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 巡抚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老臣先在这里恭喜陛下了。当年妖妇阉宦弄权,肆意屠戮神皇帝诸子,帝系有播迁之险,现在文美人有孕,的确是可以安抚民心的一件好事。”
大虞虽然民风豪放,但有当年圣后的前车之鉴,后宫嫔妃也不能随意结交大臣,文美人在见过韩岗父子之后便告退回后面歇息了,殿中只剩下韩岗父子二人。
“若是得子,少不得从韩相家中寻一姑娘,嫁给这小子。若是得女,那便嫁给工部的公子为妇了。”
李旭心情大好冲着韩瑞挤眉弄眼。皇帝早就知道这位韩二公子是个假道学,嘴里念得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生娃子却是从来没停,看来平日是没少亲近难养的女子。
“陛下抬爱了。”韩瑞自然是喜不自胜。
现在皇帝明显是椒房独宠文美人一人,文美人若是生男,那就是皇长子,韩门的女婿。若是生女,那就是长公主,韩家的媳妇,里里外外都说明了咱们陇右韩氏才是当今第一望族。
韩岗盯了一眼满脸喜色的二儿子心里叹息,却没有多说什么。
“裴相去意已决,朕心里很不是滋味。”李旭看着韩岗:“韩相春秋已高,中枢还是要有些帮手才好……”
韩岗闻言微笑,他知道这次的戏肉终于到了。
“老臣已经草拟了一份表文,还未上奏。”韩岗从官袍的袖口里摸出一本奏章,一旁侍立的宦官将之接了过来,然后转递给皇帝。
“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吉甫、浙东观察使陆贽都可以入朝。”韩岗看着皇帝在那里翻阅奏表慢慢说道:“陆相本来就是被文党构陷,至于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吉甫,也是当年神皇帝简拔的故旧老臣。”
韩岗最擅长的就是因势利导,现在李吉甫和陆贽回朝已经是大势所趋,韩相这等人世间一等一的裱糊匠又岂会去当那个恶人?
“陆相是从中书侍郎位上离开的,再回来应该往上调一级,老臣以为出任门下侍中正合宜。李吉甫政务娴熟,机变百出,正好去尚书省把裴相的班先接下来。”
李旭点了点头,韩岗的这个态度自己早有准备,这位韩相从来都是太极拳的高手,就像一个打不坏的棉花团,你就是用上千斤的力气,他也能靠着一股绵软的劲道还回来。
“尚书左仆射的位置还是给裴相留下。”李旭看着韩岗:“李吉甫回来,我准备让他做枢密使。”
枢密使?韩瑞颇为激动地看着皇帝,另一边的韩岗原本昏沉的眼神也一下子锐利了起来。
枢密院自从建立起来,便是执掌禁军调动和军官任免的重要部门,尚书省的兵部本来就少的权责更是被侵夺不少。
这个位置一直都是宦官们的自留地,因为相比大臣这些外人,宦官这些家奴更值得天子们信赖。鱼辅国、程奇力之辈之所以能够废立天子,控制朝廷,根本上还是因为掌握了军权的缘故。
现在皇帝准备让文官担任这个职务,无疑算是压制宦官,文臣们坐享其成。
“既然由大臣出任枢密使。”韩岗草草扫了一眼殿中侍候的太监,他们脸上都是古井不波的表情,不知道是事先已经知道了这样的消息,还是养气的功夫厉害。“那么定个什么品级呢?”
“只是个差遣而已,李吉甫以兵部尚书充任枢密使,枢密副使暂时由神策军大将军李从贤担任,拣选干练的文臣充实枢密院各部门。”
韩岗点了点头,只有差遣没有本职,这个枢密院从架构上还是皇帝信用的人士担任,只不过是从前用宦官,后来用亲近,总而言之还是一个不好插手的地方。
“陆贽回朝任侍中,浙东观察使就空了出来,让兵部柳尚书出任浙东观察使,由李吉甫任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大虞体制,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都是加官,理论上是太子的老师,实际上并无权责,因为品级清贵,是朝廷奖励大臣的一种加官。
李吉甫在站队上一直坚定地站在皇帝旁边,维州一事也处置得宜,给他加官也是合适的。
皇帝本来准备让李吉甫出任尚书右仆射,但是他后来还是改变了主意。
现在朝野上下都是韩党的人物,让李吉甫去当那个尚书右仆射也没有什么别的效果,不是被韩党架起来,就是要跟韩岗打仗,再不然就跟裴度一样做个敲边鼓的跟班小弟。
“此次攻伐吐蕃,工部是立了大功的。”李旭指了指韩瑞向韩岗说道:“朕准备撤销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东川节度使的职务,设立剑南道巡抚使,由工部出任。”
韩岗闻言皱起眉头:“老臣以为此事不妥。”
“令公何出此言?”
“蜀地不比其他,蜀地四周皆是大山,天然与中原隔绝,蜀道之难不必再多赘言。”韩岗看着皇帝:“巴蜀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工商富饶,一直都是朝廷财赋所出。而且又接近南诏吐蕃,四时不宁,正是用兵之地。”
韩岗介绍完剑南的情况接着说道:“节度使总揽百端,代天子处置机宜,权责极重。朝廷将剑南道分为东西两川,便是为了防止有节度使威福自传,尾大不掉。现在合二为一,实在是违反了大小相制的原则,一旦所用非人,便是一场祸事。”
“韩相所言极是,朕也有这样的考虑,但是正如韩相所言,剑南之地牵涉颇多,若是划分两川彼此制衡,东川之兵不能制西川之寇,西川之粮不能解东川之荒,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朕有个设想,别立使臣以分节度使之权。”李旭解释道。
“其实我朝也有分权之法,在节度使下另立观察使、团练使,但是毕竟还是权出于上,终归都要沦为节度使职下的臣僚。”
“剑南既合,则一切州县官吏,节度使不得随意发落,纵然不合要撤免,也需要奏明朝廷,由吏部请旨,由三省审阅。”李旭先拿下节度使对部下僚属的人事权。
“剑南还要设提点刑狱使,由朝廷简拔干员担任,总掌剑南一道所有刑狱事,在各州县分列刑狱官,由朝廷遣人掌管决狱之事,死刑及流配等刑依旧由刑部及大理寺复核。”
“剑南节度使下另立兵马使与度支使,兵马使执掌剑南一切兵力之训练充实,由节度使指挥,度支使总掌剑南一道府库,多少入库,多少入京,只受三省之令,节度使不得干预。”
韩岗沉默不语。
节度使经过这么一番整改,那还是节度使吗?
“陛下,这样一来,不就是在剑南道另立了一个三省吗?不知道要增添多少官员。”韩瑞倒是十分认真。
毕竟他也是堂堂凤翔节度使,虽然朝中传出风声要将关中地区的节度使大半裁撤,但是宰相公子、天子近臣哪能是那些丘八能比的,裁撤之后形成的新的更大的行政区划,怎么也会有韩二公子一杯羹。
“官不怕多,能把事情办好就行。”李旭比划了一下,大虞的制度其实并不先进,带有浓厚的前代色彩。
大虞的体制承接前朝隋朝,而隋朝体制本来就是自北周那个地方政权演进而来。而建隋的隋文帝杨坚,其材其人不过中人之姿,在建国之时基本没有改动那一套落后的地方政权本色。
具体而言就是以三省官直接负责三百五十多个州。理论上几个宰执机关下面有三百多个地方单位。
举个例子就是一个年级主任下面管着三百多个班主任,愁也愁死个人,而且这三百多个班的情况还有很多不同,有的班是重点班,有的是体育生众多需要经常组织训练的体育特色班,还有些属于老少边穷需要年级和其他班帮助的。
这年级主任要管好这些班,累也要累死。
继承了隋文帝的隋炀帝杨广虽然无论政治能力还是政治眼光都高出杨坚不少,但是继承的这么一个摊子他步子迈的太大,一不留神就扯了蛋。
扯了蛋的前朝就这么完蛋了,继承前朝的太祖太宗两位总结前代教训,可他们出身贵族,一昧的往北周那个只是了控制关中的地方政权所用的体制上去靠,不走更具有革新色彩的大业之政,回到了抱残守缺的开皇之政上。
甚至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太祖太宗两代的缘故,为虞朝现在这些狗皮倒灶的事情留下了伏笔。
在前朝和大虞之前,天下处在一个分裂的状态,各国控制的区域并不大,虽然可能下辖有一百个州,但是那套中央机关拼了命来运转,还是能够管得不错。
现在三家合体,压力骤增三倍,原来那一套体制根本就不可能吃得消。
之所以有关东之乱,本质上就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军事压力增大,仅仅凭借原有一个州的力量根本无从抵抗,所以必须集合几个州的力量形成一个更大的行政区划。
但是大虞太祖武功虽烈,但是见识未免不足。太宗皇帝虽然将天下划分为十道,但他的性格外宽内忌,并没有将这个体系固定下来。
可以说在因应形势,确立政体上,这二位距离汉高祖和明太祖这两位人杰差得太远。
北方的军事压力逼迫朝廷不得不作出应激性的改革,形成了总掌数州所有大权的节度使。但是改革失败,失去了控制的节度使反噬朝廷,最终进一步演进成为现在的格局。
这个根由要说背锅,终究还是要太祖太宗去背,他们毕竟见识有限,虽然论其功业堪称俊杰,但是比起前后那些同侪中的顶尖人物,他们终究还是略逊一筹。
现在大虞内忧外患虽然依旧存在,但是毕竟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李旭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小火慢炖,缓缓调整朝廷的体制走向一个更加合理的方向。
剑南道就是一个极好的试点工程。
这里几乎就是整个大虞的缩影。
剑南受到来自吐蕃和南诏两方面的军事压力,同时也有繁荣的工商业都市益州,肥沃的川中平原上富饶的乡村和大虞土地上千千万万的村庄没有什么两样。
如果能够在剑南得到一种能够可以推广的稳定体制,那么就可以在其他地区稳步推广,建立起一套新的制度。最终为解决朝廷的藩镇问题提供一个成熟的思路。
现在这一套朝廷藩镇相互依存的体系虽然稳定,但是内耗的资源太大,为了这样一套体系存在,大虞朝廷不惜涸泽而渔,大肆盘剥百姓,而盘剥百姓的结果必然是百姓的生产意愿降低,最终引发毁灭一切的萧条。
李旭必须赶紧行动,在这条死亡螺旋即将走到尽头的眼下作出一些改变。
“陛下的想法,老臣以为可以。只是京中最近盛传的禄钞之事,陛下可知情吗?”
“老臣先在这里恭喜陛下了。当年妖妇阉宦弄权,肆意屠戮神皇帝诸子,帝系有播迁之险,现在文美人有孕,的确是可以安抚民心的一件好事。”
大虞虽然民风豪放,但有当年圣后的前车之鉴,后宫嫔妃也不能随意结交大臣,文美人在见过韩岗父子之后便告退回后面歇息了,殿中只剩下韩岗父子二人。
“若是得子,少不得从韩相家中寻一姑娘,嫁给这小子。若是得女,那便嫁给工部的公子为妇了。”
李旭心情大好冲着韩瑞挤眉弄眼。皇帝早就知道这位韩二公子是个假道学,嘴里念得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生娃子却是从来没停,看来平日是没少亲近难养的女子。
“陛下抬爱了。”韩瑞自然是喜不自胜。
现在皇帝明显是椒房独宠文美人一人,文美人若是生男,那就是皇长子,韩门的女婿。若是生女,那就是长公主,韩家的媳妇,里里外外都说明了咱们陇右韩氏才是当今第一望族。
韩岗盯了一眼满脸喜色的二儿子心里叹息,却没有多说什么。
“裴相去意已决,朕心里很不是滋味。”李旭看着韩岗:“韩相春秋已高,中枢还是要有些帮手才好……”
韩岗闻言微笑,他知道这次的戏肉终于到了。
“老臣已经草拟了一份表文,还未上奏。”韩岗从官袍的袖口里摸出一本奏章,一旁侍立的宦官将之接了过来,然后转递给皇帝。
“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吉甫、浙东观察使陆贽都可以入朝。”韩岗看着皇帝在那里翻阅奏表慢慢说道:“陆相本来就是被文党构陷,至于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吉甫,也是当年神皇帝简拔的故旧老臣。”
韩岗最擅长的就是因势利导,现在李吉甫和陆贽回朝已经是大势所趋,韩相这等人世间一等一的裱糊匠又岂会去当那个恶人?
“陆相是从中书侍郎位上离开的,再回来应该往上调一级,老臣以为出任门下侍中正合宜。李吉甫政务娴熟,机变百出,正好去尚书省把裴相的班先接下来。”
李旭点了点头,韩岗的这个态度自己早有准备,这位韩相从来都是太极拳的高手,就像一个打不坏的棉花团,你就是用上千斤的力气,他也能靠着一股绵软的劲道还回来。
“尚书左仆射的位置还是给裴相留下。”李旭看着韩岗:“李吉甫回来,我准备让他做枢密使。”
枢密使?韩瑞颇为激动地看着皇帝,另一边的韩岗原本昏沉的眼神也一下子锐利了起来。
枢密院自从建立起来,便是执掌禁军调动和军官任免的重要部门,尚书省的兵部本来就少的权责更是被侵夺不少。
这个位置一直都是宦官们的自留地,因为相比大臣这些外人,宦官这些家奴更值得天子们信赖。鱼辅国、程奇力之辈之所以能够废立天子,控制朝廷,根本上还是因为掌握了军权的缘故。
现在皇帝准备让文官担任这个职务,无疑算是压制宦官,文臣们坐享其成。
“既然由大臣出任枢密使。”韩岗草草扫了一眼殿中侍候的太监,他们脸上都是古井不波的表情,不知道是事先已经知道了这样的消息,还是养气的功夫厉害。“那么定个什么品级呢?”
“只是个差遣而已,李吉甫以兵部尚书充任枢密使,枢密副使暂时由神策军大将军李从贤担任,拣选干练的文臣充实枢密院各部门。”
韩岗点了点头,只有差遣没有本职,这个枢密院从架构上还是皇帝信用的人士担任,只不过是从前用宦官,后来用亲近,总而言之还是一个不好插手的地方。
“陆贽回朝任侍中,浙东观察使就空了出来,让兵部柳尚书出任浙东观察使,由李吉甫任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大虞体制,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都是加官,理论上是太子的老师,实际上并无权责,因为品级清贵,是朝廷奖励大臣的一种加官。
李吉甫在站队上一直坚定地站在皇帝旁边,维州一事也处置得宜,给他加官也是合适的。
皇帝本来准备让李吉甫出任尚书右仆射,但是他后来还是改变了主意。
现在朝野上下都是韩党的人物,让李吉甫去当那个尚书右仆射也没有什么别的效果,不是被韩党架起来,就是要跟韩岗打仗,再不然就跟裴度一样做个敲边鼓的跟班小弟。
“此次攻伐吐蕃,工部是立了大功的。”李旭指了指韩瑞向韩岗说道:“朕准备撤销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东川节度使的职务,设立剑南道巡抚使,由工部出任。”
韩岗闻言皱起眉头:“老臣以为此事不妥。”
“令公何出此言?”
“蜀地不比其他,蜀地四周皆是大山,天然与中原隔绝,蜀道之难不必再多赘言。”韩岗看着皇帝:“巴蜀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工商富饶,一直都是朝廷财赋所出。而且又接近南诏吐蕃,四时不宁,正是用兵之地。”
韩岗介绍完剑南的情况接着说道:“节度使总揽百端,代天子处置机宜,权责极重。朝廷将剑南道分为东西两川,便是为了防止有节度使威福自传,尾大不掉。现在合二为一,实在是违反了大小相制的原则,一旦所用非人,便是一场祸事。”
“韩相所言极是,朕也有这样的考虑,但是正如韩相所言,剑南之地牵涉颇多,若是划分两川彼此制衡,东川之兵不能制西川之寇,西川之粮不能解东川之荒,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朕有个设想,别立使臣以分节度使之权。”李旭解释道。
“其实我朝也有分权之法,在节度使下另立观察使、团练使,但是毕竟还是权出于上,终归都要沦为节度使职下的臣僚。”
“剑南既合,则一切州县官吏,节度使不得随意发落,纵然不合要撤免,也需要奏明朝廷,由吏部请旨,由三省审阅。”李旭先拿下节度使对部下僚属的人事权。
“剑南还要设提点刑狱使,由朝廷简拔干员担任,总掌剑南一道所有刑狱事,在各州县分列刑狱官,由朝廷遣人掌管决狱之事,死刑及流配等刑依旧由刑部及大理寺复核。”
“剑南节度使下另立兵马使与度支使,兵马使执掌剑南一切兵力之训练充实,由节度使指挥,度支使总掌剑南一道府库,多少入库,多少入京,只受三省之令,节度使不得干预。”
韩岗沉默不语。
节度使经过这么一番整改,那还是节度使吗?
“陛下,这样一来,不就是在剑南道另立了一个三省吗?不知道要增添多少官员。”韩瑞倒是十分认真。
毕竟他也是堂堂凤翔节度使,虽然朝中传出风声要将关中地区的节度使大半裁撤,但是宰相公子、天子近臣哪能是那些丘八能比的,裁撤之后形成的新的更大的行政区划,怎么也会有韩二公子一杯羹。
“官不怕多,能把事情办好就行。”李旭比划了一下,大虞的制度其实并不先进,带有浓厚的前代色彩。
大虞的体制承接前朝隋朝,而隋朝体制本来就是自北周那个地方政权演进而来。而建隋的隋文帝杨坚,其材其人不过中人之姿,在建国之时基本没有改动那一套落后的地方政权本色。
具体而言就是以三省官直接负责三百五十多个州。理论上几个宰执机关下面有三百多个地方单位。
举个例子就是一个年级主任下面管着三百多个班主任,愁也愁死个人,而且这三百多个班的情况还有很多不同,有的班是重点班,有的是体育生众多需要经常组织训练的体育特色班,还有些属于老少边穷需要年级和其他班帮助的。
这年级主任要管好这些班,累也要累死。
继承了隋文帝的隋炀帝杨广虽然无论政治能力还是政治眼光都高出杨坚不少,但是继承的这么一个摊子他步子迈的太大,一不留神就扯了蛋。
扯了蛋的前朝就这么完蛋了,继承前朝的太祖太宗两位总结前代教训,可他们出身贵族,一昧的往北周那个只是了控制关中的地方政权所用的体制上去靠,不走更具有革新色彩的大业之政,回到了抱残守缺的开皇之政上。
甚至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太祖太宗两代的缘故,为虞朝现在这些狗皮倒灶的事情留下了伏笔。
在前朝和大虞之前,天下处在一个分裂的状态,各国控制的区域并不大,虽然可能下辖有一百个州,但是那套中央机关拼了命来运转,还是能够管得不错。
现在三家合体,压力骤增三倍,原来那一套体制根本就不可能吃得消。
之所以有关东之乱,本质上就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军事压力增大,仅仅凭借原有一个州的力量根本无从抵抗,所以必须集合几个州的力量形成一个更大的行政区划。
但是大虞太祖武功虽烈,但是见识未免不足。太宗皇帝虽然将天下划分为十道,但他的性格外宽内忌,并没有将这个体系固定下来。
可以说在因应形势,确立政体上,这二位距离汉高祖和明太祖这两位人杰差得太远。
北方的军事压力逼迫朝廷不得不作出应激性的改革,形成了总掌数州所有大权的节度使。但是改革失败,失去了控制的节度使反噬朝廷,最终进一步演进成为现在的格局。
这个根由要说背锅,终究还是要太祖太宗去背,他们毕竟见识有限,虽然论其功业堪称俊杰,但是比起前后那些同侪中的顶尖人物,他们终究还是略逊一筹。
现在大虞内忧外患虽然依旧存在,但是毕竟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李旭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小火慢炖,缓缓调整朝廷的体制走向一个更加合理的方向。
剑南道就是一个极好的试点工程。
这里几乎就是整个大虞的缩影。
剑南受到来自吐蕃和南诏两方面的军事压力,同时也有繁荣的工商业都市益州,肥沃的川中平原上富饶的乡村和大虞土地上千千万万的村庄没有什么两样。
如果能够在剑南得到一种能够可以推广的稳定体制,那么就可以在其他地区稳步推广,建立起一套新的制度。最终为解决朝廷的藩镇问题提供一个成熟的思路。
现在这一套朝廷藩镇相互依存的体系虽然稳定,但是内耗的资源太大,为了这样一套体系存在,大虞朝廷不惜涸泽而渔,大肆盘剥百姓,而盘剥百姓的结果必然是百姓的生产意愿降低,最终引发毁灭一切的萧条。
李旭必须赶紧行动,在这条死亡螺旋即将走到尽头的眼下作出一些改变。
“陛下的想法,老臣以为可以。只是京中最近盛传的禄钞之事,陛下可知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