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锦衣 > 第二百三十九章:赐地

第二百三十九章:赐地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消息自是传的很快,整个澳门已是震动了。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哭声。

    股票涨了。

    可惜提前抛了。

    别看这澳门只是一个大村落,可实际上,能来这‘新世界’的人,个个都靠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挣了不少的家资。

    此时的佛郎机人已开始尝试投资,尤其是这些敢于不远万里来的商贾和匠人,命都不要的人,本就胆大包天,只要挣钱的勾当,他们都干。

    只可惜这一次……

    与暴富擦肩而过。

    街上到处都是酒鬼,酒鬼们提着酒,口里骂骂咧咧,大抵都是骂那位东方蠢驴的。

    如果他不收购,股票就没办法卖出去,现在他们便要挣大钱了。

    当夜,许多庐舍里,都传来男子和妇人的争吵声。

    泥泞的道路上,几个酒鬼躺倒在其中,似乎也念叨着股票相关的事。

    “刘百户……”

    此时,一个庐舍里,隐隐亮着灯。

    进来的是一个书吏。

    这个被称作百户的人,乃是北镇抚司下辖的一位百户官,他的职责,本身就是监视珠江一带的动静。

    不过厂卫那边,突然对澳门滋生了兴趣,尤其是荷兰的股票,所以作为百户的刘晋,当然要恪尽职守。

    外放出京城的锦衣卫是很悲惨的,可能北镇抚司早就将你遗忘了,而你要做的,就是每个月写一封奏报,送回京城去,绝大多数时候,你的奏报不过是历经司的文吏看过一遍之后存档。

    不会有人在乎你,甚至连北镇抚司,都不知道这里还有这么一个人。

    刘晋就是这么一个存在,锦衣卫在外头,看似威风,可威风是极有限的,尤其是在南方,抗税的情况很严重,经常有士绅带着人包围镇守太监的府邸,而地方官只是做做样子,实则却是作壁上观。

    只有可怜的锦衣卫,才会竭尽全力保护这些镇守太监。前些日子,就有锦衣卫被暴民直接扔进河里淹死的事。

    刘晋自是无一日不想回京城去。

    可现在……

    九千岁居然关心起了澳门和蕃夷之事,所以刘晋几乎每日都驻在澳门,打探各种消息。

    这文吏,是本地给番夷做账的帐房,耳目灵通,也是刘晋安插在此的耳目。

    “怎么,有什么消息?”

    这文吏立即就道:“听说,那股票涨了。”

    “股票涨了?”刘晋一时愕然,不由道:“不是说,那股票一钱不值吗?”

    “却不知何故,从马六甲传来消息,说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大赚,股票在佛郎机暴涨,当初卖了股票的人,现在都捶胸跌足,后悔不及。”

    刘晋打起了精神,这可是一个大消息,于是神情认真地道:“你继续再探,我要准信,这等事,不是开玩笑的。”

    “是。”

    次日一早,刘晋也没闲着,他开始在这澳门穿梭,四处打探消息。

    两日之后,又有快船抵达了这里。

    这快船是自琉球而来的,来的却是一个倭商,他带来的消息更振奋人心。

    倭人和荷兰人的矛盾已经经过了调解,最终被挟持的荷兰总督,被倭商释放,彼此重新订立了还算公平的合约,荷兰人依旧垄断倭岛的贸易,只是愿予以更多一些的利润,让给倭商。

    消息一出,又是哗然。

    虽然不知这消息传到佛郎机,是否大大的利好东印度公司,不过根据人们的猜测,这绝对是一大利好,只怕这股票……还要应声大涨。

    至少在澳门,市面上已开始有人愿意出十三荷兰盾收购股票了。

    甚至有人愿意出更多。

    只是,哪怕是出这样的价,市面上也几乎没有多少股票流通了。

    刘晋得了消息,振奋精神,在确保了消息准确之后,方才火速上奏。

    将这里的情况,如实奏报,请人派快马,立即送往京城。

    …………

    而这时候的京城里,却有另一份消息传来,一时,京城震动。

    终究……关中的旱情虽然在天启皇帝的纾解之下,总算消停,只是……缺粮的情况依旧严重,流民虽有不少投奔了京城,可留下来的百姓,终究还是反了。

    山西延庆府,一个叫高迎祥的人,自称闯王,高声疾呼:“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与各路叛军结成三十六营,聚众二十万,宁乡、石楼、稷山、闻喜、河涧诸州县。辗转进入关中、河南等地。

    一时之间,朝廷震惊。

    叛军所过之处,自各地官吏和‘义民’的奏报来看,是杀人盈野,血流漂杵。

    朝廷震动。

    穿着满是补丁布衣的天启皇帝,忙召百官商议。

    朝中顿时喧嚣起来,百官纷纷请求朝廷立即弹压。

    甚至连对付建奴,都不曾有这般的义愤。

    而厂卫的奏报,则又是另一番局面。叛军所过之处,裹挟百姓,袭击士绅,开仓放粮,百姓大悦,纷纷揭竿影从,如沐甘霖。

    这消息对天启皇帝而言,更为可怕。

    因为地方官吏的奏报,往往是叛军如何可怕,百姓如何恐惧。

    倘若恐惧,倒也罢了,下旨命各州县招募义民自保,再调一支军马,自是弹压了就是。

    可黎民百姓,欢欣鼓舞,这欢欣鼓舞的背后,便是怨气冲天,那么,便不是剿的问题了。

    自然,这些奏报,天启皇帝是没有示人的。

    他看着同样怨气冲天的群臣,自是明白,不少的大臣,家小都在山西、关中、河南一带,这就意味着,叛军所过之处,这些家小,一个都躲不过。

    天启皇帝自是下旨,命各省巡抚招募义民进剿。

    到了傍晚,天启皇帝又至勤政殿,召内阁大学士议论,忙到了子夜,已是筋疲力尽。

    次日一早,又有消息,各省纷纷上奏,催告钱粮,毕竟皇帝不差饿兵。

    天启皇帝连连皱眉,又听说有乱兵杀入吏部尚书郎中张光前的老家,诛灭九十一口,夺粮而去。

    这张光前听闻噩耗,当即昏厥,而后奏请天启皇帝准其回乡剿贼。

    而这时候,张静一也被召来了勤政殿。

    此时,内阁大臣们已经告退。

    天启皇帝露出疲惫之色,一同在这里的,却只有魏忠贤、田尔耕以及几个锦衣卫同知和佥事。

    显然,这是一个小会议,是针对厂卫开的。

    天启皇帝没说什么,只是先命人看厂卫自各地发来的奏报。

    张静一看了片刻,一时叹息。

    不得不说,当初天启皇帝的策略是对的,关中的灾情,若是一切遵照这些来办,绝不会出这么大的偏差。

    可现实的情况呢?奏报里没有写叛乱的原因,可张静一不问自明,无非就是官逼民反罢了。

    若是一个人,十个人,一百个人,哪怕一千个人反,那么尚且还可以说这些人乃是顽劣之徒,十恶不赦。

    可二十万人反,无数人影从,叛乱此起彼伏,流寇所到之处,十室九空,富者被诛灭,贫者携家带口追随而去!这还能说什么,责备他们何不作安安饿殍,却效尤奋臂螳螂?

    合上了奏疏,此时听田尔耕道:“陛下,山西的锦衣卫緹骑,也折损了不少……这山西、河南之地,距离京城不远,若不诛灭,臣只恐京城不安。又若是流寇席卷山东,则可能切断运河,到时……我大明首尾不能相顾,定要出大乱子的。”

    天启皇帝拧着眉心,忧心地颔首道:“不错,运河的周全,最是要紧。朕已急调军马,率先要严防死守的,是运河所过的诸州府。”

    魏忠贤则道:“何不抽调边镇的关宁军一支,入关剿贼?”

    天启皇帝摇头:“不可,关宁军不可轻动,如若不然,情势会更为棘手。”

    说到这里,他显出几分焦躁,接着道:“朕现在需要银子和粮食,调拨流寇侵掠的山西、河南、陕西诸省……”

    魏忠贤便道:“陛下说的是,只要官府与义民众志成城,区区流寇,不足为患。”

    魏忠贤的本意不过是安慰天启皇帝罢了。

    天启皇帝听罢,却突然勃然大怒:“什么义民!事情坏就坏在这些所谓的义民上头,不是这些所谓‘义民’平日里侵吞田地,灾年时落井下石,鱼肉乡里,何至今日如此!”

    他痛骂一声。

    看着恼怒不已的天启皇帝,魏忠贤一时吓得大气不敢出。

    张静一这时倒是显得平静,却是道:“陛下,臣已封侯,陛下还没给臣赐地呢。”

    于是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张静一的身上!

    这是说这个的时候吗?

    天启皇帝本就怒不可遏,听到这话,本还想骂人,终究还是忍住了,只憋红了脸。

    的确,照例是要赐地的,好歹是个侯,给个几百顷地是规矩。

    憋了半响,天启皇帝终究道:“朕会令户部去清丈……”

    张静一却道:“臣可以自己挑选一块土地吗?”

    天启皇帝一愣,随即绷着脸看着张静一:“朕的皇庄子已经不多啦……”

    还不等天启皇帝说下去,张静一一脸认真地道:“臣想要河南的地,希望陛下能多赐一些,好坏不打紧,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