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三国小兵之霸途 > 第七百七十一章 官阶、军阶、爵位

第七百七十一章 官阶、军阶、爵位

作者:一级烟枪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今大汉已经获得了实质性的大一统,所以,许多的事自然也得要统一安排。

    行政上的统一,军事上的统一,反正,方方面面的都会涉及到。

    这一切,对于刘易来说,以前可是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这么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兵,能够直接对一个若大的国度进行统一治理。尽管近些年,刘易有了一点心理准备,也有了一些准备,但是,如今大汉当真的被自己统一了,但依然还是觉得有着千头万绪等着自己去理清。

    当刘易真正站在了这个位置高度上去看待问题的时候,他就真的觉得自己的才智有所欠缺,单靠他自己,根本就不太可能完全治理得好这个国家。还好,他一直来都有了一些准备,身边的那么多谋臣,可以根据他一直来所总结出来的话题方案,进行更有深度的探讨,一起各抒己见,从而将一件件关乎到整个大汉发展的政略制定下来,通过朝廷层层发布到各地的官府,到下面的民众。

    如此,让所有人都有一个清晰的发展目标,有一个很清楚的行为准则。不会乱了套。

    另外,刘易也通过认真的深读研究太阳能手机当中的百科全书上所记述的一些事,从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政略,抄录出来,拿出来跟众臣商议讨论,找到更适合新汉朝现状施行的政略。

    比如说,刘易这段时间,就很在意研究深思历史上各朝代在建国之后是如何治理天下的,对比秦汉、隋唐、宋明、清后的各个朝代开国之后的治理天下的方针。找出当中一些适合新汉朝施行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当中有一点,刘易就觉得非常值得自己去注意借鉴的。需要自己去避免的。

    是什么呢?就是一定要尽可能的避免操之过急。

    有许许多多政略,有许许多多利国利民的行动计划,在历史上,或多或少,都证实是好事的举措,可是,在某一个时期,却是行不通的。往往都会因为好事而变成坏事,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到一个朝代的兴衰甚至灭亡。

    这个,可以拿秦皇时期及隋朝时期来说事。秦皇时期,秦皇使书同文、车同轨、度衡量,又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同时也发兵岭南,各地又开展了一系列的发生发展的大举措。隋朝开国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勤俭治国,隋炀帝虽是灭国之君,被世称为昏国。可是,其人也有着英明及雄才大略之处,他继位登基之后,也同样推行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略。如开凿大运河,三征高丽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利国利民以及颇具开拓精神的举措。但是,秦朝也好。隋朝也好,都是一个短命皇朝。都是盛极而亡的朝代。

    为何?总的来说,就是都犯了一个操之过急的错误。

    秦皇及隋炀帝,都想将所有的事儿一下子做完,从而忽略了其当时的基本国情的问题,忽视了广大百姓所能够承受的承受力的问题。

    书同文、行同轨是不错,有利于华夏各个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进步,但是,强制性的推行,就成了压迫,就出现了焚书坑儒的事件。使得一些本是应该保留的传统知识流失,失传于世,从侧面影响了某些方面的发展。

    修建长城及开凿大运河也没错,可是,在民众不堪负重的时候,强征民夫去完成这些项目,就变成了祸害百姓,使得天下百姓人心思乱,很快就会导致天下大乱之局。

    同样的事情,在后现代开国之后,所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在当时的国情之下,似乎就开展得比较好的。虽然后来证明如此也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可是,在前期,的确就搞得很好。比如,修建水利开荒造田等等,几乎是全民出动,人人争先恐后,不用官府施压,就能人人用命去将一条条引水的水利用他们的血汗修建起来。

    所以,刘易与众臣商议之后,认为暂时来说,整个大汉,不宜一下子有太多的劳民伤财的大举措。天下方定,暂时还是要以治理天下民生为主,不能操之过急。

    如此一来,就让刘易不得不要考虑一下,如果马上就将数百万的新汉军派出境去征战是否适合。

    民生政治方面的问题,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对较为稳妥的政略。这些方案,在司隶州、并州、雍州,以及在荆州、冀州、幽州等等推行了,效果还算是不错的。只要能保证政治清明,相信在一、二十年之内,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让天下百姓获得一个高速发展的休养生息的时期。

    所以,在军政方面,跟众臣商议过后,都认为新汉朝刚刚统一大汉,不宜过早大举兴师,以免大军远离大汉征战之后,国内不稳。

    众臣认为,就目前来看,新汉朝的政略,大多都是着重于民生方面,在短期之内,最多就可以让天下百姓能够自力更生,勉强维生,不可能凭空让所有的百姓都过得上富足的生活。所以,除了发展农业之余,还要重视工业、商业等等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方面。

    可以预见,现在大汉一统,花上一到两年的时间搞好农业民生,然后肯定会迎来一个人口大爆炸的年代,可是,同样的劳动力,如果不从工商业方面获得突破,解放更多的生产力,那么多生了孩儿的百姓家庭,负担肯定会加倍负重,百姓的生活也依然好不起来。

    另外,医学方面,众臣也认为要与教育方面一起推广,不能再让一些小伤小病而要了百姓的命。

    跟众臣商议这些问题,刘易还真的头都大了,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当真要认真去治理一个国家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及困难。

    不过。幸好现在有那么多满腹才学的谋臣,刘易但凡是觉得自己头痛的事。全都交由他们去讨论商议,得出解决方案之后,才一条一条的行政方案确定下来。

    另外,对于官员任命方面,刘易也是听从他们的建议,一一去确立到时候主治一方一省的官员名单。然后,还有朝廷对于朝廷官员的品阶的评定标准,以及,将来朝廷官员的晋升方案。还有,将来朝廷录用官员的准则等等。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刘易坚持唯才是用的标准,但是,却不再是通过举荐来任用官员。可以举贤不避亲,但是这却不是录用的标准。而是将来每一个朝廷官员,必须要从低到高,一步步获得晋升。就算到县级、镇级的县衙驿站任职的一般文书,也都要有一定时期的考核标准。能胜任工作,才会成为朝廷正式的任用人才,以后,再凭他的能力、资历等等。获得晋升。

    刘易觉得,在官员治理方面,尽管后世依然出现了无数的巨贪。依然还是一个人情官吏体制。可在晋升方面,却有一点值得称道的。那就是晋升不易。一级级向上爬,待爬到最高位置的时候。一般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这个,如果是放在这大汉时期,一个到了七老八十的朝廷高官,他还有什么的野心要祸乱朝堂?起码,多少都可以确保,皇室不容易受到冲击。

    所以,在大汉将来,除非极其才华,又对朝廷忠贞不渝的官员,否则,基本不太有可能在太过年轻的时候就能做到朝廷高官的高位。

    刘易与众臣一起,制定了朝廷从高到低的官职官位,以及各个官职的详细职能。再制定了一套朝廷官员品阶的晋升阶梯。从一品大员到九品官员。这些制度,适合于文官。

    官员的品阶,决定了他们可以担当的官职的大小。如此,同品阶的官员,可以在各地或各个同官位的官职之间调动。这样,也方便朝廷统一管理任命天下各地的官员,也更好的根据品阶来给这些官员奉禄。

    至于军队方面,也有一个军阶。这个军阶与官员的品阶也差不多相对应的,只不过,官员的品阶只适用于文官,而军阶则适用于新汉军全军的军士。

    军阶从新兵到统帅,

    分别为新兵、士兵、精兵、屯官、营官、部将、少将、中将、上将等等。

    每一个级别的军阶,对应着某一个级别的文官品阶,领取朝廷同样的奉禄,地位相等。而在军中,每一个军阶亦对应他们所处于的军中的地位。如营官便是营将,部将就等同于师将等等。只不过,有了军阶之后,每军当中的同阶的军将,就可以根据情况,随意调动到另外的军中同级的岗位上。

    在任命大汉各省各地的文官时候,刘易倒也容易,但是,要给军中的一众军将策封将军给他们定阶的时候,就觉得有点抓头了。丫的,没有电脑啊,新汉军全军数百万人,要给每一个军将士兵定军阶,还真的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不要说一般的将士了,就是给一众猛将策封将军也让刘易头痛。

    因为如今的大汉,可以说都是他们打下来的,每一军,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根据军功来策封,那么就很难衡量了,到底要封谁谁为什么的将军,这个就得要有一个说法了。要不然,军中的军将不服,那也是一个大问题。

    不过,刘易跟众臣商议过后,决定不管太多了。就按自己的意思来,不要过于依据功劳来策封诸位将军。因为如果要依功劳来策封的话,那恐怕要将整个大汉都赏赐给他们都不会够。

    所以,刘易决定,干脆就按照后世的那般,给他们来一个十大元师,十大将军的封号。这是给他们最高荣誉的称号奖励,地位位于军阶当中的上将之上。如此,就可以安抚住二十员于新汉朝有大功的大将。下面的,那就好办了。

    另外,刘易考虑了很久,决定还是在文官品阶及军中军阶之外,再设立一个爵位。

    当然,在大汉的基本国法当中先有规定,这个爵位,只是一个荣誉赐号,没有实质性的权力,不会有封地。但是,爵位可以额外每月领取一定的朝廷奉禄,等于是额外的赏赐。官阶与军阶不会有世袭,但是爵位却可以世袭三代,但是每一代降一级继承。分为: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

    这里,大汉基本国法也明确规定,为免祸起萧墙,避免不必要的祸根,爵位称号,不再设王爵。最高只有如镇国公等等的称号,不会有镇国王或者如陈留王这样的封号。当然,保留献帝陈留王的称号,以及,少帝退位之后的弘农王的称号。这也是对大汉先朝的致敬吧。

    但以后就算是刘易登基为帝,其身下之子,也不会有封王的可能,只准立一个太子。这样,也是为了更好的避免将来兄弟为了争夺皇位而同室操弋的不良事件出现。

    爵位不管是文官或是武将都有可能获得,但全凭功劳。这样,也就解决了那些立功太多,不知如何赏赐的文武百官一种恩赐。

    制定好各个文官武将品阶军阶及官职军职、爵位之后,时间已经又过了一月多,快进入冬季了。这个时候,朝廷的文武百官,及数百万新汉军都已经汇聚在洛阳。

    刘易一看,得了,就快到十月了,不如就将正式改国号立国的日子,定在和后世一样的日子,都是十月一日算了。

    不过,暂时皇帝还是少帝,刘易只是以太傅的名义,主持这样的一个盛大立国仪式。这个,经过众臣的商议,认为少帝退位给刘易登基的话,还要有一系列的仪式,这些传统的仪式虽然很古老了,但是却不可废,是有必要的。这是一个名义上的合理合法化,刘易必须要遵从的。起码,得要学当年秦皇泰山封禅,要到泰山去祭天啊。而现在,数百万大军集中在洛阳,逗留太久的话,消耗太大,得要尽快举行改国号立国的仪式,宣布朝廷各文武百官的任命封赐,然后让这数百万的新汉军散去,展开后期的工作或安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