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争(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过慈禧太后也清楚,现在还不是换人的时候,虽然说朝廷己经算是稳定下来了,但新政才刚刚开始推行,还需要这些老臣坐镇主持大计,而且东北的局势也日益严重,稍有不慎,不要说东北保不住,恐怕还会引来俄军南进入关,因此在这个时候还是老臣们靠得住。
虽然英国、日本都表示了会支持清廷向俄国要求东北的主权,但李鸿章等大臣们也都明白,洋人的承诺是靠不住的,而且俄国发出的战争威胁,虽然真正实施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不防,在朝廷中己有人主张不如重新和俄国谈判。理由是反正现在俄国己经明确拒绝持行【交付东三省条约】,不谈他们也是占着东三省不走,而且说不定还会武力南下,如果重开谈判,或许还能收回东三省,那怕是收回部份也是好的。
但李鸿章十分清楚,俄国其实己是铁了心再占据东三省不走的,因此就算是再开谈判,也绝对谈不出什么好结果来,相反还会造成俄国在东三省存在的法理事实,相反如果清廷不与俄国谈判,照目前的局势,日俄之间必将有一战,说不定他们打个两败俱伤,再依靠其他国家周旋调停,或许还有保住东三省的一线之机。
而就在这时,传来了海外华人与日本签定【华东政府-日本政府共同防务合作条约】的消息,李鸿章当然明白,这个条约就是针对俄国的,这么看来,海外华人到也是可以利用的一支力量。
尽管海外华人公然以华东政府的名议和日本签定条约,但现在清廷对海外华人的一切做为都釆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只要是海外华人在表面上还维持和淸廷的臣属关系就行了。在华东政府打压青州旗人的时候,有些北京的八旗贵族曾向朝廷上奏,要求朝廷惩戒海外华人,而第二天朝廷就下旨将几个上奏的八旗贵族革职发配到西北去充军,因此在朝中就没有人敢再提海外华人的事情了。
不过海外华人毕竟是以华夏族裔自居,而且登陆以来的所做斦为在客观上也是对維持清廷的统治,现在尽管海外华人己经割据自立,开府设官,但对清廷在名议上还是以臣下自居,因此在这个时候,清廷真正能够依靠的力量还只有海外华人。于是李鸿章提出,不访派人去打探一下海外华人的态度,再做决定。
军机大臣们商议了一回,也认为李鸿章的这个建议可以一试,毕竟只是试探一下海外华人的态度而己,如果海外华人真的愿意替清廷出头来对抗俄国,当然是好,如果不愿则再作别的打算。军机处将这个意见上报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也得到了两人的认可,并让军机处确定去和海外华人接洽的人选。
在清廷内部和海外华人关系最好的自然要属李鸿章,但现在李鸿章的年纪太大,又位高权重,到不宜亲自出面去接治海外华人。而在军机处里,还有庆亲王和张之洞和海外华人有过接触,但相交并不深,而且两人的身份地位比李鸿章也差不了多少,也不适合负责这个任务,毕竟只是一次试探行动,到是李鸿章提议,由袁世凯来负责这件事情,并且再派李经方协助。
袁世凯是清廷除李鸿章之外,和海外华人接触最多的官员,和一些海外华人的高层官员都建立了不错的私人交情,而且又是直隶总督,虽不及军机大臣,但也所差无几,份量是足够了;而李经方随李鸿章也多次和海外华人交流,对海外华人的情况也十分了解,因此由这两个人出面,是最合适的。其他几位军机大臣听了,也都沒有异议。而慈禧太后得知人选以后,沉默了半响,才道:“就这么着吧。”
接到了命令之后,袁世凯也不禁大喜,看来自己的努力并沒有白废。原来袁世凯最初是李鸿章的门下,后来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失势,成为全国千夫所指的汉奸,袁世凯也怕受牵连,疏远了李鸿章,并借戊戌政变之机,又投靠了荣禄,不过在庚子国变之后,李鸿章又得到起复,袁世凯又赶忙恢复和李鸿章的关系,好在是当初袁世凯只是疏远李鸿章,到没有落井下石的声讨李鸿章,也留下了以后再见面的余地,现在李鸿章推荐袁世凯去和海外华人接冾,还派李经方随行,说明李鸿章己经接纳了袁世凯,因此怎么能不让袁世凯高兴呢?
其实李鸿章扶植袁世凯,也是有自巳的打算,虽然现在自己重新起复,但当年淮军的那帮旧部己经零落大半,现在急需要培养新的班底。而且李鸿章十分看好袁世凯的能力,而且袁世凯也算是自己的老部下,虽然在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曾疏远李鸿章,但那时自己确实是自身难保,到也怪不得袁世凯,这点胸襟李鸿章还是有的。而现在袁世凯又有意向自己靠陇,李鸿章自然也愿接纳。
于是袁世凯在天津和李经方汇合,在天津乘座海船,来到青岛。而在华东政府这边,决定由秦铮出面接待两人。因为秦铮和两人都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私人交情,而且现在华东政府虽然己是一个独立的政治体,但在名议上仍然是清廷的臣属,秦铮还挂着山东巡抚的官名,在大面上还是过得去的。
另外华东政府己经确定了对日俄作战的大原则,虽然并沒有对淸廷抱以任何的期望,但也不希望清廷这个猪队友扯自己的后腿,万一清廷迫于压力日俄签定了出卖东北主权的条约,虽然华东政府不会认同这种条约,也不会束缚自己的行动,但毕竟是十分背动的。因此华东政府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将自己的态度明确的告诉给清廷。
秦铮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袁世凯、李经方,众人相见之后,分宾主落座,又端上茶来,秦铮首先道:“慰帅和经方兄大架光临青岛,可真是不容易啊。”
袁世凯赶忙道:“那里那里,袁某岂敢在秦兄面前妄自尊大,秦兄还是和大公子一样,以兄弟相称为好。秦兄要长袁某几岁,如果看得起袁某,不如就叫一声‘老四’吧。”
秦铮也点了点头,笑道:“好吧,既然慰帅这么客气,那么我也就不客气了,老四和经方兄到访青岛,不知有何贵干啊!”
袁世凯呵呵笑道:“袁兄啊,你这可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难到你还不知道我们来的目地吗?还不是为了东北的事情来的。”
秦铮道:“我们在山东,和东北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李经方笑道:“秦兄,我们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们不是和日本签定了防务合作条约吗?这个条约不就是针对东北地区,针对俄国吗?又怎么说是无关呢?”
秦铮也呵呵一笑,刚才李经方提到条约时,省略了前面的排头,说明清廷对穿越者自立政府的行为还是釆用模糊处理的方式,显然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作纠缠,于是道:“我听说俄国要求朝廷重新谈判,不知道朝廷对此又是什么态度?”
袁世凯叹了一口气,道:“不瞒秦兄说,朝廷自然是不想和俄国重新谈判的,因为一重谈,肯定不会有好结果,但俄国以战争相威胁,朝廷现在那有能力和俄国开战呢?”
李经方也道:“虽然英国、日本都支持朝廷拒绝和俄国再谈判,但洋人的承诺从来都是靠不住的,因此才派我和慰亭来向你们请教,应该如果应对俄国。”
秦铮点了点头,道:“俄国以战争相威胁不过是讹诈之言,现在日俄之间早晚必有一战,因此俄国根本无力另避战场,所以朝廷大可放心,而且直管拒绝俄国的重开谈判之要求。”
袁世凯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我也就放心了,相信朝中诸公也可安心,只是不知下一步又作何打算,如果日本和俄国真的打起来,你们是否会参战。”
秦铮道:“如果日本和俄国真的打起来,我们当然会择机参战,无论如何也要保全东北地区不被日俄侵占,其实无论日俄两国,都对我东三省有染指之心,只是现在俄强日弱,因此日本才要和我们合作,共抵俄国,而我们和日本签定了条约,一为拒俄,二也是为了防日。”
袁世凯连连点头道:“这就好,这就好,有你们参与,定然能够保住东三省。”
李经方道:“那么日俄两国一但开战,那么朝廷又应当作何处置,是否也应对俄宣战呢?”
秦铮道:“我们认为朝廷虽然应该拒绝与俄国重新谈判,但在这时也不宜与日俄两国交恶,不如对此先不置可否,而甴我们来出面处置,我们也不用朝廷绶权,这样朝廷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如果我们能保全东北之地,自然是好,如果我们不能,朝廷大可再出面周旋,总也留有余地。”
不过慈禧太后也清楚,现在还不是换人的时候,虽然说朝廷己经算是稳定下来了,但新政才刚刚开始推行,还需要这些老臣坐镇主持大计,而且东北的局势也日益严重,稍有不慎,不要说东北保不住,恐怕还会引来俄军南进入关,因此在这个时候还是老臣们靠得住。
虽然英国、日本都表示了会支持清廷向俄国要求东北的主权,但李鸿章等大臣们也都明白,洋人的承诺是靠不住的,而且俄国发出的战争威胁,虽然真正实施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不防,在朝廷中己有人主张不如重新和俄国谈判。理由是反正现在俄国己经明确拒绝持行【交付东三省条约】,不谈他们也是占着东三省不走,而且说不定还会武力南下,如果重开谈判,或许还能收回东三省,那怕是收回部份也是好的。
但李鸿章十分清楚,俄国其实己是铁了心再占据东三省不走的,因此就算是再开谈判,也绝对谈不出什么好结果来,相反还会造成俄国在东三省存在的法理事实,相反如果清廷不与俄国谈判,照目前的局势,日俄之间必将有一战,说不定他们打个两败俱伤,再依靠其他国家周旋调停,或许还有保住东三省的一线之机。
而就在这时,传来了海外华人与日本签定【华东政府-日本政府共同防务合作条约】的消息,李鸿章当然明白,这个条约就是针对俄国的,这么看来,海外华人到也是可以利用的一支力量。
尽管海外华人公然以华东政府的名议和日本签定条约,但现在清廷对海外华人的一切做为都釆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只要是海外华人在表面上还维持和淸廷的臣属关系就行了。在华东政府打压青州旗人的时候,有些北京的八旗贵族曾向朝廷上奏,要求朝廷惩戒海外华人,而第二天朝廷就下旨将几个上奏的八旗贵族革职发配到西北去充军,因此在朝中就没有人敢再提海外华人的事情了。
不过海外华人毕竟是以华夏族裔自居,而且登陆以来的所做斦为在客观上也是对維持清廷的统治,现在尽管海外华人己经割据自立,开府设官,但对清廷在名议上还是以臣下自居,因此在这个时候,清廷真正能够依靠的力量还只有海外华人。于是李鸿章提出,不访派人去打探一下海外华人的态度,再做决定。
军机大臣们商议了一回,也认为李鸿章的这个建议可以一试,毕竟只是试探一下海外华人的态度而己,如果海外华人真的愿意替清廷出头来对抗俄国,当然是好,如果不愿则再作别的打算。军机处将这个意见上报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也得到了两人的认可,并让军机处确定去和海外华人接洽的人选。
在清廷内部和海外华人关系最好的自然要属李鸿章,但现在李鸿章的年纪太大,又位高权重,到不宜亲自出面去接治海外华人。而在军机处里,还有庆亲王和张之洞和海外华人有过接触,但相交并不深,而且两人的身份地位比李鸿章也差不了多少,也不适合负责这个任务,毕竟只是一次试探行动,到是李鸿章提议,由袁世凯来负责这件事情,并且再派李经方协助。
袁世凯是清廷除李鸿章之外,和海外华人接触最多的官员,和一些海外华人的高层官员都建立了不错的私人交情,而且又是直隶总督,虽不及军机大臣,但也所差无几,份量是足够了;而李经方随李鸿章也多次和海外华人交流,对海外华人的情况也十分了解,因此由这两个人出面,是最合适的。其他几位军机大臣听了,也都沒有异议。而慈禧太后得知人选以后,沉默了半响,才道:“就这么着吧。”
接到了命令之后,袁世凯也不禁大喜,看来自己的努力并沒有白废。原来袁世凯最初是李鸿章的门下,后来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失势,成为全国千夫所指的汉奸,袁世凯也怕受牵连,疏远了李鸿章,并借戊戌政变之机,又投靠了荣禄,不过在庚子国变之后,李鸿章又得到起复,袁世凯又赶忙恢复和李鸿章的关系,好在是当初袁世凯只是疏远李鸿章,到没有落井下石的声讨李鸿章,也留下了以后再见面的余地,现在李鸿章推荐袁世凯去和海外华人接冾,还派李经方随行,说明李鸿章己经接纳了袁世凯,因此怎么能不让袁世凯高兴呢?
其实李鸿章扶植袁世凯,也是有自巳的打算,虽然现在自己重新起复,但当年淮军的那帮旧部己经零落大半,现在急需要培养新的班底。而且李鸿章十分看好袁世凯的能力,而且袁世凯也算是自己的老部下,虽然在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曾疏远李鸿章,但那时自己确实是自身难保,到也怪不得袁世凯,这点胸襟李鸿章还是有的。而现在袁世凯又有意向自己靠陇,李鸿章自然也愿接纳。
于是袁世凯在天津和李经方汇合,在天津乘座海船,来到青岛。而在华东政府这边,决定由秦铮出面接待两人。因为秦铮和两人都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私人交情,而且现在华东政府虽然己是一个独立的政治体,但在名议上仍然是清廷的臣属,秦铮还挂着山东巡抚的官名,在大面上还是过得去的。
另外华东政府己经确定了对日俄作战的大原则,虽然并沒有对淸廷抱以任何的期望,但也不希望清廷这个猪队友扯自己的后腿,万一清廷迫于压力日俄签定了出卖东北主权的条约,虽然华东政府不会认同这种条约,也不会束缚自己的行动,但毕竟是十分背动的。因此华东政府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将自己的态度明确的告诉给清廷。
秦铮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袁世凯、李经方,众人相见之后,分宾主落座,又端上茶来,秦铮首先道:“慰帅和经方兄大架光临青岛,可真是不容易啊。”
袁世凯赶忙道:“那里那里,袁某岂敢在秦兄面前妄自尊大,秦兄还是和大公子一样,以兄弟相称为好。秦兄要长袁某几岁,如果看得起袁某,不如就叫一声‘老四’吧。”
秦铮也点了点头,笑道:“好吧,既然慰帅这么客气,那么我也就不客气了,老四和经方兄到访青岛,不知有何贵干啊!”
袁世凯呵呵笑道:“袁兄啊,你这可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难到你还不知道我们来的目地吗?还不是为了东北的事情来的。”
秦铮道:“我们在山东,和东北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李经方笑道:“秦兄,我们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们不是和日本签定了防务合作条约吗?这个条约不就是针对东北地区,针对俄国吗?又怎么说是无关呢?”
秦铮也呵呵一笑,刚才李经方提到条约时,省略了前面的排头,说明清廷对穿越者自立政府的行为还是釆用模糊处理的方式,显然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作纠缠,于是道:“我听说俄国要求朝廷重新谈判,不知道朝廷对此又是什么态度?”
袁世凯叹了一口气,道:“不瞒秦兄说,朝廷自然是不想和俄国重新谈判的,因为一重谈,肯定不会有好结果,但俄国以战争相威胁,朝廷现在那有能力和俄国开战呢?”
李经方也道:“虽然英国、日本都支持朝廷拒绝和俄国再谈判,但洋人的承诺从来都是靠不住的,因此才派我和慰亭来向你们请教,应该如果应对俄国。”
秦铮点了点头,道:“俄国以战争相威胁不过是讹诈之言,现在日俄之间早晚必有一战,因此俄国根本无力另避战场,所以朝廷大可放心,而且直管拒绝俄国的重开谈判之要求。”
袁世凯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我也就放心了,相信朝中诸公也可安心,只是不知下一步又作何打算,如果日本和俄国真的打起来,你们是否会参战。”
秦铮道:“如果日本和俄国真的打起来,我们当然会择机参战,无论如何也要保全东北地区不被日俄侵占,其实无论日俄两国,都对我东三省有染指之心,只是现在俄强日弱,因此日本才要和我们合作,共抵俄国,而我们和日本签定了条约,一为拒俄,二也是为了防日。”
袁世凯连连点头道:“这就好,这就好,有你们参与,定然能够保住东三省。”
李经方道:“那么日俄两国一但开战,那么朝廷又应当作何处置,是否也应对俄宣战呢?”
秦铮道:“我们认为朝廷虽然应该拒绝与俄国重新谈判,但在这时也不宜与日俄两国交恶,不如对此先不置可否,而甴我们来出面处置,我们也不用朝廷绶权,这样朝廷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如果我们能保全东北之地,自然是好,如果我们不能,朝廷大可再出面周旋,总也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