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后勤改革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种地、打仗、学文化,每年夏天,曹二宝的生活都充实,今年尤其忙碌。春小麦的收成不错,三亿三千七百万斤,加上去年的库存,足够上百万人一年的用度。
收完麦子,地里又种了玉米和山芋。豫东和豫南那边的旱情依旧没有缓解,天晓得豫西会不会这边会不会跟着一起旱,所以与麦收前不同,弟兄们现在对改种杂粮并没有什么异议。
这年月粮食有比大姑娘都金贵,按说1942年全河南都没什么收成,恐怕东川这边的秋收也赶不到哪去。尽人事听天命吧,赵诚默默地将曹二宝发来的电报收进柜子里,一边抽烟一边感慨人生。英国人到底还是不肯死心,居然又派了间谍来。听说重要的文件都在地下室的保险柜里,避开岗哨后,便不管不顾的钻了进去,等老虎他们冲进去时,那个二货已经没了气息,死状异常难看。
为防止有人借故撩事,看现场时老虎特意带了摄影机,大堆的银元、神秘的保险柜、充满攻击性的眼镜蛇、全身发黑的间谍亦或者小偷,画面充满质感,把故事件给希区柯克立马,估计他分分钟就能拍出一部惊悚片出来。
底片自然要留存,周易安排人弄了两份拷贝,一份丢给外交部、另一份寄给英国领事馆,好歹也算是有理有节。
事不过三,对于英国人连番挑衅,又接连被揍,不仅军统方面乐的不行,连带着卡萨布兰卡里也是笑谈不断。当间谍的能混到这个份上,还真是够丢人的。
时局日趋紧张,物资抢运因为雨季到来不得不停了下来,和去年一样,都是先把物资从仰光输送到中缅边境囤积起来,等交通恢复后再运回国内。
因为担心英国人从中做什么手脚,赵诚不得不倍加小心,不少重要物资都是通过巴西、墨西哥注册的壳公司在运作。缅甸的华侨也帮了大忙,不少弹药、油料和兵工器材都是由他们在帮着运送。沿途的华侨社团还为车队提供后勤保障,确保车辆的出勤率至少能达到九成七以上。
蚂蚁搬家式的物资输送让赵诚十分郁闷,就连那种窄轨火车都不是太靠谱。有时他禁不住会怀念后世那些超载的重型卡车,一辆就能搞定七八十吨的货物,这几乎是三节车皮的载重。
可现在就那么个条件,不认命都不行,能做的只有加紧修路和训练更多的司机。得益于筑路大队和工兵部队的努力,滇缅公路龙陵至保山的公路有三分之一都用水泥做过硬化,东川通往重庆的公路也有一百二十多公里变成了水泥路。
工程进展之快远超大家的预期,赵诚却不以为然。他们做的只对原有公路进行扩建和修整,五十台工程机械摆在那里,还有七十辆卡车和三千名临时雇佣的民工打下手,要是还拖拖拉拉就真真该送上军事法庭了。
从缅甸收购大牲口的生意一直在继续,牛、马、骡子,前者能提供大量的肉食,后者能提供运力。上高会战缴获了不少日本军军马,可是部队的缺口依旧很大。按照通报,上峰并没有修复上高至南昌一线的道路,反而是各种破坏,防止日本人在反击时运用机械化部队进行穿插或是追击。所以只要部队还要在上高一带和日本人打仗,后勤补给的问题就不能马虎。搜罗足够的骡马,或者打仗的时候把弟兄们当成骡马使唤。
问题在于,就新24师那种物资消耗量,就算全师改行当挑夫都不足以完成那么大的运输量。周易计算过,以出动六个步兵营、两个七五山炮营、一个高炮营外加一个反坦克营为标准,如果战斗持续一周以上,每个战斗兵出去自己的武器装备外,还需要额外背负四颗七五山炮炮弹、六颗八一迫击炮炮弹或是九颗六零炮弹……
赵诚不知道这一数据是不是靠谱,可是单从重量上来看,自己这小身板肯定扛不住。
能花钱解决的事情就别扣扣缩缩,缅甸搜罗不到足够的马匹就去澳大利亚。在持续两年的搜罗后,东川和盘县已经拥有驮马九千二百余匹,骡子二千七百头,驴一千一百头,这基本上是日军两个老牌师团的实力。之所以还在卖力收购,纯粹是害怕库存赶不上消耗,逼近这些宝贝都属于重要军需物资,而且不像武器弹药那样分分钟就能生产出来。
赵诚小心翼翼的攒着家当,弟兄们也挺争气,除去火箭筒和毒气弹外,兵工厂现在利用进口设备造出了氯酸钾炸药。这东西威力颇大,制造工艺也不繁琐,是TNT的最佳替品。最让大家高兴的是,所有原料都可以在国内弄到,不必花大把的美元在国外订购。兵工厂每个月能出产五十吨这种炸药,同样的生产线还会在陕州建一条,到时候家里基本上就用不着再从外头买什么了。
在满足自家需要的同时,师里每个月还能支援友军七九子弹二十万发、七五山炮炮弹二百发、八一迫击炮炮弹五百发、掷榴弹八百枚。数量不算大,但是对于九战区而言已经是难得之喜,尤其是八一迫击炮弹,重庆军委会直辖的各个兵工厂每月只能提供四万发各口径的迫击炮弹,分到九战区只有四千余发。扣除日常作战中的消耗,薛老总每个月能攒下个二发就该偷笑了。
前段时间新24师公然与英国使馆掰腕子,而战区顶着压力不肯撤掉赵诚师长的职务,想来于此不无关系。
部队的精力毕竟有限,什么都想自己搞定根本不可能。赵诚和一帮老弟兄商量了半天,毅然决定把一些军需物资交给犹太人经营。这些人有技术、有资金、有经验,对于胶鞋厂、服装厂、罐头厂之类的小型企业都是手拿把抓,而且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比“官办”企业要高出好几个档次。
既然是双赢的事,大家自然也就乐得轻松。
种地、打仗、学文化,每年夏天,曹二宝的生活都充实,今年尤其忙碌。春小麦的收成不错,三亿三千七百万斤,加上去年的库存,足够上百万人一年的用度。
收完麦子,地里又种了玉米和山芋。豫东和豫南那边的旱情依旧没有缓解,天晓得豫西会不会这边会不会跟着一起旱,所以与麦收前不同,弟兄们现在对改种杂粮并没有什么异议。
这年月粮食有比大姑娘都金贵,按说1942年全河南都没什么收成,恐怕东川这边的秋收也赶不到哪去。尽人事听天命吧,赵诚默默地将曹二宝发来的电报收进柜子里,一边抽烟一边感慨人生。英国人到底还是不肯死心,居然又派了间谍来。听说重要的文件都在地下室的保险柜里,避开岗哨后,便不管不顾的钻了进去,等老虎他们冲进去时,那个二货已经没了气息,死状异常难看。
为防止有人借故撩事,看现场时老虎特意带了摄影机,大堆的银元、神秘的保险柜、充满攻击性的眼镜蛇、全身发黑的间谍亦或者小偷,画面充满质感,把故事件给希区柯克立马,估计他分分钟就能拍出一部惊悚片出来。
底片自然要留存,周易安排人弄了两份拷贝,一份丢给外交部、另一份寄给英国领事馆,好歹也算是有理有节。
事不过三,对于英国人连番挑衅,又接连被揍,不仅军统方面乐的不行,连带着卡萨布兰卡里也是笑谈不断。当间谍的能混到这个份上,还真是够丢人的。
时局日趋紧张,物资抢运因为雨季到来不得不停了下来,和去年一样,都是先把物资从仰光输送到中缅边境囤积起来,等交通恢复后再运回国内。
因为担心英国人从中做什么手脚,赵诚不得不倍加小心,不少重要物资都是通过巴西、墨西哥注册的壳公司在运作。缅甸的华侨也帮了大忙,不少弹药、油料和兵工器材都是由他们在帮着运送。沿途的华侨社团还为车队提供后勤保障,确保车辆的出勤率至少能达到九成七以上。
蚂蚁搬家式的物资输送让赵诚十分郁闷,就连那种窄轨火车都不是太靠谱。有时他禁不住会怀念后世那些超载的重型卡车,一辆就能搞定七八十吨的货物,这几乎是三节车皮的载重。
可现在就那么个条件,不认命都不行,能做的只有加紧修路和训练更多的司机。得益于筑路大队和工兵部队的努力,滇缅公路龙陵至保山的公路有三分之一都用水泥做过硬化,东川通往重庆的公路也有一百二十多公里变成了水泥路。
工程进展之快远超大家的预期,赵诚却不以为然。他们做的只对原有公路进行扩建和修整,五十台工程机械摆在那里,还有七十辆卡车和三千名临时雇佣的民工打下手,要是还拖拖拉拉就真真该送上军事法庭了。
从缅甸收购大牲口的生意一直在继续,牛、马、骡子,前者能提供大量的肉食,后者能提供运力。上高会战缴获了不少日本军军马,可是部队的缺口依旧很大。按照通报,上峰并没有修复上高至南昌一线的道路,反而是各种破坏,防止日本人在反击时运用机械化部队进行穿插或是追击。所以只要部队还要在上高一带和日本人打仗,后勤补给的问题就不能马虎。搜罗足够的骡马,或者打仗的时候把弟兄们当成骡马使唤。
问题在于,就新24师那种物资消耗量,就算全师改行当挑夫都不足以完成那么大的运输量。周易计算过,以出动六个步兵营、两个七五山炮营、一个高炮营外加一个反坦克营为标准,如果战斗持续一周以上,每个战斗兵出去自己的武器装备外,还需要额外背负四颗七五山炮炮弹、六颗八一迫击炮炮弹或是九颗六零炮弹……
赵诚不知道这一数据是不是靠谱,可是单从重量上来看,自己这小身板肯定扛不住。
能花钱解决的事情就别扣扣缩缩,缅甸搜罗不到足够的马匹就去澳大利亚。在持续两年的搜罗后,东川和盘县已经拥有驮马九千二百余匹,骡子二千七百头,驴一千一百头,这基本上是日军两个老牌师团的实力。之所以还在卖力收购,纯粹是害怕库存赶不上消耗,逼近这些宝贝都属于重要军需物资,而且不像武器弹药那样分分钟就能生产出来。
赵诚小心翼翼的攒着家当,弟兄们也挺争气,除去火箭筒和毒气弹外,兵工厂现在利用进口设备造出了氯酸钾炸药。这东西威力颇大,制造工艺也不繁琐,是TNT的最佳替品。最让大家高兴的是,所有原料都可以在国内弄到,不必花大把的美元在国外订购。兵工厂每个月能出产五十吨这种炸药,同样的生产线还会在陕州建一条,到时候家里基本上就用不着再从外头买什么了。
在满足自家需要的同时,师里每个月还能支援友军七九子弹二十万发、七五山炮炮弹二百发、八一迫击炮炮弹五百发、掷榴弹八百枚。数量不算大,但是对于九战区而言已经是难得之喜,尤其是八一迫击炮弹,重庆军委会直辖的各个兵工厂每月只能提供四万发各口径的迫击炮弹,分到九战区只有四千余发。扣除日常作战中的消耗,薛老总每个月能攒下个二发就该偷笑了。
前段时间新24师公然与英国使馆掰腕子,而战区顶着压力不肯撤掉赵诚师长的职务,想来于此不无关系。
部队的精力毕竟有限,什么都想自己搞定根本不可能。赵诚和一帮老弟兄商量了半天,毅然决定把一些军需物资交给犹太人经营。这些人有技术、有资金、有经验,对于胶鞋厂、服装厂、罐头厂之类的小型企业都是手拿把抓,而且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比“官办”企业要高出好几个档次。
既然是双赢的事,大家自然也就乐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