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冷静的袁绍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袁绍知道,如果没有什么的意外,他便肯定是步刘表的后尘,被刘易所灭。
不过,正所谓狗急跳墙。
袁绍的心里越是清楚,越是存在必死之志,他的头脑就越是清晰。
在刘表身亡,荆州落到了刘易手上的消息传来之时,他就一直都静静的思考着,自己与刘易的优缺点,自己的军马与新汉军的优缺点。
他作为四世三公袁氏的后人,现在仅存的硕果,他认为,就算是死,也绝对不能如刘表那么的窝囊而死。一定要对得起自己袁家的列祖列宗。
起码,他现在倒觉得,其实,自己之前所讽笑的袁术,他那样而亡,而也不算有失了世家子弟的死法,宁死不降,宁死也不让自己落于敌手遭受屈辱。
此时此刻,袁绍倒是对袁术之死感到有点欣赏了。
袁绍现在想要的是,纵使是兵败身亡,亦要考虑一下是否还有机会绝处逢生,心怀必死之志,并非就是必死之局。
如果采取得当,他袁绍就未必会败,甚至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何况,就算是败,他也不愿意如刘表那样,败得那么的窝囊,败得那么凄凉,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阴谋诡计当中。
他想,当年赵国,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都可以与秦国周旋那么久。现在换了他袁绍取代了当年赵国的地位,加上他现在手上还有数十万的大军,怎么说。都不至于被刘易在短短数月的时间之内灭亡吧?
或者,刘表之死,给袁绍敲响了警钟。这使得他对于自己的部属,全都不太放心。起码,心里对自己的帐下军将谋臣,都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因为他可不想像刘表那样,被自己最为亲近的人害死。对于刘表之死的传言,袁绍认为,刘表的真正死因还待商榷。可能有刘备的关系,但是这当中,蔡瑁就能真的洗脱得了关系么?怎么说。袁绍都是不太相信的。
所以,包括他帐下的一众谋士,郭图、审配、辛评等人在内,他心底里。对于他们都已经有了一种怀疑的心态。不再对他们言听计从了。
袁绍决定,不管是胜是败,他都要亲自处理一切,不会如刘表那样,可笑的将荆州的军政大权交到别人手上。
因此,袁绍很谈定的,指挥着冀州的军马,分别在冀州中北部地区。由西向东的一线,其中。最西的毛城到广平、阳平、华县一线,分别布置了他所有军马的三分之二的军马,在那些城池镇守,以后,依那儿的黄河支流,与由冀州北部攻击前来的新汉朝对持。
袁绍的命令很简单,就是固守城池的同时,还得要学习新汉军的作战手法,不能固守待毙。
他是认真观察了新汉军的作战方式,有针对性的针对新汉军。他一度亲临战场指挥,居然让他数千击败了向他们防线攻击的新汉军。这才使得赵云、太史慈、公孙瓒三军,只能暂时休整,与袁绍的军马对持。
比如,袁绍知道,新汉军善于调动百姓,在搬运辎重到前线的时候,一般都会发动进姓帮忙搬运。
他在摔军撤离广宗的时候,就派出了三千精锐,散布在广宗城内,充作一般的百姓青壮。
如此,当新汉军夺得了广宗,要向南面的广平城发起进攻的时候,新汉军的军马先行赶到城下,牵制住广平的军马,然后在广宗发动百姓,为其搬运辎重到前线。
结果,在搬运辎重的过程当中,冒充百姓的三千袁绍军,突然暴起发难,击杀了护送物资的新汉军将士,并残杀了大量的百姓青壮,摧毁了那一批约有数十架的投石机,并烧毁了一批粮草。
这是袁绍亲自下令所发生的一场战斗。最终袁绍以胜利告终,并因此而让进攻广平的新汉军因为失去了那一批辎重而没有办法马上攻城,这给了袁绍在广平布置的时间。
另外,袁绍也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点当初赵云率一支骑军袭扰他军马的战术。
嗯,袁绍有点惧赵云、太史慈,但是,他的心里,却不惧公孙瓒,毕竟,在袁绍的心目中,公孙瓒只能算是他的手下败将。因此,他亲率数马骑兵,在公孙瓒的必经之路上设伏。
或者,公孙瓒从右北平出兵,一路夺下了渤海城,又夺得了众多冀州东北部地区的城池,更与刘易一起,在德州灭了袁绍三十万精锐,进而夺取了平原县城。
或者,一路的顺风顺水,使得公孙瓒有了一点骄傲,这个,也是公孙瓒的性格,有点刚愎自用。他在看到袁绍几乎全线溃败的样子,便放心率军攻击,从平原县城出兵,向高唐进发。
结果,没有料到,袁绍居然还敢主动出兵伏袭他,两军相遇,公孙瓒的三千锋骑兵,几乎被袁绍的数万骑兵全歼。他仅能率其后军躲过一劫。
反正,正是因为有了袁绍勤于思索,绝境之下,反让他腾升起骨子里的傲气,让他有针对性的对新汉军主动进击,这才让袁绍能够喘一口气,让他可以稳住了防线,不至于让赵云、太史慈、公孙瓒的三路大军直接杀到邺城城下。
现在,刘表已经身亡,荆州已经落到了刘易的手上。袁绍的心里,就很清楚的想到,刘易下一个要灭的人,肯定就是他袁绍。
特别是,听到曹操居然毫无节操,毫无节气的与刘易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之时,袁绍就知道,刘易怕马上就会发兵攻伐他了。
因此,袁绍就开始闭关……嗯,这个其实就是袁绍在静思刘易所善于的一切,思索着刘易的优缺点。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出布置。
想起与刘易相识的种种,想着自己与刘易争斗了这十来年的种种经过。
袁绍发现,刘易这个人。是一个具有常人所没有的一种冒险精神,往往,他都是以小搏大。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小义兵,到现在权倾天下的太傅,实际新汉朝的掌权者。所有的一切,袁绍都看出,刘易是在冒险。一直都在冒险。
嗯,想想,袁绍觉得还真的是这样。
可以想象。刘易当初,面对蹇硕所率的要杀良冒功的禁军,那个什么都不是的小小义兵刘易,居然就敢反抗。就敢连禁军统领蹇硕都捉住。还敢以之要挟张让,索取大量的黄白之物。这个,刘易无疑就是在冒险。
先不说,那时候,蹇硕要率那些禁军士兵是否是要杀良冒功。就说当真的是那样,刘易这个小小的义兵他还能如何?那时,袁绍记得,朝廷的确有着明文规定。要那些义兵离散,否则就要当作乱党一起处死。那时候。就算蹇硕当真的杀了刘易等人,他们也只算是死了白死。只可惜,蹇硕无用,堂堂的皇帝亲军,并且当时据说还不是小量的军马,居然奈何不了数十义兵,反被反杀多人,连蹇硕自己都被捉住,还真的可笑可恨,如果当时,可以将刘易斩杀了,那么现在又何用被刘易逼到如此的地步?
那个时候,刘易绝对是在冒险。如果他不能捉住蹇硕,那么死的绝对是刘易。
跟着下来,勒索张让,这个,其实还真的是一个很可笑的事。一个小小的义兵,居然能勒索得了堂堂的十常侍之首张让?张让当初,论权力,无疑就等于现在的刘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满朝文武,谁不怕他?
可惜,刘易这个家伙,还真的有点运势。使得张让要借送索银之时,一举灭了刘易的,却让刘易结识了万年公主,让刘易躲过了一劫。
每每想到这些,袁绍都暗暗惋惜,因为,那个时候,刘易是最容易被击杀的,只是张让动一动手指,随便派出一支人马,都可以叫刘易死无葬身之地。但偏偏,可能是张让认为,这样的一个小人物,蹦达不了几天,不想小题大做,没有恨下决心弄死刘易。
当然,想到这个,袁绍的心里,也暗恨自己,恨自己当初在怡红楼与刘易结怨的时候,为什么要放过刘易?他应该在那个时候,就灭了刘易的。
接下来,他分别派人,明里暗里都想杀刘易,但每一次,都让刘易得以逃生。想想,袁绍还真的不太甘心。自己想杀一个人,怎么就会这么的困难?
冒险,刘易一直都在冒险。
白门楼救吕布父女,以及,这一次,刘易攻伐荆州,再挥军袭击曹操的军马,这些,袁绍都觉得刘易是在冒险,这样的事有很多,数不胜数。从这些事当中,袁绍总结出刘易似乎善于冒险,到现在,似乎已经习惯于冒险。
嗯,一个人,善于冒险到没有什么,但是,如果习惯于冒险,那么,就会成为他的缺点,似乎就能让人有机可乘了。
袁绍想来想去,要如何利用刘易的这一个人性缺点呢?
还有,袁绍也看到了,新汉军已经历经过了无数大型的战争,动辄就是十万军马以上的战争,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但是,每一仗,新汉军的军马,损失甚微,新汉军总会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终的胜利。
为什么会这么样?所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一支军队,为何总会打胜仗?并且还每一次胜利,都能够以最少的代价获得?
袁绍归结于两个字,还是冒险。
刘易,刘易所统率的军马,都善于冒险。似乎,这是刘易性格的延伸,就仿似,刘易似乎总会很有信心,总会预知知道发生什么事,然后,总能出人意料的,先人一步的做出最为适当的攻击。
似乎,刘易就没有想过,万一他的冒险失败,那么就会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然,袁绍也看到,刘易也好,其军也好,他们除了冒险之外,亦非常有耐心,绝不会急于求胜。
就似现在,新汉军的攻击。稍有不顺,他们马上就会步步为营,摆出了一个向自己进攻的态势。却从来都没有攻城,或者说,都是在佯攻,并不是真正正式的攻城。往往,似乎都要等到最佳的时机,才会孤注一掷,一举而下。
这个。袁绍非常清楚的记得,当初灭黑山张燕的时候,刘易是如何灭了黑山张燕的。居然是从山间的一条地下河道钻到山顶上去。说真的,那场仗,作主导的是刘易,如果换了是他袁绍。怕是绝对不敢那样的。
那么。现在了解清楚了刘易的行为方式,又如何利用刘易的这些缺点来给予刘易致命一击呢?
袁绍看到,现在,从冀州北部向自己攻来的新汉朝,应该是处于一个耐心等待给自己致命一击的机会。暂时,只要自己的大军严阵以待,不给他们机会,那么。一时半刻,这些新汉军。应该不能给予自己太大的威胁。
现在,刘易夺取了荆州,返回了洛阳,相信,刘易不久之后,必会亲来攻击自己。那么,如果刘易亲来,刘易又会如何攻击自己呢?
或者说,刘易又想要如何兵行险着,将自己一举击败呢?
袁绍的这种换位思考,却让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首先,新汉朝似乎从来都没有以较大的伤亡为代价换取胜利的往绩。就也是说,现在冀州北面攻来的新汉军,他们不管是如何攻击,出动多少军马攻击,自己都可以给予他们较大的损伤。何况,袁绍现在,有着双重防线,一是一众坚城的防线,二是从太行山脉汇流成河的黄河支流,其河横于这些坚城的后面,纵使新汉军可以夺取那些城镇,还得要面对这些河流的阻截。自己军可退回河道的另一边,与他们隔河对持。
如果自己是刘易,还会率军与赵云、太史慈等大将汇合么?很明显,自己怕是不会的,因为,现在新汉朝被阻,并不是他们兵力不足,又或者是战力不够的问题,是纯粹的地势问题。
袁绍几乎可以肯定,刘易应该不会率军从自己冀州的北部杀来,那样,会毫无意义。
那么,可让刘易向自己冒险性的进攻,会是怎么样呢?
其实,也不用袁绍如何猜测,因为,已经显而易见。
刘易若要灭自己,那么,在北部进攻不顺,或者说是不易,要牺牲太多的兵力方有可能突破自己的防线的情况之下。刘易怕唯有就是直接攻击自己的后方。
这个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冀州的最南部地区,河内郡。
嗯,这个,说是袁绍的大后方,其实只是针对性来说的,实际,河内郡,才算得上是与新汉朝对持的最前方,而非大后方。
刘易,必然会发兵攻击河内!
这个,是袁绍心里的结论。
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那么,袁绍再细想,刘易将会要如何呢?
攻击河内郡,可以从上党地区,穿过太行山脉南部山区,经壶关直接杀进河内。
如果刘易挥军从上党地区杀到河内的话,对于这样的情况,袁绍却不会认为刘易这是在冒险。因为,自从当初刘易派出太史慈夺取了上党之后,袁绍就一直都没有放松过对上党地区的警惕及布置,一直都提防着某一天,新汉朝或者会从上党向自己发起攻击。
所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袁绍并不认为刘易如果从上党向自己发起进攻是在冒险。
真正的,袁绍认为,刘易从虎牢关出兵,北渡黄河攻进河内,这才是真正的冒险。
而冒险在哪里呢?
就在渡河的事上。
黄河水流湍急,极难横渡。
想架浮桥,似乎不太可能的。这亦是袁绍当初发兵攻打曹操的时候,为何非要在官渡渡河攻击曹操的原因之一,因为,从那段黄河更上游的地方,没有更好的让袁绍的大军渡河的渡头。
而这段黄河两岸,都非常的险峻,极利于防守。
这个,亦是袁绍与曹操两方势力,隔河相持,却互相也奈何不了对方的原因之一。
黄河天险,历朝历代,都会成为两方势力僵持的一道界线。
如果刘易要兵出虎牢,那么就会先进入曹操的势力地盘。
现在,曹操与刘易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或者,曹操会给刘易让步,让刘易可以进入他的地界,到达黄河南岸,渡河攻击河内。但是,袁绍几乎可以肯定,曹操就算是让步,也不会让多少的,绝对不会同意刘易的军马,从黄河下游更远一些的平缓渡头渡河的。最多,就只是让出黄河上游,最为接近虎牢关的那些小渡头,让刘易的军马渡河。
可是,不要忘了,那些小渡头,并不适合让太多的军马一起渡河。并且,自己在黄河的另一边,一直都部署有军马与曹操对持的。少量的新汉军,能渡得过黄河来么?敢明目张胆的渡河么?
不能,新汉军就算要流河过来,亦不会大张旗鼓的渡河过来,必然是会先派出一小部份的人马,偷渡过来,夺取了自己的这边河岸的渡口,刘易的新汉军才能大量的分批渡河过来。
袁绍想到这里,眼睛不禁渐渐发亮起来。(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袁绍知道,如果没有什么的意外,他便肯定是步刘表的后尘,被刘易所灭。
不过,正所谓狗急跳墙。
袁绍的心里越是清楚,越是存在必死之志,他的头脑就越是清晰。
在刘表身亡,荆州落到了刘易手上的消息传来之时,他就一直都静静的思考着,自己与刘易的优缺点,自己的军马与新汉军的优缺点。
他作为四世三公袁氏的后人,现在仅存的硕果,他认为,就算是死,也绝对不能如刘表那么的窝囊而死。一定要对得起自己袁家的列祖列宗。
起码,他现在倒觉得,其实,自己之前所讽笑的袁术,他那样而亡,而也不算有失了世家子弟的死法,宁死不降,宁死也不让自己落于敌手遭受屈辱。
此时此刻,袁绍倒是对袁术之死感到有点欣赏了。
袁绍现在想要的是,纵使是兵败身亡,亦要考虑一下是否还有机会绝处逢生,心怀必死之志,并非就是必死之局。
如果采取得当,他袁绍就未必会败,甚至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何况,就算是败,他也不愿意如刘表那样,败得那么的窝囊,败得那么凄凉,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阴谋诡计当中。
他想,当年赵国,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都可以与秦国周旋那么久。现在换了他袁绍取代了当年赵国的地位,加上他现在手上还有数十万的大军,怎么说。都不至于被刘易在短短数月的时间之内灭亡吧?
或者,刘表之死,给袁绍敲响了警钟。这使得他对于自己的部属,全都不太放心。起码,心里对自己的帐下军将谋臣,都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因为他可不想像刘表那样,被自己最为亲近的人害死。对于刘表之死的传言,袁绍认为,刘表的真正死因还待商榷。可能有刘备的关系,但是这当中,蔡瑁就能真的洗脱得了关系么?怎么说。袁绍都是不太相信的。
所以,包括他帐下的一众谋士,郭图、审配、辛评等人在内,他心底里。对于他们都已经有了一种怀疑的心态。不再对他们言听计从了。
袁绍决定,不管是胜是败,他都要亲自处理一切,不会如刘表那样,可笑的将荆州的军政大权交到别人手上。
因此,袁绍很谈定的,指挥着冀州的军马,分别在冀州中北部地区。由西向东的一线,其中。最西的毛城到广平、阳平、华县一线,分别布置了他所有军马的三分之二的军马,在那些城池镇守,以后,依那儿的黄河支流,与由冀州北部攻击前来的新汉朝对持。
袁绍的命令很简单,就是固守城池的同时,还得要学习新汉军的作战手法,不能固守待毙。
他是认真观察了新汉军的作战方式,有针对性的针对新汉军。他一度亲临战场指挥,居然让他数千击败了向他们防线攻击的新汉军。这才使得赵云、太史慈、公孙瓒三军,只能暂时休整,与袁绍的军马对持。
比如,袁绍知道,新汉军善于调动百姓,在搬运辎重到前线的时候,一般都会发动进姓帮忙搬运。
他在摔军撤离广宗的时候,就派出了三千精锐,散布在广宗城内,充作一般的百姓青壮。
如此,当新汉军夺得了广宗,要向南面的广平城发起进攻的时候,新汉军的军马先行赶到城下,牵制住广平的军马,然后在广宗发动百姓,为其搬运辎重到前线。
结果,在搬运辎重的过程当中,冒充百姓的三千袁绍军,突然暴起发难,击杀了护送物资的新汉军将士,并残杀了大量的百姓青壮,摧毁了那一批约有数十架的投石机,并烧毁了一批粮草。
这是袁绍亲自下令所发生的一场战斗。最终袁绍以胜利告终,并因此而让进攻广平的新汉军因为失去了那一批辎重而没有办法马上攻城,这给了袁绍在广平布置的时间。
另外,袁绍也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点当初赵云率一支骑军袭扰他军马的战术。
嗯,袁绍有点惧赵云、太史慈,但是,他的心里,却不惧公孙瓒,毕竟,在袁绍的心目中,公孙瓒只能算是他的手下败将。因此,他亲率数马骑兵,在公孙瓒的必经之路上设伏。
或者,公孙瓒从右北平出兵,一路夺下了渤海城,又夺得了众多冀州东北部地区的城池,更与刘易一起,在德州灭了袁绍三十万精锐,进而夺取了平原县城。
或者,一路的顺风顺水,使得公孙瓒有了一点骄傲,这个,也是公孙瓒的性格,有点刚愎自用。他在看到袁绍几乎全线溃败的样子,便放心率军攻击,从平原县城出兵,向高唐进发。
结果,没有料到,袁绍居然还敢主动出兵伏袭他,两军相遇,公孙瓒的三千锋骑兵,几乎被袁绍的数万骑兵全歼。他仅能率其后军躲过一劫。
反正,正是因为有了袁绍勤于思索,绝境之下,反让他腾升起骨子里的傲气,让他有针对性的对新汉军主动进击,这才让袁绍能够喘一口气,让他可以稳住了防线,不至于让赵云、太史慈、公孙瓒的三路大军直接杀到邺城城下。
现在,刘表已经身亡,荆州已经落到了刘易的手上。袁绍的心里,就很清楚的想到,刘易下一个要灭的人,肯定就是他袁绍。
特别是,听到曹操居然毫无节操,毫无节气的与刘易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之时,袁绍就知道,刘易怕马上就会发兵攻伐他了。
因此,袁绍就开始闭关……嗯,这个其实就是袁绍在静思刘易所善于的一切,思索着刘易的优缺点。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出布置。
想起与刘易相识的种种,想着自己与刘易争斗了这十来年的种种经过。
袁绍发现,刘易这个人。是一个具有常人所没有的一种冒险精神,往往,他都是以小搏大。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小义兵,到现在权倾天下的太傅,实际新汉朝的掌权者。所有的一切,袁绍都看出,刘易是在冒险。一直都在冒险。
嗯,想想,袁绍觉得还真的是这样。
可以想象。刘易当初,面对蹇硕所率的要杀良冒功的禁军,那个什么都不是的小小义兵刘易,居然就敢反抗。就敢连禁军统领蹇硕都捉住。还敢以之要挟张让,索取大量的黄白之物。这个,刘易无疑就是在冒险。
先不说,那时候,蹇硕要率那些禁军士兵是否是要杀良冒功。就说当真的是那样,刘易这个小小的义兵他还能如何?那时,袁绍记得,朝廷的确有着明文规定。要那些义兵离散,否则就要当作乱党一起处死。那时候。就算蹇硕当真的杀了刘易等人,他们也只算是死了白死。只可惜,蹇硕无用,堂堂的皇帝亲军,并且当时据说还不是小量的军马,居然奈何不了数十义兵,反被反杀多人,连蹇硕自己都被捉住,还真的可笑可恨,如果当时,可以将刘易斩杀了,那么现在又何用被刘易逼到如此的地步?
那个时候,刘易绝对是在冒险。如果他不能捉住蹇硕,那么死的绝对是刘易。
跟着下来,勒索张让,这个,其实还真的是一个很可笑的事。一个小小的义兵,居然能勒索得了堂堂的十常侍之首张让?张让当初,论权力,无疑就等于现在的刘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满朝文武,谁不怕他?
可惜,刘易这个家伙,还真的有点运势。使得张让要借送索银之时,一举灭了刘易的,却让刘易结识了万年公主,让刘易躲过了一劫。
每每想到这些,袁绍都暗暗惋惜,因为,那个时候,刘易是最容易被击杀的,只是张让动一动手指,随便派出一支人马,都可以叫刘易死无葬身之地。但偏偏,可能是张让认为,这样的一个小人物,蹦达不了几天,不想小题大做,没有恨下决心弄死刘易。
当然,想到这个,袁绍的心里,也暗恨自己,恨自己当初在怡红楼与刘易结怨的时候,为什么要放过刘易?他应该在那个时候,就灭了刘易的。
接下来,他分别派人,明里暗里都想杀刘易,但每一次,都让刘易得以逃生。想想,袁绍还真的不太甘心。自己想杀一个人,怎么就会这么的困难?
冒险,刘易一直都在冒险。
白门楼救吕布父女,以及,这一次,刘易攻伐荆州,再挥军袭击曹操的军马,这些,袁绍都觉得刘易是在冒险,这样的事有很多,数不胜数。从这些事当中,袁绍总结出刘易似乎善于冒险,到现在,似乎已经习惯于冒险。
嗯,一个人,善于冒险到没有什么,但是,如果习惯于冒险,那么,就会成为他的缺点,似乎就能让人有机可乘了。
袁绍想来想去,要如何利用刘易的这一个人性缺点呢?
还有,袁绍也看到了,新汉军已经历经过了无数大型的战争,动辄就是十万军马以上的战争,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但是,每一仗,新汉军的军马,损失甚微,新汉军总会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终的胜利。
为什么会这么样?所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一支军队,为何总会打胜仗?并且还每一次胜利,都能够以最少的代价获得?
袁绍归结于两个字,还是冒险。
刘易,刘易所统率的军马,都善于冒险。似乎,这是刘易性格的延伸,就仿似,刘易似乎总会很有信心,总会预知知道发生什么事,然后,总能出人意料的,先人一步的做出最为适当的攻击。
似乎,刘易就没有想过,万一他的冒险失败,那么就会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然,袁绍也看到,刘易也好,其军也好,他们除了冒险之外,亦非常有耐心,绝不会急于求胜。
就似现在,新汉军的攻击。稍有不顺,他们马上就会步步为营,摆出了一个向自己进攻的态势。却从来都没有攻城,或者说,都是在佯攻,并不是真正正式的攻城。往往,似乎都要等到最佳的时机,才会孤注一掷,一举而下。
这个。袁绍非常清楚的记得,当初灭黑山张燕的时候,刘易是如何灭了黑山张燕的。居然是从山间的一条地下河道钻到山顶上去。说真的,那场仗,作主导的是刘易,如果换了是他袁绍。怕是绝对不敢那样的。
那么。现在了解清楚了刘易的行为方式,又如何利用刘易的这些缺点来给予刘易致命一击呢?
袁绍看到,现在,从冀州北部向自己攻来的新汉朝,应该是处于一个耐心等待给自己致命一击的机会。暂时,只要自己的大军严阵以待,不给他们机会,那么。一时半刻,这些新汉军。应该不能给予自己太大的威胁。
现在,刘易夺取了荆州,返回了洛阳,相信,刘易不久之后,必会亲来攻击自己。那么,如果刘易亲来,刘易又会如何攻击自己呢?
或者说,刘易又想要如何兵行险着,将自己一举击败呢?
袁绍的这种换位思考,却让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首先,新汉朝似乎从来都没有以较大的伤亡为代价换取胜利的往绩。就也是说,现在冀州北面攻来的新汉军,他们不管是如何攻击,出动多少军马攻击,自己都可以给予他们较大的损伤。何况,袁绍现在,有着双重防线,一是一众坚城的防线,二是从太行山脉汇流成河的黄河支流,其河横于这些坚城的后面,纵使新汉军可以夺取那些城镇,还得要面对这些河流的阻截。自己军可退回河道的另一边,与他们隔河对持。
如果自己是刘易,还会率军与赵云、太史慈等大将汇合么?很明显,自己怕是不会的,因为,现在新汉朝被阻,并不是他们兵力不足,又或者是战力不够的问题,是纯粹的地势问题。
袁绍几乎可以肯定,刘易应该不会率军从自己冀州的北部杀来,那样,会毫无意义。
那么,可让刘易向自己冒险性的进攻,会是怎么样呢?
其实,也不用袁绍如何猜测,因为,已经显而易见。
刘易若要灭自己,那么,在北部进攻不顺,或者说是不易,要牺牲太多的兵力方有可能突破自己的防线的情况之下。刘易怕唯有就是直接攻击自己的后方。
这个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冀州的最南部地区,河内郡。
嗯,这个,说是袁绍的大后方,其实只是针对性来说的,实际,河内郡,才算得上是与新汉朝对持的最前方,而非大后方。
刘易,必然会发兵攻击河内!
这个,是袁绍心里的结论。
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那么,袁绍再细想,刘易将会要如何呢?
攻击河内郡,可以从上党地区,穿过太行山脉南部山区,经壶关直接杀进河内。
如果刘易挥军从上党地区杀到河内的话,对于这样的情况,袁绍却不会认为刘易这是在冒险。因为,自从当初刘易派出太史慈夺取了上党之后,袁绍就一直都没有放松过对上党地区的警惕及布置,一直都提防着某一天,新汉朝或者会从上党向自己发起攻击。
所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袁绍并不认为刘易如果从上党向自己发起进攻是在冒险。
真正的,袁绍认为,刘易从虎牢关出兵,北渡黄河攻进河内,这才是真正的冒险。
而冒险在哪里呢?
就在渡河的事上。
黄河水流湍急,极难横渡。
想架浮桥,似乎不太可能的。这亦是袁绍当初发兵攻打曹操的时候,为何非要在官渡渡河攻击曹操的原因之一,因为,从那段黄河更上游的地方,没有更好的让袁绍的大军渡河的渡头。
而这段黄河两岸,都非常的险峻,极利于防守。
这个,亦是袁绍与曹操两方势力,隔河相持,却互相也奈何不了对方的原因之一。
黄河天险,历朝历代,都会成为两方势力僵持的一道界线。
如果刘易要兵出虎牢,那么就会先进入曹操的势力地盘。
现在,曹操与刘易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或者,曹操会给刘易让步,让刘易可以进入他的地界,到达黄河南岸,渡河攻击河内。但是,袁绍几乎可以肯定,曹操就算是让步,也不会让多少的,绝对不会同意刘易的军马,从黄河下游更远一些的平缓渡头渡河的。最多,就只是让出黄河上游,最为接近虎牢关的那些小渡头,让刘易的军马渡河。
可是,不要忘了,那些小渡头,并不适合让太多的军马一起渡河。并且,自己在黄河的另一边,一直都部署有军马与曹操对持的。少量的新汉军,能渡得过黄河来么?敢明目张胆的渡河么?
不能,新汉军就算要流河过来,亦不会大张旗鼓的渡河过来,必然是会先派出一小部份的人马,偷渡过来,夺取了自己的这边河岸的渡口,刘易的新汉军才能大量的分批渡河过来。
袁绍想到这里,眼睛不禁渐渐发亮起来。(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