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 六盘山上歌声扬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宁夏,有一座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山,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清平乐?六盘山》。次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历经两年之久的长征结束。
198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六盘山上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亭,《清平乐?六盘山》篆刻于碑上。从此以后,我们心中的六盘山不再是“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传说,也不再是成吉思汗屯兵千万的战场,而是血一般璀璨的精神圣地。长征的胜利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更说明祖国的统一和繁荣是一场艰难的历史斗争。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顽强拼搏、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楷模。
曾经被定义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地一部分的六盘山下,经过八十年风雨沧桑,伴着长征精神的光辉,如今早已是绿水青山,欣欣向荣。第一次去六盘山已是十年之前,高中毕业时和朋友一起去玩,当初建设的还没有现在完善。血气方刚的我们信誓旦旦的说着一定要爬上最高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伟岸,可最后我们都夭折在了半山腰。
年少无知的我们并没有将夭折在半山腰的理想和先辈们的万里长征联系在一起,时过境迁后才懂得当初血气方刚的热情在先辈们坚韧的毅力面前不过沧海一粟,先辈们的光辉行迹是何等雄宏伟岸。我敬佩那位管理军需物资却最终冻死在冰天雪地里的老班长,我敬佩那位站在灶火前却被饿晕的炊事班班长,我敬佩那些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敌人的子弹,为行军开辟安全通道的战士。是怎样的精神才能让先辈们做出如此大无畏的牺牲,才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长征路上的画面透过电视荧屏在我们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闪过,即便再清晰的画面也抵不了先辈们的亲身经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哪一个地方不是先烈们用忠魂开辟出了道路。经过娄山关,被山势的雄浑和红军将士的英勇所感动的毛主席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豪迈诗篇,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了长征的壮烈。
长征的历史已经过去快八十年之久,先烈已走,但精神永存,长征孕育的伟大精神是永恒的。长征的胜利宣告了蒋家王朝的破产,它向全国两万万人民证明,只有共产党的道路,才是奔向解放的道路;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才是胜利之师。正是因为漫漫长征路,六盘山才得以闻名于世,正是因为六盘山上那面不落的红旗,长征精神才永放光芒。
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正在逐渐被电视荧屏上的抗日神剧和谍战神剧洗脑。我们视野中的先辈睿智无比,我们心目中的敌人呆痴愚钝。可透过历史,我们的先辈也是肉体凡胎,并非刀枪不入,反而是敌人准备充分,武器精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之所以取得胜利,并不是因为先辈们超凡脱俗,而是因为有一种信念给了他们力量,有一种精神赋予他们勇气。
2006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风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从北京直飞固原,驱车70多公里到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同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正式将“不到长城非好汉”定义为宁夏精神。长征精神不单单是是一种地方精神,更是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基石和根本。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说的那样,“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长征胜利八十年华诞,我们能做的就是弘扬长征精神,践行长征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长征精神在华夏儿女心中却亘古永存,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长征的史册定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纵使时光荏苒,如滔滔流水般一去不返,但有一种信仰早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不信你听,六盘山上的歌声依旧在飘扬: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2016年10月01日
在宁夏,有一座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山,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清平乐?六盘山》。次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历经两年之久的长征结束。
198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六盘山上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亭,《清平乐?六盘山》篆刻于碑上。从此以后,我们心中的六盘山不再是“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传说,也不再是成吉思汗屯兵千万的战场,而是血一般璀璨的精神圣地。长征的胜利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更说明祖国的统一和繁荣是一场艰难的历史斗争。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顽强拼搏、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楷模。
曾经被定义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地一部分的六盘山下,经过八十年风雨沧桑,伴着长征精神的光辉,如今早已是绿水青山,欣欣向荣。第一次去六盘山已是十年之前,高中毕业时和朋友一起去玩,当初建设的还没有现在完善。血气方刚的我们信誓旦旦的说着一定要爬上最高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伟岸,可最后我们都夭折在了半山腰。
年少无知的我们并没有将夭折在半山腰的理想和先辈们的万里长征联系在一起,时过境迁后才懂得当初血气方刚的热情在先辈们坚韧的毅力面前不过沧海一粟,先辈们的光辉行迹是何等雄宏伟岸。我敬佩那位管理军需物资却最终冻死在冰天雪地里的老班长,我敬佩那位站在灶火前却被饿晕的炊事班班长,我敬佩那些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敌人的子弹,为行军开辟安全通道的战士。是怎样的精神才能让先辈们做出如此大无畏的牺牲,才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长征路上的画面透过电视荧屏在我们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闪过,即便再清晰的画面也抵不了先辈们的亲身经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哪一个地方不是先烈们用忠魂开辟出了道路。经过娄山关,被山势的雄浑和红军将士的英勇所感动的毛主席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豪迈诗篇,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了长征的壮烈。
长征的历史已经过去快八十年之久,先烈已走,但精神永存,长征孕育的伟大精神是永恒的。长征的胜利宣告了蒋家王朝的破产,它向全国两万万人民证明,只有共产党的道路,才是奔向解放的道路;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才是胜利之师。正是因为漫漫长征路,六盘山才得以闻名于世,正是因为六盘山上那面不落的红旗,长征精神才永放光芒。
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正在逐渐被电视荧屏上的抗日神剧和谍战神剧洗脑。我们视野中的先辈睿智无比,我们心目中的敌人呆痴愚钝。可透过历史,我们的先辈也是肉体凡胎,并非刀枪不入,反而是敌人准备充分,武器精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之所以取得胜利,并不是因为先辈们超凡脱俗,而是因为有一种信念给了他们力量,有一种精神赋予他们勇气。
2006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风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从北京直飞固原,驱车70多公里到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同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正式将“不到长城非好汉”定义为宁夏精神。长征精神不单单是是一种地方精神,更是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基石和根本。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说的那样,“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长征胜利八十年华诞,我们能做的就是弘扬长征精神,践行长征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长征精神在华夏儿女心中却亘古永存,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长征的史册定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纵使时光荏苒,如滔滔流水般一去不返,但有一种信仰早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不信你听,六盘山上的歌声依旧在飘扬: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2016年10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