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乘龙佳婿 > 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谈

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皇帝来了!

    这是在后头飘来了很轻微的对话声后,整个九章堂中瞬息之间弥漫开的一种气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气氛。毕竟,虽说皇帝的声音他们不那么熟,但在皇帝莅临九章堂的消息传开之后,会大剌剌闯入这里,而且还放肆说话的人,他们只能想到这么一个。

    而作为讲台上的老师,哪怕背对着众人,可张寿耳朵又没聋,因此他也同样觉察到了那种狼来了的氛围——不是风声鹤唳的狼来了,而是真正的狼来了。

    他对皇帝的性格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所以并没有在意皇帝和自称吴大维的金发少年搭讪了点什么,继续自顾自地写板书,直到听见那句大叔你很强,他就再也忍不住了。他也不知道那小子的这句话到底是和谁学的,尤其是听到皇帝那笑声,他不得不警告了一句。

    而警告完之后,他就转过了身来。见坐在最后的皇帝满脸淡然,而那金发少年则是恨不得趴在桌子上逃避他的视线,他就轻轻敲了敲讲桌,试图驱散这九章堂中骤然弥漫的某种低气压。不得不说,在这个君权社会,皇帝莅临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很不小。

    “上课时间,别走神!从点线面到三角形,是几何分支中的第一个关卡,而全等三角形,则更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两道证明题……”

    皇帝见张寿仿佛没看见自己似的继续着讲课,他不禁端详着前头这些学生,试图从这些完全看不见表情的后脑勺上,分辨出此时此刻到底谁在认真听讲,谁在神游天外。然而,这显然是一桩高难度的不可能任务,饶是他阅人无数,却也没办法达成。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旁听张寿上课。尽管他是皇帝,但作为葛雍的学生,他儿时也没少经受算学的洗礼,所以才会一意孤行地重开九章堂,才会任命当时资历经验全都不够的张寿为国子博士,才会在《葛氏算学新编》上市之初,就弄到教材,还能亲自教授三皇子。

    作为一个算学基础不错的成年人,自学所谓的葛氏算学前几卷难度虽说不小,但也不算大,毕竟现在这些还是相对基础的环节,更何况,他是将其当作政务之外的休闲娱乐亲子活动。可是,看书和有人系统性地讲课,那种体会自然不同。

    静静地旁听了许久,期间还抽空观察了一会儿旁边那金发少年竭尽全力听却又完全跟不上的苦恼表情,皇帝最终又笑了。但这一次,他没有笑出声,而是非常耐心地等到张寿这一堂课告一段落,说出了下课两个字,他这才站起身来。

    “张学士,你这课讲得不错,但对于插班旁听的来说,未免太不友好了。”

    见学生们齐刷刷回头,却是一副不知道该起身行礼,还是该继续保持坐姿的表情,张寿就淡然若定地来到皇帝面前,一揖行过礼后,这才含笑说道:“皇上所言极是,但在臣看来,与其特意照顾他的进度,还不如尽快给他找一个老师,让他能够看懂大明文字。”

    皇帝微微一愣,随即就哑然失笑道:“这就是你让太子上书的理由?你觉得他看懂大明文字,又或者那些通译在九章堂旁听学了点算经之后,就能翻译那些番邦算经?可朕听说,此次这些典籍上的文字,广州那儿的通译,就没人看得懂,所以才会和那封给渭南伯的信一块送到京城来。”

    “你觉得,这种在大明本来就没人懂的文字,有大费周章挑选通译来学习的价值?又或者说,如眼前这金发小子似的,偷偷摸摸混上船,这才从西方小国飘扬过海抵达大明……又或者说偷入大明的家伙,有特意请人来教他大明文字的价值?”

    没人懂的文字,呵呵,毕竟是拉丁文嘛,能看懂的人也不会呆在广州,肯定被人带在商船上当成宝贝供着……

    当然也不一定,这年头前往欧洲的船实在是太少了,因为欧洲很多国家乃至于王族贵族都是没钱,没钱,没钱!骑士阶层都有一堆文盲,更别提平民阶层了。

    在那些国家尚未从美洲掠夺大量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金属之前,与金银铜以及宝石资源丰富的东亚和东南亚诸国比起来,西方确实不是什么富庶的代名词,很容易让人觉得,学习西方文字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价值。

    张寿心中吐槽,但脸上却显得很郑重:“上古时代没有水车,没有石磨,故而刀耕火种,生存艰难,如今亩产渐高,甚至南边能一年三熟,纺织效率也渐渐提高。从水车到石磨再到各种纺车织机,这些机械正在改变寻常人的生活。”

    “那么,如果真的能够如我上次在经筵上演示那般,将来,钢铁之船能够利用机械开动,不用划桨,无视风向如何,一年四季都可以畅通无阻航行海上,那么四海之内皆通途,距离的远近也就不再是阻碍了。甚至可以如秦时铺设轨道,用动力马车通行四方。”

    “而到了那时候,语言不通才是最大的阻碍。因为不通语言,善意可能会被理解为恶意,而恶意也会被理解为善意,想要表达的意思却没有办法被人理解,这不是天然的隔阂吗?”

    “最重要的是,和高丽日本不同,和南洋那些岛国也不同,如今的西边虽然小国林立,却也有大国在崛起,更重要的是,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也曾经有不逊色于今日大明这般辽阔国土,强大兵力以及深远文化的大国盘踞在那片土地上,而它的遗泽惠及了很多小国。”

    “当然,即便如此,还在不久之前,那片土地依旧是蒙昧的,黑暗的。”

    反正如今自己的经历已经被很多人脑补了一遍,包括皇帝就是那个想当然脑补了最多资料的人,因此张寿毫不介意露出自己外国史略通的这一点。没错,是略通,不是精通。

    他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欧洲那蒙昧黑暗的中世纪,教会和王权的合作和斗争,讲述了丕平献土,法兰克王国的分裂,甚至如今业已有苗头的女巫审判。他甚至很想说说杀妻狂魔亨利八世,以及所谓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可算算时间,人家现在还没出生呢……

    哪怕张寿只是蜻蜓点水似的说了几个故事,没有继续深入下去,但不论是皇帝还是其他学生,此时除了觉得荒谬绝伦,却都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原来同在一个天空之下,数万里之遥,还有那样奇葩的国家和制度?竟然西方和尚还能骑在国王头上作威作福?

    张寿故意避开了战争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而选择了别开生面的西方历史普及课,见皇帝身边那金发少年明显竖起耳朵在听,但眉头却打了一个结,很显然有听没有懂,至少是没完全听懂,他就从容不迫地说:“要知道,知己知彼,这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觉察到张寿这番话背后的深意,皇帝不禁用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继而就叹了一口气说:“我朝,也不仅仅是我朝,包括从前的唐宋元时,和东边的高丽、日本,南面海上那些岛国往来众多,所以通译所通文字和言语,大多也就是这些小国的。”

    “至于极西之地的那些小国,一来路途太长,太远,唐时还能从西域走陆路,元时因为疆域广阔,陆路过去倒也还算方便,所以据说那时候通译通晓的语言是最多的,如今的古今通集库里还有很多那时候翻译出来的典籍。当然,翻译水准参差不齐,老师也抱怨过。”

    “到了我朝,除却太祖年间由朝廷派出过一些船航行过去,此后也就是一些商船往来了。如果不是渭南伯这样眼光独到的人还弄了一支船队,在那些小国眼中,神秘东方大概就只剩下遥远传说了。”

    皇帝随口把锅往渭南伯张康的身上一推,继而就耸了耸肩道:“而因为那样一条路风险太大,又太远,就算有太祖年间的海图,也是几年才走一次。”

    金发少年在那使劲倾听,使劲理解,但张寿刚刚说他故乡的那些话却太复杂,甚至还加了很多修饰和隐喻,他只听懂了很小一部分,只听明白其中有很多批评,很多嘲讽……但因为没能全部听明白,就算他想反驳,却也没找到合适的话。

    但皇帝最后这句话他却听明白了,那是说海路危险,所以这个东方的大国几年才会派出船队去他的家乡一次!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他不会被送去矿山,可至少几年之内他都回不去!

    就算胆大包天如他,这时候也不禁面如土色,心中惊惶。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离家十年八年的,到那时候,还会有人记得他吗?会不会连父亲和家里其他亲戚都不在了?

    而皇帝没有注意到一旁叫自己大叔的金发少年那是什么表情,而是继续看着张寿,意味深长地说道:“所以,你说的这些通译,在某些朝臣们看来,完全是浪费。他们看不到田地亩产的变化,也看不到各种农具机具的发展,也看不到那些小国有什么值得往来的地方。”

    “就如同朕之前想要重派海船航行四海,沟通诸国,他们也激烈反对一样。弹丸小国,不值一提,这是一条。虚耗钱粮,全无意义,这是又一条。你说,应该如何来说服他们呢?”

    张寿呵呵一笑,若无其事地说:“不用说服。就像公学又或者今日正式开课的女学一样,如果不用他们出钱,也不算是朝廷出面,那么……”

    “与他们有什么相干?”

    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皇帝听了之后先是一愣,随即就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甚至笑得夸张到伏在桌子上用拳头砸着桌板。对此,九章堂的学生们有人骇然,有人敬佩,有人咂舌,有人心有余悸……就算是自认为熟悉了解张寿的人,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而皇帝不顾礼仪地大笑过后,他就饶有兴致地问道:“既然如此,那你还怂恿太子上书干什么?这么点小事,你自己就办了,比如在公学里办一个番语班,那不是很方便吗?”

    “那不是为了给各位老大人一个光明正大的反对机会吗?快过年了,让他们高兴高兴。拜托太子上书,只是因为这不是一件小事,不能为了少人反对,就藏着掖着不禀告皇上。”

    这种明明应该在暗室中说出来的话,张寿却泰然自若地在此时这种场合说了出来,仿佛丝毫不担心散布出去。

    但皇帝很确信,就算传出去也无所谓,因为他的案头确实已经因为三皇子的上书而压满了各式各样或激烈或和缓的反对。如果张寿这话原封不动地传出去,顶多是被气病乃至气疯的老大人们,再多那么一两个而已。

    因此,他笑着摇了摇头,最后这才微微颔首道:“如果你能够自己选到资质不错的学生教习番语,又或者招揽到熟悉番邦语言的通译来学习算经,那此事当然可以。朕倒是忘了,就连老师也是现成的,这小子应该可以教番语吧?”

    皇帝突然站起身来,居高临下地看着那个仍旧有些呆呆愣愣的金发少年,端详了一会儿后就当机立断地说:“就这么说定了!”

    能够得到皇帝的点头,张寿并不意外——任性而为的皇帝绝对不会在乎这么一件小事。而且,他利用刚刚那讲述欧洲历史的机会成功拖延了一点时间,这就是另外一个不足为人道的理由了。眼见皇帝此时转身要走,他就试图把谈话拐到另外一个话题上。

    “皇上刚刚去了半山堂,那边的探讨如何?”

    “如何?呵呵呵,那帮自以为是的小子,被那位先生骂了个狗血淋头不说,朕之前听了也禁不住问了好些问题,结果他们哑口无言。”皇帝想到之前那一幕,简直是啼笑皆非,“史书都没能通读,历史人物都没能一一掌握,还敢说什么推演?倒是站在金国那一边推演的小家伙们有些意思,看得出来是用了心的,地图和沙盘摆出来相当专业。”

    这是张寿意料中事,因而他没有为众人分辩,更没有透露襄阳伯以及举人团的后援,而是笑容可掬地说,一回生两回熟,日后总会有进展云云。就在他觉得时间火候也差不多了,该送皇帝离开时,陈永寿突然匆匆闯了进来,在皇帝身旁耳语了几句。下一刻,他就只见刚刚还满脸闲适的皇帝神色骤然冷冽了起来:“装病?简直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