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幽燕总督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秦清亲率十四万大军攻破榆关之后,分兵一万驻守榆关,其余兵马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帝京而来。
五月初五,帝京戒严,朝廷下旨擢升荆州巡抚赵冰玉为荆楚总督,召荆楚总督、秦中总督、幽燕总督三大总督出兵勤王。
三位总督接到朝廷的旨意之后,急往帝京而来。
幽燕总督距离帝京最近,徐载元身为宗室,日夜赶路,是第一个抵达的总督。
在三大总督中,幽燕总督距离辽东最近,当年金帐汗国年年袭扰,劫掠粮食、财物、壮丁、妇女,烧杀抢掠,使得军民无不深受其苦。朝廷不得不在北地增设两位总督,一位是总督辽州、奉州等处军务的辽东总督,一位是总督幽州、燕州的幽燕总督,如此安排,是为了防止辽东总督趁机坐大而割据一方,故而将辽东三州中靠近帝京的幽州单独分离开来,以作制衡。
后来老于兵事的原辽东总督卢光弼下台,换上了纯粹文人出身又不知兵的新任辽东总督袁南海,战略上的大意和失误,直接导致了辽州全境、奉州半境失守。
如此一来,辽东边军已经到了濒临全军覆没的境地之中,朝廷哪里还顾得上幽燕总督制衡辽东总督,卢光弼起复之后,直接率领残军退守幽州,包括后来重建辽东边军,也是在幽州进行,算是在幽州扎根。再到后来,卢光弼提出“辽人守辽土”之策,以幽州为大本营,出兵收复辽州和奉州,幽州已经变成辽东边军的幽州,与幽燕总督没什么关系了。
徐载元接掌幽燕总督大位之后,麾下只有“燕”,没有“幽”,所谓的制衡辽东总督早已是无稽之谈,反而被辽东不断渗透晋州,许多晋州士绅富商都与景修等辽东要人有着密切往来,私交甚厚,这些士绅商贾也都有一个特点,不过分依赖土地,而是以商贸为主,与辽东通商频繁。
作为辽东的邻居,徐载元最是知道辽东的可怕,榆关城守不住,野战更不是对手,只是帝京事关重大,纵然不敌,也不能逃避,他只盼另外两路大军能够早些抵达,凭借人数优势,好解帝京之围。
徐载元这次驰援,麾下共有三镇兵马,也就是三位总兵。徐载元的标兵营和总兵的正兵营大多都是骑兵,汇聚一处之后,竟是有万余骑兵,人人有马,人人披甲,因为大魏火德,故而盔甲都涂红漆,铁盔饰以红色翎羽,放眼望去,一片火红之色,与漆黑一片的辽东大军截然不同。
其实大魏的火德赤红与辽东的水德玄黑,又分别对应了儒门和道门,儒门浩然如火至刚,道门上善若水至柔。
五月初九,徐载元率领大军抵达帝京城外。
早年的帝京城,平面轮廓呈正方形,只有九座城门。城市中轴线南起正阳门,贯穿皇宫,北抵钟楼。
大魏初年,国势强盛,太宗皇帝对金帐部族采取攻势,曾五次率军北征,问题尚不凸显。后来大魏实力衰落,多次被金帐军队兵临城下,至明雍年间,
遂有官员建议在帝京城外围增建一圈周长约八十里的外城,以策安全。
增建外城工程于明雍三十二年开始,由于当时南郊比较繁华,又有皇家祭坛天地坛和社稷坛,所以外城先由南线筑起。但是开工不久,就因资金不足,难以为继。
不得已之下,朝廷只能改变计划,只筑南线城墙,其他三面待日后有钱时再说。南线城墙长度,也由原计划的二十里缩减为十三里,其东、西两端,向北弯折,与内城的东南、西南两座角楼会合。但是谁也没有料到,所谓“日后再说”,直至今日辽东入关,也未被说起。
明雍四十三年帝京外城建成,总长二十八里,开有七座城门。因增建外城的动因,是为了加强帝京的安全,所以城门命名多带有“安定”、“安宁”之意,如“左安门”、“右安门”、“广宁门”,外城正门“永定门”,就是寄寓“永远安定”之意。
外城建成之后,帝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延伸至永定门,北距钟楼长达十六里。
由于外城只建了南面部分,所以此后的帝京城平面轮廓就形成了“凸”字形。而且"外城"之称名不副实,它并不在内城的外面,而是在内城的南面,所以帝京的外城又称“南城”。
徐载元此时就是驻扎于南城的城外,距离永定门不远,防守永定门一带的京营的神枢营和部分神机营。
此时辽东大军的先锋距离帝京城不足百里,先锋军派出的夜不收已经在帝京城外不远处游荡,京营官兵虽然占据绝对的人数优势,但竟是不敢出城,只敢龟缩城内放枪射箭,人心惶惶,直到徐载元率领的三镇人马抵达之后才算安定下来。
徐载元没有旨意,不能入城,只能驻扎城外。城外是一片平原,实在无险可守,徐载元算是如今宗室之中唯一知兵之人,却也无法可想,只能先行安营扎寨,沿着南城一线布防,挖掘壕沟,摆设拒马,营造简易工事。
这也就罢了,更让他头疼的问题是粮草。
帝京的粮食供应主要来自江南,靠大运河供应,大运河又与东海息息相关。
为何秦家辛苦经营辽东多年,迟迟不敢入京,待到李玄都掌权之后,就立刻将入关提上日程?关键就在于李家。
过去多年,李道虚执掌清微宗和李家,幕后支持谢雉,如此一来,海路不通,辽东无法借道齐州。除非攻占潞县,否则根本无法封锁漕运,只能选择强行破关,在帝京城外与天下勤王兵马决战,胜负殊为难料。若是大败,便是万劫不复。
如今李玄都执掌李家,同意了辽东的借道之举,意味着辽东可以分两路入关,同时李玄都又将船队兵分两路,一路进逼渤海府,一路南下进入大江,封锁漕运。
辽东叩关的同时,清微宗封锁大江,阻隔大江以南的漕运,金陵府的钱家又掌握了漕帮,在这种情况下,哪怕辽东大军未曾攻占大运河北端的潞县,帝京城的漕粮也已经断绝。
至于海运,更是想也不要想,且不说清微宗的船队,就算能突破清微宗船队的封锁,又该在何处靠岸?渤海府已经被围,帝京城是不靠海的。
时至今日,帝京城仅是维持城内百姓和京营的口粮供应都十分艰难,更何况徐载元这些勤王的异地客军。在徐载元抵达城外之后,朝廷虽然象征性地给徐载元调拨了一批粮草,不过杯水车薪,根本支撑不了几日。
都说打仗不差饿兵,大魏官军长年欠饷,将领吃空饷,喝兵血,火器陈旧,甲胄腐朽,充斥地痞无赖之流,如今又粮草不济,自然人人意志消沉,还有什么战力可言,又怎么能让他们去拼命。
反观辽东大军,与大魏官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官职一样,战法一样,除了甲胄颜色之外,辽东大军就是一支足额足饷、装备精良、赏罚分明、以良家子为主的大魏官军,却能将士用命,战无不胜。
辽东大军似乎有意把事情做绝,清微宗船队封锁了大运河的南端还不满意,还要把大运河的北端也一并封锁才肯罢休,就在徐载元抵达南城后不久,辽东大军竟是直奔潞县而来。
朝廷很快便反应过来,辽东不是为了封锁大运河,而是占据了潞县之后,辽东大军就可以通过大运河从芦州、江州调运粮食,这是要反客为主了。
大运河全长三千六百余里,清微宗能截断漕运,朝廷同样能截断漕运。
朝廷一面下令让荆楚总督截断漕运,一面又要徐载元守住潞县。在朝廷诸公看来,帝京城高池深,仅凭京营的三大营便可牢牢守住,徐载元的三镇兵马不必一味固守成外,不如主动出击。
徐载元心中叫苦,一帮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胡乱指挥,不切实际,非要将这几万可战之兵一战败光不可,没了这些老卒,再招的新兵,是连火铳都端不稳的,连马也不会骑的,如何抵御辽东的精锐大军?
只是朝廷的命令,他也忤逆不得,若是抗旨不尊,那便是对抗内阁,对抗朝廷,他若不想步晋王、唐王、蜀王的后尘,只能听令行事。
朝廷也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又下旨意,斩首一级,赏银十两。
以前的时候,悬赏金帐首级,因为金帐人的相貌和发髻与中原不大相同,易于辨认。可辽东大军与中原大军别无二致,甚至辽东军中许多人都是从中原逃荒过去的,为了防止杀良冒功,又因为辽东甲胄为黑色,故而以辽东甲士的头盔为凭证。
徐载元怀着万般不愿的心情,率领大军离开刚刚建好的壕沟营寨,驰援潞县。
此时秦清的中军大帐距离潞县只有不到五十里了。
秦清闻听徐载元率军驰援潞县的消息之后,对身旁的秦素道:“徐载元算是如今朝廷中为数不多的知兵之人,可惜隐士们长于宫廷阴谋,却不通兵事,书生用兵,早晚要让这位唯一能够领兵的宗室重蹈‘天下棋局’中的覆辙。”
秦清亲率十四万大军攻破榆关之后,分兵一万驻守榆关,其余兵马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帝京而来。
五月初五,帝京戒严,朝廷下旨擢升荆州巡抚赵冰玉为荆楚总督,召荆楚总督、秦中总督、幽燕总督三大总督出兵勤王。
三位总督接到朝廷的旨意之后,急往帝京而来。
幽燕总督距离帝京最近,徐载元身为宗室,日夜赶路,是第一个抵达的总督。
在三大总督中,幽燕总督距离辽东最近,当年金帐汗国年年袭扰,劫掠粮食、财物、壮丁、妇女,烧杀抢掠,使得军民无不深受其苦。朝廷不得不在北地增设两位总督,一位是总督辽州、奉州等处军务的辽东总督,一位是总督幽州、燕州的幽燕总督,如此安排,是为了防止辽东总督趁机坐大而割据一方,故而将辽东三州中靠近帝京的幽州单独分离开来,以作制衡。
后来老于兵事的原辽东总督卢光弼下台,换上了纯粹文人出身又不知兵的新任辽东总督袁南海,战略上的大意和失误,直接导致了辽州全境、奉州半境失守。
如此一来,辽东边军已经到了濒临全军覆没的境地之中,朝廷哪里还顾得上幽燕总督制衡辽东总督,卢光弼起复之后,直接率领残军退守幽州,包括后来重建辽东边军,也是在幽州进行,算是在幽州扎根。再到后来,卢光弼提出“辽人守辽土”之策,以幽州为大本营,出兵收复辽州和奉州,幽州已经变成辽东边军的幽州,与幽燕总督没什么关系了。
徐载元接掌幽燕总督大位之后,麾下只有“燕”,没有“幽”,所谓的制衡辽东总督早已是无稽之谈,反而被辽东不断渗透晋州,许多晋州士绅富商都与景修等辽东要人有着密切往来,私交甚厚,这些士绅商贾也都有一个特点,不过分依赖土地,而是以商贸为主,与辽东通商频繁。
作为辽东的邻居,徐载元最是知道辽东的可怕,榆关城守不住,野战更不是对手,只是帝京事关重大,纵然不敌,也不能逃避,他只盼另外两路大军能够早些抵达,凭借人数优势,好解帝京之围。
徐载元这次驰援,麾下共有三镇兵马,也就是三位总兵。徐载元的标兵营和总兵的正兵营大多都是骑兵,汇聚一处之后,竟是有万余骑兵,人人有马,人人披甲,因为大魏火德,故而盔甲都涂红漆,铁盔饰以红色翎羽,放眼望去,一片火红之色,与漆黑一片的辽东大军截然不同。
其实大魏的火德赤红与辽东的水德玄黑,又分别对应了儒门和道门,儒门浩然如火至刚,道门上善若水至柔。
五月初九,徐载元率领大军抵达帝京城外。
早年的帝京城,平面轮廓呈正方形,只有九座城门。城市中轴线南起正阳门,贯穿皇宫,北抵钟楼。
大魏初年,国势强盛,太宗皇帝对金帐部族采取攻势,曾五次率军北征,问题尚不凸显。后来大魏实力衰落,多次被金帐军队兵临城下,至明雍年间,
遂有官员建议在帝京城外围增建一圈周长约八十里的外城,以策安全。
增建外城工程于明雍三十二年开始,由于当时南郊比较繁华,又有皇家祭坛天地坛和社稷坛,所以外城先由南线筑起。但是开工不久,就因资金不足,难以为继。
不得已之下,朝廷只能改变计划,只筑南线城墙,其他三面待日后有钱时再说。南线城墙长度,也由原计划的二十里缩减为十三里,其东、西两端,向北弯折,与内城的东南、西南两座角楼会合。但是谁也没有料到,所谓“日后再说”,直至今日辽东入关,也未被说起。
明雍四十三年帝京外城建成,总长二十八里,开有七座城门。因增建外城的动因,是为了加强帝京的安全,所以城门命名多带有“安定”、“安宁”之意,如“左安门”、“右安门”、“广宁门”,外城正门“永定门”,就是寄寓“永远安定”之意。
外城建成之后,帝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延伸至永定门,北距钟楼长达十六里。
由于外城只建了南面部分,所以此后的帝京城平面轮廓就形成了“凸”字形。而且"外城"之称名不副实,它并不在内城的外面,而是在内城的南面,所以帝京的外城又称“南城”。
徐载元此时就是驻扎于南城的城外,距离永定门不远,防守永定门一带的京营的神枢营和部分神机营。
此时辽东大军的先锋距离帝京城不足百里,先锋军派出的夜不收已经在帝京城外不远处游荡,京营官兵虽然占据绝对的人数优势,但竟是不敢出城,只敢龟缩城内放枪射箭,人心惶惶,直到徐载元率领的三镇人马抵达之后才算安定下来。
徐载元没有旨意,不能入城,只能驻扎城外。城外是一片平原,实在无险可守,徐载元算是如今宗室之中唯一知兵之人,却也无法可想,只能先行安营扎寨,沿着南城一线布防,挖掘壕沟,摆设拒马,营造简易工事。
这也就罢了,更让他头疼的问题是粮草。
帝京的粮食供应主要来自江南,靠大运河供应,大运河又与东海息息相关。
为何秦家辛苦经营辽东多年,迟迟不敢入京,待到李玄都掌权之后,就立刻将入关提上日程?关键就在于李家。
过去多年,李道虚执掌清微宗和李家,幕后支持谢雉,如此一来,海路不通,辽东无法借道齐州。除非攻占潞县,否则根本无法封锁漕运,只能选择强行破关,在帝京城外与天下勤王兵马决战,胜负殊为难料。若是大败,便是万劫不复。
如今李玄都执掌李家,同意了辽东的借道之举,意味着辽东可以分两路入关,同时李玄都又将船队兵分两路,一路进逼渤海府,一路南下进入大江,封锁漕运。
辽东叩关的同时,清微宗封锁大江,阻隔大江以南的漕运,金陵府的钱家又掌握了漕帮,在这种情况下,哪怕辽东大军未曾攻占大运河北端的潞县,帝京城的漕粮也已经断绝。
至于海运,更是想也不要想,且不说清微宗的船队,就算能突破清微宗船队的封锁,又该在何处靠岸?渤海府已经被围,帝京城是不靠海的。
时至今日,帝京城仅是维持城内百姓和京营的口粮供应都十分艰难,更何况徐载元这些勤王的异地客军。在徐载元抵达城外之后,朝廷虽然象征性地给徐载元调拨了一批粮草,不过杯水车薪,根本支撑不了几日。
都说打仗不差饿兵,大魏官军长年欠饷,将领吃空饷,喝兵血,火器陈旧,甲胄腐朽,充斥地痞无赖之流,如今又粮草不济,自然人人意志消沉,还有什么战力可言,又怎么能让他们去拼命。
反观辽东大军,与大魏官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官职一样,战法一样,除了甲胄颜色之外,辽东大军就是一支足额足饷、装备精良、赏罚分明、以良家子为主的大魏官军,却能将士用命,战无不胜。
辽东大军似乎有意把事情做绝,清微宗船队封锁了大运河的南端还不满意,还要把大运河的北端也一并封锁才肯罢休,就在徐载元抵达南城后不久,辽东大军竟是直奔潞县而来。
朝廷很快便反应过来,辽东不是为了封锁大运河,而是占据了潞县之后,辽东大军就可以通过大运河从芦州、江州调运粮食,这是要反客为主了。
大运河全长三千六百余里,清微宗能截断漕运,朝廷同样能截断漕运。
朝廷一面下令让荆楚总督截断漕运,一面又要徐载元守住潞县。在朝廷诸公看来,帝京城高池深,仅凭京营的三大营便可牢牢守住,徐载元的三镇兵马不必一味固守成外,不如主动出击。
徐载元心中叫苦,一帮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胡乱指挥,不切实际,非要将这几万可战之兵一战败光不可,没了这些老卒,再招的新兵,是连火铳都端不稳的,连马也不会骑的,如何抵御辽东的精锐大军?
只是朝廷的命令,他也忤逆不得,若是抗旨不尊,那便是对抗内阁,对抗朝廷,他若不想步晋王、唐王、蜀王的后尘,只能听令行事。
朝廷也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又下旨意,斩首一级,赏银十两。
以前的时候,悬赏金帐首级,因为金帐人的相貌和发髻与中原不大相同,易于辨认。可辽东大军与中原大军别无二致,甚至辽东军中许多人都是从中原逃荒过去的,为了防止杀良冒功,又因为辽东甲胄为黑色,故而以辽东甲士的头盔为凭证。
徐载元怀着万般不愿的心情,率领大军离开刚刚建好的壕沟营寨,驰援潞县。
此时秦清的中军大帐距离潞县只有不到五十里了。
秦清闻听徐载元率军驰援潞县的消息之后,对身旁的秦素道:“徐载元算是如今朝廷中为数不多的知兵之人,可惜隐士们长于宫廷阴谋,却不通兵事,书生用兵,早晚要让这位唯一能够领兵的宗室重蹈‘天下棋局’中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