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找初心 走出红海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看不到的小天使们等6个小时就可以啦 说话的是华青杉, 他昨天的功课又没做好,所以急切的希望能在夫子面前好好表现。
“咳咳, 夫子,各位同学, 我所要阐述的是‘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内心没有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称之为中。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 始终用中的状态来节制情绪, 就是和。中的状态即内心不受任何情绪的影响、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而始终保持和的状态, 不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则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所谓中庸之道,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 中庸即不偏不易。所谓‘圣人不动情’, 即内心不发生喜怒哀乐的情绪, 始终是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动情时, 也始终用平静安宁祥和的内心来控制情绪, 不被情绪所牵引和左右, 此即‘真常须应物, 应物要不迷’的修行目标和修行标准。”
“学生有不同看法。”
华青杉刚刚阐释完, 就有一名约十岁的少年站了起来。
“华明兄有何高见?”
提出反驳意见的是偏远杂支的华明,他的血脉已经远的不入排序了,像这样的杂支子弟,只有天资十分出色才能进入族学读书。
“在下觉得所谓‘节’是指行事的原则,判断事物的的标准,‘中节’就是指要按原则行事,而非只是节制。”
夫子缕了缕胡须,沉吟了下。
“青杉,你先坐下吧,华明,那你破题用的哪一句?”
看见夫子的表现,华明强忍住兴奋,侃侃而谈道:
“学生想用‘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这句话。‘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君子能与不同的人合作,但却不会盲从,君子恪守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国家政治清明,不会放任自己,无所作为;国家混乱无常,也不会放弃自己的道德操守,这才是强者。所谓中庸之道,无外乎是像这样无论什么条件都能恪守自己内心的原则和底线。”
夫子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然后,又有不服气的学生自发的站了出来辩驳。
……
很快,全班一半多的学生都发表了看法,华青枢也将自己的论题换成了“人皆曰予智,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避也。”站起来阐述了一番。
青瑶一边听,一边不住地在心里暗叹,世家就是世家,都是少年英才,不能小觑别人啊。
虽有如此感叹,但青瑶还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她又捋了捋自己的思路,然后整整衣袖,站了起来。
“夫子,学生也有一点拙见。”
青瑶站起身对夫子施了一礼,夫子点了点头。
“讲。”
“学生想以‘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这句话来破题。”
夫子闻言终于惊讶了。
“这句话倒很少被人拿来破题。”
“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亮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这是孔圣人在说明要做到中庸的难度。而依学生看来,这中庸之道,可难可易。”
“有意思,你继续说。”
“说其难,不过是因为这中庸二字,难以把握。按学生看,这中庸之道可以把它分成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好!”夫子听到这,忍不住击节而起。“你继续说。”
“中庸是说人的道德如果能达到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百姓一直在努力追求。中庸不是不能实现,而是很难实现。为什么?因为中庸没有量化的标准,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感悟。”
夫子忍不住又感叹道:“不错,中庸之道难就难在这里。”
青瑶继续道:“但如果将中庸进行量化处理,那中庸就容易实现了。”
“怎么说?”
“谈到中庸,必须要谈道,道离不开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圣人的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谈中庸要谈到让大家可以实践为好,也就是接地气。就比如吃饭,给自己定一个七分饱的目标,这样就容易实现了。
另外,也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中庸之道。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斯以为舜乎?’又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学习,是一件下至黄口小儿,上到耄耋老人都能做到的事,自然就不算难了。”
夫子仰怀大笑,看着青瑶的目光里满满都是赞赏。
“好好好,我华家族学又添一英才啊。此次辩论你当为魁首,其他人有觉得自己的言论更精彩的吗?有的话就站起来发言,没有的话本夫子就直接宣布结果了。”
下面的学生互相看了看,并没有人不服气,华青枢还转过身来看着青瑶,眼里充满了崇拜。
青瑶倒是并不自得,毕竟她有前世的底子在,眼界也开阔的多,且她为人也一向信守中庸之道,所以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倒是看了华青枢的样子心里有点好笑,果然还是小孩子,这就崇拜上了。不过按说他这样的性格怎么会在班里混成这样?
青瑶走神间,夫子已经把她的魁首定了下来,又敲了敲铃。
“行了,这堂课就上到这,华清,月底之时你到我的教舍来,我会带你们去药祠。”
青瑶赶忙应是。
……
中午,青瑶前往饭堂吃饭,周围聚集了一帮人,都是在称赞她。
“华清,你好厉害啊,你上午讲的中庸之道既易又难,我都没想过这个方面呐,你的脑子也太好了吧。”
说话的是华青杉,青瑶算是看出来了,这就是个活泼的主。
“就是啊,华清,你解释的中庸之道的三层理论简直太精彩了。”
这是另一个族兄华青榕,今天也在课堂上发表过言论,青瑶对他还有印象。
“青榕族兄你今天的那番言论也很棒啊,给了我不小的启发呢!”
周围又是一阵热议,华青榕课上的发言也的确不错。
青瑶环顾了下四周,发现并没有华青枢的身影,不禁问道:“华青枢怎么不在?”
她的话音刚落,周围瞬间静了下来,半晌,才有个华青杉回答道:“他一向不在饭堂吃饭的。”
青瑶皱了皱眉头,这反应,不对劲啊。
“为什么?族学不是规定了学生中午必须在饭堂吃吗?”
“嗨,你不知道,这其中是有缘故的。其实青枢族弟原来也是在饭堂吃饭的,只是之前出了点事。你应该也能看出来,青枢族弟他身体不好,所以一直在吃药,恰巧那天在饭堂吃的菜和他的一味药相克,本来只是小问题,但他身子太弱,就一下子严重了。他是族婶的命根子,这件事一发生她就立刻找上了族学,态度强硬的要求让青枢族弟单独用餐。族学里看在天运族叔的面子上只得同意了。
要说这样也是情有可原,我们也不至于这样就疏远青枢,但族婶当初在族学里闹得那一出让人印象太深刻,再加上后来我们在上蹴鞠课时青枢不小心摔倒了,族婶又来闹了一通,所以我们现在都不太敢和青枢走得太近了。而且整个乙字班里青枢年纪最小,平时功课还有天运族叔给他开小灶,所以我们也聊不到一起去。”
青瑶到现在终于明白了班里同学的态度是为哪般了。这种事情她在前世也遇到过,班里有个同学母亲关心过头了,导致班里没人敢跟她做朋友,结果最后那个女生得了抑郁症。今天看华青枢进教室时一脸暮气沉沉的样子,不会也要得抑郁症了吧?
看不到的小天使们等6个小时就可以啦 说话的是华青杉, 他昨天的功课又没做好,所以急切的希望能在夫子面前好好表现。
“咳咳, 夫子,各位同学, 我所要阐述的是‘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内心没有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称之为中。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 始终用中的状态来节制情绪, 就是和。中的状态即内心不受任何情绪的影响、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而始终保持和的状态, 不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则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所谓中庸之道,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 中庸即不偏不易。所谓‘圣人不动情’, 即内心不发生喜怒哀乐的情绪, 始终是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动情时, 也始终用平静安宁祥和的内心来控制情绪, 不被情绪所牵引和左右, 此即‘真常须应物, 应物要不迷’的修行目标和修行标准。”
“学生有不同看法。”
华青杉刚刚阐释完, 就有一名约十岁的少年站了起来。
“华明兄有何高见?”
提出反驳意见的是偏远杂支的华明,他的血脉已经远的不入排序了,像这样的杂支子弟,只有天资十分出色才能进入族学读书。
“在下觉得所谓‘节’是指行事的原则,判断事物的的标准,‘中节’就是指要按原则行事,而非只是节制。”
夫子缕了缕胡须,沉吟了下。
“青杉,你先坐下吧,华明,那你破题用的哪一句?”
看见夫子的表现,华明强忍住兴奋,侃侃而谈道:
“学生想用‘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这句话。‘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君子能与不同的人合作,但却不会盲从,君子恪守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国家政治清明,不会放任自己,无所作为;国家混乱无常,也不会放弃自己的道德操守,这才是强者。所谓中庸之道,无外乎是像这样无论什么条件都能恪守自己内心的原则和底线。”
夫子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然后,又有不服气的学生自发的站了出来辩驳。
……
很快,全班一半多的学生都发表了看法,华青枢也将自己的论题换成了“人皆曰予智,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避也。”站起来阐述了一番。
青瑶一边听,一边不住地在心里暗叹,世家就是世家,都是少年英才,不能小觑别人啊。
虽有如此感叹,但青瑶还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她又捋了捋自己的思路,然后整整衣袖,站了起来。
“夫子,学生也有一点拙见。”
青瑶站起身对夫子施了一礼,夫子点了点头。
“讲。”
“学生想以‘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这句话来破题。”
夫子闻言终于惊讶了。
“这句话倒很少被人拿来破题。”
“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亮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这是孔圣人在说明要做到中庸的难度。而依学生看来,这中庸之道,可难可易。”
“有意思,你继续说。”
“说其难,不过是因为这中庸二字,难以把握。按学生看,这中庸之道可以把它分成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好!”夫子听到这,忍不住击节而起。“你继续说。”
“中庸是说人的道德如果能达到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百姓一直在努力追求。中庸不是不能实现,而是很难实现。为什么?因为中庸没有量化的标准,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感悟。”
夫子忍不住又感叹道:“不错,中庸之道难就难在这里。”
青瑶继续道:“但如果将中庸进行量化处理,那中庸就容易实现了。”
“怎么说?”
“谈到中庸,必须要谈道,道离不开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圣人的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谈中庸要谈到让大家可以实践为好,也就是接地气。就比如吃饭,给自己定一个七分饱的目标,这样就容易实现了。
另外,也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中庸之道。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斯以为舜乎?’又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学习,是一件下至黄口小儿,上到耄耋老人都能做到的事,自然就不算难了。”
夫子仰怀大笑,看着青瑶的目光里满满都是赞赏。
“好好好,我华家族学又添一英才啊。此次辩论你当为魁首,其他人有觉得自己的言论更精彩的吗?有的话就站起来发言,没有的话本夫子就直接宣布结果了。”
下面的学生互相看了看,并没有人不服气,华青枢还转过身来看着青瑶,眼里充满了崇拜。
青瑶倒是并不自得,毕竟她有前世的底子在,眼界也开阔的多,且她为人也一向信守中庸之道,所以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倒是看了华青枢的样子心里有点好笑,果然还是小孩子,这就崇拜上了。不过按说他这样的性格怎么会在班里混成这样?
青瑶走神间,夫子已经把她的魁首定了下来,又敲了敲铃。
“行了,这堂课就上到这,华清,月底之时你到我的教舍来,我会带你们去药祠。”
青瑶赶忙应是。
……
中午,青瑶前往饭堂吃饭,周围聚集了一帮人,都是在称赞她。
“华清,你好厉害啊,你上午讲的中庸之道既易又难,我都没想过这个方面呐,你的脑子也太好了吧。”
说话的是华青杉,青瑶算是看出来了,这就是个活泼的主。
“就是啊,华清,你解释的中庸之道的三层理论简直太精彩了。”
这是另一个族兄华青榕,今天也在课堂上发表过言论,青瑶对他还有印象。
“青榕族兄你今天的那番言论也很棒啊,给了我不小的启发呢!”
周围又是一阵热议,华青榕课上的发言也的确不错。
青瑶环顾了下四周,发现并没有华青枢的身影,不禁问道:“华青枢怎么不在?”
她的话音刚落,周围瞬间静了下来,半晌,才有个华青杉回答道:“他一向不在饭堂吃饭的。”
青瑶皱了皱眉头,这反应,不对劲啊。
“为什么?族学不是规定了学生中午必须在饭堂吃吗?”
“嗨,你不知道,这其中是有缘故的。其实青枢族弟原来也是在饭堂吃饭的,只是之前出了点事。你应该也能看出来,青枢族弟他身体不好,所以一直在吃药,恰巧那天在饭堂吃的菜和他的一味药相克,本来只是小问题,但他身子太弱,就一下子严重了。他是族婶的命根子,这件事一发生她就立刻找上了族学,态度强硬的要求让青枢族弟单独用餐。族学里看在天运族叔的面子上只得同意了。
要说这样也是情有可原,我们也不至于这样就疏远青枢,但族婶当初在族学里闹得那一出让人印象太深刻,再加上后来我们在上蹴鞠课时青枢不小心摔倒了,族婶又来闹了一通,所以我们现在都不太敢和青枢走得太近了。而且整个乙字班里青枢年纪最小,平时功课还有天运族叔给他开小灶,所以我们也聊不到一起去。”
青瑶到现在终于明白了班里同学的态度是为哪般了。这种事情她在前世也遇到过,班里有个同学母亲关心过头了,导致班里没人敢跟她做朋友,结果最后那个女生得了抑郁症。今天看华青枢进教室时一脸暮气沉沉的样子,不会也要得抑郁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