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湾·夺火·黄家营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2013年的冬天,小雪过后,气温骤降,一场大风扫净了多天的雾霾。风停后,气温回升,大气通透,竟然风和日丽起来。这样的好天气不可错过,周六日,和丈夫驱车向陵川的夺火乡走去。
沿着玛琅山坑洼不平的盘山公路七拐八绕地走到了柳树口,路面显得平整起来,一条漂亮崭新的县级公路横陈在山间,随着平缓的地势伸向远方。极目处,视野开阔,群山的皱褶在冬日的阳光下呈现出一派苍茫,山色渐远减淡,与天相接,一派水墨画的色调。
冯家湾 在静静的山间奔波了几十公里后,沿着路边的一条小路,进到一个村子,村民告诉我说这个村子叫冯家湾。
冯家湾大都姓冯,也有几家杂姓,先人是从河南逃荒上来的。
一位妇女约莫有四十岁,挽着袖子正在院子里用洗衣机洗衣服。妇女对冯家湾的历史说不上多少,只记得三十多年前嫁到这个村。告诉我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了,村里有二百来口人,留在村里的也就五六十口。秋收前大多在家务农,收完秋才要出去打工。
村里的房屋远处看很整齐,一派新气象。走进来才知那新气象是白粉和红粉涂出来的。经过这么一粉饰看起来似乎不那么破烂了,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一切照旧。
散养的土鸡咕咕咕地在杂草堆里刨食,谁家的小黄猫躲在水洞里探头探脑地打量着来客。有几个八九岁的学龄儿童在院子里玩耍,这少见的场景让人想起了今天是周日。
一座古庙建在村庄的至高处,远看气势不凡。近前看去,大门有些简陋,看上去年代不很悠久。基石上刻着些乱乱的花纹,门楣上的四个字清晰可辨:“即是灵山”,很像电脑系统里中规中矩的魏碑。里面和常见的状况一般无二,空落落的一无所有。廊檐下木雕的装饰残败了,正殿堆放着些木料,雕花柱础还算完好。从庙里走出,迎面碰见一位老乡肩膀上扛着几根细长的木棍走了过来,说:“这庙门怎么开着呀?”放下木棍上去把门给锁了,看得出对我们有着明显的不信任。问了他几个问题,都答不上来,说是有事情要办,走了。
从庙里出来,感觉整个村子没什么意趣,随便拍了几幅图片向停车处走去,就听见有三轮车的喇叭里喊着“橱柜,碗柜”迪迪哇哇地进了村,在村口停了下来。原来是来自河南的商贩向村民兜售橱柜碗柜。一时间花花绿绿摆了一地,制造简单,款式简陋,老土的色调。有二百元一个的,有一百元一个的,价格不等。这种东西在市里的水陆院,最多就是几十块的价格。
陵川距离河南的修武很近,河南人到山西来做小买卖很多见。村民们陆续围了过来,却看得多,买得少。
走出冯家湾,向夺火方向走去。
夺火 夺火是陵川的一个乡,三年前曾经来过一次,清一色的石头老房子和老房子里几位满脸皱的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石头墁的院子坑洼不平,湿漉漉的,弥漫着清冷的冷清。面部的皱褶像石头纹理一样的老人,堆放在屋子里的煤炭,满家的硫磺味道——这次见到的夺火,外观上有了粉刷出来的崭新。漂亮的公路上方,一座古老的庙宇孤零零傲然而立。下面是乡政府所在地,还有了三五处“农家乐”,人来客往,热闹了许多。
村边,一群老乡在冬日的阳光下扎堆儿闲聊,告诉我说,夺火注册的人口有八百多,但实际上也就二三百人。原来有高中有初中,后来都撤走了,只有一座小学了,学生大约也就一百多个。有从附近的村子里搬迁来的人,没有地种,来了只能给人打打工。近几年人口一直在减少,北面的去了晋城市,西面的去了陵川县,南面的下了河南,不过好在是个乡,比其他村子又强多了。
黄家营 陵川山里的天空,蓝得有些失真。在蓝天下的路边上,静静地伫立着一片废墟,这片废墟虽然没了人气,但依旧被粉刷得雪白。村子不大,看上去曾经有过几十户人家。路边有一座石头砌的蓄水池,完好如初,池中的水结了冰,但那淡绿的颜色说明池水很清澈。有一户人家门上挂着门帘,我们以为还有人住,走近窗口一看,里面不过堆放着一捆捆胳膊粗细的木头,那是新砍下来的灌木主干,不知做何使用。村里的房屋大多完好,村落的后面紧靠一座原始森林,有几块狭长的耕地残留着收割过的玉米茬子,虽然没人住了,但地还有人种着。整个村子淹没在乱树杂草中,有点诡异和神秘。
阳光下老房子白的刺眼。
山上的松柏郁郁葱葱,在冬天灰塌塌的山野间洋溢着一派生机,让人想起来孔老夫子说过的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013年的冬天,小雪过后,气温骤降,一场大风扫净了多天的雾霾。风停后,气温回升,大气通透,竟然风和日丽起来。这样的好天气不可错过,周六日,和丈夫驱车向陵川的夺火乡走去。
沿着玛琅山坑洼不平的盘山公路七拐八绕地走到了柳树口,路面显得平整起来,一条漂亮崭新的县级公路横陈在山间,随着平缓的地势伸向远方。极目处,视野开阔,群山的皱褶在冬日的阳光下呈现出一派苍茫,山色渐远减淡,与天相接,一派水墨画的色调。
冯家湾 在静静的山间奔波了几十公里后,沿着路边的一条小路,进到一个村子,村民告诉我说这个村子叫冯家湾。
冯家湾大都姓冯,也有几家杂姓,先人是从河南逃荒上来的。
一位妇女约莫有四十岁,挽着袖子正在院子里用洗衣机洗衣服。妇女对冯家湾的历史说不上多少,只记得三十多年前嫁到这个村。告诉我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了,村里有二百来口人,留在村里的也就五六十口。秋收前大多在家务农,收完秋才要出去打工。
村里的房屋远处看很整齐,一派新气象。走进来才知那新气象是白粉和红粉涂出来的。经过这么一粉饰看起来似乎不那么破烂了,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一切照旧。
散养的土鸡咕咕咕地在杂草堆里刨食,谁家的小黄猫躲在水洞里探头探脑地打量着来客。有几个八九岁的学龄儿童在院子里玩耍,这少见的场景让人想起了今天是周日。
一座古庙建在村庄的至高处,远看气势不凡。近前看去,大门有些简陋,看上去年代不很悠久。基石上刻着些乱乱的花纹,门楣上的四个字清晰可辨:“即是灵山”,很像电脑系统里中规中矩的魏碑。里面和常见的状况一般无二,空落落的一无所有。廊檐下木雕的装饰残败了,正殿堆放着些木料,雕花柱础还算完好。从庙里走出,迎面碰见一位老乡肩膀上扛着几根细长的木棍走了过来,说:“这庙门怎么开着呀?”放下木棍上去把门给锁了,看得出对我们有着明显的不信任。问了他几个问题,都答不上来,说是有事情要办,走了。
从庙里出来,感觉整个村子没什么意趣,随便拍了几幅图片向停车处走去,就听见有三轮车的喇叭里喊着“橱柜,碗柜”迪迪哇哇地进了村,在村口停了下来。原来是来自河南的商贩向村民兜售橱柜碗柜。一时间花花绿绿摆了一地,制造简单,款式简陋,老土的色调。有二百元一个的,有一百元一个的,价格不等。这种东西在市里的水陆院,最多就是几十块的价格。
陵川距离河南的修武很近,河南人到山西来做小买卖很多见。村民们陆续围了过来,却看得多,买得少。
走出冯家湾,向夺火方向走去。
夺火 夺火是陵川的一个乡,三年前曾经来过一次,清一色的石头老房子和老房子里几位满脸皱的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石头墁的院子坑洼不平,湿漉漉的,弥漫着清冷的冷清。面部的皱褶像石头纹理一样的老人,堆放在屋子里的煤炭,满家的硫磺味道——这次见到的夺火,外观上有了粉刷出来的崭新。漂亮的公路上方,一座古老的庙宇孤零零傲然而立。下面是乡政府所在地,还有了三五处“农家乐”,人来客往,热闹了许多。
村边,一群老乡在冬日的阳光下扎堆儿闲聊,告诉我说,夺火注册的人口有八百多,但实际上也就二三百人。原来有高中有初中,后来都撤走了,只有一座小学了,学生大约也就一百多个。有从附近的村子里搬迁来的人,没有地种,来了只能给人打打工。近几年人口一直在减少,北面的去了晋城市,西面的去了陵川县,南面的下了河南,不过好在是个乡,比其他村子又强多了。
黄家营 陵川山里的天空,蓝得有些失真。在蓝天下的路边上,静静地伫立着一片废墟,这片废墟虽然没了人气,但依旧被粉刷得雪白。村子不大,看上去曾经有过几十户人家。路边有一座石头砌的蓄水池,完好如初,池中的水结了冰,但那淡绿的颜色说明池水很清澈。有一户人家门上挂着门帘,我们以为还有人住,走近窗口一看,里面不过堆放着一捆捆胳膊粗细的木头,那是新砍下来的灌木主干,不知做何使用。村里的房屋大多完好,村落的后面紧靠一座原始森林,有几块狭长的耕地残留着收割过的玉米茬子,虽然没人住了,但地还有人种着。整个村子淹没在乱树杂草中,有点诡异和神秘。
阳光下老房子白的刺眼。
山上的松柏郁郁葱葱,在冬天灰塌塌的山野间洋溢着一派生机,让人想起来孔老夫子说过的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