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转化财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所有愿意迁徙到缅甸及印度去的大汉百姓,他们都会由官府统一安排他们的行程。
一时间,人满为患的洛阳城,愿意作为大汉第一批迁徙异地居住发展的百姓就超过了二十万人,当中,有大半的大汉百姓,是一家数口人一起迁徙的。
对于拥有近两三百万人口的洛阳城来说,愿意迁徙的人口占据了其中的十五分之一,这个比例算是相当高的了。
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迁徙比例。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大汉朝廷宣传得宜,对于大汉将会进行大迁徙的计划,其实早在很多年前,便已经由大汉新民报的报道当中透露了消息出去。当然,当时小说.zhu过是以一种分析评论的角度去讲解大汉将来的发展所面对的一些可能性。其中就有提到,因为大汉的一些城镇,人口太过集中,必须会对城镇人口进行迁徙的分析。
这些分析当中,一个是众整个大汉的全局面出发,去讲解汉人迁徙异地,将会对大汉的发展强盛起到一些什么的作用。另外,也从一个城市的民生角度去分析讲解,城市人口过多,造成一个城市超负荷运转的许多不利于大汉发展的因素。
当初,分析这些原因的时候,当时的大汉百姓,对于那个全局观的讲法大多都不太以为然的。但是,对于关系到城市民生的一些分析,大多数大城镇的百姓都有点深以为然。认为讲解得非常有道理的。
其中就分析到,大汉的城镇,尤其是那些大城,超过了百万人口的那些大城市。
一座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这古时代已经算是相当大的一座大城了,其城中的中轴线,一般都会有二十里以上那么长。如此大的一座城池,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的横跨度太远。当然,正常来说,这此并不会是什么的大问题。因为现在大汉境内,几乎每家每户都配备了马匹及马车代步,正常来讲,横跨过一座大城,所需的时间也不是太多,约半个时辰左右,便可以横跨一座大城。
但问题是,就算是在后世,一座二、三十万的三、四线的城镇,在每天早晚以及午时的上下班高峰期,都会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那个时候,南来北往极为不方便。
之所以提到这个交通堵塞的情况,而是刘易也没有想到过的,在这古时代的城里,都会有严重的交通堵塞的事儿,并且,交通堵塞的情况,已经极为严重了。
在这古时代,一般的城镇,大多数都有着一个比较固定的规划的。一般的情况之下,一座城池,在修建的时候,就会先定下南北的中轴线,还有就是东西走向的主干道。这些,分别相对应了东南西北的四个主城门。当然,除了主城门之外,也还会有一些偏城门或是侧门。但是,一般情况之下,这些城门不会开启的。所以,就只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让城内的大汉百姓出入。
如此一来,因为城内的百姓出入都会有马匹或是马车,如此多的马匹及马车一齐要进出城门,如此,滞留在城门内外的要进入的百姓,就无比拥挤。有时候,想要出城或者是进城,几乎要等上一个时辰左右。并且,几乎每天都得要面对这样的情况。
因为这个交通问题,这个就算是刘易原来也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让朝廷官员无比头痛。为此,也破天荒的,根据刘易的意思,出具了大汉的交通法,规则了大汉马匹及马车等,甚至是行人,都要按左上右下的交通方向行走。还规定了,在城内,不准策马飞驰,马车亦只能缓行。还有,设置了一些紧急的行道。
可是,就算是这样,依然没能解决得了城内的交通问题。就因为这个交通的问题,估计最少会影响到大汉发展进程的五分之一。
因何在这个古时代,也会因为交通的问题而拖慢了大汉的发展进程呢别小看了这五分之一,这可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
其实,哪怕是在后世,因为一些交通的问题,可能都不会在这个古时代那么的严重。这个五分之一,只是指那种百万人口左右的城池,如果像洛阳这样的大城,其中就极有可能因为一些交通的问题,许多人一整天都不用干活了。
这个,刘易忽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后现代的城市,与这个古时代的城池,是有着很基本的分别的。
因为,后世的城市,城内的民众,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本城当中,所有的市民,他们大部份的人口,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城中,工作在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大部份人都不需要离开他们所生活的城中。
但是,这个古时代的城池就不同了。因为这个时代的城池,并非后世的那种工业城市。除了当中极少的一部份人之外,他们不需要出城之外,基本所有的百姓,他们都要出城谋生。
再说白点,就是这个古时代的百姓,大部份都是农民,只有极少数的一部份人才不用出城都可以谋生。
如此一来,每天的早上,城内的百姓,他们必须要出城,赶到他们的田地去劳作,直到傍晚时分才会回城。另外,就算是商人,也几乎要每天都进出城池去采购或贩买商品。还有,因为刘易当初设计城池的时候,就考虑到城内有可能寸土寸金,所以,一些工厂工房作坊,除了那些小型的加工作坊之外,不会影响到城内的百姓的生活起居的之外,一般都会在城外所规划的范围之内开设那些工厂工房作坊等。所以,就算是一些工人,也要出城到工厂工房作坊去工作的。
这样一来,城内除了那些老人小孩,一些妇女,一些大家庭的一部份人之外,是不用每天都进出城池的。别的,几乎每天都要进出城池。
这样,拿洛阳来说,不用说多,每天进出城池的百姓,估计就会超过百万人。
再加上,百姓进出要不是骑马便是赶着马车,并且又是大家都差不多的时段要离开城池到各自地田地去劳作。这么多人,这么多马车都一下子挤在城门内外,岂能不堵塞交通
如此一来,大汉新民报就提到过,认为,农民长住在城内,已经不太适合了。当然,这不是岐视农民,并没有别的意思。而是说,随着一些城池的增大,人口的增多,围绕着城池周边的田地就那么多。居住在城内的百姓,只有小部份的百姓,当初所分配到给他们的田地是处于城镇的四周区域的,而大部份的百姓,他们所分配到的田地,都是远离城池的。这样一来,就算没有城门的交通阻塞,他们往来自己的田地都要花上不少的时间。每天,他们往来自己的田地及城池,如此来回奔婆,不仅他们会觉得累,实际每天留给他们劳作的时间就不多了。
另外,再提到,以前,那么多百姓要拥挤在城里,是因为大汉动乱,百姓在野外在一般的村庄生活,很容易碰到一些过往的贼军洗掠,要不就是会被那些山贼强盗侵犯。
那么现在大汉太平了,早已经没有了那些山贼强盗所生存的土壤,在大汉官府得力的治理之下,天下国泰民安。如此,那些只是靠务农维生,并且,他们的田地又是远离城镇的百姓,他们为何还要住在城里何不就在他们田地所在的附近修建房屋落户居住
大汉新民报提出这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的确非常深放民心。
在不久前,便已经有了不少的城内百姓,他们都搬离了城池,到他们田地所在的附近的地方,修建了房屋,落户居住。在一段时间之内,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纷纷冒出了许多百姓结伴而居的新村庄。
如此,的确也极大可能的缓解了不少城内的交通问题。
朝廷方面,也很快就有了相对应的一些举措。针对这些自愿搬离城镇的百姓,有着许多有利于他们的政策。
另外,也出具了一些对于迁徙百姓的福利法规,鼓励百姓搬迁。
比如,如果百姓愿意将他们城内的房屋归还给朝廷官府的话,官府会负责为他们在城外他们指定的属于他们田地的地方修建新的房屋给他们。另外,还有一定的补偿。嗯,这一点要说明的是,当初城内的房屋,全都被收归朝廷所有,分配给那些百姓居住之后,名义上是他们所有,但实际的所有权是在朝廷官府手里。如果分配给他们本人居住,或者是一代传一代下去的,朝廷不会有回收权。但是他们不再在这些房屋居住的话,那么就得要被收归朝廷官府,再作另行分配。
但是,百姓也不会太笨,就算他们要搬到城外去,也会在城内的房屋里留下一些家人居住,如果就可以保住他们在城内的房屋。但是,他们要在城外另建新房子落户的话,那新房子是要他们自己出资出力去修建的。
朝廷如此,等于是合理的,让双方都满意的收归一些等于是空置的房屋。而这些空置的房屋,又可以再分配给一些有需要的人。比如,一些有功的将士,他们如果想要到城内居住生活的话,那么就有地方给他们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百姓不愿意将房屋归还给朝廷官府的,但又没有留下其家的人在城内居住。那么他们的房屋就等于是空置,如果他们还想继续保留,就得要向朝廷官府申请,如此,每年都得要上交一定的保管费。
当然,朝廷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就是建议那些百姓,如果打算留一部份家人在城内居住的,就让在城内的人尽可能的学习经商。甚至,朝廷也出具了一些鼓励经商的政策。
朝廷希望,基于现在大汉的教育基本普及,基本能让所有的百姓人人都识字,能计数。如此,希望那些百姓家里人口较多,用不了太多劳动力去田地劳作的家庭,积极的学习经商,又或是进入更高等的学府去学习。
并且,朝廷官府方面,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引导百姓去经商。比如,最简单的,百姓迁离城到城外去居住,一般,都会迁离主城二十里远的地方去生活。如此,许多百姓都喜欢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让许多地方慢慢的形成了一个人口较多的村落。有些村落,可能是十数户人家,也有些是数十户人家。再多一些的,会有上百户人家。这样,人口就会较多。
这样一来,在那些新村庄生活的百姓,自然就得需要一些日常用品。但他们离城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如果想买一点东西都得各自回城的话,那就极为不方便了。因此,就会有许多的商机在里面。
起码,以大汉百姓现在的生活水平,每天都得要吃肉,喝点小酒吧如此,屠户就有了生意,酒庄也可以在这些村庄设点。又或者,一些村民,也可以在村内开一间杂货店,方便村庄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而那些走商行贩,也有了商机,他们完全可以不时贩运一些商品到那些村去贩卖。
现在的百姓,没有后世的那么多弯弯绕绕,虽然说,一些商人的确是奸商,但是,在这个古时代,就算是奸商也是有道德底线的。尤其是在官府的控制之下,一般的商人,都能够做到公卖公买。
如此,一般的城镇,除了不少城内的百姓搬离了城池到城外去居住之外,的确也多出了许多经商走商的百姓。
之所以这样,其实就是为了大迁徙的时候做准备。
愿意迁徙到缅甸、印度的大汉百姓,大部份都是有过经商经验的人。
刘易并不需要太多大汉百姓到异国去种田,需要的,是商人。
只要汉军所占的地方,建立了大汉官府,处于大汉的控制之下,那么很多方面的东西就会发展起来。而大汉来的商人,就是要将发展起来的那些多余的物资转化为金钱。
如此一来,将来那些地方的经济,就基本掌握在那些商人当中,而大汉官府,却掌控着那些商人。这就等于掌握了所占地区的经济命脉。未完待续。
所有愿意迁徙到缅甸及印度去的大汉百姓,他们都会由官府统一安排他们的行程。
一时间,人满为患的洛阳城,愿意作为大汉第一批迁徙异地居住发展的百姓就超过了二十万人,当中,有大半的大汉百姓,是一家数口人一起迁徙的。
对于拥有近两三百万人口的洛阳城来说,愿意迁徙的人口占据了其中的十五分之一,这个比例算是相当高的了。
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迁徙比例。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大汉朝廷宣传得宜,对于大汉将会进行大迁徙的计划,其实早在很多年前,便已经由大汉新民报的报道当中透露了消息出去。当然,当时小说.zhu过是以一种分析评论的角度去讲解大汉将来的发展所面对的一些可能性。其中就有提到,因为大汉的一些城镇,人口太过集中,必须会对城镇人口进行迁徙的分析。
这些分析当中,一个是众整个大汉的全局面出发,去讲解汉人迁徙异地,将会对大汉的发展强盛起到一些什么的作用。另外,也从一个城市的民生角度去分析讲解,城市人口过多,造成一个城市超负荷运转的许多不利于大汉发展的因素。
当初,分析这些原因的时候,当时的大汉百姓,对于那个全局观的讲法大多都不太以为然的。但是,对于关系到城市民生的一些分析,大多数大城镇的百姓都有点深以为然。认为讲解得非常有道理的。
其中就分析到,大汉的城镇,尤其是那些大城,超过了百万人口的那些大城市。
一座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这古时代已经算是相当大的一座大城了,其城中的中轴线,一般都会有二十里以上那么长。如此大的一座城池,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的横跨度太远。当然,正常来说,这此并不会是什么的大问题。因为现在大汉境内,几乎每家每户都配备了马匹及马车代步,正常来讲,横跨过一座大城,所需的时间也不是太多,约半个时辰左右,便可以横跨一座大城。
但问题是,就算是在后世,一座二、三十万的三、四线的城镇,在每天早晚以及午时的上下班高峰期,都会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那个时候,南来北往极为不方便。
之所以提到这个交通堵塞的情况,而是刘易也没有想到过的,在这古时代的城里,都会有严重的交通堵塞的事儿,并且,交通堵塞的情况,已经极为严重了。
在这古时代,一般的城镇,大多数都有着一个比较固定的规划的。一般的情况之下,一座城池,在修建的时候,就会先定下南北的中轴线,还有就是东西走向的主干道。这些,分别相对应了东南西北的四个主城门。当然,除了主城门之外,也还会有一些偏城门或是侧门。但是,一般情况之下,这些城门不会开启的。所以,就只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让城内的大汉百姓出入。
如此一来,因为城内的百姓出入都会有马匹或是马车,如此多的马匹及马车一齐要进出城门,如此,滞留在城门内外的要进入的百姓,就无比拥挤。有时候,想要出城或者是进城,几乎要等上一个时辰左右。并且,几乎每天都得要面对这样的情况。
因为这个交通问题,这个就算是刘易原来也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让朝廷官员无比头痛。为此,也破天荒的,根据刘易的意思,出具了大汉的交通法,规则了大汉马匹及马车等,甚至是行人,都要按左上右下的交通方向行走。还规定了,在城内,不准策马飞驰,马车亦只能缓行。还有,设置了一些紧急的行道。
可是,就算是这样,依然没能解决得了城内的交通问题。就因为这个交通的问题,估计最少会影响到大汉发展进程的五分之一。
因何在这个古时代,也会因为交通的问题而拖慢了大汉的发展进程呢别小看了这五分之一,这可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
其实,哪怕是在后世,因为一些交通的问题,可能都不会在这个古时代那么的严重。这个五分之一,只是指那种百万人口左右的城池,如果像洛阳这样的大城,其中就极有可能因为一些交通的问题,许多人一整天都不用干活了。
这个,刘易忽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后现代的城市,与这个古时代的城池,是有着很基本的分别的。
因为,后世的城市,城内的民众,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本城当中,所有的市民,他们大部份的人口,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城中,工作在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大部份人都不需要离开他们所生活的城中。
但是,这个古时代的城池就不同了。因为这个时代的城池,并非后世的那种工业城市。除了当中极少的一部份人之外,他们不需要出城之外,基本所有的百姓,他们都要出城谋生。
再说白点,就是这个古时代的百姓,大部份都是农民,只有极少数的一部份人才不用出城都可以谋生。
如此一来,每天的早上,城内的百姓,他们必须要出城,赶到他们的田地去劳作,直到傍晚时分才会回城。另外,就算是商人,也几乎要每天都进出城池去采购或贩买商品。还有,因为刘易当初设计城池的时候,就考虑到城内有可能寸土寸金,所以,一些工厂工房作坊,除了那些小型的加工作坊之外,不会影响到城内的百姓的生活起居的之外,一般都会在城外所规划的范围之内开设那些工厂工房作坊等。所以,就算是一些工人,也要出城到工厂工房作坊去工作的。
这样一来,城内除了那些老人小孩,一些妇女,一些大家庭的一部份人之外,是不用每天都进出城池的。别的,几乎每天都要进出城池。
这样,拿洛阳来说,不用说多,每天进出城池的百姓,估计就会超过百万人。
再加上,百姓进出要不是骑马便是赶着马车,并且又是大家都差不多的时段要离开城池到各自地田地去劳作。这么多人,这么多马车都一下子挤在城门内外,岂能不堵塞交通
如此一来,大汉新民报就提到过,认为,农民长住在城内,已经不太适合了。当然,这不是岐视农民,并没有别的意思。而是说,随着一些城池的增大,人口的增多,围绕着城池周边的田地就那么多。居住在城内的百姓,只有小部份的百姓,当初所分配到给他们的田地是处于城镇的四周区域的,而大部份的百姓,他们所分配到的田地,都是远离城池的。这样一来,就算没有城门的交通阻塞,他们往来自己的田地都要花上不少的时间。每天,他们往来自己的田地及城池,如此来回奔婆,不仅他们会觉得累,实际每天留给他们劳作的时间就不多了。
另外,再提到,以前,那么多百姓要拥挤在城里,是因为大汉动乱,百姓在野外在一般的村庄生活,很容易碰到一些过往的贼军洗掠,要不就是会被那些山贼强盗侵犯。
那么现在大汉太平了,早已经没有了那些山贼强盗所生存的土壤,在大汉官府得力的治理之下,天下国泰民安。如此,那些只是靠务农维生,并且,他们的田地又是远离城镇的百姓,他们为何还要住在城里何不就在他们田地所在的附近修建房屋落户居住
大汉新民报提出这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的确非常深放民心。
在不久前,便已经有了不少的城内百姓,他们都搬离了城池,到他们田地所在的附近的地方,修建了房屋,落户居住。在一段时间之内,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纷纷冒出了许多百姓结伴而居的新村庄。
如此,的确也极大可能的缓解了不少城内的交通问题。
朝廷方面,也很快就有了相对应的一些举措。针对这些自愿搬离城镇的百姓,有着许多有利于他们的政策。
另外,也出具了一些对于迁徙百姓的福利法规,鼓励百姓搬迁。
比如,如果百姓愿意将他们城内的房屋归还给朝廷官府的话,官府会负责为他们在城外他们指定的属于他们田地的地方修建新的房屋给他们。另外,还有一定的补偿。嗯,这一点要说明的是,当初城内的房屋,全都被收归朝廷所有,分配给那些百姓居住之后,名义上是他们所有,但实际的所有权是在朝廷官府手里。如果分配给他们本人居住,或者是一代传一代下去的,朝廷不会有回收权。但是他们不再在这些房屋居住的话,那么就得要被收归朝廷官府,再作另行分配。
但是,百姓也不会太笨,就算他们要搬到城外去,也会在城内的房屋里留下一些家人居住,如果就可以保住他们在城内的房屋。但是,他们要在城外另建新房子落户的话,那新房子是要他们自己出资出力去修建的。
朝廷如此,等于是合理的,让双方都满意的收归一些等于是空置的房屋。而这些空置的房屋,又可以再分配给一些有需要的人。比如,一些有功的将士,他们如果想要到城内居住生活的话,那么就有地方给他们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百姓不愿意将房屋归还给朝廷官府的,但又没有留下其家的人在城内居住。那么他们的房屋就等于是空置,如果他们还想继续保留,就得要向朝廷官府申请,如此,每年都得要上交一定的保管费。
当然,朝廷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就是建议那些百姓,如果打算留一部份家人在城内居住的,就让在城内的人尽可能的学习经商。甚至,朝廷也出具了一些鼓励经商的政策。
朝廷希望,基于现在大汉的教育基本普及,基本能让所有的百姓人人都识字,能计数。如此,希望那些百姓家里人口较多,用不了太多劳动力去田地劳作的家庭,积极的学习经商,又或是进入更高等的学府去学习。
并且,朝廷官府方面,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引导百姓去经商。比如,最简单的,百姓迁离城到城外去居住,一般,都会迁离主城二十里远的地方去生活。如此,许多百姓都喜欢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让许多地方慢慢的形成了一个人口较多的村落。有些村落,可能是十数户人家,也有些是数十户人家。再多一些的,会有上百户人家。这样,人口就会较多。
这样一来,在那些新村庄生活的百姓,自然就得需要一些日常用品。但他们离城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如果想买一点东西都得各自回城的话,那就极为不方便了。因此,就会有许多的商机在里面。
起码,以大汉百姓现在的生活水平,每天都得要吃肉,喝点小酒吧如此,屠户就有了生意,酒庄也可以在这些村庄设点。又或者,一些村民,也可以在村内开一间杂货店,方便村庄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而那些走商行贩,也有了商机,他们完全可以不时贩运一些商品到那些村去贩卖。
现在的百姓,没有后世的那么多弯弯绕绕,虽然说,一些商人的确是奸商,但是,在这个古时代,就算是奸商也是有道德底线的。尤其是在官府的控制之下,一般的商人,都能够做到公卖公买。
如此,一般的城镇,除了不少城内的百姓搬离了城池到城外去居住之外,的确也多出了许多经商走商的百姓。
之所以这样,其实就是为了大迁徙的时候做准备。
愿意迁徙到缅甸、印度的大汉百姓,大部份都是有过经商经验的人。
刘易并不需要太多大汉百姓到异国去种田,需要的,是商人。
只要汉军所占的地方,建立了大汉官府,处于大汉的控制之下,那么很多方面的东西就会发展起来。而大汉来的商人,就是要将发展起来的那些多余的物资转化为金钱。
如此一来,将来那些地方的经济,就基本掌握在那些商人当中,而大汉官府,却掌控着那些商人。这就等于掌握了所占地区的经济命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