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为国君点赞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国君对郤氏动手,不可能正面刚的!
他手里没有军队,公族的军队又不顶用,怎么刚正面?
在这种条件下,国君还想动手?
不是有人对国君做出了什么承诺,就是郤氏又干了点什么让国君无法忍受的事情。
吕武是“阍卫”,宫禁就掌握在他的手里,很清楚这些天谁比较频繁地往来于宫城内外。
只不过,近些日子来宫城的人挺多,很难从出入频率上进行什么判断。
毕竟,郤氏没有真干出逼宫的事情,军队入城却是跟干了逼宫的事没太大区别。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国中贵族肯定要来看望国君,并且聆听教诲之类。
这样一来,只能往谁最有动机的方向进行思考了。
胥童、长鱼娇和清沸魋都跟郤氏有大仇,甚至是血海深仇。
他们无法单凭自己的家族实力对抗郤氏,又怕郤氏对他们动手,才过来投靠国君。
在这种前提下,光凭他们的劝说,国君再怎么昏聩都不会对郤氏展开什么具体行动的。
一切都是那么的明白。
真光凭胥童、长鱼娇和清沸魋会导致国君动手,那么早就动手了。
“一定是栾书!”吕武可以笃定。
这一次郤氏搞出来的动作太大,不止吓到了国君,估计也把栾书吓了个够呛。
栾书不像是一个会将安危寄托在郤氏不敢动手的人。
郤氏这一次吓到了栾书,必定会让栾书放弃缓缓图之,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
“若要对付郤氏,无有众‘卿’相助,焉能成事?”吕武看着还单膝跪地的三人,幽幽地说了这么一句。
而他们看到吕武没反对,更没有惧怕,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胥童站起来,说道:“阴武子勿忧。郤氏倒行逆施久矣,无视天时,不得人心……”
理由是一个接着一个列出来。
总之就一句话。
对付郤氏缺的就是第一个动手的人。
一旦真的有人对付郤氏,大家伙也会跟着动手,到时候就是一个共讨之的局面。
听得吕武差点翻白眼。
这特么!
是自己傻,还是当别人傻?
想对付郤氏的很多。
恨郤氏不亡的人更多。
不是没人抗衡过郤氏,是动手的家族一个个完蛋了。
等于说,早就有人对郤氏动手,却没有发生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胥童讲了那么多,压根就没有讲到点子上。
还不如提一提,哪个卿位家族将会第一时间围攻郤氏,又是谁来主导并指挥消灭郤氏。
长鱼娇看到吕武已经开始在皱眉,哪里不清楚因为什么。
他说:“元帅与上军佐向君上言明有讨伐郤氏之意。”
这就对了。
没有“卿”表态,国君就去对付郤氏,不怕反而被弑杀掉?
肯定是有足够份量的“卿”找国君表态,才让国君起了动手的心思。
只不过,吕武深度怀疑栾书会说一套做一套。
倒不是说栾书不会对付郤氏,甚至跟郤氏勾结起来对付国君。
只是栾书绝对不会冲在对付郤氏的第一线,必定是看到有胜利的希望,才会真正地展开行动。
这也是老阴逼通常会选的方式。
吕武对胥童、长鱼娇和清沸魋表态,一旦众多家族对郤氏动手的话,阴氏也会参与其中。
至于说当主力,是不可能的。
老吕家的实力没到那程度,干不了主力的活。
他还说了一个前提,需要有正式的审判,否则不会参与到杀死郤锜和郤犨、郤至的过程。
胥童、长鱼娇和清沸魋并不满意,只是看吕武态度非常坚决,带着失望离去。
按照他们的想法,更希望的是吕武参与到诛杀郤氏一叔二侄的行动之中。
要是吕武加入行动,成功率不敢说百分百,百分之九十九并不过份。
他们回去国君那边。
“阴武如此说法?”国君等来了失望。
长鱼娇说道:“阴子愿意对付郤氏已是好事。”
国君还是感到很失望,说道:“寡人本以为阴武是忠臣……”
什么叫忠臣呢?
就是无条件执行国君的命令,哪怕国君是让去死。
这种上位者都会有这样的毛病。
根本不管自己有没有那样的人格魅力,一切都是以自身为出发点。
他们想要达成什么,别人不出死力气,就是错的。
清沸魋说道:“君上,观之众臣,阴武子乃是忠臣无疑。”
胥童跟着附和。
他们只差奉劝国君要有逼数,人家吕武将家族发展得日渐兴盛,不像是走投无路的贵族,没得选才会选择小胳膊小细腿来抱。
在晋国,有发展前景的家族,谁会站在国君这边?
看不到国君有一言而决国家大小事为前提,抱上其余的“卿”粗大腿,不是更香吗?
国君还在怨念之中。
他想要的是吕武的无条件服从,问道:“若寡人承诺卿位,阴武可愿为寡人杀贼?”
三个国君宠臣先是一愣,随后都感到了吃惊。
晋国谁为“卿”是需要来自国君的通过没有错。
可是很久之前,谁成为“卿”早就不是国君能做主了。
一般都是元戎(元帅、执政和中军)跟众“卿”商议,将名单交上去,国君负责当个盖章的工具人就行了。
清沸魋回过神来,问道:“杀郤锜、郤犨和郤至,可得卿位?”
胥童和长鱼娇就用眼巴巴的目光盯着国君。
“只是说词。”国君多少还是有点逼数的。
就算郤氏被灭?
国君知道自己恐怕也很难做到将权柄收于己身。
除非是将那些“卿”杀个干干净净,要不根本没有国君手握大权的那天。
国君就没想过,哪怕是现任的“卿”全死了,也还会有新的“卿”上位。
晋国由“卿”来治理已经成为一种惯性。
不管是谁上任为“卿”,想的也会是由“卿”来治理国家,必然会想方设法延续之前的格局,让国君继续当个招牌,才不会让国君有太重的权柄。
这不取决于国君到底能培养出多少亲信,决定这一个格局的是有“旧例”这么个玩意。
同时,人心都是会变的。
上一刻还对国君忠心耿耿,只是因为没有品尝过权力的甘美。
等待享受过权力能够成为为所欲为的资本之后,人人都会为之痴迷。
“君上,对郑征战在即,不知楚国会否出兵……”胥童想了想,说道:“此时不宜动手。”
国君点头说道:“自然。”
他们想干掉郤氏,甚至不止想干掉郤氏,能干掉所有“卿”最好,却不愿意看到晋国就此玩完。
现在或许能杀死郤氏的一叔二侄。
可是,国家也必然会乱起来。
国内动荡混乱。
对外的战争便会必败无疑。
一个不慎的话,哪怕晋国不彻底玩完,元气大伤也不是国君想要的。
国君应该为自己还顾着国家感到自豪。
后世的很多君王,哪怕知道做了某件事情会让国家变烂,想的也是拿到想要的权力,才不会去顾忌什么。
连“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这种话都能说得出来的君王都存在。
所以,姬寿曼真的该为自己还顾着国家而点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但“新田”显得很平静,国内的其余地方也没有发生狗屁倒炉的什么事。
一直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
早已经南下的中军不说了。
经过国君的提议,还在“新田”的几位“卿”需要商议再调遣哪一个军团南下。
国君提议由新军南下。
上军佐中行偃先附议。
新军将郤犨和新军佐郤至没说话之前,上军将郤锜表示反对。
结果,上军佐中行偃就说,要不上军南下。
郤锜倒是想南下,问中行偃能拿出几个“师”,不超过两个“师”就别哔哔了。
除非荀氏和智氏帮忙,要不中行偃还真拿不出来两个“师”,搞得他一脸的尴尬。
真的算起来,中行氏虽然是卿位家族,却在实力上比一些中等贵族还弱。
中行偃能当上“卿”,纯粹就是有一个曾经是“卿”的爹。
这个就是血统带来的好处。
另外,中行氏的实力不行,不代表荀氏(大宗)没实力。
根本原因是中行偃将事情分得太细,不会拿荀氏的资本来填中行氏的坑。
商议来商议去,韩厥主动表示下军可以南下。
而国君表示反对。
现在范氏因为士燮病重,陷入停摆状态。
栾氏已经南下。
郤氏不动弹?
平衡已经被打破了!
所以,中立又偏向国君的韩氏?
国君是不会让动的。
“诸‘卿’当以国事为重!”国君非常无奈地进行提醒。
他见众‘卿’的反应不大,说道:“寡人忍受百般委屈……”
话没说完呢。
郤至叹息了一声,开口说道:“便由新军南下罢。”
立刻引来郤锜的虎眼一瞪。
郤至刻意地看了韩厥一眼,心想:“栾书率两万栾氏‘徒’南下,郤氏不动,君上心中不安,余‘卿’更是不安。若是一再拒绝,必使事态难以收拾。”
郤犨也在思考,想道:“经历上次之事,郤氏需有军功立威,方能使之更稳。”
要说造反什么的?
郤氏的家主郤锜连想都没有想过,他顶多就是思考能不能弑个君玩一玩。
而郤犨和郤至完全就是被郤锜拽着转,不得不走向与国君、众贵族对立的局面。
如果可以的话,郤至和郤犨还是很希望能改善关系的。
他们现在希望的是维持住局面,等待下一代再进行改变。
所以,不管是造反,或是弑君,除非郤锜莽着干,要不郤犨和郤至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如此,新军南下!”国君看上去很高兴。
几个不希望国中生乱的“卿”当然也感到高兴。
天性乐观的,都觉得郤氏这一次的妥协,能使国中能趋于平稳一些了。
而在新军南下被公布出来之后,吕武接到了新的任命……
国君对郤氏动手,不可能正面刚的!
他手里没有军队,公族的军队又不顶用,怎么刚正面?
在这种条件下,国君还想动手?
不是有人对国君做出了什么承诺,就是郤氏又干了点什么让国君无法忍受的事情。
吕武是“阍卫”,宫禁就掌握在他的手里,很清楚这些天谁比较频繁地往来于宫城内外。
只不过,近些日子来宫城的人挺多,很难从出入频率上进行什么判断。
毕竟,郤氏没有真干出逼宫的事情,军队入城却是跟干了逼宫的事没太大区别。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国中贵族肯定要来看望国君,并且聆听教诲之类。
这样一来,只能往谁最有动机的方向进行思考了。
胥童、长鱼娇和清沸魋都跟郤氏有大仇,甚至是血海深仇。
他们无法单凭自己的家族实力对抗郤氏,又怕郤氏对他们动手,才过来投靠国君。
在这种前提下,光凭他们的劝说,国君再怎么昏聩都不会对郤氏展开什么具体行动的。
一切都是那么的明白。
真光凭胥童、长鱼娇和清沸魋会导致国君动手,那么早就动手了。
“一定是栾书!”吕武可以笃定。
这一次郤氏搞出来的动作太大,不止吓到了国君,估计也把栾书吓了个够呛。
栾书不像是一个会将安危寄托在郤氏不敢动手的人。
郤氏这一次吓到了栾书,必定会让栾书放弃缓缓图之,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
“若要对付郤氏,无有众‘卿’相助,焉能成事?”吕武看着还单膝跪地的三人,幽幽地说了这么一句。
而他们看到吕武没反对,更没有惧怕,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胥童站起来,说道:“阴武子勿忧。郤氏倒行逆施久矣,无视天时,不得人心……”
理由是一个接着一个列出来。
总之就一句话。
对付郤氏缺的就是第一个动手的人。
一旦真的有人对付郤氏,大家伙也会跟着动手,到时候就是一个共讨之的局面。
听得吕武差点翻白眼。
这特么!
是自己傻,还是当别人傻?
想对付郤氏的很多。
恨郤氏不亡的人更多。
不是没人抗衡过郤氏,是动手的家族一个个完蛋了。
等于说,早就有人对郤氏动手,却没有发生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胥童讲了那么多,压根就没有讲到点子上。
还不如提一提,哪个卿位家族将会第一时间围攻郤氏,又是谁来主导并指挥消灭郤氏。
长鱼娇看到吕武已经开始在皱眉,哪里不清楚因为什么。
他说:“元帅与上军佐向君上言明有讨伐郤氏之意。”
这就对了。
没有“卿”表态,国君就去对付郤氏,不怕反而被弑杀掉?
肯定是有足够份量的“卿”找国君表态,才让国君起了动手的心思。
只不过,吕武深度怀疑栾书会说一套做一套。
倒不是说栾书不会对付郤氏,甚至跟郤氏勾结起来对付国君。
只是栾书绝对不会冲在对付郤氏的第一线,必定是看到有胜利的希望,才会真正地展开行动。
这也是老阴逼通常会选的方式。
吕武对胥童、长鱼娇和清沸魋表态,一旦众多家族对郤氏动手的话,阴氏也会参与其中。
至于说当主力,是不可能的。
老吕家的实力没到那程度,干不了主力的活。
他还说了一个前提,需要有正式的审判,否则不会参与到杀死郤锜和郤犨、郤至的过程。
胥童、长鱼娇和清沸魋并不满意,只是看吕武态度非常坚决,带着失望离去。
按照他们的想法,更希望的是吕武参与到诛杀郤氏一叔二侄的行动之中。
要是吕武加入行动,成功率不敢说百分百,百分之九十九并不过份。
他们回去国君那边。
“阴武如此说法?”国君等来了失望。
长鱼娇说道:“阴子愿意对付郤氏已是好事。”
国君还是感到很失望,说道:“寡人本以为阴武是忠臣……”
什么叫忠臣呢?
就是无条件执行国君的命令,哪怕国君是让去死。
这种上位者都会有这样的毛病。
根本不管自己有没有那样的人格魅力,一切都是以自身为出发点。
他们想要达成什么,别人不出死力气,就是错的。
清沸魋说道:“君上,观之众臣,阴武子乃是忠臣无疑。”
胥童跟着附和。
他们只差奉劝国君要有逼数,人家吕武将家族发展得日渐兴盛,不像是走投无路的贵族,没得选才会选择小胳膊小细腿来抱。
在晋国,有发展前景的家族,谁会站在国君这边?
看不到国君有一言而决国家大小事为前提,抱上其余的“卿”粗大腿,不是更香吗?
国君还在怨念之中。
他想要的是吕武的无条件服从,问道:“若寡人承诺卿位,阴武可愿为寡人杀贼?”
三个国君宠臣先是一愣,随后都感到了吃惊。
晋国谁为“卿”是需要来自国君的通过没有错。
可是很久之前,谁成为“卿”早就不是国君能做主了。
一般都是元戎(元帅、执政和中军)跟众“卿”商议,将名单交上去,国君负责当个盖章的工具人就行了。
清沸魋回过神来,问道:“杀郤锜、郤犨和郤至,可得卿位?”
胥童和长鱼娇就用眼巴巴的目光盯着国君。
“只是说词。”国君多少还是有点逼数的。
就算郤氏被灭?
国君知道自己恐怕也很难做到将权柄收于己身。
除非是将那些“卿”杀个干干净净,要不根本没有国君手握大权的那天。
国君就没想过,哪怕是现任的“卿”全死了,也还会有新的“卿”上位。
晋国由“卿”来治理已经成为一种惯性。
不管是谁上任为“卿”,想的也会是由“卿”来治理国家,必然会想方设法延续之前的格局,让国君继续当个招牌,才不会让国君有太重的权柄。
这不取决于国君到底能培养出多少亲信,决定这一个格局的是有“旧例”这么个玩意。
同时,人心都是会变的。
上一刻还对国君忠心耿耿,只是因为没有品尝过权力的甘美。
等待享受过权力能够成为为所欲为的资本之后,人人都会为之痴迷。
“君上,对郑征战在即,不知楚国会否出兵……”胥童想了想,说道:“此时不宜动手。”
国君点头说道:“自然。”
他们想干掉郤氏,甚至不止想干掉郤氏,能干掉所有“卿”最好,却不愿意看到晋国就此玩完。
现在或许能杀死郤氏的一叔二侄。
可是,国家也必然会乱起来。
国内动荡混乱。
对外的战争便会必败无疑。
一个不慎的话,哪怕晋国不彻底玩完,元气大伤也不是国君想要的。
国君应该为自己还顾着国家感到自豪。
后世的很多君王,哪怕知道做了某件事情会让国家变烂,想的也是拿到想要的权力,才不会去顾忌什么。
连“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这种话都能说得出来的君王都存在。
所以,姬寿曼真的该为自己还顾着国家而点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但“新田”显得很平静,国内的其余地方也没有发生狗屁倒炉的什么事。
一直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
早已经南下的中军不说了。
经过国君的提议,还在“新田”的几位“卿”需要商议再调遣哪一个军团南下。
国君提议由新军南下。
上军佐中行偃先附议。
新军将郤犨和新军佐郤至没说话之前,上军将郤锜表示反对。
结果,上军佐中行偃就说,要不上军南下。
郤锜倒是想南下,问中行偃能拿出几个“师”,不超过两个“师”就别哔哔了。
除非荀氏和智氏帮忙,要不中行偃还真拿不出来两个“师”,搞得他一脸的尴尬。
真的算起来,中行氏虽然是卿位家族,却在实力上比一些中等贵族还弱。
中行偃能当上“卿”,纯粹就是有一个曾经是“卿”的爹。
这个就是血统带来的好处。
另外,中行氏的实力不行,不代表荀氏(大宗)没实力。
根本原因是中行偃将事情分得太细,不会拿荀氏的资本来填中行氏的坑。
商议来商议去,韩厥主动表示下军可以南下。
而国君表示反对。
现在范氏因为士燮病重,陷入停摆状态。
栾氏已经南下。
郤氏不动弹?
平衡已经被打破了!
所以,中立又偏向国君的韩氏?
国君是不会让动的。
“诸‘卿’当以国事为重!”国君非常无奈地进行提醒。
他见众‘卿’的反应不大,说道:“寡人忍受百般委屈……”
话没说完呢。
郤至叹息了一声,开口说道:“便由新军南下罢。”
立刻引来郤锜的虎眼一瞪。
郤至刻意地看了韩厥一眼,心想:“栾书率两万栾氏‘徒’南下,郤氏不动,君上心中不安,余‘卿’更是不安。若是一再拒绝,必使事态难以收拾。”
郤犨也在思考,想道:“经历上次之事,郤氏需有军功立威,方能使之更稳。”
要说造反什么的?
郤氏的家主郤锜连想都没有想过,他顶多就是思考能不能弑个君玩一玩。
而郤犨和郤至完全就是被郤锜拽着转,不得不走向与国君、众贵族对立的局面。
如果可以的话,郤至和郤犨还是很希望能改善关系的。
他们现在希望的是维持住局面,等待下一代再进行改变。
所以,不管是造反,或是弑君,除非郤锜莽着干,要不郤犨和郤至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如此,新军南下!”国君看上去很高兴。
几个不希望国中生乱的“卿”当然也感到高兴。
天性乐观的,都觉得郤氏这一次的妥协,能使国中能趋于平稳一些了。
而在新军南下被公布出来之后,吕武接到了新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