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地煞七十二变 > 第五十七章 盼头

第五十七章 盼头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街坊们都晓得慈幼院发了财。

    最开始。

    卯时四下寂寂,慈幼院便升起了炊烟,独特的药香浸进雾里。

    一直到辰时,天光初醒,大人小人背着背篓挑着扁担,把香饮运到市上贩卖。

    赶在酉时,暮色尽收前,踏着晚钟匆匆归来。

    再后来。

    慈幼院上空熬煮药饮的炊烟要缭绕大半个上午。

    小孩儿们呆在家里,大人们依旧要早早出门,但不再挑扁担,而用大车拉,车上架着大锅,用炭火温着,沿途播撒香气。

    卖的饮子更多,却也总能赶在晡时结束前,踏着饭点儿回来。

    到如今。

    慈幼院的炊烟终日蒸腾,熬煮药材的气味儿沁润了周遭每一个角落,连过路野猫的毛皮里都嗅到一股子微苦反甜的味儿来。

    大伙儿已经不出门叫卖了,而是各个坊的小贩们自个儿过来采买。

    无怪药饮的生意好做。

    钱唐买药贵,看病更贵,许多人家一辈子也踏不进医馆的大门。生了病,自个儿熬着,熬不住了,去巫师或寺观求碗符水,管不管用另说,反正不便宜。

    何五妹用心挑捡的几味饮子,虽治不了大病,但调理肠胃、活络气血、防治风邪感冒之类还是成的。

    再者卖得也便宜,不过几文钱,买上一碗,解渴又治病,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么,邻居们的房子多用茅草作屋顶,慈幼院却翻新了瓦顶,乌青色一片片排在雨雾里;邻居们的大门多用竹片编成或者压根没门,慈幼院却换上了上好的厚木板,刷上了大漆……

    但何五妹还远远没有知足。

    老医官患有风湿,钱唐冬日里湿寒,他居室的土墙四处漏风也不够保暖,最好用砖石重建一间。

    孩子们渐渐长大,已隐隐懂了男女之别,不好继续再住在一块,要在后院的废弃房屋里修缮两间,分开来住。

    鬼阿哥的屋子原本是个柴棚,也是间四处漏风的,魂魄畏寒怕风,怎好让他再住里头?后院的屋子须得再修缮一间。

    屋子修了,院子也不能拉下,整理了杂草,可以开辟成菜田,养几笼鸡鸭,再养只母羊,好给小囡囡添些女乃水。

    生意越做越红火,院里的地方有些不够用,最好能在旁边的空地上再起一进院子,修大些,以后院里再收下新的孩子,或是老医官有心义诊,也都用得上……

    午后难得晴朗,何五妹和李长安把药材与山货搬到院子里翻晒,一竹箩一竹箩的摆在木架上,一排排填满了整个院子。

    成串的山蒟泛着微微的辛香,新采来的岩柏散发着浓烈的青草味,连根摘采的芍药在阳光下舒展香甜招惹蜂蝶……何五妹仔细挑捡着药材,向李长安一遍遍描述着自个儿的“宏图大计”。

    李长安却打断了她的絮叨。

    “你呢?”

    “我?”

    “你住那屋子,原也是个杂物间,又挤又破,院子翻修人人得了新屋,怎么独独漏了你自个儿?”

    “哪里挤破?只是小些旧些,也挺好,我住得也踏实,何必乱花钱?”

    “近来生意兴隆,也不差那几个铜子。”

    “钱也有不差的?”

    何五妹嗔怪,笑着摇头,挑了朵芍药,折了根茎,把花枝别在耳间,一只凤蝶贪香,追逐着芍药翩翩落在她的发鬓上。

    何五妹没有发觉,继续翻检药材,絮絮说着:

    “木料是飞来山送来的,石匠有大憨他们帮衬着,省下了些钱,但其余砖瓦……”

    种种开支,她已了然于胸,一项项掰碎了讲下来,自个儿倒愁上眉梢。

    不觉唉了一声,惊飞了蝴蝶。

    “终日辛劳赚些银两,投进房子里水花也不现。”半是玩笑半是埋怨,“你倒好,还把钱分给不懂事的小娃娃。”

    药饮生意刚开始时,孩子们帮了大忙,道士决定,孩子们干了多少活儿,便给多少钱作零用。

    这事儿何五妹念叨过许多次。

    每每教李长安莞尔。

    “说好了的事情,做大人的要食言而肥?”

    “岂会占孩子的钱?”何五妹忙慌辩解,“我是怕他们手里有了钱便乱花,放在我这儿,也好攒着以后作聘礼与嫁妆。”

    说着,动作一顿。

    道士细瞧,原是药材里翻出一副鱼骨头。

    这些天时来运转,不仅生意兴隆,十钱神的香火也格外旺盛,聘请了不少猫儿作信使,这大概是哪个“神使”丢弃的“报酬”。

    道士讪讪一笑,赶紧捡起丢开。

    何五妹白了一眼,继续碎碎念叨:“非是我多心,泥鳅几个猴崽子这些天鬼头鬼脑难见人,也不晓得撺掇着什么主意。”

    “孩子们都懂事。”李长安开解着,“再者我听人说,小时候不学会花钱,待到长大突然挣了钱,好比乞丐乍富,不定染上些坏毛病,介时成了赌鬼、酒鬼、嫖鬼,岂不更糕?”

    “呸!念经的鬼话多。”

    何五妹没好气扭过头去,跨起处理好的药材,往后院要拿去熬煮。

    但当两人穿过连廊,才进后院,便瞧见“懂事”的孩子们都围在左厢墙面前,鬼头鬼脑地细声细气叽叽咋咋。

    何五妹不让道士出声,悄悄上去,踮脚偷瞧。

    但见娃子们不知从哪里搞来些劣质颜料,拿花木汁液调匀在破瓦里,而他们面前的木板墙,才经过翻修,刷成一版面的油黑,成了上好的画板。

    “五娘可宝贵这漆面了,前些天,成天冲着傻乐,咱们在上头涂画,五娘不会生气吧?”

    “那……不画啦?”

    “画,画一点。”

    小鬼头们一番小声争论,公推了女孩儿中手最巧的春衣执笔。

    女孩儿拿过唯一一支毛笔——李长安看得眼熟,好像是自个儿画符那支——挑了门板最不起眼的角落,小心翼翼落下颜色。

    她的笔触稚嫩而生涩,却偏偏传神地勾画出一个个人物。

    怀抱着婴儿的女子是何五妹,她脚下长尾巴的墨团是“炭球儿”,旁边杵着手杖的老人是卢医官,短头发的高大男人是李长安,叉手叉脚的男孩儿是何泥鳅……

    一个连着一个。

    她画得全神贯注,旁边孩子们也看得聚精会神。

    可好不容易画完,没松口气,旁边小伙伴们开始挑刺儿,这个说这点不行,那个说那点不对,气得春衣把手一摊。

    “笔给你,你来!”

    旁的还没做声,泥鳅已抢过笔来,飞快在图画上添了一坨东西。

    “这是……鸡?”

    亏得小伙伴儿能在这一坨里发掘出个形象。

    泥鳅却大为火光:“呸!这是小七!”

    “欸?小七也能画进来?”

    “怎么不能?!”泥鳅振振有词,“小七帮了咱们多少忙,他人虽不住在院里,但可以画在院里。”

    大伙儿一听,觉得在理,但既然小七能画,那么大憨、秀才、铜虎、黄尾……不过,人物一多,该怎么画出区别呢?

    泥鳅眼珠一转,在“画板”加了个人形,再添上一截短尾巴,如此便大功告成,这就是黄尾啦。

    没等他得意。

    “呀!泥鳅又偷画!”

    小鬼头们都反应过来,纷纷抢着来作画,笔只有一只,就用树枝、用草茎、用指头蘸着颜料图画。

    你推我攘,嘻嘻哈哈,哪里还有刚刚小心翼翼?

    欢声笑语在装满阳光的院子里连成一片,引得墙头嗮太阳的猫儿都卷着尾巴过来张望,没多久,一个算一个都成了花脸猫。

    “呀!”

    一个娃娃惊呼起来。

    却是大伙玩儿得太疯,涂鸦已涂满了大片墙板。

    “遭了!墙板全花了!”

    “俺们要吃竹条了。”

    “竹条我不怕,但五娘可小气了,怕是会借由头没收咱们的私房钱,那咱们还怎么筹……”

    话到这里。

    “咳咳。”

    孩子们一惊,连忙都转过身来。

    瞧见了装模作样清喉咙的李长安,和黑着脸的小气五娘。

    …………

    看热闹的猫儿们早早跑开了,躲到墙角屋檐,望着院里孩子们鹌鹑似的排排站好。

    何五妹沉着脸:“说了好些次,不许叫黄尾,要叫黄伯伯,更不许……”她用力点了点泥鳅的“杰作”。

    何泥鳅小声嘀咕:“是他自个儿要咱们叫黄尾……”

    话到半截,何五妹两眼一瞪,小娃娃立刻战战噤声。

    她哼哼两声。

    “说吧,为啥乱画?都不说话啦,刚才一个个话不是很多么?”

    孩子们哪里敢开腔。

    何五妹立马点了名。

    叫出了个小女娃,是个老实孩子,问什么答什么。

    问为何涂画,是不是不喜欢新屋。

    她却说,大家都爱极了新房子,只是怕住不长久,想在搬回旧屋前,把大家伙画在墙上,权当仍住在新屋中。

    何五妹不解,为何住不长久?

    小女娃回答,是有人在念叨,说什么新屋子青砖瓦漆的,整个富贵坊都少有。这么好的屋子,单拿来住人,未免浪费,不如租给客商,才更加划算!

    “哪个在乱嚼舌根!”

    何五妹火冒三丈,只以为是哪个街坊嫉妒心作祟,在孩子面前挑拨是非。

    没想。

    “是、是……”小姑娘眼泪早在眼眶里打转了,突然被这么一吓,顿时嚎啕大哭,“是黄伯伯。”

    两个大人心里同时骂了一声:“死黄尾!忒口无遮拦!”

    何五妹赶紧把哭得可怜巴巴的小姑娘搂过来,把芍药取下插在她的发间,轻声安慰。

    李长安则似模似样咋呼:

    “你们看看,把何院长都惹急了,还不打些水来,把木板擦干净。”

    还真有老实娃娃听话要去打水,李长安赶紧把他拎住。

    何五妹若真在意,在孩子们涂画之初就该制止了,所以眼下瞧见李长安的小动作,也只是没好气道了声:“画都画了。”

    “是嘛。”道士立马变了脸,笑呵呵挼了周围的小脑袋瓜,“孩子们一番好意,何忍相拂?”

    何五妹白了一眼。

    “念经的鬼话多。”

    …………

    何五妹哄着小丫头离开了后院。

    泥鳅他们立马大大松了口气。

    “好险,好险,差些说漏了嘴!”

    “小声些。”道士压低声音,鬼祟似奸细接头,“事儿探清楚了么?”

    泥鳅也干净压低声音,板着小脸重重点头:“探清了。”

    何五妹猜得没错,泥鳅这些孩子确实在打着“鬼主意”,却没想李长安也在里面掺和。

    何五妹平日总是荆钗布裙、素面对人,除了姿态挺拔些、身段纤细些,面容娟秀些,与寻常街巷间的贫家妇人没甚差别。

    但熟识的都晓得,她的妆奁里藏着一身漂亮的行头和一张上好的古琴,这是她多年变卖财物支撑慈幼院以来仅剩的物件。

    平素绝不示人,只在得了某宴会邀请去做琴师(主要是咸宜庵),她才会换上行头背上古琴,恢复几分昔日作为何素女的风采,去给慈幼院的孩子们挣一份口粮。

    前些时日,大伙儿傍上了飞来山这大好“钱途”,却苦于无钱祭山,她便把行头与古琴都悄悄典当了,为大伙儿凑足了银两。

    她虽瞒着不曾说,但道士怎会没有察觉?

    心里一直惦记,恰好发现泥鳅这些孩子们一直在偷偷计划赎回何五妹典当的东西,双方一拍即合。

    泥鳅他们打听得,东西被典卖给了城里一位善抚琴的名记,那把古琴被其珍爱有加,若是寻常人上门绝难赎买。

    但自从道士独闯窟窿城后,他在钱唐风月圈子里颇有些美名,有他出面多半能成。

    把消息细细说了,泥鳅拿出一个布囊,又掏出把铜子与几个银裸子,仔细放进去,转交给旁边的小伙伴手里,小伙伴同样放入一把铜子,再转交给下一个孩子……如此,转经双双小手,最后回到泥鳅手里时,布囊已是鼓胀胀好大一包。

    但实则里头多是铜子儿,掺杂几颗碎银,加起来也没几两银子,相较赎琴所需的数目,可说九牛一毛。

    可这区区几两,却是慈幼院孩子们手里所有的积攒。

    “鬼阿叔,咱们说好的。”泥鳅把钱囊郑重其事捧上来,“差的银钱是我们借你的,我们张大了,一定挣钱还给你!”

    迎着孩子们认真的小脸,李长安笑着接过。

    “一言为定。”

    他没有拒绝,就像前面说的,一番好意,何忍相拂?

    …………

    谈话间。

    忽然传来呼喊。

    “道长!道长!”

    第一声尚在门外,第二声已进了院子里。

    待李长安收起钱囊回过身,黄尾已风风火火杀了过来。

    第一眼瞧着墙上显眼的涂鸦。

    “咦”了一声,本能地恭维一句:

    “这是道长绘制的护宅灵符?嚯!笔锋果然玄妙!”

    然后匆匆抛开。

    顾不得小家伙们涨红的脸蛋。

    急切道:

    “帮里出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