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约会”电影院(六)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百四十三章“约会”电影院(六)
黎华低头看着自己的小本本,思考着。
毕文谦欣赏着她,仿佛欣赏一副艺术的画卷。
过了很久,毕文谦起身去拨弄角落的唱片架上的那些唱片,一张张,安静地,慢慢看。
“……文谦,你应该听说过一句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很正确啊!不过你忘了一个定语:在现阶段。”毕文谦拣起了一张唱片,壳子上是一只斑点狗,以及与之相互依偎的只露了半张脸的仲岛美雪——《御机嫌如何》,而今的她,已经渐渐漂亮起来,脱离了村姑的范畴,“黎华,你要明白一点,新中国从建立到现在,作为一个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能够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起点,在全国只有十几万大学生,其中绝大多数是文科生的情况下,用30年时间初步建设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人类史上的奇迹。而支撑我们的先辈实现这个奇迹的关键之一,我以前就说过了——因为战争。战争这种最激烈的淘汰方式,最教育人的方式,那个痛苦而涅槃的时代,让以党员为骨干的全国人民的精神素质,到达了在和平时代难以企及的高度。”
“然而,我们不可能为了教育人民而主动选择战争。新中国建立之后出生的人,越来越多,到了今天,正在逐渐成为国家基层建设的中流砥柱,正在逐渐接班。这些人,从整体而言,对于物质和文化的硬性需求,特别是物质需求,比上一、两代人高得多。有一个很典型而很多人可以回避甚至是刻意回避的事实——三线建设时代,和上山·下乡时代,在时间点上,是靠得很近的。参与三线建设的绝大多数人是建国前出生的,参与上山·下乡的人则是建国后出生的。两件事情,宏观上都是从物质条件相对优渥的城市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前途,为什么前者总体任劳任怨,后者却为了返城而闹出群体性事件?除开两件事在细节上的差异,本质的原因,就是两代人在精神层面上有境界的差距。”
“可我们不能去指责后者,因为他们的表现同样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在和平年代的历史规律。我们应当对前人保持敬意并视为榜样,却不能从宏观角度把经历战争的前人的境界作为在和平环境成长的后人的标尺。那不科学。所以,随着时间一年年的度过,和平年代成长的人口比例越来越高,中国人民宏观上对物质文化的需求的确是切切实实地不断增长的。”
“所以,新中国坚持了三十年的高积累、低消费的经济方针,不可能继续下去了。随着老一代人从全国各行各业逐渐退出,我们不可能保持那样的发展奇迹……”说到此时,毕文谦突然大笑起来,“不,应该说,而今世界上主流的两种经济统计思路,因为其局限性,都无法真正正确地认识到我们国家的成就。因为,经济层面之外的积累,特别是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很多直接经济数据在换算上的数量级的差距,他们根本没有正确的认识。那些信奉外国已有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新中国这三十年来的建设,并不是高积累、低消费,而是低积累、低消费,换句话说,就是不承认中国人民建设国家的成就,至于初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这样醒目的成果,他们会因为无法解释而选择视而不见或者想方设法地否定,然后对现在中国物质基础的相对缺乏而自以为是地不断鞭挞。于是,会有人,甚至是很多自诩为专家的人,认为中国不行。”
黎华出神地看着毕文谦,微微张着嘴,久久合不拢。
“……所以,你一直在说,对待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同……”
“不仅如此。”毕文谦放下唱片,给自己续了一杯水,重新坐到黎华对面,“在当代,科研,是大国以及大国体系下的地区才玩儿得起的;而教育,想要玩儿得起,除了得是大国之外,还得是稳定的大国。对于小国来说,教育出成果的周期,太长,从量变到质变需要的时间,太漫长了!可显而易见的是,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稳定投入。有资格把教育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的,整个地球,一个巴掌,最多两个巴掌就数得过来了。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我说的这些,其实是屠龙术。但对于一个傲立世界之巅的国家,一个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的政权来说,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黎华,我可以负责任的对你说,只要中国接下来30年自己不动乱,不参与到全面战争中,那么,新中国三十年来的教育资源的积累,将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爆发出让世界上信奉现有的经济学理论的人发疯的经济成果。”
身为穿越者,毕文谦说着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无论是眼睛里,还是口吻中,都侧漏着无与伦比的自信和霸气。
但这霸气并没有持续太久,没等黎华有什么反应,他幽幽地开口:“也只有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气魄,才敢于规划以数十年为跨度的战略。牺牲当代人的物质,遗泽后人。”
录音室里渐渐幽然。
许久之后,黎华才怔怔地说:“稳定啊……”
“稳定压倒一切。”毕文谦喝了一大口水,“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内部的稳定我们可以争取,外部的敌人却会想方设法搞事情。”
渐渐地,黎华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笑容:“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必须分清进而解决的问题。”
毕文谦面对着这笑容,有些沉醉:“……我,相信你。”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从门口启步,用尽一生也到不了终点,只能由后人接力走下去。’”黎华轻轻点着头,把小本本夹在手里,坐直了身子,“文谦,你提出过偶像歌手的概念,也说过以荣誉体系作为货币体系的辅助,这些,是不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社会运行的经济成本的作用?”
毕文谦抿了抿嘴:“可以起作用,不代表一定起好作用……事在人为吧……”
“所以,沧海横流,当仁不让。”
黎华“啪”地一声,将小本本拍在手上,那神色,格外豪迈。
毕文谦却在一阵沉默之后,叹了一口气:“然而,在行政层级金字塔的当代,在生存压力不明显的当代,在做不到全民完整精英教育的当代,好逸恶劳和上行下效是无法杜绝的问题。社会运行成本其实是以金字塔顶端的情况为基础模板,进行一层层的个体缩放然后在不同层级分别进行数量的积累。从效果的角度来说,来自顶点的榜样效应是最有效的,但因为很多原因,无论是好的榜样,还是不好的榜样,在很多时候,都难以传开。甚至,在别有用心以及普通人的惰性的驱使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往往成为常态。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而人无完人,当一个人下意识地更多时候以他人的不足之处作为自己的借口时,他就只看得到歪,而对正视而不见。如果是在古代,一个帝皇对于自身的物质要求非常苛刻的话,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是可能铸就一个了不起的时代,比如,杨坚。可问题是,我们已经从皇权时代的个人独裁进步到了集体领导,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难以解决——100个领导人,哪怕每个人只是各有一个不同的缺点,到了基层,就有可能成为自我放纵的人有100个缺点的借口。所以,我曾经和你说过,改革,特别是面向所有人的改革,一定要以节操的底线为规栏,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而榜样效应,将会是良好的催化剂,却不是根本。”
黎华静静听完,反而咯咯地笑了:“文谦,我是在技术口耳濡目染的。催化剂的重要性,也许,我比你更明白。”
“……是吗?”
“那么现在,具体说说你对教改的意见吧!”
第四百四十三章“约会”电影院(六)
黎华低头看着自己的小本本,思考着。
毕文谦欣赏着她,仿佛欣赏一副艺术的画卷。
过了很久,毕文谦起身去拨弄角落的唱片架上的那些唱片,一张张,安静地,慢慢看。
“……文谦,你应该听说过一句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很正确啊!不过你忘了一个定语:在现阶段。”毕文谦拣起了一张唱片,壳子上是一只斑点狗,以及与之相互依偎的只露了半张脸的仲岛美雪——《御机嫌如何》,而今的她,已经渐渐漂亮起来,脱离了村姑的范畴,“黎华,你要明白一点,新中国从建立到现在,作为一个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能够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起点,在全国只有十几万大学生,其中绝大多数是文科生的情况下,用30年时间初步建设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人类史上的奇迹。而支撑我们的先辈实现这个奇迹的关键之一,我以前就说过了——因为战争。战争这种最激烈的淘汰方式,最教育人的方式,那个痛苦而涅槃的时代,让以党员为骨干的全国人民的精神素质,到达了在和平时代难以企及的高度。”
“然而,我们不可能为了教育人民而主动选择战争。新中国建立之后出生的人,越来越多,到了今天,正在逐渐成为国家基层建设的中流砥柱,正在逐渐接班。这些人,从整体而言,对于物质和文化的硬性需求,特别是物质需求,比上一、两代人高得多。有一个很典型而很多人可以回避甚至是刻意回避的事实——三线建设时代,和上山·下乡时代,在时间点上,是靠得很近的。参与三线建设的绝大多数人是建国前出生的,参与上山·下乡的人则是建国后出生的。两件事情,宏观上都是从物质条件相对优渥的城市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前途,为什么前者总体任劳任怨,后者却为了返城而闹出群体性事件?除开两件事在细节上的差异,本质的原因,就是两代人在精神层面上有境界的差距。”
“可我们不能去指责后者,因为他们的表现同样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在和平年代的历史规律。我们应当对前人保持敬意并视为榜样,却不能从宏观角度把经历战争的前人的境界作为在和平环境成长的后人的标尺。那不科学。所以,随着时间一年年的度过,和平年代成长的人口比例越来越高,中国人民宏观上对物质文化的需求的确是切切实实地不断增长的。”
“所以,新中国坚持了三十年的高积累、低消费的经济方针,不可能继续下去了。随着老一代人从全国各行各业逐渐退出,我们不可能保持那样的发展奇迹……”说到此时,毕文谦突然大笑起来,“不,应该说,而今世界上主流的两种经济统计思路,因为其局限性,都无法真正正确地认识到我们国家的成就。因为,经济层面之外的积累,特别是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很多直接经济数据在换算上的数量级的差距,他们根本没有正确的认识。那些信奉外国已有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新中国这三十年来的建设,并不是高积累、低消费,而是低积累、低消费,换句话说,就是不承认中国人民建设国家的成就,至于初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这样醒目的成果,他们会因为无法解释而选择视而不见或者想方设法地否定,然后对现在中国物质基础的相对缺乏而自以为是地不断鞭挞。于是,会有人,甚至是很多自诩为专家的人,认为中国不行。”
黎华出神地看着毕文谦,微微张着嘴,久久合不拢。
“……所以,你一直在说,对待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同……”
“不仅如此。”毕文谦放下唱片,给自己续了一杯水,重新坐到黎华对面,“在当代,科研,是大国以及大国体系下的地区才玩儿得起的;而教育,想要玩儿得起,除了得是大国之外,还得是稳定的大国。对于小国来说,教育出成果的周期,太长,从量变到质变需要的时间,太漫长了!可显而易见的是,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稳定投入。有资格把教育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的,整个地球,一个巴掌,最多两个巴掌就数得过来了。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我说的这些,其实是屠龙术。但对于一个傲立世界之巅的国家,一个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的政权来说,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黎华,我可以负责任的对你说,只要中国接下来30年自己不动乱,不参与到全面战争中,那么,新中国三十年来的教育资源的积累,将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爆发出让世界上信奉现有的经济学理论的人发疯的经济成果。”
身为穿越者,毕文谦说着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无论是眼睛里,还是口吻中,都侧漏着无与伦比的自信和霸气。
但这霸气并没有持续太久,没等黎华有什么反应,他幽幽地开口:“也只有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气魄,才敢于规划以数十年为跨度的战略。牺牲当代人的物质,遗泽后人。”
录音室里渐渐幽然。
许久之后,黎华才怔怔地说:“稳定啊……”
“稳定压倒一切。”毕文谦喝了一大口水,“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内部的稳定我们可以争取,外部的敌人却会想方设法搞事情。”
渐渐地,黎华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笑容:“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必须分清进而解决的问题。”
毕文谦面对着这笑容,有些沉醉:“……我,相信你。”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从门口启步,用尽一生也到不了终点,只能由后人接力走下去。’”黎华轻轻点着头,把小本本夹在手里,坐直了身子,“文谦,你提出过偶像歌手的概念,也说过以荣誉体系作为货币体系的辅助,这些,是不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社会运行的经济成本的作用?”
毕文谦抿了抿嘴:“可以起作用,不代表一定起好作用……事在人为吧……”
“所以,沧海横流,当仁不让。”
黎华“啪”地一声,将小本本拍在手上,那神色,格外豪迈。
毕文谦却在一阵沉默之后,叹了一口气:“然而,在行政层级金字塔的当代,在生存压力不明显的当代,在做不到全民完整精英教育的当代,好逸恶劳和上行下效是无法杜绝的问题。社会运行成本其实是以金字塔顶端的情况为基础模板,进行一层层的个体缩放然后在不同层级分别进行数量的积累。从效果的角度来说,来自顶点的榜样效应是最有效的,但因为很多原因,无论是好的榜样,还是不好的榜样,在很多时候,都难以传开。甚至,在别有用心以及普通人的惰性的驱使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往往成为常态。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而人无完人,当一个人下意识地更多时候以他人的不足之处作为自己的借口时,他就只看得到歪,而对正视而不见。如果是在古代,一个帝皇对于自身的物质要求非常苛刻的话,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是可能铸就一个了不起的时代,比如,杨坚。可问题是,我们已经从皇权时代的个人独裁进步到了集体领导,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难以解决——100个领导人,哪怕每个人只是各有一个不同的缺点,到了基层,就有可能成为自我放纵的人有100个缺点的借口。所以,我曾经和你说过,改革,特别是面向所有人的改革,一定要以节操的底线为规栏,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而榜样效应,将会是良好的催化剂,却不是根本。”
黎华静静听完,反而咯咯地笑了:“文谦,我是在技术口耳濡目染的。催化剂的重要性,也许,我比你更明白。”
“……是吗?”
“那么现在,具体说说你对教改的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