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五百万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进入殿试,大概是甘奇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票这个东西,足矣打动任何考官。商税,更是无数官员,乃至皇帝想破脑袋也不能解决的事情。
对于皇帝与士大夫而言,加税真是一个极为为难的事情,给平民百姓加税,又怕税赋太重,激起民变。
给士大夫加税,也要士大夫们能答应才行。
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本就低下,给商人加税,那就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尽管许多真正的大商户与士大夫们关系错综复杂,但是商人还是加税的最佳对象。难就难在怎么收。
发票这个东西,太超前了,脑洞大到任何人第一次听说,都会惊得嘴巴都闭不起来。这世间竟然还有这种收税之法,匪夷所思。
就凭发票这一点,甘奇是想落第都落不下去,至于到底什么名次,一众考官商量来商量去都没有一个结果,最后决定把甘奇的试卷放在前面,由皇帝最后来定夺。
这其实也是这些考官对于发票之法,多少有点半信半疑的态度,这玩意太新鲜前卫了,前卫到没有人见识过,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但是具体能不能行?谁也不敢说,不敢任意评价。
不敢评价,半信半疑之下,甘奇的名次也就不敢随便定夺,这个难题就得留给皇帝了。
殿试之前,皇帝会把一百多份考卷都看一遍,考卷送来之后,仁宗也不多等,干工作,赵祯是认真的,也十分敬业勤劳。
赵祯也是一个宽心之人,每读一份试卷,都会点头夸上两句:“这个不错,见地不凡,虽有些脱离现实,但亦有可取之处。”
“这个也不错,以小见大,以小衙门靡费之事,见全国之大,有主政一方之才。”
一旁几个考官点着头,这是工作得到了认可,与有荣焉。
翻着翻着,自然也就到了甘奇的考卷,还没有开始看,仁宗就笑了起来:“甘道坚,果然中了,不枉朕对他的期望,不错不错。”
几个考官此时都看向皇帝,中是中了,但是这几个考官莫名有些心虚,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安。
仁宗开始看着试卷,一边看一边说:“富贵者多税赋,穷者少税赋,贫者不交税赋,唉……亏他甘道坚也想得出来,若是真这么施行,不知要掀起多大的波澜……”
皇帝也不傻,要整个公司所有的股东给公司集资,也不怕这些股东掀桌子造反……
仁宗不是有些顾虑,他甚至是有些怕,怕自己的统治基础受到的动摇。仁宗对于士族阶级的讨好,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两宋十九个皇帝,就属仁宗对士族阶级最好。
又接着往下看,看着看着,仁宗的眼睛开始睁大了,嘴巴也微微张开了。
看完之后,仁宗抬头左右问道:“这……这发票之法,当真可取吗?”
仁宗看得懂,但也半信半疑。
这话问几个考官,几个考官也不知如何来答。他们就是因为半信半疑,所以才没有给甘奇定个名次,只是把甘奇的试卷放在前面。
仁宗又低头看了一会,然后自己想了一会,沉思许久,方才开口:“看起来,好似可取,并无什么问题……只是……来人呐,把甘道坚召来奏对。”
小太监李宪,机灵得飞奔而走。
仁宗把甘奇的试卷先取出来,放到一边,然后继续往下看,不得多久,甘奇就被请来了。
还未等甘奇拜见,仁宗已然开口:“道坚来了,快快近前来,朕且问问你,这发票之事,到底如何施行?”
甘奇只作了一揖,几步到得头前,也不思虑,便是来的路上就知道皇帝要问什么了,直接开口答道:“陛下,学生此法,乃是交易收税之法,推行的办法已然说明,其中的道理便是朝廷要在每一桩交易之中收取税赋。汴梁城内,最赚钱的是那些娱乐消遣之所,姑且称之为服务行业,这些行业,利润巨大,就那樊楼来说,一年少说也能赚百万贯的钱财,但是朝廷却从樊楼收不到多少税收,不过收一些酒税而已,与樊楼的收益相比,几近于无。所以学生才反复深思熟虑之后,出得此策。”
樊楼交的税,主要是酒税。宋朝是不准私自酿酒的,特别是在城市里,监管很是严格,乡村地方倒是很宽松。东京有七十二家名楼,便是七十二个酿酒的许可证,这些楼宇每年会给朝廷交一些钱,但是这个数目,对于这些名楼赚的钱来说,微不足道。
仁宗又问:“那你怎么保证他们每一桩买卖都会开具发票呢?”
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即便在后世,也是无解的。商家大多会想方设法不开发票,哪怕是给你打折送礼物,也不愿意开发票。只要不开发票,那就能少给国家交税。
“陛下,也如学生文中所言,一方面,从朝廷衙门开始推行,一方面当设立一个专门税收衙门,管理监察此事。以保商税不失。”甘奇答道。
仁宗沉思着,收商人的税,那真的是解决财政危机最好不过的办法,以往是没有办法去收,想收收不到,不知道如何去收。而今甘奇出了一个办法,看起来是真的可行。
仁宗又问:“那这发票,到底如何制作呢?如何辨伪,如何核查?成本几何?”
这个问题是真问到点子上了。
甘奇也有应对:“制作之法,学生也有考量,以一票三联为准,每一张发票,一张商家存底,一张税收衙门存底,一张客观带走以报销之用,以不定期对比三方发票用以监察。辨伪制作之法,学生以为可以从蜀地请一些人来,蜀地以往发行交子的时候,有一套极为严密的防伪手段,从印刷到密码,都有现成的手段,很是奏效,可借鉴之。成本之事,倒也有控制之法,以往造纸,皆以读书之用,所以造出来的纸极为厚实,而且质量极好,宣旨雪白,手纸微黄,却都是质地上乘。学生以为,发票制作,从纸上就可改变,质量不必太好,厚度可以大大减少,以一次性用度为准,如此也可以大大节省开支。”
这个时代的纸上不便宜,那是因为纸张的作用很小,只供应读书人之用,所以质地要求极高,不说那些要用来书画或者订书的纸张,哪怕是用来写信的纸张,那也是质地上佳。
除了读书人,没有人用纸张,所以纸张价格不菲。但是发票用纸,其实要求可以大大降低,从厚度到质量,都可以大大降低。造好纸张,成本极高,但是造一次性需求的纸张,成本应该很低,只是没有生产的需求而已。
防伪手段上,四川交子的那一套手段,在这个时代而言,其实已经就很成熟了,哪怕到得清朝时期,票号银票的手段,依旧用的是宋朝交子差不多的方法。
从四川请一些这方面的人才来,按照以前的方法,稍稍改变一下,重新设计,用来防伪是堪用的。
但是也不能想着一定就能防住所有的伪造,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需要一个新衙门,还需要大量的人手,进行监察,打击。
仁宗算是听明白了,开口问道:“要组建一个新衙门?”
“推行此事,必然要有专门的衙门负责,不仅负责制作发放,还得负责核查,更要负责查处那些不守规矩之人。所以必然要有一个新衙门。”甘奇早已把这一套都想明白了。
“那这个衙门要多少人手?”听得甘奇这一通说,这个衙门还真不小,人少了没有意义。
“回禀陛下,若是汴梁一地商税之事,千余人手应该是必须的。”
“千余人手?那以你所见,汴梁城一年能给朝廷提供多少商税?”仁宗有些担忧,担忧得不偿失,怕到时候税没有收到多少,人力物力花出去的钱一大堆。
甘奇不敢乱说,所有想了一想,答道:“一年结余,至少五百万贯。”
“什么?五百万贯?”赵祯有些不敢相信。
甘奇也愣了,他说出这个数字,也是保守了再保守的,真要按照他的想法彻底实施,这个天下的中心城市,一年何止五百万贯,就那七十二座名楼,甘奇就有信心收到这个数。
如此保守的数目,皇帝还不敢相信?这有些出乎甘奇的预料。
进入殿试,大概是甘奇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票这个东西,足矣打动任何考官。商税,更是无数官员,乃至皇帝想破脑袋也不能解决的事情。
对于皇帝与士大夫而言,加税真是一个极为为难的事情,给平民百姓加税,又怕税赋太重,激起民变。
给士大夫加税,也要士大夫们能答应才行。
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本就低下,给商人加税,那就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尽管许多真正的大商户与士大夫们关系错综复杂,但是商人还是加税的最佳对象。难就难在怎么收。
发票这个东西,太超前了,脑洞大到任何人第一次听说,都会惊得嘴巴都闭不起来。这世间竟然还有这种收税之法,匪夷所思。
就凭发票这一点,甘奇是想落第都落不下去,至于到底什么名次,一众考官商量来商量去都没有一个结果,最后决定把甘奇的试卷放在前面,由皇帝最后来定夺。
这其实也是这些考官对于发票之法,多少有点半信半疑的态度,这玩意太新鲜前卫了,前卫到没有人见识过,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但是具体能不能行?谁也不敢说,不敢任意评价。
不敢评价,半信半疑之下,甘奇的名次也就不敢随便定夺,这个难题就得留给皇帝了。
殿试之前,皇帝会把一百多份考卷都看一遍,考卷送来之后,仁宗也不多等,干工作,赵祯是认真的,也十分敬业勤劳。
赵祯也是一个宽心之人,每读一份试卷,都会点头夸上两句:“这个不错,见地不凡,虽有些脱离现实,但亦有可取之处。”
“这个也不错,以小见大,以小衙门靡费之事,见全国之大,有主政一方之才。”
一旁几个考官点着头,这是工作得到了认可,与有荣焉。
翻着翻着,自然也就到了甘奇的考卷,还没有开始看,仁宗就笑了起来:“甘道坚,果然中了,不枉朕对他的期望,不错不错。”
几个考官此时都看向皇帝,中是中了,但是这几个考官莫名有些心虚,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安。
仁宗开始看着试卷,一边看一边说:“富贵者多税赋,穷者少税赋,贫者不交税赋,唉……亏他甘道坚也想得出来,若是真这么施行,不知要掀起多大的波澜……”
皇帝也不傻,要整个公司所有的股东给公司集资,也不怕这些股东掀桌子造反……
仁宗不是有些顾虑,他甚至是有些怕,怕自己的统治基础受到的动摇。仁宗对于士族阶级的讨好,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两宋十九个皇帝,就属仁宗对士族阶级最好。
又接着往下看,看着看着,仁宗的眼睛开始睁大了,嘴巴也微微张开了。
看完之后,仁宗抬头左右问道:“这……这发票之法,当真可取吗?”
仁宗看得懂,但也半信半疑。
这话问几个考官,几个考官也不知如何来答。他们就是因为半信半疑,所以才没有给甘奇定个名次,只是把甘奇的试卷放在前面。
仁宗又低头看了一会,然后自己想了一会,沉思许久,方才开口:“看起来,好似可取,并无什么问题……只是……来人呐,把甘道坚召来奏对。”
小太监李宪,机灵得飞奔而走。
仁宗把甘奇的试卷先取出来,放到一边,然后继续往下看,不得多久,甘奇就被请来了。
还未等甘奇拜见,仁宗已然开口:“道坚来了,快快近前来,朕且问问你,这发票之事,到底如何施行?”
甘奇只作了一揖,几步到得头前,也不思虑,便是来的路上就知道皇帝要问什么了,直接开口答道:“陛下,学生此法,乃是交易收税之法,推行的办法已然说明,其中的道理便是朝廷要在每一桩交易之中收取税赋。汴梁城内,最赚钱的是那些娱乐消遣之所,姑且称之为服务行业,这些行业,利润巨大,就那樊楼来说,一年少说也能赚百万贯的钱财,但是朝廷却从樊楼收不到多少税收,不过收一些酒税而已,与樊楼的收益相比,几近于无。所以学生才反复深思熟虑之后,出得此策。”
樊楼交的税,主要是酒税。宋朝是不准私自酿酒的,特别是在城市里,监管很是严格,乡村地方倒是很宽松。东京有七十二家名楼,便是七十二个酿酒的许可证,这些楼宇每年会给朝廷交一些钱,但是这个数目,对于这些名楼赚的钱来说,微不足道。
仁宗又问:“那你怎么保证他们每一桩买卖都会开具发票呢?”
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即便在后世,也是无解的。商家大多会想方设法不开发票,哪怕是给你打折送礼物,也不愿意开发票。只要不开发票,那就能少给国家交税。
“陛下,也如学生文中所言,一方面,从朝廷衙门开始推行,一方面当设立一个专门税收衙门,管理监察此事。以保商税不失。”甘奇答道。
仁宗沉思着,收商人的税,那真的是解决财政危机最好不过的办法,以往是没有办法去收,想收收不到,不知道如何去收。而今甘奇出了一个办法,看起来是真的可行。
仁宗又问:“那这发票,到底如何制作呢?如何辨伪,如何核查?成本几何?”
这个问题是真问到点子上了。
甘奇也有应对:“制作之法,学生也有考量,以一票三联为准,每一张发票,一张商家存底,一张税收衙门存底,一张客观带走以报销之用,以不定期对比三方发票用以监察。辨伪制作之法,学生以为可以从蜀地请一些人来,蜀地以往发行交子的时候,有一套极为严密的防伪手段,从印刷到密码,都有现成的手段,很是奏效,可借鉴之。成本之事,倒也有控制之法,以往造纸,皆以读书之用,所以造出来的纸极为厚实,而且质量极好,宣旨雪白,手纸微黄,却都是质地上乘。学生以为,发票制作,从纸上就可改变,质量不必太好,厚度可以大大减少,以一次性用度为准,如此也可以大大节省开支。”
这个时代的纸上不便宜,那是因为纸张的作用很小,只供应读书人之用,所以质地要求极高,不说那些要用来书画或者订书的纸张,哪怕是用来写信的纸张,那也是质地上佳。
除了读书人,没有人用纸张,所以纸张价格不菲。但是发票用纸,其实要求可以大大降低,从厚度到质量,都可以大大降低。造好纸张,成本极高,但是造一次性需求的纸张,成本应该很低,只是没有生产的需求而已。
防伪手段上,四川交子的那一套手段,在这个时代而言,其实已经就很成熟了,哪怕到得清朝时期,票号银票的手段,依旧用的是宋朝交子差不多的方法。
从四川请一些这方面的人才来,按照以前的方法,稍稍改变一下,重新设计,用来防伪是堪用的。
但是也不能想着一定就能防住所有的伪造,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需要一个新衙门,还需要大量的人手,进行监察,打击。
仁宗算是听明白了,开口问道:“要组建一个新衙门?”
“推行此事,必然要有专门的衙门负责,不仅负责制作发放,还得负责核查,更要负责查处那些不守规矩之人。所以必然要有一个新衙门。”甘奇早已把这一套都想明白了。
“那这个衙门要多少人手?”听得甘奇这一通说,这个衙门还真不小,人少了没有意义。
“回禀陛下,若是汴梁一地商税之事,千余人手应该是必须的。”
“千余人手?那以你所见,汴梁城一年能给朝廷提供多少商税?”仁宗有些担忧,担忧得不偿失,怕到时候税没有收到多少,人力物力花出去的钱一大堆。
甘奇不敢乱说,所有想了一想,答道:“一年结余,至少五百万贯。”
“什么?五百万贯?”赵祯有些不敢相信。
甘奇也愣了,他说出这个数字,也是保守了再保守的,真要按照他的想法彻底实施,这个天下的中心城市,一年何止五百万贯,就那七十二座名楼,甘奇就有信心收到这个数。
如此保守的数目,皇帝还不敢相信?这有些出乎甘奇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