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编制问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晓峰将边防警察部队的编制问题甩了叶戈罗夫,原因是他已经发现了红鹰团的编制方式过于的超前了,不可否认火力很好很强大,但是对后勤的负担也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仅仅只是打造这么一只精英团近卫军,问题不是很大,但是想要将这个编制推广开来,那恐怕是不合时宜的。
李晓峰并没有想把边防警察部队打造成特种部队或者近卫军,芬兰内战的规模虽然不及俄国,但怎么也是大集团交战。仅仅一个、两个精锐团丢进去意义不大。在李晓峰的计划中,边防警察部队是向着军一级的单位发展的,很有可能最后的编制会超过十万人以上。
以布尔什维克和他当前的实力,完全无力将红鹰团的编制推广到十万人这个级别上去。必然的,边防警察部队肯定要调整,但是怎么调整那就是大问题了。
回彼得格勒的路上,关于这个问题,叶戈罗夫跟李晓峰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当然,争论并不是争吵,只是两个男人之间就事论事的交流。
“我十分欣赏红鹰团的编制方式,”叶戈罗夫在汽车上开门见山的阐明了自己的意见,“现代步兵班必然是围绕发扬火力优势展开的。跟当今我国以及德国的步兵班比起来,红鹰团在火力上的优势太明显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优点,很有必要发扬!”
李晓峰在心中苦笑了一声,他当然知道红鹰团火力强,基本上整个步兵班都装备有自动武器,火力能不强吗?问题是,这种空前强大的火力对后勤是极大的负担啊!我的叶戈罗夫同志,哥么找你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您二话不说就想推广,这也太看得起哥的财力了吧?
所以李晓峰很委婉的回答道:“问题是这种火力已经对后勤构成了极大的负担,我们无力推广……”
“我知道!”叶戈罗夫也不客气。颇有点指点江山的意思,这厮呈挥斥方遒状说道:“我已经研究过红鹰团的编制了,每个步兵班装备有两挺pk机枪,然后其他班组成员也是一水化的自动武器,实话实说,这确实过分了!”
怎么会不过分呢?因为李晓峰打造红鹰团的时候,参考的目标并不是这个年月列强的步兵班配置。这厮参考的目标是二战中美国陆战队的e-1编制规范。
这份诞生于1943年的e-1编制规范中,每个步兵班有十二名战士,一共装备两挺bar自动步枪(其实就是轻机枪)。实际上,整个步兵班是分成了两个战斗小组,两个战斗小组的核心就是bar自动步枪。这样两个步兵小组可以互相掩护,不光是进攻还是撤退都能做到井井有条。
李晓峰很欣赏这样的编组作战方式。所以就给红鹰团来了个依葫芦画瓢,红鹰团的步兵班一样拥有十二名战士,也照样分成两个战斗小组,不过每个战斗小组的核心是更新式更强大的pk机枪(使用两脚架的轻机枪状态)。
不光是如此,整个步兵班的正副班长装备了乌兹冲锋枪,每人带领一个装备pk机枪的战斗小组,其他的小组成员。除了一名使用莫辛纳干狙击型的精确步枪射手之外,其余的一律使用sks45半自动步枪。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红鹰团的步兵班是空前强大的。但是,问题前面也一而再的说过了,后勤受不了。所以,按照李晓峰的意思,必须有所裁剪。而他最想裁剪的目标就是pk机枪。
没办法,pk机枪的生产加工对于这个时代的俄国来说,实在是太超前了,北方工业从瑞典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机床和设备,可是生产pk机枪还是有力不逮,不计较废品率的情况下,一个月都提供不了几十挺。
这种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自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李晓峰决心从每个步兵班里消减一只pk机枪,以减少压力。他觉得,对这个时代而言。pk机枪已经空前强大了,君不见二战中的德军,每个步兵班也只装备一挺mg34,大家都是通用机枪,德国鬼子都觉得够用,没道理俄国毛毛熊还不满足啊。
是的,李晓峰的意思是,削减掉一只pk机枪,可以大大的减少后勤和生产方面的压力,而且以步兵班中原有的自动武器配置,完全不需要两挺pk机枪。
不过作为专业的军人,叶戈罗夫却不能同意这种意见,他认为每个步兵班分成两个战斗小组,拥有两挺机枪进行战斗,互相支援配合作战是趋势,围绕两挺pk机枪打造的步兵班才算完美。
“步兵班的作战核心是机枪!”叶戈罗夫斩钉截铁的说道,“多一挺机枪就等于增强了一倍的战斗力。我们的编制应该保证部队的核心战斗力不受损失,而您的做法,却恰恰是舍本逐末……在我看来,步兵班装备两挺机枪是核心的、关键性的,也是不容动摇的。如果您觉得后勤和生产压力过大,完全可以削减其他的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那些完全不必要!我们完全可以装备现有的莫辛纳干步枪,但是必须确保两挺pk机枪的存在!”
叶戈罗夫的意见让李晓峰大吃一惊,在这货的想象中,每个士兵都有自动武器,远远比只有两挺机枪要来的强,而现在专业人士给出的专业意见竟然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是闹哪样?
伪军迷李晓峰很是想不通,在他的记忆中,二战中的苏联红军,可是很欣赏冲锋枪的,其冲锋枪的装备数量简直就是惊人的,为啥到了叶戈罗夫这里,对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如此的不待见呢?
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苏联红军当年重视冲锋枪,大量装备ppsh和ppd都是有现实原因的。当时,苏联红军在德国的闪电战下,一溃千里,装备的损失是异常惊人的,实际上当时最缺的不是冲锋枪,而是机枪。
问题是。当时苏联的轻武器生产又存在极大的问题,此前的avs和svt半自动步枪惨遭“退货”,而普遍装备的dp和马克沁10/30型又已经于1940年停产。苏联红军原本是打算用ds重机枪一统江湖的,可是ds本身设计有缺陷,导致战争开始时没生产出多少,而且ds机枪的维护又很麻烦,导致刚刚经过大清洗素质低下的苏联红军很难使用好这种武器。
所以红军当时也只能矮子里拔将军。冲锋枪生产简单,而且也是自动武器,只能大量的生产和装备冲锋枪应急。这才是某仙人看到的苏联红军大量装备冲锋枪的根本原因。
而一旦苏联红军从最艰难的岁月里挺过来了,冲锋枪的装备数量立刻就跌下来了。实际上在二战爆发之前,苏联红军的高层是不喜欢冲锋枪的,在1938年3月13日的中央军事会议上。一致通过决议:“冲锋枪在超过300米的距离上并不能发挥实效,因此不适合现代战争的需要!”并且认为其只适合配发给红军干部以及内务人民委员会部队(nkvd)使用。
不过,此时的叶戈罗夫反对大量装备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却不是因为这种偏见。而是他认为,步兵班的核心装备是机枪,其他武器都是配合机枪使用的,没听说过裁剪红花推广绿叶的。而且在他看来只要有两挺pk机枪,步兵班的火力就已经空前强大了。要不要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都无所谓。
叶戈罗夫的意见有道理吗?确实有,在这个时代,跟能发挥持续火力的机枪相比,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意思并不大,任何一个指挥员恐怕都希望多一挺机枪。可惜,有时候现实比人强,如果有得选择,李晓峰自然愿意保留两挺pk机枪的编制。但是,他实在是供应不上。
“亚历山大.伊里奇同志,我懂得您的考虑,每个步兵班装备两挺机枪确实更合理。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能力给每个步兵班都装备两挺机枪。pk机枪的生产实在是太复杂了,远远超出了我国的工业能力,如果不是性能实在先进,我恐怕一挺都不会装备……”
说到这。李晓峰深深地吸了口气,很诚挚地说道:“请您暂时围绕一挺pk机枪开展班组编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等今后情况允许了,我们再做出调整。可以吗?”
叶戈罗夫叹了口气,说不失望那肯定是假的,但是他也能理解李晓峰的苦衷,跟之前他所指挥过的那些俄军部队比起来,每个步兵班能拥有一挺pk机枪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大部分沙俄步兵,连莫辛纳干步枪都得两三个共用一只,一个标准步兵师都装备不了多少马克沁。
而且pk机枪在性能上来说远远的超出了马克沁,马克沁因为重量的关系,只能在固定阵地上当重机枪使用,转移和携行相当的蛋疼。而pk机枪完全不存在这种问题,使用两脚架是轻机枪,装上三脚架就是重机枪,实在是方便。
想了想,叶戈罗夫认为可以接受,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如今pk机枪也只有某人才能搞得到,前一阵托洛茨基朝某人伸手准备弄一批,都被断然拒绝了,当时给老托气得够呛。
不过答应归答应,叶戈罗夫也没忘记讨价还价:“既然已经减少了一挺pk机枪,那么步兵班内的其他自动武器不能再削减了!”
是的,虽然叶戈罗夫更重视机枪,但这不代表他就不重视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没了机枪,他怎么也要确保其他的武器不受损失。好在,李晓峰也没兴趣再做削减,莫辛纳干步枪,尤其是如今俄国生产的莫辛纳干,他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让他的部队使用俄国脚蹬枪,他丢不起这个人啦!
“除了精确射手将使用一只狙击型的莫辛纳干步枪,步兵班内的其他战士将继续装备自动武器!”李晓峰立刻就给叶戈罗夫吃了一粒定心丸。
“狙击型的莫辛纳干?我怎么没听说过?”叶戈罗夫很好奇的问道。
其实所谓的狙击型的莫辛纳干跟普通的莫辛纳干步枪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批量生产出的莫辛纳干步枪中选取精度好的,装上瞄准镜,然后将直拉机柄改成下弯式(避免打开枪机时碰撞瞄准镜)就齐活了。
本质上说,这种很凑合的狙击步枪一点儿都不高科技,但是在那个时代,各大流氓国家都是这么干的。而且不得不说,莫辛纳干虽然结构简单、工艺简陋。但是精度确实不错,在同时代的步枪里算得上精度高的(比毛瑟98和恩菲尔德都要好)。改装成狙击步枪确实性价比高。
当然改装工作也是存在问题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镜子,需要精度加工的活,毛子都干不好。而且当时俄国的光学工业也确实不发达,二战中,红军装备的瞄准镜。比如装备莫辛纳干的pe型瞄准镜就是山寨卡尔蔡司的dialythan。
二战中的毛子都是这个德行,更别提这个时代还没有工业化的毛子了,反正李晓峰暂时是没找到有合适的生产厂家,更没有看到相关的产品,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外购。
不过外购的选择余地也不大,有这个能力的、暂时能买得到的恐怕也只有德国的卡尔蔡司一家。可是德国人自己都紧缺。某仙人就是有钱也买不到,无奈之下还是只能用聚宝盆解决问题。
李晓峰选择的是二战中苏联红军后期广泛装备的pu型瞄准镜,跟山寨货pe/pem相比,pu的放大倍率略小3.5倍(pe/pem是4倍),该镜采用简单的欧洲式三柱分划。风偏调整螺在镜体左侧,刻度从+10到-10;高低调整螺在镜体上方,刻度从100米到1,300米。瞄准镜架安装在机匣左侧。
同时pu瞄准镜也适用于多种重型武器。包括14.5高射机枪和12.7mm机枪,有些用于重机枪的瞄准镜的射程距离可调到2,200米。更重要的是pu生产和加工和使用都要简单(某仙人准备以后想办法生产pu瞄准镜)。
对于这个年头作战理念很粗矿的俄国陆军来说,精确射手和狙击手太高大上了,比较土鳖的他们玩不起,也没太想过要玩。对此,北极熊真心是不太重视,如果不是李晓峰强烈要求,而且装备这种武器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叶戈罗夫还真不会同意。
“如果只装备一挺pk机枪,那么每个步兵班十人已经足够了。”叶戈罗夫一面计算一面说道。
实际上叶戈罗夫觉得九人制步兵班就够用了,多出来的那个人完全是他觉得没什么用的精确射手,为了防止步兵班的火力在损失一挺pk机枪之后再损失一只半自动步枪或者冲锋枪,他只能“忍痛”增加了编制。
“班长和机枪副手使用冲锋枪,其余步兵使用sks45,这种火力构成就基本合理了!”
李晓峰也算了算。基本上这配置在二战中都算高端了,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是绰绰有余,不过他还是觉得班组中缺少面杀伤武器,比如榴弹发射器什么的。
“有枪榴弹啊!”
叶戈罗夫却不太认同。他觉得某仙人简直就是在堆砌武器,对于普通的步兵班来说,需要什么面杀伤武器?干不过了完全可以向上级申请炮火支援,反正按照某人的编制,在连属武器排中就有轻型迫击炮的存在,何必加重班一级的负重压力呢?
不过伪军迷李晓峰却认为不够,装在枪口用空包弹发射的枪榴弹使用并不方便,得折腾半天。远没有后世的下挂式榴弹发射器方便,比如美帝的m203,毛子的gp-25和gp-30来得简洁,而且也不会增加步兵编制和过于加重单兵负重。
不过考虑到暂时突击步枪还不存在,在sks45下面挂个榴弹发射器似乎有些丑陋,李晓峰只能另辟蹊径了。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特别的创意,说到底还是抄袭。
反正后世的美帝已经装备了既能下挂在枪管下方又能独立抵肩使用的m320glm(德国装备g36步枪的是ag36)。暂时在费德洛夫没有搞出突击步枪的时候,就单独抵肩使用。反正这玩意也不重,扔给装备乌兹冲锋枪的步兵班长携带完全没有问题。
可能有同志觉得不需要这么高大上,完全可以.丝一点儿,鬼子的掷弹筒完全够用,同样的不占编制、同样的负重轻,何必选复杂的呢?
不是李晓峰觉得掷弹筒太土鳖,而是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一门超轻型迫击炮,说到底还是曲射武器。而李晓峰觉得既然武器排装备了轻型迫击炮,没必要在班组再弄个差不多的玩意。对于步兵来说,榴弹发射器的灵活性比掷弹筒还是要强点,可以曲射,也可以直瞄射击。
尤其是,如果参照美帝的40x46sr低速榴弹做成一个系列,那将极大的丰富班组的攻击手段。毕竟掷弹筒是没办法发射破甲弹的,有了破甲弹,等于是增强了班组的反装甲能力(虽然很有限,但是对于那个时代的坦克和装甲车来说,完全够用了)。
ps:特别感谢一下在武器和编制上提出了不少合理意见的苏霍伊的荣耀同志!
李晓峰将边防警察部队的编制问题甩了叶戈罗夫,原因是他已经发现了红鹰团的编制方式过于的超前了,不可否认火力很好很强大,但是对后勤的负担也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仅仅只是打造这么一只精英团近卫军,问题不是很大,但是想要将这个编制推广开来,那恐怕是不合时宜的。
李晓峰并没有想把边防警察部队打造成特种部队或者近卫军,芬兰内战的规模虽然不及俄国,但怎么也是大集团交战。仅仅一个、两个精锐团丢进去意义不大。在李晓峰的计划中,边防警察部队是向着军一级的单位发展的,很有可能最后的编制会超过十万人以上。
以布尔什维克和他当前的实力,完全无力将红鹰团的编制推广到十万人这个级别上去。必然的,边防警察部队肯定要调整,但是怎么调整那就是大问题了。
回彼得格勒的路上,关于这个问题,叶戈罗夫跟李晓峰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当然,争论并不是争吵,只是两个男人之间就事论事的交流。
“我十分欣赏红鹰团的编制方式,”叶戈罗夫在汽车上开门见山的阐明了自己的意见,“现代步兵班必然是围绕发扬火力优势展开的。跟当今我国以及德国的步兵班比起来,红鹰团在火力上的优势太明显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优点,很有必要发扬!”
李晓峰在心中苦笑了一声,他当然知道红鹰团火力强,基本上整个步兵班都装备有自动武器,火力能不强吗?问题是,这种空前强大的火力对后勤是极大的负担啊!我的叶戈罗夫同志,哥么找你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您二话不说就想推广,这也太看得起哥的财力了吧?
所以李晓峰很委婉的回答道:“问题是这种火力已经对后勤构成了极大的负担,我们无力推广……”
“我知道!”叶戈罗夫也不客气。颇有点指点江山的意思,这厮呈挥斥方遒状说道:“我已经研究过红鹰团的编制了,每个步兵班装备有两挺pk机枪,然后其他班组成员也是一水化的自动武器,实话实说,这确实过分了!”
怎么会不过分呢?因为李晓峰打造红鹰团的时候,参考的目标并不是这个年月列强的步兵班配置。这厮参考的目标是二战中美国陆战队的e-1编制规范。
这份诞生于1943年的e-1编制规范中,每个步兵班有十二名战士,一共装备两挺bar自动步枪(其实就是轻机枪)。实际上,整个步兵班是分成了两个战斗小组,两个战斗小组的核心就是bar自动步枪。这样两个步兵小组可以互相掩护,不光是进攻还是撤退都能做到井井有条。
李晓峰很欣赏这样的编组作战方式。所以就给红鹰团来了个依葫芦画瓢,红鹰团的步兵班一样拥有十二名战士,也照样分成两个战斗小组,不过每个战斗小组的核心是更新式更强大的pk机枪(使用两脚架的轻机枪状态)。
不光是如此,整个步兵班的正副班长装备了乌兹冲锋枪,每人带领一个装备pk机枪的战斗小组,其他的小组成员。除了一名使用莫辛纳干狙击型的精确步枪射手之外,其余的一律使用sks45半自动步枪。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红鹰团的步兵班是空前强大的。但是,问题前面也一而再的说过了,后勤受不了。所以,按照李晓峰的意思,必须有所裁剪。而他最想裁剪的目标就是pk机枪。
没办法,pk机枪的生产加工对于这个时代的俄国来说,实在是太超前了,北方工业从瑞典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机床和设备,可是生产pk机枪还是有力不逮,不计较废品率的情况下,一个月都提供不了几十挺。
这种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自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李晓峰决心从每个步兵班里消减一只pk机枪,以减少压力。他觉得,对这个时代而言。pk机枪已经空前强大了,君不见二战中的德军,每个步兵班也只装备一挺mg34,大家都是通用机枪,德国鬼子都觉得够用,没道理俄国毛毛熊还不满足啊。
是的,李晓峰的意思是,削减掉一只pk机枪,可以大大的减少后勤和生产方面的压力,而且以步兵班中原有的自动武器配置,完全不需要两挺pk机枪。
不过作为专业的军人,叶戈罗夫却不能同意这种意见,他认为每个步兵班分成两个战斗小组,拥有两挺机枪进行战斗,互相支援配合作战是趋势,围绕两挺pk机枪打造的步兵班才算完美。
“步兵班的作战核心是机枪!”叶戈罗夫斩钉截铁的说道,“多一挺机枪就等于增强了一倍的战斗力。我们的编制应该保证部队的核心战斗力不受损失,而您的做法,却恰恰是舍本逐末……在我看来,步兵班装备两挺机枪是核心的、关键性的,也是不容动摇的。如果您觉得后勤和生产压力过大,完全可以削减其他的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那些完全不必要!我们完全可以装备现有的莫辛纳干步枪,但是必须确保两挺pk机枪的存在!”
叶戈罗夫的意见让李晓峰大吃一惊,在这货的想象中,每个士兵都有自动武器,远远比只有两挺机枪要来的强,而现在专业人士给出的专业意见竟然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是闹哪样?
伪军迷李晓峰很是想不通,在他的记忆中,二战中的苏联红军,可是很欣赏冲锋枪的,其冲锋枪的装备数量简直就是惊人的,为啥到了叶戈罗夫这里,对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如此的不待见呢?
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苏联红军当年重视冲锋枪,大量装备ppsh和ppd都是有现实原因的。当时,苏联红军在德国的闪电战下,一溃千里,装备的损失是异常惊人的,实际上当时最缺的不是冲锋枪,而是机枪。
问题是。当时苏联的轻武器生产又存在极大的问题,此前的avs和svt半自动步枪惨遭“退货”,而普遍装备的dp和马克沁10/30型又已经于1940年停产。苏联红军原本是打算用ds重机枪一统江湖的,可是ds本身设计有缺陷,导致战争开始时没生产出多少,而且ds机枪的维护又很麻烦,导致刚刚经过大清洗素质低下的苏联红军很难使用好这种武器。
所以红军当时也只能矮子里拔将军。冲锋枪生产简单,而且也是自动武器,只能大量的生产和装备冲锋枪应急。这才是某仙人看到的苏联红军大量装备冲锋枪的根本原因。
而一旦苏联红军从最艰难的岁月里挺过来了,冲锋枪的装备数量立刻就跌下来了。实际上在二战爆发之前,苏联红军的高层是不喜欢冲锋枪的,在1938年3月13日的中央军事会议上。一致通过决议:“冲锋枪在超过300米的距离上并不能发挥实效,因此不适合现代战争的需要!”并且认为其只适合配发给红军干部以及内务人民委员会部队(nkvd)使用。
不过,此时的叶戈罗夫反对大量装备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却不是因为这种偏见。而是他认为,步兵班的核心装备是机枪,其他武器都是配合机枪使用的,没听说过裁剪红花推广绿叶的。而且在他看来只要有两挺pk机枪,步兵班的火力就已经空前强大了。要不要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都无所谓。
叶戈罗夫的意见有道理吗?确实有,在这个时代,跟能发挥持续火力的机枪相比,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意思并不大,任何一个指挥员恐怕都希望多一挺机枪。可惜,有时候现实比人强,如果有得选择,李晓峰自然愿意保留两挺pk机枪的编制。但是,他实在是供应不上。
“亚历山大.伊里奇同志,我懂得您的考虑,每个步兵班装备两挺机枪确实更合理。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能力给每个步兵班都装备两挺机枪。pk机枪的生产实在是太复杂了,远远超出了我国的工业能力,如果不是性能实在先进,我恐怕一挺都不会装备……”
说到这。李晓峰深深地吸了口气,很诚挚地说道:“请您暂时围绕一挺pk机枪开展班组编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等今后情况允许了,我们再做出调整。可以吗?”
叶戈罗夫叹了口气,说不失望那肯定是假的,但是他也能理解李晓峰的苦衷,跟之前他所指挥过的那些俄军部队比起来,每个步兵班能拥有一挺pk机枪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大部分沙俄步兵,连莫辛纳干步枪都得两三个共用一只,一个标准步兵师都装备不了多少马克沁。
而且pk机枪在性能上来说远远的超出了马克沁,马克沁因为重量的关系,只能在固定阵地上当重机枪使用,转移和携行相当的蛋疼。而pk机枪完全不存在这种问题,使用两脚架是轻机枪,装上三脚架就是重机枪,实在是方便。
想了想,叶戈罗夫认为可以接受,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如今pk机枪也只有某人才能搞得到,前一阵托洛茨基朝某人伸手准备弄一批,都被断然拒绝了,当时给老托气得够呛。
不过答应归答应,叶戈罗夫也没忘记讨价还价:“既然已经减少了一挺pk机枪,那么步兵班内的其他自动武器不能再削减了!”
是的,虽然叶戈罗夫更重视机枪,但这不代表他就不重视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没了机枪,他怎么也要确保其他的武器不受损失。好在,李晓峰也没兴趣再做削减,莫辛纳干步枪,尤其是如今俄国生产的莫辛纳干,他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让他的部队使用俄国脚蹬枪,他丢不起这个人啦!
“除了精确射手将使用一只狙击型的莫辛纳干步枪,步兵班内的其他战士将继续装备自动武器!”李晓峰立刻就给叶戈罗夫吃了一粒定心丸。
“狙击型的莫辛纳干?我怎么没听说过?”叶戈罗夫很好奇的问道。
其实所谓的狙击型的莫辛纳干跟普通的莫辛纳干步枪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批量生产出的莫辛纳干步枪中选取精度好的,装上瞄准镜,然后将直拉机柄改成下弯式(避免打开枪机时碰撞瞄准镜)就齐活了。
本质上说,这种很凑合的狙击步枪一点儿都不高科技,但是在那个时代,各大流氓国家都是这么干的。而且不得不说,莫辛纳干虽然结构简单、工艺简陋。但是精度确实不错,在同时代的步枪里算得上精度高的(比毛瑟98和恩菲尔德都要好)。改装成狙击步枪确实性价比高。
当然改装工作也是存在问题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镜子,需要精度加工的活,毛子都干不好。而且当时俄国的光学工业也确实不发达,二战中,红军装备的瞄准镜。比如装备莫辛纳干的pe型瞄准镜就是山寨卡尔蔡司的dialythan。
二战中的毛子都是这个德行,更别提这个时代还没有工业化的毛子了,反正李晓峰暂时是没找到有合适的生产厂家,更没有看到相关的产品,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外购。
不过外购的选择余地也不大,有这个能力的、暂时能买得到的恐怕也只有德国的卡尔蔡司一家。可是德国人自己都紧缺。某仙人就是有钱也买不到,无奈之下还是只能用聚宝盆解决问题。
李晓峰选择的是二战中苏联红军后期广泛装备的pu型瞄准镜,跟山寨货pe/pem相比,pu的放大倍率略小3.5倍(pe/pem是4倍),该镜采用简单的欧洲式三柱分划。风偏调整螺在镜体左侧,刻度从+10到-10;高低调整螺在镜体上方,刻度从100米到1,300米。瞄准镜架安装在机匣左侧。
同时pu瞄准镜也适用于多种重型武器。包括14.5高射机枪和12.7mm机枪,有些用于重机枪的瞄准镜的射程距离可调到2,200米。更重要的是pu生产和加工和使用都要简单(某仙人准备以后想办法生产pu瞄准镜)。
对于这个年头作战理念很粗矿的俄国陆军来说,精确射手和狙击手太高大上了,比较土鳖的他们玩不起,也没太想过要玩。对此,北极熊真心是不太重视,如果不是李晓峰强烈要求,而且装备这种武器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叶戈罗夫还真不会同意。
“如果只装备一挺pk机枪,那么每个步兵班十人已经足够了。”叶戈罗夫一面计算一面说道。
实际上叶戈罗夫觉得九人制步兵班就够用了,多出来的那个人完全是他觉得没什么用的精确射手,为了防止步兵班的火力在损失一挺pk机枪之后再损失一只半自动步枪或者冲锋枪,他只能“忍痛”增加了编制。
“班长和机枪副手使用冲锋枪,其余步兵使用sks45,这种火力构成就基本合理了!”
李晓峰也算了算。基本上这配置在二战中都算高端了,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是绰绰有余,不过他还是觉得班组中缺少面杀伤武器,比如榴弹发射器什么的。
“有枪榴弹啊!”
叶戈罗夫却不太认同。他觉得某仙人简直就是在堆砌武器,对于普通的步兵班来说,需要什么面杀伤武器?干不过了完全可以向上级申请炮火支援,反正按照某人的编制,在连属武器排中就有轻型迫击炮的存在,何必加重班一级的负重压力呢?
不过伪军迷李晓峰却认为不够,装在枪口用空包弹发射的枪榴弹使用并不方便,得折腾半天。远没有后世的下挂式榴弹发射器方便,比如美帝的m203,毛子的gp-25和gp-30来得简洁,而且也不会增加步兵编制和过于加重单兵负重。
不过考虑到暂时突击步枪还不存在,在sks45下面挂个榴弹发射器似乎有些丑陋,李晓峰只能另辟蹊径了。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特别的创意,说到底还是抄袭。
反正后世的美帝已经装备了既能下挂在枪管下方又能独立抵肩使用的m320glm(德国装备g36步枪的是ag36)。暂时在费德洛夫没有搞出突击步枪的时候,就单独抵肩使用。反正这玩意也不重,扔给装备乌兹冲锋枪的步兵班长携带完全没有问题。
可能有同志觉得不需要这么高大上,完全可以.丝一点儿,鬼子的掷弹筒完全够用,同样的不占编制、同样的负重轻,何必选复杂的呢?
不是李晓峰觉得掷弹筒太土鳖,而是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一门超轻型迫击炮,说到底还是曲射武器。而李晓峰觉得既然武器排装备了轻型迫击炮,没必要在班组再弄个差不多的玩意。对于步兵来说,榴弹发射器的灵活性比掷弹筒还是要强点,可以曲射,也可以直瞄射击。
尤其是,如果参照美帝的40x46sr低速榴弹做成一个系列,那将极大的丰富班组的攻击手段。毕竟掷弹筒是没办法发射破甲弹的,有了破甲弹,等于是增强了班组的反装甲能力(虽然很有限,但是对于那个时代的坦克和装甲车来说,完全够用了)。
ps:特别感谢一下在武器和编制上提出了不少合理意见的苏霍伊的荣耀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