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第 67 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晋江文学城欢迎您
***
李穆, 字敬臣,祖上曾为弘农郡守,因累世积功, 被封郡公。
神州陆沉、大虞皇室南渡之时,李氏祖上不愿随流南渡, 举家迁回了祖籍所在的淮北盱眙。
自皇室弃中原而南渡后,江北淮南一带的南北交界之处, 便成为了双方拉锯倾轧的战场,盗匪横行, 兵荒马乱, 但凡还有去路的边民,早已经逃离。
李穆祖父归乡之后,建造坞堡,收容无处可去的流民, 组建部曲,对抗着胡兵和盗匪的袭扰。势力最大的时候, 曾发展到部曲近万。
李穆祖上,便如此一边以一己之力,佑着一方安宁,一边盼着王师北上,光复中原。
然而,在苦苦坚守了几十年后, 期盼中的王师迟迟不见踪影, 而随着北方羯政权的建立, 李氏坞堡,终也孤掌难鸣,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败落。
二十多年前,李氏坞堡被攻破,李穆之父死于兵乱。李穆的母亲,带着当时十岁的李穆,随了逃亡的流民过江,来到江左,在京口安家,开始了艰难度日。
他十三岁便投军,从一个最低级的伍长,逐渐晋升,最后成为了应天军的核心人物。
这十年间,他率军三出江南,灭西蜀、南凉等北人政权,陆续收复了包括兖州在内的大半河南之地,将胡人驱至河北。
北伐大业,可谓半成,他亦因此,名震天下。
提起他的名字,胡人闻风退避,汉家无不仰望。
两年之前,时任兖州刺史、镇军大将军的李穆去往淮北,预备他人生中第四次,也是计划最大规模的一次北伐行动。世代刺于荆州的门阀许氏,趁机发动了叛乱。
叛兵不久就攻占了建康。为避兵锋,高洛神的姐夫,当时的太康帝被迫出走台城(注:特指东晋至南朝时期百官办公和皇宫的所在地,位于国都建康城内,本文架空,借用)。惊愤加上忧惧,不久便染病身亡。李穆闻讯,暂停北伐大计,领军赶回。在平定了许氏叛乱之后,接回了逃亡在外的皇后高雍容和四岁的皇太子萧珣。
当年,萧珣继位为帝,高雍容升为太后,大虞终于得以恢复了稳定。
但也是因此一变故,朝廷的格局,自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昔日那些掌握朝政,子弟门生遍布各处,势力足以和皇室分庭抗礼的门阀士族,在这次兵变过后,遭到了李穆的无情清洗。
许氏、陆氏、朱氏,这些曾相继执南朝牛耳,被时人仰望的昔日门阀,元气大伤,日渐败落。
李穆取而代之,官居大司马,封都督内外军事,录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权势达到了人臣所能企及的顶峰。
***
“阿姐,这太突然了。你怎会有此念头?你也知道的,陆郎去后,我便无意再嫁。何况我和大司马素昧平生。他若真存篡位移鼎之心,我便是嫁他,他又岂会因我一妇人而消了念头?”
高洛神终于回过了神,说道。
她早不再是多年前那个被父母疼在掌心、不谙世事的少女了。
如她这般的高门贵女,婚姻绝无自己选择的可能,向来只是服从于家族利益。
能像她一样,当年嫁得一个门当户对又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本就罕见——想来也是因此,招致上天见妒。新婚不过一年,陆氏失去了家族引以为傲的一个杰出子弟,她也失去了丈夫,寡居至今。
这些年来,向她求婚的人络绎不绝,高家之人,却从不逼迫于她。
今日,高雍容既如此开口了,她的所想,高洛神又岂会不知?故直言不讳。
“阿弥,别人不行,你却可以一试。”
高雍容盯着自己的妹妹,一字一字地说道。
高洛神目露迷惘。
“阿弥,你可还记得两年前许氏变乱,你随我与先帝南下,李穆前来救驾之时的情景?”
高洛神被她提醒了,细想起来,确实还是有些印象。
当时许氏叛军在后穷追不舍,慌乱中,她乘坐的马车翻下了山道,因受伤行动不便,怕连累了帝后,便自请分道。
她被送到了附近的宣城,暂时在那里落脚养伤。叛军随后追至此地,留部分兵力攻打宣城,围城长达月余之久。
就在城中粮草不继,守军失志,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李穆从天而降,亲自领兵前来,解了围城之困。
不但如此,他还亲自寻到了当时藏在密室之中的高洛神,派亲兵护送她到了安全的地方,直到叛乱结束之后,送她回了建康。
“宣城并非兵家要地,便是暂时失了,于平乱大局也无大碍。那时他刚从江北领兵南归,不去解最要紧的建康之困,却先去救了宣城,事后还亲自入城寻你。他已年过三旬,我却听闻,他从未娶妻。说他对你别有用心,不为过吧?”
高雍容的话,令高洛神感到有些难堪,摇头。
“阿姐,你必是误会了。我和大司马素昧平生,宣城之前,连面都未曾见过,回建康后,也再无往来,他又怎会对我有心?何况我记得清清楚楚,当日解了宣城之困,他寻到我时,不过只交待了几句,丝毫无越礼之处,不但话未多说一句,他甚至也未多看我一眼,又何来的别有用心?”
高雍容微笑。
“阿弥,以你才貌,加我高氏之望,男子暗中倾慕于你,又有何奇怪?他未娶妻,亦不好色。从前有人送他美人美童,他皆推辞不受。这便罢了,这些年间,他权势逼人,自不乏有士族愿抛开门户,主动提出和他联姻,他却一概以北伐不竟,无意成家的理由给拒了。但前两日,我派人见他,向他透了有意将你嫁他的消息,以此探听他的口风,他却应了。”
“什么?阿姐你已经对他说了?你怎不先告知于我?”
高洛神再次大吃了一惊。
相较于高洛神的失态,高雍容的神色却不见丝毫波澜。
或许,堂妹的反应,本就在她的预料之中。
宫室之中,只她姐妹二人。
她走到了堂妹的身边,牵住她的手,引她坐于榻上,自己亦同坐于侧。
“阿弥,阿姐先前只为探听大司马的口风,故未告知于你。此刻唤你入宫,为的不就是和你商议吗?逸安与你,本是神仙眷侣,奈何他早去了,迄今已逾七年。你如今才不过二十五岁,正当女子一生大好年华,难道真要就此红颜凋老,孤守一生?逸安若是有灵,必也不愿见你如此。李穆虽出身庶族,但时至今日,莫说是我高家和萧氏皇族,放眼大虞,又有哪一门户能撼动他地位半分?叫你嫁他,是委屈了你!但你也亲眼见过,他样貌才干,也是不差,和你亦算匹配……”
“阿姐,你不要说了。此事不妥!我是不会答应的!”
高洛神心乱如麻,打断了高雍容的劝辞。
高雍容面上的微笑消失了,神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她起身,慢慢行到宫室的一扇南窗之前,朝外默立了片刻,转过身。
“阿弥,从小到大,阿姐待你如何?”
高峤尚长公主,夫妇虽对爱女爱若珍宝,但感情并不融洽,二人只生了她一个女儿。
高雍容虽是堂姐,但因比高洛神大了五岁,从小到大,待高洛神如同亲妹,无论吃的用的,但凡有好的,必先让高洛神挑选。
这些身外物,都还罢了。
高洛神八岁那年,外出游玩之际,不慎触了一窝马蜂,马蜂追蜇她的时候,高雍容不顾一切将她扑在身下,脱了自己衣物遮她头脸。待仆从驱散马蜂,二人被救出时,高洛神安然无恙,而高雍容却被蛰得不轻。回去之后,她面额肿胀,昏迷数日,若非后来求得良药,险些就此丧命。
阿姐待她的好,一件一件,高洛神又怎会忘记?
“阿姐,你胜似我的亲姐。我至今记得,八岁那年,你为救我,险些丧命。”
高雍容凝视着高洛神,忽走到高洛神的面前,竟跪在了她的面前。
“阿姐,你快起来!你这是在做什么?”
高洛神吓了一跳,急忙扶起高雍容。
“阿弥,阿姐从未求你什么,这一回,阿姐求你了!李穆以北伐之功,这些年间,声望如日中天,两年前又借许氏叛乱之机,诛杀对他多有掣肘的陆、朱等人,手段狠辣,无所不用极其。如今我大虞,已经无人能够制他了。朝廷之事全由李穆操纵也就罢了,迟早,这天下,也会变成他李氏的天下。”
“阿姐……大司马应当不会如此……他若有心谋逆,两年之前,便不必接回你和登儿了……”
高洛神喃喃说道。
虽是在劝解高雍容,但语气却带着犹疑。恐怕就连她自己,也是心存疑虑。
高雍容冷笑一声。
“阿弥,你平日深居简出,如何知道人心叵测?他数次北伐,你以为他是一心想从胡虏手中为我大虞收复故地?不过是在聚拢人心,积聚声望罢了!元帝南渡以来,知人心向背,便借北伐之名,博取声望,再行打压对手之事,这种行径,当年的许家、陆家,这些一等一的世家大族,哪家又没有做过?便是我高氏,鼎盛之时,叔父身居高位,名满天下,契机不也是因我高氏子弟对羯一战而立下的汗马功劳吗?”
“大虞如今虽偏安江左,但萧氏国祚,却已延续两百年之久。两百年来,多少人觊觎皇位,企图取而代之。任他是宗室贵胄,或门阀士族,你可曾见到,有谁成事过?皇室血脉,上承于天,尊贵又岂容寻常人淆乱!”
言及此,高雍容挺直了肩背,目光之中,隐隐透出傲色。
“何况这个李穆,出身寒门庶族,本不过一边鄙之地的伧荒武将,他如何不知,倘没有积出足够的声望和势力,贸然篡位,以他的出身和资历,如何能压服人心,坐得住这位子?”
“那时他是自知声势未满。何况有许氏前车之鉴,这才没有立即行那篡位之事。否则平定许乱之后,他为何迫不及待,借故又诛杀了逸安从兄等诸多反对他的士族名士?还不是因为陆朱对他诸多掣肘?如今他又不顾朝臣反对,一意孤行,大张旗鼓,定要倾举国之力,以大虞国祚为赌,冒险再次北伐。我若所料没错,待他事成归来,便是我孤儿寡母的穷途末日了……”
高雍容双目渐渐泛红,泪光点点。
“阿弥,阿姐求你了,你就当是在助我一臂之力,答应了吧!”
“阿姐……我便是嫁了他,又能为你做什么?”
半晌,高洛神低声问道,声含无力。
“他能扶登儿上位,便也能废了登儿自立为帝。废立不过全在他一念之间。阿姐想着,他既倾慕于你,你若嫁他,有了联姻之亲,加上借你之力从中转圜,日后李穆即便效仿许逆做出移鼎之事,我孤儿寡母,不定还能求个平安,安然终老此生,否则,他岂会容我母子?只怕到时,死无葬身之地!”
高洛神螓首低垂,身影如同凝固住了,一动不动。
高雍容注视着她,也未再开口说话。
身后忽然响起一阵细碎的脚步之声。
高洛神循声转头,见自己那个六岁的外甥萧珣,穿着一身小小的龙袍,从后殿一扇门中奔了出来,奔到她的面前,跪了下去。
“姨母若是不肯救我,登儿便不起来了!”
幼帝语带稚音,双手紧紧攀住她的衣角,睁大眼睛,仰头望着她,双眸一眨不眨。
***
一个月后,隆元二年的暮春,为了李穆准备已久的北伐大事能如期发兵,高洛神几乎是在仓促之间,完成了和他的婚事。
无疑,这是一场全城关注的盛大婚礼。
一个是高门贵女,才貌无双。唯一一首流传出去的少女时与族中诸从兄弟共同进学时所作的怀古之诗,至今仍被坊间传抄。
一个是大司马,普通南朝人的心目中,代表着南人血气和无上荣光的战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冗长婚礼过后,高洛神一身嫁衣,独自坐在大司马府那间专为今夜而铺的洞房之中,静静等待着自己生命中第二个丈夫的到来。
但除了这个原因,许泌的动机,深究下去,却不止于此。
旁人或许不知,杨宣却心知肚明。
就在战云笼罩的那段时日里,高允等人已经前去江北备战,大虞国内,朝野上下,实则依旧一片悲观。
北夏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相继吞并了柔然、匈奴、鲜卑人等建立的各种大小胡人政权,一统中原。
这一仗,无论从人口还是兵力来说,南北相差,太过悬殊。因此,即便高峤曾多次在朝堂论证,认为北夏看似强大,实则内部毫无粘合之力,大虞若上下齐心,与之决一死战,也并非没有取胜的可能,以鼓舞人心,但上从庙堂,下到普通民众,对于大虞能打赢这场仗,人人依然不抱太大的希望。
许泌也不例外。当初派兵之时,便以加强上游防备为由,暗中在自己经营了多年的荆襄一带保留了实力。
照许泌的打算,由高家领此战事,失利,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高家。许氏不但不必遭受责难,且借了这片保留地盘,趁着高氏受挫之际,倒极有可能,趁机取而代之。
杨宣当时便对许泌的部署有所觉察了,知他并没有如之前向高峤许诺的那样全力配合,因担心战事不利,心中还有些不满。
但身为许氏府兵之将,他也只能听命行事。
许泌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事,大虞不但打赢了,而且赢得如此迅速、漂亮。
高家的声望,也因这一战,愈发辉煌,衬得许氏倍加无力。
高家也就罢了,连战前原本和许家势均力敌的陆家,眼看也因子弟的杰出和与高家的联姻,将自家抛在了身后。
更不用说,倘若两家联姻,就此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朝廷之中,许氏最后的几分立足之地,怕是也要被夺走。
试问许泌,怎会甘心?
今日恰好却出了这样的事。寒门李穆,竟起了求娶高峤女儿的念头。
对于许泌来说,岂不是恰正好送来了一个机会?
高峤若为保守他一诺千金的君子美名,将女儿下嫁李穆。高家于士族间不但名誉扫地,陆家免不了也要遭人讥笑,不但如此,两家相互必也会生出嫌隙。
高峤若以士庶不通婚的理由拒绝李穆的求娶,依然与陆家联姻,难免落下一个不守信约的口实,和李穆也必将反目成仇。
此事,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对于许氏而言,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他又怎会加以阻拦?
况且,以杨宣对许泌的了解,这种局面之下,他恐怕更愿意看到李穆求娶成功。
即便李穆因做了高家女婿,日后投靠向了高家。但对于门阀来说,一个猛将的价值,不过也就是一件用得趁手的工具而已。
工具日后倘若对自己有了威胁,除去就是。
而门户之利,才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以李穆的年纪和此前阅历,他没机会接近这些门阀,也不可能想到如此深远。
想来此次,他也只是血气方刚,涉世不深,这才想要求娶高氏女而已。
他怎能知道,他的这个举动,无形中竟成了可能撬动高、许、陆这三家当朝顶级士族门户之间那种看似长久维持住了平衡的利益博弈的一把刀?
杨宣想通了这其中的关节,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才消下去的热汗,又滚滚而出。
门阀的力量有多么可怕,他再清楚不过。
绞杀像他们这样的庶族,让他们的子弟后裔永无出头之日,易如反掌。
杨宣再不犹豫,决定立刻去找李穆。
必须要让他知难而退,免得无形中卷入了这场门阀相争的暗流,日后怕是怎么死都不知道。
杨宣擦了擦汗,急忙抬步离去,却听身畔一道声音传来:“杨将军,留步!”
杨宣转头,见对面来了几个年轻男子。
一个是高峤侄儿高桓。另个,似是陆家的陆焕之,大冠高屐,叉手立在那里,淡淡地瞧着自己。
二人边上的另外一个男子,却要年长,与李穆相仿的年纪,二十多岁,身量颀长,面容清俊,气质如玉,但眉宇之间,却又带一缕士族子弟所罕见的英气,与今日到处可见的坐了牛车从城里来此观看犒军的施朱傅粉的士族子弟相比,宛若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这年轻男子,便是有名的陆家长子陆柬之。
今日兴平帝犒军,他的名字,赫赫亦在功臣之列,再有先前平定林邑之乱,两功并举,年纪轻轻,便晋位给事黄门侍郎,加建威将军。
杨宣自然认得他,但因地位悬殊,平日素无交往,此刻见他唇边含着温笑,衣袂当风,正向自己行来,不禁惊讶,立刻迎了上去。
陆柬之道:“久闻将军大名,有幸见得真容,果然威武。”
杨宣更是惊讶。
他早就听闻,陆光一向自矜身份,于士庶之别,极其看重。
却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陆氏长公子柬之,竟有高峤之风,言辞之中,丝毫没有瞧不起自己这种寒门武将的意思,忙道:“公子谬赞了,杨宣愧不敢当。”
寒暄完毕,陆柬之说:“将军威武过人,帐下李穆,亦非凡俗之辈,此次江北大战,不但立下奇功,一战成名,从前还于阵前救过子乐。李穆之勇,令人感佩。我视子乐,一向如同亲弟,早就想向李穆言谢,只是先前战事缠身,一直未曾有过机会。如今江北平定,正是良机。重阳在即,建康子弟,向来有重阳登高之乐。我欲到时,邀李穆同登城北覆舟山,共赏秋景,烦请将军代我转话,不日我便具贴邀约,以表诚意。”
杨宣再次惊讶,忙点头:“承公子邀约,机会难得,我代李穆多谢公子。这就转告于他。”
陆柬之颔首,与他拱手道别,这才离去。
他二人方才说话之时,高桓一直在旁,见杨宣去了,面露喜色,迎上来说:“多谢大兄成全!”
感激之色,溢于言表。
陆柬之含笑道:“便是没有你开口,我本也想向他致谢。正好趁此良机,到时大兄必遍邀建康名士,如何?”
高桓欢喜不已,一旁陆焕之皱眉异议:“大兄,他救了子乐,咱们自然要谢,只也不必如此兴师动众……”
陆柬之转头看向他,视线落在了他的脸上。
陆焕之今早出城观礼,脸上擦了香膏,又细细地傅了一层白.粉,一天下来,粉层脱落,混合着汗,在额头留下一道一道的痕迹,污粉有些沾在眉毛上,模样看起来,并不如何雅观。
高桓顺着陆柬之的目光望去,忍不住噗的一声,乐了。
陆焕之这才有所觉察,摸了摸脸,小声地辩解:“本也不想擦的,只是同行那些人全都……”
陆柬之微微皱了皱眉:“须眉男儿,整日却学那妇人调朱弄粉,难怪北人讥嘲我南人只有妇人和乳儿!”
陆焕之面红耳赤,急忙掏出一块手帕,用力擦脸。
高桓笑完,也是不忍好友落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忙替他打着圆场,心情颇是愉悦。
伯父不答应,那就退而求其次,能以陆柬之之名邀约,也是好的。想必李穆得知消息,应也欢喜。
高桓本想亲自找过去的,但想到伯父的禁令,虽百思不得其解,心底更是不满,终究还是不敢明着违背,便寻了陆柬之,终于达成了心愿。
他按捺住期待的心情,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只盼着重阳那日,早些到来才好。
……
已是亥时中了。
平常这辰点,高家已闭门,洛神也早睡下。
但今夜,整个高家却还灯火通明。高七带着家中奴仆,在外院翘首等待男主人的归来。
洛神此刻正陪在萧永嘉的身边。
萧永嘉见她打了个哈欠,便催她先回房去睡。
便是再困,洛神此刻也是不肯去睡的。
她撑大眼睛,摇头:“我不困。我要等阿耶回来。阿娘,我帮你梳梳头发吧。”
洛神有一把又黑又亮的秀发。垂下之时,在灯光下,宛如一匹闪着美丽光泽的上好绸缎。
这全得来于母亲萧永嘉。
她的一头青丝,美得曾被人以千金入赋,广为传播。
这掌故,还是早几年有一回,阿菊吃醉了酒,和洛神絮叨之时,无意说漏嘴的。
据说,长公主还只有洛神这么大时,当时尚未灭国、还打着忠于南虞旗号的鲜卑慕容氏,曾派使者南下建康,觐见先帝。
当时使团里,有一个年轻的鲜卑宗室,在先帝为使团举办的一场游宴上,偶遇清河公主,为公主所倾倒,不但效仿南人,花费重金请人写赋,表达自己对公主的仰慕,竟还期望大虞能下嫁公主。
自然了,先帝怎肯让自己骄傲而尊贵的公主女儿下嫁到北方那个业已摇摇欲坠的属国,便以公主已有婚约为由,拒了那个鲜卑人。鲜卑人抱憾而去。
晋江文学城欢迎您
***
李穆, 字敬臣,祖上曾为弘农郡守,因累世积功, 被封郡公。
神州陆沉、大虞皇室南渡之时,李氏祖上不愿随流南渡, 举家迁回了祖籍所在的淮北盱眙。
自皇室弃中原而南渡后,江北淮南一带的南北交界之处, 便成为了双方拉锯倾轧的战场,盗匪横行, 兵荒马乱, 但凡还有去路的边民,早已经逃离。
李穆祖父归乡之后,建造坞堡,收容无处可去的流民, 组建部曲,对抗着胡兵和盗匪的袭扰。势力最大的时候, 曾发展到部曲近万。
李穆祖上,便如此一边以一己之力,佑着一方安宁,一边盼着王师北上,光复中原。
然而,在苦苦坚守了几十年后, 期盼中的王师迟迟不见踪影, 而随着北方羯政权的建立, 李氏坞堡,终也孤掌难鸣,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败落。
二十多年前,李氏坞堡被攻破,李穆之父死于兵乱。李穆的母亲,带着当时十岁的李穆,随了逃亡的流民过江,来到江左,在京口安家,开始了艰难度日。
他十三岁便投军,从一个最低级的伍长,逐渐晋升,最后成为了应天军的核心人物。
这十年间,他率军三出江南,灭西蜀、南凉等北人政权,陆续收复了包括兖州在内的大半河南之地,将胡人驱至河北。
北伐大业,可谓半成,他亦因此,名震天下。
提起他的名字,胡人闻风退避,汉家无不仰望。
两年之前,时任兖州刺史、镇军大将军的李穆去往淮北,预备他人生中第四次,也是计划最大规模的一次北伐行动。世代刺于荆州的门阀许氏,趁机发动了叛乱。
叛兵不久就攻占了建康。为避兵锋,高洛神的姐夫,当时的太康帝被迫出走台城(注:特指东晋至南朝时期百官办公和皇宫的所在地,位于国都建康城内,本文架空,借用)。惊愤加上忧惧,不久便染病身亡。李穆闻讯,暂停北伐大计,领军赶回。在平定了许氏叛乱之后,接回了逃亡在外的皇后高雍容和四岁的皇太子萧珣。
当年,萧珣继位为帝,高雍容升为太后,大虞终于得以恢复了稳定。
但也是因此一变故,朝廷的格局,自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昔日那些掌握朝政,子弟门生遍布各处,势力足以和皇室分庭抗礼的门阀士族,在这次兵变过后,遭到了李穆的无情清洗。
许氏、陆氏、朱氏,这些曾相继执南朝牛耳,被时人仰望的昔日门阀,元气大伤,日渐败落。
李穆取而代之,官居大司马,封都督内外军事,录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权势达到了人臣所能企及的顶峰。
***
“阿姐,这太突然了。你怎会有此念头?你也知道的,陆郎去后,我便无意再嫁。何况我和大司马素昧平生。他若真存篡位移鼎之心,我便是嫁他,他又岂会因我一妇人而消了念头?”
高洛神终于回过了神,说道。
她早不再是多年前那个被父母疼在掌心、不谙世事的少女了。
如她这般的高门贵女,婚姻绝无自己选择的可能,向来只是服从于家族利益。
能像她一样,当年嫁得一个门当户对又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本就罕见——想来也是因此,招致上天见妒。新婚不过一年,陆氏失去了家族引以为傲的一个杰出子弟,她也失去了丈夫,寡居至今。
这些年来,向她求婚的人络绎不绝,高家之人,却从不逼迫于她。
今日,高雍容既如此开口了,她的所想,高洛神又岂会不知?故直言不讳。
“阿弥,别人不行,你却可以一试。”
高雍容盯着自己的妹妹,一字一字地说道。
高洛神目露迷惘。
“阿弥,你可还记得两年前许氏变乱,你随我与先帝南下,李穆前来救驾之时的情景?”
高洛神被她提醒了,细想起来,确实还是有些印象。
当时许氏叛军在后穷追不舍,慌乱中,她乘坐的马车翻下了山道,因受伤行动不便,怕连累了帝后,便自请分道。
她被送到了附近的宣城,暂时在那里落脚养伤。叛军随后追至此地,留部分兵力攻打宣城,围城长达月余之久。
就在城中粮草不继,守军失志,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李穆从天而降,亲自领兵前来,解了围城之困。
不但如此,他还亲自寻到了当时藏在密室之中的高洛神,派亲兵护送她到了安全的地方,直到叛乱结束之后,送她回了建康。
“宣城并非兵家要地,便是暂时失了,于平乱大局也无大碍。那时他刚从江北领兵南归,不去解最要紧的建康之困,却先去救了宣城,事后还亲自入城寻你。他已年过三旬,我却听闻,他从未娶妻。说他对你别有用心,不为过吧?”
高雍容的话,令高洛神感到有些难堪,摇头。
“阿姐,你必是误会了。我和大司马素昧平生,宣城之前,连面都未曾见过,回建康后,也再无往来,他又怎会对我有心?何况我记得清清楚楚,当日解了宣城之困,他寻到我时,不过只交待了几句,丝毫无越礼之处,不但话未多说一句,他甚至也未多看我一眼,又何来的别有用心?”
高雍容微笑。
“阿弥,以你才貌,加我高氏之望,男子暗中倾慕于你,又有何奇怪?他未娶妻,亦不好色。从前有人送他美人美童,他皆推辞不受。这便罢了,这些年间,他权势逼人,自不乏有士族愿抛开门户,主动提出和他联姻,他却一概以北伐不竟,无意成家的理由给拒了。但前两日,我派人见他,向他透了有意将你嫁他的消息,以此探听他的口风,他却应了。”
“什么?阿姐你已经对他说了?你怎不先告知于我?”
高洛神再次大吃了一惊。
相较于高洛神的失态,高雍容的神色却不见丝毫波澜。
或许,堂妹的反应,本就在她的预料之中。
宫室之中,只她姐妹二人。
她走到了堂妹的身边,牵住她的手,引她坐于榻上,自己亦同坐于侧。
“阿弥,阿姐先前只为探听大司马的口风,故未告知于你。此刻唤你入宫,为的不就是和你商议吗?逸安与你,本是神仙眷侣,奈何他早去了,迄今已逾七年。你如今才不过二十五岁,正当女子一生大好年华,难道真要就此红颜凋老,孤守一生?逸安若是有灵,必也不愿见你如此。李穆虽出身庶族,但时至今日,莫说是我高家和萧氏皇族,放眼大虞,又有哪一门户能撼动他地位半分?叫你嫁他,是委屈了你!但你也亲眼见过,他样貌才干,也是不差,和你亦算匹配……”
“阿姐,你不要说了。此事不妥!我是不会答应的!”
高洛神心乱如麻,打断了高雍容的劝辞。
高雍容面上的微笑消失了,神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她起身,慢慢行到宫室的一扇南窗之前,朝外默立了片刻,转过身。
“阿弥,从小到大,阿姐待你如何?”
高峤尚长公主,夫妇虽对爱女爱若珍宝,但感情并不融洽,二人只生了她一个女儿。
高雍容虽是堂姐,但因比高洛神大了五岁,从小到大,待高洛神如同亲妹,无论吃的用的,但凡有好的,必先让高洛神挑选。
这些身外物,都还罢了。
高洛神八岁那年,外出游玩之际,不慎触了一窝马蜂,马蜂追蜇她的时候,高雍容不顾一切将她扑在身下,脱了自己衣物遮她头脸。待仆从驱散马蜂,二人被救出时,高洛神安然无恙,而高雍容却被蛰得不轻。回去之后,她面额肿胀,昏迷数日,若非后来求得良药,险些就此丧命。
阿姐待她的好,一件一件,高洛神又怎会忘记?
“阿姐,你胜似我的亲姐。我至今记得,八岁那年,你为救我,险些丧命。”
高雍容凝视着高洛神,忽走到高洛神的面前,竟跪在了她的面前。
“阿姐,你快起来!你这是在做什么?”
高洛神吓了一跳,急忙扶起高雍容。
“阿弥,阿姐从未求你什么,这一回,阿姐求你了!李穆以北伐之功,这些年间,声望如日中天,两年前又借许氏叛乱之机,诛杀对他多有掣肘的陆、朱等人,手段狠辣,无所不用极其。如今我大虞,已经无人能够制他了。朝廷之事全由李穆操纵也就罢了,迟早,这天下,也会变成他李氏的天下。”
“阿姐……大司马应当不会如此……他若有心谋逆,两年之前,便不必接回你和登儿了……”
高洛神喃喃说道。
虽是在劝解高雍容,但语气却带着犹疑。恐怕就连她自己,也是心存疑虑。
高雍容冷笑一声。
“阿弥,你平日深居简出,如何知道人心叵测?他数次北伐,你以为他是一心想从胡虏手中为我大虞收复故地?不过是在聚拢人心,积聚声望罢了!元帝南渡以来,知人心向背,便借北伐之名,博取声望,再行打压对手之事,这种行径,当年的许家、陆家,这些一等一的世家大族,哪家又没有做过?便是我高氏,鼎盛之时,叔父身居高位,名满天下,契机不也是因我高氏子弟对羯一战而立下的汗马功劳吗?”
“大虞如今虽偏安江左,但萧氏国祚,却已延续两百年之久。两百年来,多少人觊觎皇位,企图取而代之。任他是宗室贵胄,或门阀士族,你可曾见到,有谁成事过?皇室血脉,上承于天,尊贵又岂容寻常人淆乱!”
言及此,高雍容挺直了肩背,目光之中,隐隐透出傲色。
“何况这个李穆,出身寒门庶族,本不过一边鄙之地的伧荒武将,他如何不知,倘没有积出足够的声望和势力,贸然篡位,以他的出身和资历,如何能压服人心,坐得住这位子?”
“那时他是自知声势未满。何况有许氏前车之鉴,这才没有立即行那篡位之事。否则平定许乱之后,他为何迫不及待,借故又诛杀了逸安从兄等诸多反对他的士族名士?还不是因为陆朱对他诸多掣肘?如今他又不顾朝臣反对,一意孤行,大张旗鼓,定要倾举国之力,以大虞国祚为赌,冒险再次北伐。我若所料没错,待他事成归来,便是我孤儿寡母的穷途末日了……”
高雍容双目渐渐泛红,泪光点点。
“阿弥,阿姐求你了,你就当是在助我一臂之力,答应了吧!”
“阿姐……我便是嫁了他,又能为你做什么?”
半晌,高洛神低声问道,声含无力。
“他能扶登儿上位,便也能废了登儿自立为帝。废立不过全在他一念之间。阿姐想着,他既倾慕于你,你若嫁他,有了联姻之亲,加上借你之力从中转圜,日后李穆即便效仿许逆做出移鼎之事,我孤儿寡母,不定还能求个平安,安然终老此生,否则,他岂会容我母子?只怕到时,死无葬身之地!”
高洛神螓首低垂,身影如同凝固住了,一动不动。
高雍容注视着她,也未再开口说话。
身后忽然响起一阵细碎的脚步之声。
高洛神循声转头,见自己那个六岁的外甥萧珣,穿着一身小小的龙袍,从后殿一扇门中奔了出来,奔到她的面前,跪了下去。
“姨母若是不肯救我,登儿便不起来了!”
幼帝语带稚音,双手紧紧攀住她的衣角,睁大眼睛,仰头望着她,双眸一眨不眨。
***
一个月后,隆元二年的暮春,为了李穆准备已久的北伐大事能如期发兵,高洛神几乎是在仓促之间,完成了和他的婚事。
无疑,这是一场全城关注的盛大婚礼。
一个是高门贵女,才貌无双。唯一一首流传出去的少女时与族中诸从兄弟共同进学时所作的怀古之诗,至今仍被坊间传抄。
一个是大司马,普通南朝人的心目中,代表着南人血气和无上荣光的战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冗长婚礼过后,高洛神一身嫁衣,独自坐在大司马府那间专为今夜而铺的洞房之中,静静等待着自己生命中第二个丈夫的到来。
但除了这个原因,许泌的动机,深究下去,却不止于此。
旁人或许不知,杨宣却心知肚明。
就在战云笼罩的那段时日里,高允等人已经前去江北备战,大虞国内,朝野上下,实则依旧一片悲观。
北夏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相继吞并了柔然、匈奴、鲜卑人等建立的各种大小胡人政权,一统中原。
这一仗,无论从人口还是兵力来说,南北相差,太过悬殊。因此,即便高峤曾多次在朝堂论证,认为北夏看似强大,实则内部毫无粘合之力,大虞若上下齐心,与之决一死战,也并非没有取胜的可能,以鼓舞人心,但上从庙堂,下到普通民众,对于大虞能打赢这场仗,人人依然不抱太大的希望。
许泌也不例外。当初派兵之时,便以加强上游防备为由,暗中在自己经营了多年的荆襄一带保留了实力。
照许泌的打算,由高家领此战事,失利,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高家。许氏不但不必遭受责难,且借了这片保留地盘,趁着高氏受挫之际,倒极有可能,趁机取而代之。
杨宣当时便对许泌的部署有所觉察了,知他并没有如之前向高峤许诺的那样全力配合,因担心战事不利,心中还有些不满。
但身为许氏府兵之将,他也只能听命行事。
许泌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事,大虞不但打赢了,而且赢得如此迅速、漂亮。
高家的声望,也因这一战,愈发辉煌,衬得许氏倍加无力。
高家也就罢了,连战前原本和许家势均力敌的陆家,眼看也因子弟的杰出和与高家的联姻,将自家抛在了身后。
更不用说,倘若两家联姻,就此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朝廷之中,许氏最后的几分立足之地,怕是也要被夺走。
试问许泌,怎会甘心?
今日恰好却出了这样的事。寒门李穆,竟起了求娶高峤女儿的念头。
对于许泌来说,岂不是恰正好送来了一个机会?
高峤若为保守他一诺千金的君子美名,将女儿下嫁李穆。高家于士族间不但名誉扫地,陆家免不了也要遭人讥笑,不但如此,两家相互必也会生出嫌隙。
高峤若以士庶不通婚的理由拒绝李穆的求娶,依然与陆家联姻,难免落下一个不守信约的口实,和李穆也必将反目成仇。
此事,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对于许氏而言,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他又怎会加以阻拦?
况且,以杨宣对许泌的了解,这种局面之下,他恐怕更愿意看到李穆求娶成功。
即便李穆因做了高家女婿,日后投靠向了高家。但对于门阀来说,一个猛将的价值,不过也就是一件用得趁手的工具而已。
工具日后倘若对自己有了威胁,除去就是。
而门户之利,才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以李穆的年纪和此前阅历,他没机会接近这些门阀,也不可能想到如此深远。
想来此次,他也只是血气方刚,涉世不深,这才想要求娶高氏女而已。
他怎能知道,他的这个举动,无形中竟成了可能撬动高、许、陆这三家当朝顶级士族门户之间那种看似长久维持住了平衡的利益博弈的一把刀?
杨宣想通了这其中的关节,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才消下去的热汗,又滚滚而出。
门阀的力量有多么可怕,他再清楚不过。
绞杀像他们这样的庶族,让他们的子弟后裔永无出头之日,易如反掌。
杨宣再不犹豫,决定立刻去找李穆。
必须要让他知难而退,免得无形中卷入了这场门阀相争的暗流,日后怕是怎么死都不知道。
杨宣擦了擦汗,急忙抬步离去,却听身畔一道声音传来:“杨将军,留步!”
杨宣转头,见对面来了几个年轻男子。
一个是高峤侄儿高桓。另个,似是陆家的陆焕之,大冠高屐,叉手立在那里,淡淡地瞧着自己。
二人边上的另外一个男子,却要年长,与李穆相仿的年纪,二十多岁,身量颀长,面容清俊,气质如玉,但眉宇之间,却又带一缕士族子弟所罕见的英气,与今日到处可见的坐了牛车从城里来此观看犒军的施朱傅粉的士族子弟相比,宛若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这年轻男子,便是有名的陆家长子陆柬之。
今日兴平帝犒军,他的名字,赫赫亦在功臣之列,再有先前平定林邑之乱,两功并举,年纪轻轻,便晋位给事黄门侍郎,加建威将军。
杨宣自然认得他,但因地位悬殊,平日素无交往,此刻见他唇边含着温笑,衣袂当风,正向自己行来,不禁惊讶,立刻迎了上去。
陆柬之道:“久闻将军大名,有幸见得真容,果然威武。”
杨宣更是惊讶。
他早就听闻,陆光一向自矜身份,于士庶之别,极其看重。
却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陆氏长公子柬之,竟有高峤之风,言辞之中,丝毫没有瞧不起自己这种寒门武将的意思,忙道:“公子谬赞了,杨宣愧不敢当。”
寒暄完毕,陆柬之说:“将军威武过人,帐下李穆,亦非凡俗之辈,此次江北大战,不但立下奇功,一战成名,从前还于阵前救过子乐。李穆之勇,令人感佩。我视子乐,一向如同亲弟,早就想向李穆言谢,只是先前战事缠身,一直未曾有过机会。如今江北平定,正是良机。重阳在即,建康子弟,向来有重阳登高之乐。我欲到时,邀李穆同登城北覆舟山,共赏秋景,烦请将军代我转话,不日我便具贴邀约,以表诚意。”
杨宣再次惊讶,忙点头:“承公子邀约,机会难得,我代李穆多谢公子。这就转告于他。”
陆柬之颔首,与他拱手道别,这才离去。
他二人方才说话之时,高桓一直在旁,见杨宣去了,面露喜色,迎上来说:“多谢大兄成全!”
感激之色,溢于言表。
陆柬之含笑道:“便是没有你开口,我本也想向他致谢。正好趁此良机,到时大兄必遍邀建康名士,如何?”
高桓欢喜不已,一旁陆焕之皱眉异议:“大兄,他救了子乐,咱们自然要谢,只也不必如此兴师动众……”
陆柬之转头看向他,视线落在了他的脸上。
陆焕之今早出城观礼,脸上擦了香膏,又细细地傅了一层白.粉,一天下来,粉层脱落,混合着汗,在额头留下一道一道的痕迹,污粉有些沾在眉毛上,模样看起来,并不如何雅观。
高桓顺着陆柬之的目光望去,忍不住噗的一声,乐了。
陆焕之这才有所觉察,摸了摸脸,小声地辩解:“本也不想擦的,只是同行那些人全都……”
陆柬之微微皱了皱眉:“须眉男儿,整日却学那妇人调朱弄粉,难怪北人讥嘲我南人只有妇人和乳儿!”
陆焕之面红耳赤,急忙掏出一块手帕,用力擦脸。
高桓笑完,也是不忍好友落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忙替他打着圆场,心情颇是愉悦。
伯父不答应,那就退而求其次,能以陆柬之之名邀约,也是好的。想必李穆得知消息,应也欢喜。
高桓本想亲自找过去的,但想到伯父的禁令,虽百思不得其解,心底更是不满,终究还是不敢明着违背,便寻了陆柬之,终于达成了心愿。
他按捺住期待的心情,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只盼着重阳那日,早些到来才好。
……
已是亥时中了。
平常这辰点,高家已闭门,洛神也早睡下。
但今夜,整个高家却还灯火通明。高七带着家中奴仆,在外院翘首等待男主人的归来。
洛神此刻正陪在萧永嘉的身边。
萧永嘉见她打了个哈欠,便催她先回房去睡。
便是再困,洛神此刻也是不肯去睡的。
她撑大眼睛,摇头:“我不困。我要等阿耶回来。阿娘,我帮你梳梳头发吧。”
洛神有一把又黑又亮的秀发。垂下之时,在灯光下,宛如一匹闪着美丽光泽的上好绸缎。
这全得来于母亲萧永嘉。
她的一头青丝,美得曾被人以千金入赋,广为传播。
这掌故,还是早几年有一回,阿菊吃醉了酒,和洛神絮叨之时,无意说漏嘴的。
据说,长公主还只有洛神这么大时,当时尚未灭国、还打着忠于南虞旗号的鲜卑慕容氏,曾派使者南下建康,觐见先帝。
当时使团里,有一个年轻的鲜卑宗室,在先帝为使团举办的一场游宴上,偶遇清河公主,为公主所倾倒,不但效仿南人,花费重金请人写赋,表达自己对公主的仰慕,竟还期望大虞能下嫁公主。
自然了,先帝怎肯让自己骄傲而尊贵的公主女儿下嫁到北方那个业已摇摇欲坠的属国,便以公主已有婚约为由,拒了那个鲜卑人。鲜卑人抱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