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李渊的坦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突厥你是怎么看的?”聊着聊着,难免会聊到了天下格局,尽管已经被退休,可不见得李渊就不关心时政,只因他在位的时候,突厥给予他的屈辱太多了,故而,对突厥是念念不忘。
“大唐威慑天下垫脚石。”
李渊道:“这话不假,可是与突厥一战,大唐只能胜不能败,而且还是大胜,不灭国,便是失败。唯有如此,才能震慑宵小,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大唐立国之初,我们还没有资格与突厥一争高小,所以,我只能忍。现在,我们是有一战之力了,可形势依然严峻,因为我们不能失败,一旦失败了将万劫不复,要怪只怪杨广把大好江山败得太彻底了,人口是大唐致命的短板,没有人口,就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就不会形成强大的军队。当初,我唐军是内战的一把好手,杀得各路诸侯溃不成军,可为何遇到了突厥就一厥不振了呢?很简单,我们军队是一群放下锄头的老百姓,借助猛将的威势,与同样的军队打仗自然顺风顺水,可是面对突厥这种强兵,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只能忍。只能当孙子。强汉是怎么来的?是经过三四代人当孙子的代价换来的。汉武帝是厉害,可如果没有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积累,他打得过强大的匈奴吗?”
“父皇……”
李渊的话,让李世民神色动容,低头道:“儿臣……。”
“父皇知道!”李渊神色复杂,轻叹道:“知子莫若父……哈,这话在我说来确实有些惭愧……我一直以慈父自诩,到了最后才发现不过是个糊涂父亲。这些年我深居太极宫,自我反省终于意识到,造成当日那局面,我是罪魁祸首啊。我太原起兵,不数年间一统河山大唐定鼎。常人都认为我以拯救天下苍生于沸鼎,纯出公心,所以天命在身,得上天庇佑,获得天下。可是谁知道为了这个天下我所失去的?太原举事,导致河东老家受到牵连,除建成、元吉外,所有儿孙子女家仆妾俾都遭杀害。我自幼丧父丧兄,年不过九岁便继任国公,未能体会到亲情的感觉。这午夜梦回,自是伤怀万分。我常年奔波在外,以致儿孙有爹如同没爹,甚至累得他们惨死,心中难安,也倍加珍惜你们。以至于犯了弥天大过……我当皇帝时,因为欠你们实在太多太多,所以对你们确实纵容过度。元吉所作所为若依法理处置,百死难辞其咎,我心如明镜,却依然包庇纵容,耐心呵护。纵观古今,找不到一个皇帝如我那般,因爱子情深,看淡了君臣礼法,枉顾了国家的律法”
李世民低头不言,心下却是万分赞同李渊的这番话。
李渊对他们几个儿子的宠爱放纵,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试问有那个皇帝纵容自己儿子自己拥兵开府、分权割地,甚至影响到圣旨的权威,也不闻不问。
李渊续道:“这俗话都有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可我对你们的放纵却导致太子令与二王教命发至,官员竟如圣旨一般承办,若有冲突唯以到达先后为准,无大小之别。你与大郎、四郎虽无皇帝之名,却掌着等同皇帝的权势。你自小便逞强好胜。有此权势,如何能够不动他心。是我自以为是,单方面的以为你们兄弟齐心……实在未曾想到,因为我的纵容、懒惰,铸造了人伦惨剧。”
“儿臣……”李世民喉咙发哑。在他的父亲面前无法否认,这个皇帝之位,来的确实不正当。
李渊示意他不要说下去,“这立长不立幼虽说是古来的祖训,但古往今来又有几个皇帝严苛遵守?我并非迂腐之人。也想大唐千秋万世,长盛不衰。你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你的功劳,朕如何不知。也不是没有人跟朕提议,说秦王功高盖世,理应立为太子。针对这方面,我并非没有考虑过,而是经过多番慎重的思考。选择你大哥。绝不是是因为古训也不是因为父皇偏心,而是我觉得大郎更加适合。至少在当时看来,大郎确实你比适合的多……”
李世民心中不服。
李渊依旧笑着摇了摇头,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我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是拥有大郎、你还有平阳这三个子女。你们都是人中龙凤。拥有着远胜他人的干略能力。有子女如你们,作为一个父亲,我怎能不骄傲。但你们性子各有不同,大郎性子温和,处事面面俱到,有理有据。而你性子刚烈,虽智勇兼备。却喜欢争强好胜,满怀雄心壮志。至于平阳。刚直不阿,情义双全。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世人得一麒麟子便足以自豪,父皇我有三位,早已知足。平阳身为女儿家,自是不论。大唐第二世皇帝毫无疑问的就在你们兄弟之间。你们都有那个才智能力,但是我认为天下初经大乱,需要的是治理,需要的是巩固,而不是过量的野望。你大哥有文景之能,而你却有汉武的野望。我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历代的史实得出了一个结论,你大哥更适合当太子当皇帝,因为这天下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不是连续不断的战争。你的性子太过好强,我担心你承受不了突厥给我大唐的屈辱,而选择愤然一战,就像当初的杨广。”
李世民心中一禀,想不到自己这位父亲竟然将他看的如此透彻,忙道:“儿臣绝不会步入杨广的后尘。”
“这个,我是不是应该回避一下。”一边的秦风,只听得心惊胆战,汗流浃背,这种皇家秘密真是要他这外人的命。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如坐针毡。
“不必。”李渊、李世民父子异口同声的说着,而后又相顾一笑。
李渊对秦风道:“这是我思考多年的一点心得对你也一样有用,放在国家是国之大事,放在小家亦是治家之道。悲剧发生一次,就足够永世难忘,我不希望后人再次上演当天的悲剧。这种事情,人家不说,不表示不知道,不说是因为害怕而已,既然发生了就不怕人说,不怕人念,人家念了才让我们记得更加深刻,才能引以为戒,终身难忘。”
秦风心里明白李渊这是将他视为自己一家人了,所以不怕出丑丢面子,便也不在乎什么。当然,他也知道李世民的为人,自然不会因此而责怪自己什么的。
“小子,都说你聪明,那么你就凭良心说说,这杨广是好人还是坏人。”李渊把矛头指向了秦风。
秦风知道李渊、李世民不需要听假话,稍作思忖,便道:“弊在当代,功在千秋。”
杨广是一位试图延续辉煌、维护国威的皇帝,并且一直以理想主义治理国家,但他的自负心理与官宦背景,严重左右了他的治国理念与方法,最终导致统治的失败,国家的灭亡。虽然我们不能否认隋炀帝的美好初衷,但滥用民力、铺张浪费、迷信武力、炫耀国威的做法必须予以批判。历史上留下的关于隋炀帝的材料非常少,其中还增添了许多虚假成分,使得隋炀帝千百年来一直是昏君的同义词。但是不能简单地得出隋炀帝是昏君、暴君的结论。与此相反,隋炀帝开凿了举世闻名、泽被后世的京杭大运河,他执政时期的一系列改革,为唐朝盛世的到来做了必要的准备。隋炀帝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人物。各种历史版本都在说杨广恶劣到了极点,不但杀父,淫庶***亲妹,而且还有着佳丽三千,可事实上,杨广根本不是好色之徒,他的女人就那么几个,这一点,单从他的子嗣就可以看出一二,他堂堂一代帝王,就只有杨昭、杨暕、杨杲,以及一个早夭的杨铭,而且,都是萧皇后生的。至于女儿,也就南阳公主与嫁给李世民的杨妃而已。仅是这一点,说他荒淫成性就说不过去。
“‘弊在当代,功在千秋’?这话说得很好。只说过而不论功,对他有失公允。”
李渊点了点头道:“现在世人谩骂杨广,将杨广贬的一文不值。主要还是乱世时,诸侯为了巩固自己的名望,让百姓拥护而恶意散布的一些根本不属于他的谣言罢了,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咱们的功劳。”李渊说得很坦然。
“我相信,如果我失败,或者大唐失败了。我们也与杨广一样,背负着本不属于我们的恶名。”
“二郎,你认为杨广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世民认真的听着,对于李渊的这番话是极为赞同,听李渊问到自己,不假思索道:“风儿年少,你不知杨广,情有可愿。其实我们这些有机会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杨广并非一无是处。他能力不差,只是没有看清天下的本质。前朝经过大乱之后,民心思定。文帝杨坚极擅敛财,国库虽然充裕,却是典型的国富民弱。面对如此局面,作为一国之君,首要做的是让百姓也跟着富裕起来。可偏偏杨广野心太大,雄心太广,直接给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意图成就一番大业。可惜好高骛远,不但没有好好的治理国家,让百姓富裕起来。反而连续不断的压榨民力,直接导致了大隋王朝的灭亡。”
平心而论杨广确实有着超凡寻常的智力和胆略,以他干的每一件事拿出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德政。
他为了更好地控制华北,营造了东都洛阳;为了使江南和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开凿了南北大运河,数次巡游江都;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上,他掘长堑,修驰道,筑长城;在武略上,他出塞北巡突厥,向南打到林邑,向西经略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击破吐谷浑,把青海省重新纳入了中国版图。在对外交流上也是显著,他派遣使节远赴波斯,还渡海通使了南洋,联系扶桑。
这成就细说起来,秦皇汉武也不过如此。
但是有一个细节必需了解:秦拥有百年基业,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历代秦王大多雄才大略,唯一逊色无能的也有吕不韦这样的相国把持朝政,国力之强悍,远胜六国。即便如此,秦始皇也花了足足十年时间一统天下。而汉武帝拥有文景遗留下来的积蓄,他从元光二年开始诱击匈奴于马邑一直到卫青出塞千里杀至赵信城,霍去病封狼居胥山至,一共打了十四年。
而杨广呢?仁寿四年开始大展拳脚到把这么些个千秋伟业都干完,总共只用了八年的时间。(未完待续。)
“对突厥你是怎么看的?”聊着聊着,难免会聊到了天下格局,尽管已经被退休,可不见得李渊就不关心时政,只因他在位的时候,突厥给予他的屈辱太多了,故而,对突厥是念念不忘。
“大唐威慑天下垫脚石。”
李渊道:“这话不假,可是与突厥一战,大唐只能胜不能败,而且还是大胜,不灭国,便是失败。唯有如此,才能震慑宵小,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大唐立国之初,我们还没有资格与突厥一争高小,所以,我只能忍。现在,我们是有一战之力了,可形势依然严峻,因为我们不能失败,一旦失败了将万劫不复,要怪只怪杨广把大好江山败得太彻底了,人口是大唐致命的短板,没有人口,就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就不会形成强大的军队。当初,我唐军是内战的一把好手,杀得各路诸侯溃不成军,可为何遇到了突厥就一厥不振了呢?很简单,我们军队是一群放下锄头的老百姓,借助猛将的威势,与同样的军队打仗自然顺风顺水,可是面对突厥这种强兵,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只能忍。只能当孙子。强汉是怎么来的?是经过三四代人当孙子的代价换来的。汉武帝是厉害,可如果没有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积累,他打得过强大的匈奴吗?”
“父皇……”
李渊的话,让李世民神色动容,低头道:“儿臣……。”
“父皇知道!”李渊神色复杂,轻叹道:“知子莫若父……哈,这话在我说来确实有些惭愧……我一直以慈父自诩,到了最后才发现不过是个糊涂父亲。这些年我深居太极宫,自我反省终于意识到,造成当日那局面,我是罪魁祸首啊。我太原起兵,不数年间一统河山大唐定鼎。常人都认为我以拯救天下苍生于沸鼎,纯出公心,所以天命在身,得上天庇佑,获得天下。可是谁知道为了这个天下我所失去的?太原举事,导致河东老家受到牵连,除建成、元吉外,所有儿孙子女家仆妾俾都遭杀害。我自幼丧父丧兄,年不过九岁便继任国公,未能体会到亲情的感觉。这午夜梦回,自是伤怀万分。我常年奔波在外,以致儿孙有爹如同没爹,甚至累得他们惨死,心中难安,也倍加珍惜你们。以至于犯了弥天大过……我当皇帝时,因为欠你们实在太多太多,所以对你们确实纵容过度。元吉所作所为若依法理处置,百死难辞其咎,我心如明镜,却依然包庇纵容,耐心呵护。纵观古今,找不到一个皇帝如我那般,因爱子情深,看淡了君臣礼法,枉顾了国家的律法”
李世民低头不言,心下却是万分赞同李渊的这番话。
李渊对他们几个儿子的宠爱放纵,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试问有那个皇帝纵容自己儿子自己拥兵开府、分权割地,甚至影响到圣旨的权威,也不闻不问。
李渊续道:“这俗话都有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可我对你们的放纵却导致太子令与二王教命发至,官员竟如圣旨一般承办,若有冲突唯以到达先后为准,无大小之别。你与大郎、四郎虽无皇帝之名,却掌着等同皇帝的权势。你自小便逞强好胜。有此权势,如何能够不动他心。是我自以为是,单方面的以为你们兄弟齐心……实在未曾想到,因为我的纵容、懒惰,铸造了人伦惨剧。”
“儿臣……”李世民喉咙发哑。在他的父亲面前无法否认,这个皇帝之位,来的确实不正当。
李渊示意他不要说下去,“这立长不立幼虽说是古来的祖训,但古往今来又有几个皇帝严苛遵守?我并非迂腐之人。也想大唐千秋万世,长盛不衰。你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你的功劳,朕如何不知。也不是没有人跟朕提议,说秦王功高盖世,理应立为太子。针对这方面,我并非没有考虑过,而是经过多番慎重的思考。选择你大哥。绝不是是因为古训也不是因为父皇偏心,而是我觉得大郎更加适合。至少在当时看来,大郎确实你比适合的多……”
李世民心中不服。
李渊依旧笑着摇了摇头,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我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是拥有大郎、你还有平阳这三个子女。你们都是人中龙凤。拥有着远胜他人的干略能力。有子女如你们,作为一个父亲,我怎能不骄傲。但你们性子各有不同,大郎性子温和,处事面面俱到,有理有据。而你性子刚烈,虽智勇兼备。却喜欢争强好胜,满怀雄心壮志。至于平阳。刚直不阿,情义双全。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世人得一麒麟子便足以自豪,父皇我有三位,早已知足。平阳身为女儿家,自是不论。大唐第二世皇帝毫无疑问的就在你们兄弟之间。你们都有那个才智能力,但是我认为天下初经大乱,需要的是治理,需要的是巩固,而不是过量的野望。你大哥有文景之能,而你却有汉武的野望。我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历代的史实得出了一个结论,你大哥更适合当太子当皇帝,因为这天下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不是连续不断的战争。你的性子太过好强,我担心你承受不了突厥给我大唐的屈辱,而选择愤然一战,就像当初的杨广。”
李世民心中一禀,想不到自己这位父亲竟然将他看的如此透彻,忙道:“儿臣绝不会步入杨广的后尘。”
“这个,我是不是应该回避一下。”一边的秦风,只听得心惊胆战,汗流浃背,这种皇家秘密真是要他这外人的命。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如坐针毡。
“不必。”李渊、李世民父子异口同声的说着,而后又相顾一笑。
李渊对秦风道:“这是我思考多年的一点心得对你也一样有用,放在国家是国之大事,放在小家亦是治家之道。悲剧发生一次,就足够永世难忘,我不希望后人再次上演当天的悲剧。这种事情,人家不说,不表示不知道,不说是因为害怕而已,既然发生了就不怕人说,不怕人念,人家念了才让我们记得更加深刻,才能引以为戒,终身难忘。”
秦风心里明白李渊这是将他视为自己一家人了,所以不怕出丑丢面子,便也不在乎什么。当然,他也知道李世民的为人,自然不会因此而责怪自己什么的。
“小子,都说你聪明,那么你就凭良心说说,这杨广是好人还是坏人。”李渊把矛头指向了秦风。
秦风知道李渊、李世民不需要听假话,稍作思忖,便道:“弊在当代,功在千秋。”
杨广是一位试图延续辉煌、维护国威的皇帝,并且一直以理想主义治理国家,但他的自负心理与官宦背景,严重左右了他的治国理念与方法,最终导致统治的失败,国家的灭亡。虽然我们不能否认隋炀帝的美好初衷,但滥用民力、铺张浪费、迷信武力、炫耀国威的做法必须予以批判。历史上留下的关于隋炀帝的材料非常少,其中还增添了许多虚假成分,使得隋炀帝千百年来一直是昏君的同义词。但是不能简单地得出隋炀帝是昏君、暴君的结论。与此相反,隋炀帝开凿了举世闻名、泽被后世的京杭大运河,他执政时期的一系列改革,为唐朝盛世的到来做了必要的准备。隋炀帝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人物。各种历史版本都在说杨广恶劣到了极点,不但杀父,淫庶***亲妹,而且还有着佳丽三千,可事实上,杨广根本不是好色之徒,他的女人就那么几个,这一点,单从他的子嗣就可以看出一二,他堂堂一代帝王,就只有杨昭、杨暕、杨杲,以及一个早夭的杨铭,而且,都是萧皇后生的。至于女儿,也就南阳公主与嫁给李世民的杨妃而已。仅是这一点,说他荒淫成性就说不过去。
“‘弊在当代,功在千秋’?这话说得很好。只说过而不论功,对他有失公允。”
李渊点了点头道:“现在世人谩骂杨广,将杨广贬的一文不值。主要还是乱世时,诸侯为了巩固自己的名望,让百姓拥护而恶意散布的一些根本不属于他的谣言罢了,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咱们的功劳。”李渊说得很坦然。
“我相信,如果我失败,或者大唐失败了。我们也与杨广一样,背负着本不属于我们的恶名。”
“二郎,你认为杨广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世民认真的听着,对于李渊的这番话是极为赞同,听李渊问到自己,不假思索道:“风儿年少,你不知杨广,情有可愿。其实我们这些有机会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杨广并非一无是处。他能力不差,只是没有看清天下的本质。前朝经过大乱之后,民心思定。文帝杨坚极擅敛财,国库虽然充裕,却是典型的国富民弱。面对如此局面,作为一国之君,首要做的是让百姓也跟着富裕起来。可偏偏杨广野心太大,雄心太广,直接给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意图成就一番大业。可惜好高骛远,不但没有好好的治理国家,让百姓富裕起来。反而连续不断的压榨民力,直接导致了大隋王朝的灭亡。”
平心而论杨广确实有着超凡寻常的智力和胆略,以他干的每一件事拿出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德政。
他为了更好地控制华北,营造了东都洛阳;为了使江南和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开凿了南北大运河,数次巡游江都;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上,他掘长堑,修驰道,筑长城;在武略上,他出塞北巡突厥,向南打到林邑,向西经略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击破吐谷浑,把青海省重新纳入了中国版图。在对外交流上也是显著,他派遣使节远赴波斯,还渡海通使了南洋,联系扶桑。
这成就细说起来,秦皇汉武也不过如此。
但是有一个细节必需了解:秦拥有百年基业,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历代秦王大多雄才大略,唯一逊色无能的也有吕不韦这样的相国把持朝政,国力之强悍,远胜六国。即便如此,秦始皇也花了足足十年时间一统天下。而汉武帝拥有文景遗留下来的积蓄,他从元光二年开始诱击匈奴于马邑一直到卫青出塞千里杀至赵信城,霍去病封狼居胥山至,一共打了十四年。
而杨广呢?仁寿四年开始大展拳脚到把这么些个千秋伟业都干完,总共只用了八年的时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