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地方想闹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喃迦巴藏卜一行又留在南京逗留半个多月,朱允炆才用一个“西天佛子”的封号给打发走,连着哈立麻这个徒弟都混了一个“承教辅治贤师”的名誉,开心的两个人带着一众佛子佛孙屁颠颠的回乌斯藏去了。
“大明的皇帝真是一个好人啊。”
回过头看着南京城的方向,哈立麻坐在车厢里向着喃迦巴藏卜感慨道:“师尊,这个年轻的皇帝可真是大方的很啊。”
老头子现在正陶醉在‘西天佛子’这个称呼之中,要知道他们萨迦派的标杆人物,八思巴被元朝敕封的尊号之中,也有西天佛子这四个字,而现在他喃迦巴藏卜也被大明敕封了这个尊号,岂不是说他可以跟他的祖师爷平辈了?
“虚名富贵都是身外之物。”
喃迦巴藏卜挑开眼帘,不满的瞥了一眼自己的徒弟,教训道:“不要因为这些区区虚名就喜形于色的,如此沉不住气,怎么成大事。”
可拉倒吧,要不是你上了岁数,当天晚上都恨不得去逛青楼。
哈立麻默默的应了一声,也开始学着老头的做派端坐起来,抄起一串佛珠念起佛经,车厢内的气氛顿时正经伟岸了许多。
“这两个秃驴可都是我大明的贤臣啊。”
朱允炆乐么滋的对身旁的杨士奇说道:“朕不过用了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他们就巴巴的送上了二十万的劳力,要是这天底下的异族都像这群不长毛的秃子般乖巧懂事,朕该省下多少心啊。”
后者脸上挂笑,但却没有多说什么。
皇帝这人性,啧啧,没什么好说的。
堂堂富有四海的至尊帝王,竟然能厚着脸皮骗前来投降的番邦小民,这事要是传出去,太祖的脸怕是都要丢完了吧。
“陕西布政使司的奏本送来了。”
朱允炆上了御辇,杨士奇紧随其后:“哈密国的脱脱带着民众内附,现在西安暂住,陕西左布政使刘本请示如何处置。”
前些日子西北的军报就送到了朱允炆的手上,现在送来的是刘本这个陕西一省大员的请示题本。
“留五万人在当地,仿蒙七卫置哈密卫,脱脱任哈密卫指挥使,剩下的全部迁往河南和山东,牛羊的话赶往漠南、河套。”
哈密国的丁口足有十几万,比蒙七卫要多上不少,都留在西北容易坐大,留五万人就差不多够了,余下的十来万分散消化掉。
“这样一来,关西七卫就变成关西八卫了。”
杨士奇脸上挂着笑,拱手道:“恭喜陛下再添开疆拓土之功,天威浩荡,四夷宾服。”
哈哈一笑之后,朱允炆又蹙起眉头。
“朕前两日看了西北的战报,草原现在打的那叫一个惨烈,朕在想要不要去北边转一圈。”
仗,朱允炆或者说大明是铁定不会打的,这摊浑水朱允炆就没打算去趟,但他是打算去看看的,主要目的是从中看看有没有占便宜的机会。
脱脱的哈密卫一但设置下来,将来亦力把里(新疆)就注定要被大明拿下。
杨士奇刚打算开口劝阻,朱允炆自己又自我否定道:“算了吧,让他们慢慢打,这热闹朕就不凑了。”
盛庸的军报可是明明白白的写着,瓦剌、鞑靼两部现在被帖木儿汗国蹂躏的嗷嗷直叫,足以说明***教兵的战斗力有多凶猛,他这个皇帝说啥也不能这个时候去前线,那样的话危险系数太高了。
为了江山的稳固,朱允炆这一百多斤肉还是待在南京最好,这才是对国家要负责任。
“历史上,这场仗到底打了多久,结果是什么?”
心里默默的回忆着,朱允炆有些不爽,这个人是应该多看书,不然等到穿越的时候在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宽大奢华的天子驾辂掉头回宫,朱允炆坐在车厢内笑意吟吟:“等明年的时候,夏元吉就不用整天往皇宫里跑,找朕算账了。”
杨士奇闻言也是笑了起来。
夏元吉的抠门那可是朝中出了名的,今年几项大的开支,夏元吉都要派人去盯着落实,看看这银粮到底是不是真个用到了实处,弄得几个署理衙门口的堂官一看到夏元吉就头疼。
堂堂的户部尚书,都快让他当成监察御史了。
君臣二人聊得痛快,车厢外便响起双喜的声音:“陛下,胡嗣宗说有急事。”
回宫的路上,御辇是不能停的,所以朱允炆便开口道:“差人拿一下奏本。”
一天天的,能有多少军国大事?
接过双喜转呈的奏本,展开观瞧,朱允炆这脸色唰就变了。
“怎么了?”
杨士奇心里也是一紧。
“江西上个月闹了水灾,庐陵县受灾严重,地方赈灾不及导致几百个百姓聚众劫掠糊口,啸聚为患,江西都司奏请要不要出兵弹压。”
锦绣盛世,有人造反?
这不是撸起袖子抡圆了给朱允炆这个皇帝一记耳光吗?
“不能发兵!”
下意识的,杨士奇就开了口:“决不能出兵镇压。”
这个节骨眼,正是四海咸歌太平的时候,发兵平叛,一旦拿下这几百颗百姓的脑袋,那等同于将皇帝的颜面扔到泥泞之中了。
“当如何?”
朱允炆捏的指骨发白,倒不是气这群百姓聚众造反,气的是,百姓都快饿死而不得不造反的时候,府县的官员都在干什么!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什么叫做赈灾不及?
事不闹大就不处理?拖到事情恶化了,非得逼着朱允炆这个皇帝杀人他们才开心吗?
“百姓为患实为无能之患也,而官军一出必伤及善良,当遣使晓谕恕其罪。
自太祖开基创业三十余年,上与江西屡加恩泽,民安居而乐业,今生匪患皆因有司不能抚恤,棰楚横加,嗟怨盈路,民不聊生无所控诉。
致有潜避山林,保全性命皆出于不得已也,念其所自亦一切罪犯悉赦不问。”
杨士奇组织着语言,拱手劝道:“臣恐,此事不见得如此简单,应谨慎处置,万不得兴刀兵。”
江西刚闹过退田的事,转过头就有人造反,细品一下,未必不是有人背后指使,就等着朱允炆大杀四方呢。
历来做皇帝的,对于造反这种事都是零容忍的态度,动辄诛九族、连祸乡里,杨士奇真怕皇帝一怒之下再添无妄杀戮。
“造反不纠,则恐天下造反者层出不穷。”
朱允炆本来就没打算用武力来弹压,但还是故意问道。
“食有粟、穿有衣、居有屋、耕有田,何反矣?”
杨士奇摇头道:“自古从无有产者反,皆无活者反,民无活才可一呼百应,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庐陵百姓岂可与安禄山之辈为同?”
老百姓不是野心党,但凡碗里有粮的,没有一个操刀子跟皇帝干架的。
历朝历代以门阀身份造反的,往往都是背后撺掇着普通老百姓先闹事,然后他们好趁机扩充势力蓄养私兵,最后等朝廷被农民起义折腾掉大半条命之后,才会露面窃取政权。
“庐陵县闹匪,当地府县为何赈灾不利?”
杨士奇咬牙切齿的说道:“坐看匪患乱起,臣以为,必是有心之人给陛下、给朝廷添堵,籍此行不法之事,其心可诛,其罪可诛。”
深深的看了一眼杨士奇,他老家可就是江西吉安府的,庐陵县也是吉安府,一旦闹起匪患兵事,一不小心糜烂开可就把杨士奇的老家给祸祸了。
也难怪他恨成这个样子。
不过说的倒也在理。
江西几个官仓都是满的,虽说朝廷有律法,没有朱允炆这个皇帝和内阁的批文不许开官仓,但是赈灾一事是有先例的,即使官仓不能开,也应有省府的粮长先行出粮稳定局势,而后朝廷开批文补偿。
明明能办好却不办,活生生把老百姓逼反,地方想干什么?
“把庐陵县的那个县的几名主官都砍了吧。”
朱允炆微微垂下眼皮。
“安排下去,朕十日后御驾江西。”
喃迦巴藏卜一行又留在南京逗留半个多月,朱允炆才用一个“西天佛子”的封号给打发走,连着哈立麻这个徒弟都混了一个“承教辅治贤师”的名誉,开心的两个人带着一众佛子佛孙屁颠颠的回乌斯藏去了。
“大明的皇帝真是一个好人啊。”
回过头看着南京城的方向,哈立麻坐在车厢里向着喃迦巴藏卜感慨道:“师尊,这个年轻的皇帝可真是大方的很啊。”
老头子现在正陶醉在‘西天佛子’这个称呼之中,要知道他们萨迦派的标杆人物,八思巴被元朝敕封的尊号之中,也有西天佛子这四个字,而现在他喃迦巴藏卜也被大明敕封了这个尊号,岂不是说他可以跟他的祖师爷平辈了?
“虚名富贵都是身外之物。”
喃迦巴藏卜挑开眼帘,不满的瞥了一眼自己的徒弟,教训道:“不要因为这些区区虚名就喜形于色的,如此沉不住气,怎么成大事。”
可拉倒吧,要不是你上了岁数,当天晚上都恨不得去逛青楼。
哈立麻默默的应了一声,也开始学着老头的做派端坐起来,抄起一串佛珠念起佛经,车厢内的气氛顿时正经伟岸了许多。
“这两个秃驴可都是我大明的贤臣啊。”
朱允炆乐么滋的对身旁的杨士奇说道:“朕不过用了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他们就巴巴的送上了二十万的劳力,要是这天底下的异族都像这群不长毛的秃子般乖巧懂事,朕该省下多少心啊。”
后者脸上挂笑,但却没有多说什么。
皇帝这人性,啧啧,没什么好说的。
堂堂富有四海的至尊帝王,竟然能厚着脸皮骗前来投降的番邦小民,这事要是传出去,太祖的脸怕是都要丢完了吧。
“陕西布政使司的奏本送来了。”
朱允炆上了御辇,杨士奇紧随其后:“哈密国的脱脱带着民众内附,现在西安暂住,陕西左布政使刘本请示如何处置。”
前些日子西北的军报就送到了朱允炆的手上,现在送来的是刘本这个陕西一省大员的请示题本。
“留五万人在当地,仿蒙七卫置哈密卫,脱脱任哈密卫指挥使,剩下的全部迁往河南和山东,牛羊的话赶往漠南、河套。”
哈密国的丁口足有十几万,比蒙七卫要多上不少,都留在西北容易坐大,留五万人就差不多够了,余下的十来万分散消化掉。
“这样一来,关西七卫就变成关西八卫了。”
杨士奇脸上挂着笑,拱手道:“恭喜陛下再添开疆拓土之功,天威浩荡,四夷宾服。”
哈哈一笑之后,朱允炆又蹙起眉头。
“朕前两日看了西北的战报,草原现在打的那叫一个惨烈,朕在想要不要去北边转一圈。”
仗,朱允炆或者说大明是铁定不会打的,这摊浑水朱允炆就没打算去趟,但他是打算去看看的,主要目的是从中看看有没有占便宜的机会。
脱脱的哈密卫一但设置下来,将来亦力把里(新疆)就注定要被大明拿下。
杨士奇刚打算开口劝阻,朱允炆自己又自我否定道:“算了吧,让他们慢慢打,这热闹朕就不凑了。”
盛庸的军报可是明明白白的写着,瓦剌、鞑靼两部现在被帖木儿汗国蹂躏的嗷嗷直叫,足以说明***教兵的战斗力有多凶猛,他这个皇帝说啥也不能这个时候去前线,那样的话危险系数太高了。
为了江山的稳固,朱允炆这一百多斤肉还是待在南京最好,这才是对国家要负责任。
“历史上,这场仗到底打了多久,结果是什么?”
心里默默的回忆着,朱允炆有些不爽,这个人是应该多看书,不然等到穿越的时候在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宽大奢华的天子驾辂掉头回宫,朱允炆坐在车厢内笑意吟吟:“等明年的时候,夏元吉就不用整天往皇宫里跑,找朕算账了。”
杨士奇闻言也是笑了起来。
夏元吉的抠门那可是朝中出了名的,今年几项大的开支,夏元吉都要派人去盯着落实,看看这银粮到底是不是真个用到了实处,弄得几个署理衙门口的堂官一看到夏元吉就头疼。
堂堂的户部尚书,都快让他当成监察御史了。
君臣二人聊得痛快,车厢外便响起双喜的声音:“陛下,胡嗣宗说有急事。”
回宫的路上,御辇是不能停的,所以朱允炆便开口道:“差人拿一下奏本。”
一天天的,能有多少军国大事?
接过双喜转呈的奏本,展开观瞧,朱允炆这脸色唰就变了。
“怎么了?”
杨士奇心里也是一紧。
“江西上个月闹了水灾,庐陵县受灾严重,地方赈灾不及导致几百个百姓聚众劫掠糊口,啸聚为患,江西都司奏请要不要出兵弹压。”
锦绣盛世,有人造反?
这不是撸起袖子抡圆了给朱允炆这个皇帝一记耳光吗?
“不能发兵!”
下意识的,杨士奇就开了口:“决不能出兵镇压。”
这个节骨眼,正是四海咸歌太平的时候,发兵平叛,一旦拿下这几百颗百姓的脑袋,那等同于将皇帝的颜面扔到泥泞之中了。
“当如何?”
朱允炆捏的指骨发白,倒不是气这群百姓聚众造反,气的是,百姓都快饿死而不得不造反的时候,府县的官员都在干什么!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什么叫做赈灾不及?
事不闹大就不处理?拖到事情恶化了,非得逼着朱允炆这个皇帝杀人他们才开心吗?
“百姓为患实为无能之患也,而官军一出必伤及善良,当遣使晓谕恕其罪。
自太祖开基创业三十余年,上与江西屡加恩泽,民安居而乐业,今生匪患皆因有司不能抚恤,棰楚横加,嗟怨盈路,民不聊生无所控诉。
致有潜避山林,保全性命皆出于不得已也,念其所自亦一切罪犯悉赦不问。”
杨士奇组织着语言,拱手劝道:“臣恐,此事不见得如此简单,应谨慎处置,万不得兴刀兵。”
江西刚闹过退田的事,转过头就有人造反,细品一下,未必不是有人背后指使,就等着朱允炆大杀四方呢。
历来做皇帝的,对于造反这种事都是零容忍的态度,动辄诛九族、连祸乡里,杨士奇真怕皇帝一怒之下再添无妄杀戮。
“造反不纠,则恐天下造反者层出不穷。”
朱允炆本来就没打算用武力来弹压,但还是故意问道。
“食有粟、穿有衣、居有屋、耕有田,何反矣?”
杨士奇摇头道:“自古从无有产者反,皆无活者反,民无活才可一呼百应,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庐陵百姓岂可与安禄山之辈为同?”
老百姓不是野心党,但凡碗里有粮的,没有一个操刀子跟皇帝干架的。
历朝历代以门阀身份造反的,往往都是背后撺掇着普通老百姓先闹事,然后他们好趁机扩充势力蓄养私兵,最后等朝廷被农民起义折腾掉大半条命之后,才会露面窃取政权。
“庐陵县闹匪,当地府县为何赈灾不利?”
杨士奇咬牙切齿的说道:“坐看匪患乱起,臣以为,必是有心之人给陛下、给朝廷添堵,籍此行不法之事,其心可诛,其罪可诛。”
深深的看了一眼杨士奇,他老家可就是江西吉安府的,庐陵县也是吉安府,一旦闹起匪患兵事,一不小心糜烂开可就把杨士奇的老家给祸祸了。
也难怪他恨成这个样子。
不过说的倒也在理。
江西几个官仓都是满的,虽说朝廷有律法,没有朱允炆这个皇帝和内阁的批文不许开官仓,但是赈灾一事是有先例的,即使官仓不能开,也应有省府的粮长先行出粮稳定局势,而后朝廷开批文补偿。
明明能办好却不办,活生生把老百姓逼反,地方想干什么?
“把庐陵县的那个县的几名主官都砍了吧。”
朱允炆微微垂下眼皮。
“安排下去,朕十日后御驾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