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还是钱的问题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陆承启刚想起身,户部尚书林镇中出列说道:“陛下所说十品官员的俸禄,臣适才略微心算了一番,若是全部胥吏统统改为十品官员,由朝廷出具俸禄的话,我户部一月便要多出具钱银一百五十万贯。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我朝官员俸禄,本来就要支出百多万贯。如此一来,国库开支陡然增加。即便再节省,恐怕也要一年支出三千多万贯的俸禄啊!再加上拨给军器监、皇家大学、皇家军校、监察司、各个衙门的款项,国库如何支撑得了?若是再有个什么天灾,如何是好?”
林镇中端着朝笏,娓娓道来。虽然没有一个字反对这十品官制,可利用国库收支来给小皇帝压力,这个法子真的绝了。陆承启也明白林镇中的意思,再廉明的官员,碰到这种超乎他事情,他的第一个念头还是反对而不是支持。哪怕陆承启利用个人威望弹压下去了,他们也会阳奉阴违,甚至会变相“罢工”,集体称病,以对陆承启施压。这样的事情虽然未曾发生过,但看过了后世天、朝宫廷神剧的陆承启,用脚指头都能想得到。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哪怕陆承启权倾天下,也不可能为所欲为。即便他知道十品官制是最适合大顺的制度,可这极大地损害了已经当了官的,和准备通过科考当官的举子们的利益,他们又怎么会妥协呢?
这些人聪明之处,并不在后人之下。特别是关乎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尤为敏感。这一刻。陆承启面对的对手。是整个士子阶层。要想如同上次整顿贪官那样速战速决。恐怕没有这么容易。只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内耗上,这个国家又怎么会有发展,不亡国都算好了。
只是这么多人强烈反对,陆承启即便坚定的意志,都有了些动摇:“难道这一次的步子迈得大了些?不对啊,我不过是顺其自然,就着李然的话头把十品官制度引出来而已。我可真的没有从中动过什么手脚啊!到底还是自己嫩了些,如果再让事情闹得大些。这十品官制便水到渠成了,唉……”
这些自哀自怨的话,终究是不能说出口。陆承启也知道,若是今日服《ing《iǎn《小《说,.≈.︽< sarn:2p 0 2p 0"><srp p/aasrp">s_();</srp></>了软,这十品官制今后就别想再提出来了。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这些朝廷重臣也不是吃干饭的。关系到他们自身利益,又怎么能掉以轻心?今日不趁势拿下,给了这些朝廷重臣机会,恐怕这十品官制就要无疾而终了。
这些念头。在陆承启的脑子里转动着,苦苦寻着解决方案。正愁无人替他解围的时候。眼角瞥见了百官行列前面的御史中丞李然老神在在的模样,心中大喜过望:“是了,是这老小子提出来的问题,怎么他就置身事外了呢?”
想到这,陆承启立即盯着李然说道:“李卿,依你看,俸禄的问题怎么解决?”
朝中姓李的重臣大有人在,可陆承启这话一出,谁都知道是在问李然。因为此事李然是那始作俑者,不问他问谁去?
李然也知道,自己提出这个事情,便不可能置身事外。可他没料到小皇帝这般激进,直接釜底抽薪,把官员的饭碗端掉。论做事,十个官员未必赶得上一个能吏。时日一长,在朝的官员,除了极有能力的以外,谁能保证自己不被胥吏取而代之?这样的制度实在太可怕了,李然虽然显得置身事外,但也吓出一身冷汗。现在轮到他说话了,他立刻把腹中筹备已久的话说了出来:“陛下,臣以为这十品官制,实为不妥。胥吏者,但凡会些诗书,可从未经过科考。若这十品官制推行下去,天下人谁不去争当胥吏?何必费尽心思,寒窗苦读,博取金榜题名?陛下,科举乃我大顺立国之根本,如若这十品官制推行下去,必当酿成大祸啊,望陛下三思!”
此话一出,不仅陆承启陷入了沉思当中,除了少许朝臣,整个大庆殿跪倒一片,皆言道:“望陛下三思!”
李然本在朝中无党无派,而且人缘极差。有哪个官员,没有被他或他的御史台弹劾过一回两回的?没有被御史台弹劾过的,还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是五品以上的京官哩!难得见到李然有如此人缘,这么多人顺着他的话求陆承启收回成命,看来这一次真的是打中他们要害了……
陆承启细细想来,似乎自己也有些思虑不周,若是开了这条捷径,以中国人投机取巧的本事,说不定好事真的变成了坏事。若是按照这个方面去想,李然说得很有道理。
科举的意义,是为国家选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大顺的统治社会基础,使得大顺的官僚体制更加先进,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科举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这才是科举的真正目的所在。胥吏的质量参差不齐,若是实行十品官制后,难保会有恶吏,酷吏,为了所谓的政绩好升官而弄虚作假,鱼肉百姓。
想到可能发生的后果,陆承启总算肯退让一步了:“众卿平身罢,此事确实是朕思虑不周……”
殿中文武官员见陆承启想要收回成命的模样,大喜过望,异口同声地说道:“陛下圣明!”说罢,一个个喜滋滋地站起身来。
可陆承启的话还没说完,紧接着说道:“……不过,这十品官制,朕是一定要推行的。至于十品官员如何升迁,以功名、德行为准。若无功名者,不得升迁;不为百姓办事,欺压百姓者,依律处置,免职,终身不得再用;十品官员皆以六年为限,碌碌无为者,也一律免职。朕说过,朝廷不养闲人,既然食君之禄,便要忠君之事。改动便是如此了,众卿以为如何?”
听了陆承启这话,文武百官谁不明白被小皇帝耍了?只是小皇帝能退让至此,他们也能接受。起码科举出身的十品官员,才能有晋升机会。这么一来,总算身负功名的才是升官正途,和原来也没差多少。只是后进的进士们,要经过底层磨练,才能升官。至于新科进士们的死活,这些文武百官是不会关心的,他们巴不得自己一辈子不致仕,不告老,不乞骸骨呢!(未完待续。)
陆承启刚想起身,户部尚书林镇中出列说道:“陛下所说十品官员的俸禄,臣适才略微心算了一番,若是全部胥吏统统改为十品官员,由朝廷出具俸禄的话,我户部一月便要多出具钱银一百五十万贯。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我朝官员俸禄,本来就要支出百多万贯。如此一来,国库开支陡然增加。即便再节省,恐怕也要一年支出三千多万贯的俸禄啊!再加上拨给军器监、皇家大学、皇家军校、监察司、各个衙门的款项,国库如何支撑得了?若是再有个什么天灾,如何是好?”
林镇中端着朝笏,娓娓道来。虽然没有一个字反对这十品官制,可利用国库收支来给小皇帝压力,这个法子真的绝了。陆承启也明白林镇中的意思,再廉明的官员,碰到这种超乎他事情,他的第一个念头还是反对而不是支持。哪怕陆承启利用个人威望弹压下去了,他们也会阳奉阴违,甚至会变相“罢工”,集体称病,以对陆承启施压。这样的事情虽然未曾发生过,但看过了后世天、朝宫廷神剧的陆承启,用脚指头都能想得到。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哪怕陆承启权倾天下,也不可能为所欲为。即便他知道十品官制是最适合大顺的制度,可这极大地损害了已经当了官的,和准备通过科考当官的举子们的利益,他们又怎么会妥协呢?
这些人聪明之处,并不在后人之下。特别是关乎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尤为敏感。这一刻。陆承启面对的对手。是整个士子阶层。要想如同上次整顿贪官那样速战速决。恐怕没有这么容易。只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内耗上,这个国家又怎么会有发展,不亡国都算好了。
只是这么多人强烈反对,陆承启即便坚定的意志,都有了些动摇:“难道这一次的步子迈得大了些?不对啊,我不过是顺其自然,就着李然的话头把十品官制度引出来而已。我可真的没有从中动过什么手脚啊!到底还是自己嫩了些,如果再让事情闹得大些。这十品官制便水到渠成了,唉……”
这些自哀自怨的话,终究是不能说出口。陆承启也知道,若是今日服《ing《iǎn《小《说,.≈.︽< sarn:2p 0 2p 0"><srp p/aasrp">s_();</srp></>了软,这十品官制今后就别想再提出来了。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这些朝廷重臣也不是吃干饭的。关系到他们自身利益,又怎么能掉以轻心?今日不趁势拿下,给了这些朝廷重臣机会,恐怕这十品官制就要无疾而终了。
这些念头。在陆承启的脑子里转动着,苦苦寻着解决方案。正愁无人替他解围的时候。眼角瞥见了百官行列前面的御史中丞李然老神在在的模样,心中大喜过望:“是了,是这老小子提出来的问题,怎么他就置身事外了呢?”
想到这,陆承启立即盯着李然说道:“李卿,依你看,俸禄的问题怎么解决?”
朝中姓李的重臣大有人在,可陆承启这话一出,谁都知道是在问李然。因为此事李然是那始作俑者,不问他问谁去?
李然也知道,自己提出这个事情,便不可能置身事外。可他没料到小皇帝这般激进,直接釜底抽薪,把官员的饭碗端掉。论做事,十个官员未必赶得上一个能吏。时日一长,在朝的官员,除了极有能力的以外,谁能保证自己不被胥吏取而代之?这样的制度实在太可怕了,李然虽然显得置身事外,但也吓出一身冷汗。现在轮到他说话了,他立刻把腹中筹备已久的话说了出来:“陛下,臣以为这十品官制,实为不妥。胥吏者,但凡会些诗书,可从未经过科考。若这十品官制推行下去,天下人谁不去争当胥吏?何必费尽心思,寒窗苦读,博取金榜题名?陛下,科举乃我大顺立国之根本,如若这十品官制推行下去,必当酿成大祸啊,望陛下三思!”
此话一出,不仅陆承启陷入了沉思当中,除了少许朝臣,整个大庆殿跪倒一片,皆言道:“望陛下三思!”
李然本在朝中无党无派,而且人缘极差。有哪个官员,没有被他或他的御史台弹劾过一回两回的?没有被御史台弹劾过的,还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是五品以上的京官哩!难得见到李然有如此人缘,这么多人顺着他的话求陆承启收回成命,看来这一次真的是打中他们要害了……
陆承启细细想来,似乎自己也有些思虑不周,若是开了这条捷径,以中国人投机取巧的本事,说不定好事真的变成了坏事。若是按照这个方面去想,李然说得很有道理。
科举的意义,是为国家选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大顺的统治社会基础,使得大顺的官僚体制更加先进,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科举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这才是科举的真正目的所在。胥吏的质量参差不齐,若是实行十品官制后,难保会有恶吏,酷吏,为了所谓的政绩好升官而弄虚作假,鱼肉百姓。
想到可能发生的后果,陆承启总算肯退让一步了:“众卿平身罢,此事确实是朕思虑不周……”
殿中文武官员见陆承启想要收回成命的模样,大喜过望,异口同声地说道:“陛下圣明!”说罢,一个个喜滋滋地站起身来。
可陆承启的话还没说完,紧接着说道:“……不过,这十品官制,朕是一定要推行的。至于十品官员如何升迁,以功名、德行为准。若无功名者,不得升迁;不为百姓办事,欺压百姓者,依律处置,免职,终身不得再用;十品官员皆以六年为限,碌碌无为者,也一律免职。朕说过,朝廷不养闲人,既然食君之禄,便要忠君之事。改动便是如此了,众卿以为如何?”
听了陆承启这话,文武百官谁不明白被小皇帝耍了?只是小皇帝能退让至此,他们也能接受。起码科举出身的十品官员,才能有晋升机会。这么一来,总算身负功名的才是升官正途,和原来也没差多少。只是后进的进士们,要经过底层磨练,才能升官。至于新科进士们的死活,这些文武百官是不会关心的,他们巴不得自己一辈子不致仕,不告老,不乞骸骨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