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路忧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转眼到了初秋,地处朝鲜半岛中部的仁川一带令人难耐的酷暑已经过去,早晚凉风习习,正午时光也不很热了,在海岸沿岸的一片田野间,几名穿着白色衬衫的西洋人,正在对土地进行测量,而在不远处,几名朝鲜民夫则神情各异的看着那些忙碌的西洋人。
比于田间的气氛的诡异,在江畔边却显得很是热闹,数百名讲着山东话的苦力,正将江边将木桩夯入江中,一条伸入江中数十米木制的栈桥以及木制浮码头,已经初显雏形,在码头后方,十几栋简易的木制西式房层坐落在土路边,而位于江边那座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渔村,这会却只剩下遍地断垣残壁。
这里便是仁川,准确的来说是仁川特区,尽管早在三个月前,占地6000亩的特区即于完成堪界,并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下,完成租地工作,但特区建设不过仅仅只是刚刚开始,十几名来自上海、香港甚至欧洲的建筑师,根据仁川的地势地貌进行区域划分,并借鉴参考法国、德国等先进的城市建筑设计,初步确定了华租界规划方针。
在江畔的两条土路交汇处,也就是规划中的“特区公署”坐落着一栋简易的木板房,在这间房屋内,站在一副简易规划地图前,望着地图上的特区,沈德耀呼吸显得有些急促,尽管现在仅只有六千亩,但各国建筑师却规划了数十平方公里的城市,从地图上特区规划背对汉江,与各国租界紧密相连,面对永宗岛。港内水流平缓,全不受海潮的影响,港内水深超过九米,水面宽达三公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航行条件远超过上海的黄埔江。
“至圣广场啊!”
瞧一眼沿江规划的长达两公里,纵深不过数百米的租界,再瞧着地图上那个规划了多座广场,又以至圣广场为中心的城市,沈德耀不由只觉一阵可惜。
“在杰里森的规划中,整个特区最具代表性意义的也就是商业区中心的至圣广场了。是兼具交通疏导和标志性建筑两种功能的广场,直径200米,这个广场被规划为整个城区的中心,未来的公署大楼、工部局大楼、法院、图书馆,都在这地方。可现在……”
长叹口气的同时,沈德耀又是一阵摇头,现在的特区受限于土地,还没有“奢侈”到弄那样的广场,而“至圣广场”,自然是因为孔子在国人以及朝鲜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才会把“至圣广场”摆到建设日程,作为整个“城市”的中心。
可现在。为了这座城市,
“只要把港口建活了,特区自然也就活了!”
宽慰沈德耀一句。吴焕荣便在一旁笑说道。作为特区电报局局长的他,现在正在筹办“朝鲜电报电话公司”,虽说现在朝鲜电报局还在统监府的控制下,可待特区电电公司投入运营后,其即会逐步接管朝鲜电报局。
“特区的活与兴全不在于城市的框架……”
作为半路出家的建筑工程师沈德耀,反倒在城市规划上与统监府意见相左。
“而在于路矿。目前对于特区来说,最重要的无外铁路与煤矿!”
沈德耀掀开一张地图。指着地图上与汉城相连的路线继续说道。
“三十六公里的仁汉线重要,可更重的却是通往平壤的铁路。这260公里铁路才是最重要的,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南浦煤炭港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都处于冰封期,而冬天又是各地需煤旺季,平壤的无烟煤又关系到特区的未来,如果不尽快修建这条铁路,只恐怕……”
眉头猛然一锁,同样也是一名铁路工程师的沈德耀,比其它人更能认识到汉平铁路的重要性,对于仁川而言这条铁路等同于生命线,不仅仅只是将煤炭运往仁川以满足仁川需求,更重要是对于平壤而言,仁川是其冬季煤炭输出港。
但问题却是——没钱!
别说是260公里的汉平线,甚至就连同即将勘探完成的不过只有36公里的汉仁铁路,亦没有充足的资金,因为都是同学、朋友的关系,对于“铁道部”的情况,沈德耀也有一定的了解,铁道部仅只得到了20万元经费,按每公里六万元计,缺口尚有近两百万。
“如果铁路无法筑通,到时候,既便是的煤矿出煤,到了冬天难道就要停工吗?”
沈德耀反问一声,瞧着窗外正在大兴土木的城市,有些无奈的说道。
“以我看来,现在公司应该停止在仁川大兴土地,甚至应该停下工厂的建设,把资金全部投入到铁路和港口的建设上……”
人还未进“公署”,詹天佑便听到从房间内传出的话声,听着沈德耀的话,他只是微微一笑,连忙接了下来。
“即便是全停下来,也不够修铁路的!”
门边的话声如一把铁锤般地锤在沈德耀脑袋上,顺着声音看去,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惊喜,也充满了疑惑。
“达朝!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看着进屋的詹天佑,沈德耀能看出他与月前的不同,不单面色黝黑甚至就连同身上那套卡其色的英式猎装,也显得有些破旧,甚至就连同膝盖处也带着些许补丁。
“刚从汉城回来,仁汉铁路的路线和大桥选址已完成的差不多了,这次我和岳生回来呆不了几天,补充了设备,就往平壤去,争取先用几个月的时间把路线规划好。”
许是有些口渴的关系,詹天佑一进屋便径直倒了一杯茶,喝完茶后看着沈德耀说道。
“260公里汉平线,每公里5万,需要一千三百万,若是包括机车,没有千五百万根本就办不成!所以,纵使统监府把所有的钱都砸进去,统监府有多少钱?满打满算不过两百万!”
詹天佑的话让沈德耀的脸色微微一变,确实正如其所言,统监府没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不是从朝鲜那边要来了五十万的维持费,估计单是日常经费统监府现在都维持不下去,更何况原本筑路就是一件耗费极巨的事情。
“所以呢?唐大人准备怎么办?若是铁路不建,那这仁川特区怎么能活起来?单靠着纱厂、火柴厂,至少在短期内这特区不见得能取得大发展吧!”
沈德耀反问一声,这恰恰是他最担心的地方,和同学们一样,来到这里已经两个月的他,却发喜欢上这个地方,在这里不需要像过去于衙门中那般谨小慎微的处理人际关系,统监府与其说像是衙门,倒不如说像是欧美的公司,大家只是铆足力气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也正因如此,他希望这里的事业能够获得成功。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统监府不仅没有钱,甚至已经到了抓襟见肘的地步,甚至就连同这工地上也已拖欠了半个月的工钱,若是再这般下去,府中还是没有找到生钱的法子,恐怕不出数月,必将大事尽毁。
“铁路总是要建的,”
詹天佑语气认真的回答道。
“毕竟这铁路关系到特区的存活与否,这不,我从汉城回来的时候,听说府中准备招朝鲜民夫服路役,相比于国内的劳工,这些朝鲜民夫几乎是无偿的劳役,这样的话,至少可以把铁路开支压缩到35%左右……”
在离开汉统监府时,他曾于府中了解到,未来修建铁路的劳工将以朝鲜民夫为主,相比于国内的劳工,使用朝鲜民夫甚至不需要承担粮食费,这是迫不得已的办法,甚至未来煤矿也将使用大量的朝鲜民夫。至于华人劳工,按府中的想法则是尽可能派往工厂,成为工厂工人。
“即便是减少一半,那至少还得需要一千万!”
沈德耀摇摇头,如果不是詹天佑提及筑路所需的资金问题,他压根就不会想到那个问题,而现在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统监府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财力支持,在国朝筑路资金尚且不足之时,又岂会支持统监府于朝鲜修筑铁路?
“其实,银子的问题倒也不大……”
见老同学无不是面带忧心如焚之色,吴焕荣却是突然笑了出来,
“哦,莫非中平有什么办法?”
詹天佑与沈德耀两人同时把目光投向吴焕荣。
“于国朝筑路,无非两点,一是自己筹,二是问朝廷要,现在府中就是自己筹,这剩下的一条嘛,就是问朝廷要,”
“朝廷现在又岂有银钱往统监府派?”
“若是不要的话,永远也要不到,关键问题是怎么去要,如何能要得来,”
他瞧着两人自信满满的说道,相比于眼前的这两位,作为电报局长的他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机密以及更多的消息。
“中平有何良策!”
“良策倒也谈不上!”
客气了一声,吴焕荣把声音微微一压,瞧着面前的两人轻声说道。
“两位仁兄可知,当今朝廷最怕什么?”
(明天加更,顺便求一下票票!如果你看的满意,不妨赞一下,拜谢!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续)
转眼到了初秋,地处朝鲜半岛中部的仁川一带令人难耐的酷暑已经过去,早晚凉风习习,正午时光也不很热了,在海岸沿岸的一片田野间,几名穿着白色衬衫的西洋人,正在对土地进行测量,而在不远处,几名朝鲜民夫则神情各异的看着那些忙碌的西洋人。
比于田间的气氛的诡异,在江畔边却显得很是热闹,数百名讲着山东话的苦力,正将江边将木桩夯入江中,一条伸入江中数十米木制的栈桥以及木制浮码头,已经初显雏形,在码头后方,十几栋简易的木制西式房层坐落在土路边,而位于江边那座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渔村,这会却只剩下遍地断垣残壁。
这里便是仁川,准确的来说是仁川特区,尽管早在三个月前,占地6000亩的特区即于完成堪界,并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下,完成租地工作,但特区建设不过仅仅只是刚刚开始,十几名来自上海、香港甚至欧洲的建筑师,根据仁川的地势地貌进行区域划分,并借鉴参考法国、德国等先进的城市建筑设计,初步确定了华租界规划方针。
在江畔的两条土路交汇处,也就是规划中的“特区公署”坐落着一栋简易的木板房,在这间房屋内,站在一副简易规划地图前,望着地图上的特区,沈德耀呼吸显得有些急促,尽管现在仅只有六千亩,但各国建筑师却规划了数十平方公里的城市,从地图上特区规划背对汉江,与各国租界紧密相连,面对永宗岛。港内水流平缓,全不受海潮的影响,港内水深超过九米,水面宽达三公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航行条件远超过上海的黄埔江。
“至圣广场啊!”
瞧一眼沿江规划的长达两公里,纵深不过数百米的租界,再瞧着地图上那个规划了多座广场,又以至圣广场为中心的城市,沈德耀不由只觉一阵可惜。
“在杰里森的规划中,整个特区最具代表性意义的也就是商业区中心的至圣广场了。是兼具交通疏导和标志性建筑两种功能的广场,直径200米,这个广场被规划为整个城区的中心,未来的公署大楼、工部局大楼、法院、图书馆,都在这地方。可现在……”
长叹口气的同时,沈德耀又是一阵摇头,现在的特区受限于土地,还没有“奢侈”到弄那样的广场,而“至圣广场”,自然是因为孔子在国人以及朝鲜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才会把“至圣广场”摆到建设日程,作为整个“城市”的中心。
可现在。为了这座城市,
“只要把港口建活了,特区自然也就活了!”
宽慰沈德耀一句。吴焕荣便在一旁笑说道。作为特区电报局局长的他,现在正在筹办“朝鲜电报电话公司”,虽说现在朝鲜电报局还在统监府的控制下,可待特区电电公司投入运营后,其即会逐步接管朝鲜电报局。
“特区的活与兴全不在于城市的框架……”
作为半路出家的建筑工程师沈德耀,反倒在城市规划上与统监府意见相左。
“而在于路矿。目前对于特区来说,最重要的无外铁路与煤矿!”
沈德耀掀开一张地图。指着地图上与汉城相连的路线继续说道。
“三十六公里的仁汉线重要,可更重的却是通往平壤的铁路。这260公里铁路才是最重要的,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南浦煤炭港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都处于冰封期,而冬天又是各地需煤旺季,平壤的无烟煤又关系到特区的未来,如果不尽快修建这条铁路,只恐怕……”
眉头猛然一锁,同样也是一名铁路工程师的沈德耀,比其它人更能认识到汉平铁路的重要性,对于仁川而言这条铁路等同于生命线,不仅仅只是将煤炭运往仁川以满足仁川需求,更重要是对于平壤而言,仁川是其冬季煤炭输出港。
但问题却是——没钱!
别说是260公里的汉平线,甚至就连同即将勘探完成的不过只有36公里的汉仁铁路,亦没有充足的资金,因为都是同学、朋友的关系,对于“铁道部”的情况,沈德耀也有一定的了解,铁道部仅只得到了20万元经费,按每公里六万元计,缺口尚有近两百万。
“如果铁路无法筑通,到时候,既便是的煤矿出煤,到了冬天难道就要停工吗?”
沈德耀反问一声,瞧着窗外正在大兴土木的城市,有些无奈的说道。
“以我看来,现在公司应该停止在仁川大兴土地,甚至应该停下工厂的建设,把资金全部投入到铁路和港口的建设上……”
人还未进“公署”,詹天佑便听到从房间内传出的话声,听着沈德耀的话,他只是微微一笑,连忙接了下来。
“即便是全停下来,也不够修铁路的!”
门边的话声如一把铁锤般地锤在沈德耀脑袋上,顺着声音看去,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惊喜,也充满了疑惑。
“达朝!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看着进屋的詹天佑,沈德耀能看出他与月前的不同,不单面色黝黑甚至就连同身上那套卡其色的英式猎装,也显得有些破旧,甚至就连同膝盖处也带着些许补丁。
“刚从汉城回来,仁汉铁路的路线和大桥选址已完成的差不多了,这次我和岳生回来呆不了几天,补充了设备,就往平壤去,争取先用几个月的时间把路线规划好。”
许是有些口渴的关系,詹天佑一进屋便径直倒了一杯茶,喝完茶后看着沈德耀说道。
“260公里汉平线,每公里5万,需要一千三百万,若是包括机车,没有千五百万根本就办不成!所以,纵使统监府把所有的钱都砸进去,统监府有多少钱?满打满算不过两百万!”
詹天佑的话让沈德耀的脸色微微一变,确实正如其所言,统监府没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不是从朝鲜那边要来了五十万的维持费,估计单是日常经费统监府现在都维持不下去,更何况原本筑路就是一件耗费极巨的事情。
“所以呢?唐大人准备怎么办?若是铁路不建,那这仁川特区怎么能活起来?单靠着纱厂、火柴厂,至少在短期内这特区不见得能取得大发展吧!”
沈德耀反问一声,这恰恰是他最担心的地方,和同学们一样,来到这里已经两个月的他,却发喜欢上这个地方,在这里不需要像过去于衙门中那般谨小慎微的处理人际关系,统监府与其说像是衙门,倒不如说像是欧美的公司,大家只是铆足力气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也正因如此,他希望这里的事业能够获得成功。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统监府不仅没有钱,甚至已经到了抓襟见肘的地步,甚至就连同这工地上也已拖欠了半个月的工钱,若是再这般下去,府中还是没有找到生钱的法子,恐怕不出数月,必将大事尽毁。
“铁路总是要建的,”
詹天佑语气认真的回答道。
“毕竟这铁路关系到特区的存活与否,这不,我从汉城回来的时候,听说府中准备招朝鲜民夫服路役,相比于国内的劳工,这些朝鲜民夫几乎是无偿的劳役,这样的话,至少可以把铁路开支压缩到35%左右……”
在离开汉统监府时,他曾于府中了解到,未来修建铁路的劳工将以朝鲜民夫为主,相比于国内的劳工,使用朝鲜民夫甚至不需要承担粮食费,这是迫不得已的办法,甚至未来煤矿也将使用大量的朝鲜民夫。至于华人劳工,按府中的想法则是尽可能派往工厂,成为工厂工人。
“即便是减少一半,那至少还得需要一千万!”
沈德耀摇摇头,如果不是詹天佑提及筑路所需的资金问题,他压根就不会想到那个问题,而现在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统监府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财力支持,在国朝筑路资金尚且不足之时,又岂会支持统监府于朝鲜修筑铁路?
“其实,银子的问题倒也不大……”
见老同学无不是面带忧心如焚之色,吴焕荣却是突然笑了出来,
“哦,莫非中平有什么办法?”
詹天佑与沈德耀两人同时把目光投向吴焕荣。
“于国朝筑路,无非两点,一是自己筹,二是问朝廷要,现在府中就是自己筹,这剩下的一条嘛,就是问朝廷要,”
“朝廷现在又岂有银钱往统监府派?”
“若是不要的话,永远也要不到,关键问题是怎么去要,如何能要得来,”
他瞧着两人自信满满的说道,相比于眼前的这两位,作为电报局长的他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机密以及更多的消息。
“中平有何良策!”
“良策倒也谈不上!”
客气了一声,吴焕荣把声音微微一压,瞧着面前的两人轻声说道。
“两位仁兄可知,当今朝廷最怕什么?”
(明天加更,顺便求一下票票!如果你看的满意,不妨赞一下,拜谢!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