,这还没开战就急着催促朝廷增兵,换了谁都会起疑,看来晚上得去恭王府一趟与奕訢通通气。
东暖阁里,慈安沉吟了一阵,才道:“易知足要求继续增兵是何用意?”
“以微臣揣摩,元奇可能是希望速战速决,兵分数路,尽快结束战争。”载垣小心翼翼的道:“另外,也不排除另有企图?”
慈安缓声道:“但说无妨。”
“微臣只是私下揣摩。”载垣说着轻轻磕了个头,“立宪之期将近,元奇可能会利用次此伐倭,分化朝廷的兵力.......。”
听的这话,慈安半晌没吭声,她担心的也正是这点随着预备立宪的期限越来越近,她心里的担忧也是越发的重,元奇征伐倭国让朝廷协助出兵,她就隐隐有这种感觉,但却是拗不过元奇、恭王、肃顺三方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部队官兵本身也渴盼参与伐倭获取战功。
这次元奇要求朝廷增兵,三方会不会故伎重演,再度施加压力?另外还有一个可能,要求朝廷增兵,或许是真的出于战事的需要,毕竟易知足向她暗示过,元奇会以大局为重。
究竟是哪种情况?她微微蹙起眉头,良久她才开口道:“遣派一万新兵如何?”
载垣心里暗自腹诽,元奇若是有心分化瓦解朝廷的兵力,派遣新兵老兵有何区别?新兵配备武器在战场上历练一番只怕比京师的老兵战力更高,略微沉吟,他才轻声道:“太后慎虑,新兵欠缺的也只是实战历练。”
这话不无道理,慈安沉吟了下才道:“本宫一直没想明白,元奇垄断对倭贸易,为何要大举征伐,然后将倭国拱手送给朝廷?”
这个问题,载垣自己也没琢磨明白,要说元奇一心为朝廷着想,那纯粹是扯谈,没人会相信,但此举明明对元奇没有丝毫好处,要说不是一心为朝廷着想,却又有些说不通,他只得磕头道:“微臣愚钝,也不明白其中原委。”
暗叹了一声,慈安才道:“跪安罢。”待的载垣躬身退下,她呷了口茶才缓缓起身挪身上炕歪着身子看着藻顶出神,早在咸丰还在的时候,易知足的很多举动,都令人十分费解,这应该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易知足的人品是不用怀疑的。
想到这里,她心头一亮,养心殿就有与镇南王府直接联络的有线电报,为什么不直接询问对方,要求增兵的理由?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她很快又犹豫起来,原因很简单,易知足为什么不直接给她来电报,要求朝廷增兵,而是让肃顺提出来?仅仅是因为肃顺是首席军机大臣?还有,易知足逗留在倭国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提出让朝廷增兵?
默然半晌,她才吩咐道:“拟旨,着奕譞迅速回报征倭作战计划。”顿了顿,她接着道:“另外,给镇南王去电,朝廷以大局为重,增兵倭国,可能保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