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进内阁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百官一听,心里不由暗笑天启皇帝小心谨慎。整个紫禁城都是您家的地盘,想建啥就建啥,何必知会我们呢。别说您想建一个小小的龙图阁,就算建十七八座宝塔,只要您看着不心烦,我们才懒得上表弹劾你呢。您真当我们闲得没事呀。
有几位官员却是心头一紧:龙图阁,好熟悉的名字呀,这里面有什么古怪呢?
天启皇帝说道:“诸位爱卿,因为龙图阁珍藏历代先皇的珍宝及宗室名册,所以龙图阁必须由宗室成员管理。我打算任命朱室宗亲中的朱由诚来管理。”
百官心下恍然,原来是找个理由给朱由诚升官哪。虽然大明规定宗室不能参政,不能当官,但朱由诚这个宗亲实在有点特殊——说是宗亲,与朱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说不是宗亲,又和皇上是同辈共册,反正是一笔糊涂账,百官不敢弹劾。唉,升吧,反正管理龙图阁的官职也大不到哪里去,来个阁长、楼长啥的,反正皇上内库有的是钱,找个人帮他花花,省得他的钱发霉。
六位内阁阁老却听出皇帝话中的含义不同寻常,如果是皇宫内院添加什么设施属于皇帝的私事,根本不需要朝会审议,而要朝会通过的,一般属于军政要务。看来,这龙图阁不简单啊。不过皇上还没降旨,几位阁老也不好说些什么。
见大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天启皇帝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弹:“既然大家同意,那么我任命朱由诚为龙图阁大学士,管理龙图阁,统领翰林院,入阁议政。”
此话一出,百官就像炸了营一样,乱成一窝粥,整齐的班列顿时散了,文武百官都开始抱团商议。
天启皇帝见状,心里不由一沉,原来以为拔掉了东林党,自己在朝堂上一言九鼎,想不到重大的任命还是会引起大臣的反弹。
朱由诚饶有兴趣地观察百官的神态与动作。近距离观察明朝的开放与自由,以及文人的风骨,他心中油然生起敬佩之意。天启皇帝现在已经有铁血君王的样子了,反对天启皇帝的命令,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换成螨清时代,那还不齐声高呼皇上圣明,用以换取那点可怜的狗粮啊。而现在大明的朝堂,明显在酝酿一场反对的风暴。
首先跳出的来居然不是东林党的余孽,而是阉党的干将,现任太朴寺少卿李春烨。
他冲出班列说道:“皇上,不可啊。内阁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皇上阅看各机关送来的章奏和执行封驳的工作,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与政策的制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内阁是朝政运转的中枢。内阁一乱,朝政必将瘫痪。想当年,世宗肃皇帝(嘉靖帝)时期,内阁落入千古奸相严嵩手中,朝政混乱,这才导致俺答围困北京、倭寇深入大明,大明陷入生死存亡之秋。幸赖后继内阁首辅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几代励精图治,这才有了现在大好的局面。皇上,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啊。”
“哦,你是说朱由诚是严嵩喽?这你可是多心了,朱由诚乃是无双国士。况且,朕只是让朱由诚进内阁,排位在六位阁老之后,而不是去当首辅。他先进内阁,和六位阁老学学经验,以后再辅佐朝政,那才能得心应手啊。”
李春烨还没来得及回答,徐光启出班启奏道:“皇上,内阁何等重要,朱由诚再有才能,也是乳臭未干的小儿,怎么能担当如此重任?”
“哦,徐爱卿,你和朱由诚关系非常亲密呀,怎么也反对他呢?论私,朱由诚是你的学生,论公,你的工部侍郎一职,还是朱由诚举荐的。”
“皇上,我没有反对朱由诚,只是就事论事而已。的确,我和朱由诚的私交很好,也认为朱由诚是大明不世出的人才。但这么小就把朱由诚放进内阁,有些草率。”徐光启诚恳地说道,“内阁主管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事,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万难担任。皇上成立大明行政学院和大明军事学院的初衷,是培养那些毫无行政、军事经验的新科进士。这个道理,对朱由诚也是一样适用的。有道是,不教而诛谓之虐。朱由诚初中状元,就提拔到那么高的位置,表面上看是重用国士,其实是拔苗助长啊。”
“徐爱卿,朕不太同意你的观点。历史上,少年英雄比比皆是,如闪闪群星,照亮夜空。战国时期,甘罗十二岁为相,轻取燕国十一城;汉武时期,霍去病十七岁为将,横扫漠北,封狼居胥;唐朝末年,李存勖十五岁就征战沙场。朱由诚的年龄比不上霍去病、李存勖,但总比甘罗大吧。难道我泱泱大明还没有二世即亡的秦国有气度吗?”
徐光启在数学、科学上有天份,言语辩驳却不是他的长项。天启皇帝的长篇大论说得他哑口无言,只得怏怏而退。
现场群情激昂,却没人敢上。东林余孽是带枷留任,见天启皇帝脸色不善,为了自己满门老小的性命考虑,不敢上前捋虎须。而什么齐党、楚党的势力有所增长,却出于保留实力的目的,也不上前启奏。倒是阉党担心朱由诚初入朝堂即登上高位,根基不牢,兼之年少气盛,容易铸下大错,影响魏公公的地位,纷纷上前劝阻。
崔呈秀前段时间救灾有功,又是魏忠贤的爱将,他的官位像坐火箭一样上升,现在已经是正二品的左都御史。他上前一步道:“皇上,历史上确实有许多少年英雄,但后来不少人却泯然于众人矣,印证了《世说新语》中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那句话。比如甘罗,他确实在十二岁时为秦国立下大功,可是后来呢,历史书上便没有记载了。这说明,他成为丞相后,就迅速蜕变成为一名风尘俗吏。而霍去病少不更事,未提防敌人的阴谋,饮用匈奴用尸体污染过的水,23岁就因病逝世。至于李存勖,众所周知,他任用伶官,结果身死国灭,留下千古骂名。”
天启皇帝确实没有想过这三位历史上著名的少年英雄的下场,闻言不由哑然。
崔呈秀接着说道:“记得我朝的张居正大人,年少成名,十三岁时参加乡试,湖广巡抚顾璘爱惜其才,却将其试卷黜落,原因是希望他多加磨砺,以成大器。三年后顾璘亲自将他录取为举人。如果没有顾璘的压制,也许大明多了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却少了一位救世济民的大明首辅。恳请皇上收回成命,不要让朱由诚入阁,以免耽误这位少年天才呀。”
内阁阁老黄立极启奏道:“皇上,臣也不同意朱由诚进入内阁。朱由诚是个少年,少年人行事果决,但急于求成,喜怒不定,行事不够周密、严谨。大明朝廷如同一架陈旧马车,要用中正平和的心态才能治理好,急于求成是要出乱子的。如果朱由诚进入内阁,必然会破坏现在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皇上,前段时间东林党之乱的余波未平,现在可乱不得呀。”
天启皇帝沉默不语,心中波澜起伏,知道黄立极说的有理,但又不好意思收回刚才的话。
朱由诚见状,急忙上前解围道:“我才不愿意进内阁呢。进了内阁,不论多大的年龄,都得称阁老。我才十四岁,不愿意当老头子。”
内阁的六位阁老不由尴尬异常,他们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正是朱由诚口中的老头子。
天启皇帝见朱由诚给他搭了个梯子,便顺势说道:“既然朱由诚不愿意进入内阁,那就别进内阁吧。不过这龙图阁大学士还是要当的,再兼管翰林院。”
内阁阁老施凤来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心中委曲异常,自己啥坏事也没干,尽心尽力地辅佐皇帝,怎么就撤掉自己的掌院学士了?
朝廷百官见阻挡了朱由诚入阁,自以为取得了重大胜利,对于朱由诚管不管翰林院,倒不是特别在意。万一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惹毛了天启皇帝,强行把朱由诚塞入内阁,那就麻烦了。
施凤来见大家都不说话,只好说道:“皇上,翰林院是大明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等重要职责。将翰林院交与他人,臣倒不是特别舍不得,不过最好找一个德高望众的大臣担任,要不然压不住那些心高气傲的翰林哪。”
天启皇帝说道:“施爱卿,朕没有将你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撤掉,翰林院将由你和朱爱卿共管。你负责整理历史资料,起草诏书,选拔皇室成员的侍读,挑选担任科举考官人员等翰林院日常业务,而朱爱卿只负责修书一项。至于位置嘛,龙图阁大学士负责皇家事务,是非常紧要的岗位,就在你这个东阁大学士之上吧。你要好好配合朱爱卿,让他顺利地把两院教科书编撰出来。”
百官联系早上天启皇帝参加两院的开学典礼,这才明白,皇上让朱由诚担任龙图阁大学士,目的就是方便他调动人手,编撰课本。至于能不能进内阁,皇上和朱由诚两人似乎也并不在意。
施凤来鼻子都快气歪了,被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压在头上,任他心胸再开阔也无法心平气和。他心道:“好好,我拿你没办法,让那些翰林去修理你吧。那些翰林闲得发慌,磨练了一张利嘴,必定让你含羞而退。”
(如果你觉得本书写得还好,请收藏,并投推荐票。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下章预告:第一百四十章接收翰林院)
百官一听,心里不由暗笑天启皇帝小心谨慎。整个紫禁城都是您家的地盘,想建啥就建啥,何必知会我们呢。别说您想建一个小小的龙图阁,就算建十七八座宝塔,只要您看着不心烦,我们才懒得上表弹劾你呢。您真当我们闲得没事呀。
有几位官员却是心头一紧:龙图阁,好熟悉的名字呀,这里面有什么古怪呢?
天启皇帝说道:“诸位爱卿,因为龙图阁珍藏历代先皇的珍宝及宗室名册,所以龙图阁必须由宗室成员管理。我打算任命朱室宗亲中的朱由诚来管理。”
百官心下恍然,原来是找个理由给朱由诚升官哪。虽然大明规定宗室不能参政,不能当官,但朱由诚这个宗亲实在有点特殊——说是宗亲,与朱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说不是宗亲,又和皇上是同辈共册,反正是一笔糊涂账,百官不敢弹劾。唉,升吧,反正管理龙图阁的官职也大不到哪里去,来个阁长、楼长啥的,反正皇上内库有的是钱,找个人帮他花花,省得他的钱发霉。
六位内阁阁老却听出皇帝话中的含义不同寻常,如果是皇宫内院添加什么设施属于皇帝的私事,根本不需要朝会审议,而要朝会通过的,一般属于军政要务。看来,这龙图阁不简单啊。不过皇上还没降旨,几位阁老也不好说些什么。
见大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天启皇帝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弹:“既然大家同意,那么我任命朱由诚为龙图阁大学士,管理龙图阁,统领翰林院,入阁议政。”
此话一出,百官就像炸了营一样,乱成一窝粥,整齐的班列顿时散了,文武百官都开始抱团商议。
天启皇帝见状,心里不由一沉,原来以为拔掉了东林党,自己在朝堂上一言九鼎,想不到重大的任命还是会引起大臣的反弹。
朱由诚饶有兴趣地观察百官的神态与动作。近距离观察明朝的开放与自由,以及文人的风骨,他心中油然生起敬佩之意。天启皇帝现在已经有铁血君王的样子了,反对天启皇帝的命令,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换成螨清时代,那还不齐声高呼皇上圣明,用以换取那点可怜的狗粮啊。而现在大明的朝堂,明显在酝酿一场反对的风暴。
首先跳出的来居然不是东林党的余孽,而是阉党的干将,现任太朴寺少卿李春烨。
他冲出班列说道:“皇上,不可啊。内阁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皇上阅看各机关送来的章奏和执行封驳的工作,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与政策的制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内阁是朝政运转的中枢。内阁一乱,朝政必将瘫痪。想当年,世宗肃皇帝(嘉靖帝)时期,内阁落入千古奸相严嵩手中,朝政混乱,这才导致俺答围困北京、倭寇深入大明,大明陷入生死存亡之秋。幸赖后继内阁首辅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几代励精图治,这才有了现在大好的局面。皇上,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啊。”
“哦,你是说朱由诚是严嵩喽?这你可是多心了,朱由诚乃是无双国士。况且,朕只是让朱由诚进内阁,排位在六位阁老之后,而不是去当首辅。他先进内阁,和六位阁老学学经验,以后再辅佐朝政,那才能得心应手啊。”
李春烨还没来得及回答,徐光启出班启奏道:“皇上,内阁何等重要,朱由诚再有才能,也是乳臭未干的小儿,怎么能担当如此重任?”
“哦,徐爱卿,你和朱由诚关系非常亲密呀,怎么也反对他呢?论私,朱由诚是你的学生,论公,你的工部侍郎一职,还是朱由诚举荐的。”
“皇上,我没有反对朱由诚,只是就事论事而已。的确,我和朱由诚的私交很好,也认为朱由诚是大明不世出的人才。但这么小就把朱由诚放进内阁,有些草率。”徐光启诚恳地说道,“内阁主管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事,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万难担任。皇上成立大明行政学院和大明军事学院的初衷,是培养那些毫无行政、军事经验的新科进士。这个道理,对朱由诚也是一样适用的。有道是,不教而诛谓之虐。朱由诚初中状元,就提拔到那么高的位置,表面上看是重用国士,其实是拔苗助长啊。”
“徐爱卿,朕不太同意你的观点。历史上,少年英雄比比皆是,如闪闪群星,照亮夜空。战国时期,甘罗十二岁为相,轻取燕国十一城;汉武时期,霍去病十七岁为将,横扫漠北,封狼居胥;唐朝末年,李存勖十五岁就征战沙场。朱由诚的年龄比不上霍去病、李存勖,但总比甘罗大吧。难道我泱泱大明还没有二世即亡的秦国有气度吗?”
徐光启在数学、科学上有天份,言语辩驳却不是他的长项。天启皇帝的长篇大论说得他哑口无言,只得怏怏而退。
现场群情激昂,却没人敢上。东林余孽是带枷留任,见天启皇帝脸色不善,为了自己满门老小的性命考虑,不敢上前捋虎须。而什么齐党、楚党的势力有所增长,却出于保留实力的目的,也不上前启奏。倒是阉党担心朱由诚初入朝堂即登上高位,根基不牢,兼之年少气盛,容易铸下大错,影响魏公公的地位,纷纷上前劝阻。
崔呈秀前段时间救灾有功,又是魏忠贤的爱将,他的官位像坐火箭一样上升,现在已经是正二品的左都御史。他上前一步道:“皇上,历史上确实有许多少年英雄,但后来不少人却泯然于众人矣,印证了《世说新语》中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那句话。比如甘罗,他确实在十二岁时为秦国立下大功,可是后来呢,历史书上便没有记载了。这说明,他成为丞相后,就迅速蜕变成为一名风尘俗吏。而霍去病少不更事,未提防敌人的阴谋,饮用匈奴用尸体污染过的水,23岁就因病逝世。至于李存勖,众所周知,他任用伶官,结果身死国灭,留下千古骂名。”
天启皇帝确实没有想过这三位历史上著名的少年英雄的下场,闻言不由哑然。
崔呈秀接着说道:“记得我朝的张居正大人,年少成名,十三岁时参加乡试,湖广巡抚顾璘爱惜其才,却将其试卷黜落,原因是希望他多加磨砺,以成大器。三年后顾璘亲自将他录取为举人。如果没有顾璘的压制,也许大明多了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却少了一位救世济民的大明首辅。恳请皇上收回成命,不要让朱由诚入阁,以免耽误这位少年天才呀。”
内阁阁老黄立极启奏道:“皇上,臣也不同意朱由诚进入内阁。朱由诚是个少年,少年人行事果决,但急于求成,喜怒不定,行事不够周密、严谨。大明朝廷如同一架陈旧马车,要用中正平和的心态才能治理好,急于求成是要出乱子的。如果朱由诚进入内阁,必然会破坏现在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皇上,前段时间东林党之乱的余波未平,现在可乱不得呀。”
天启皇帝沉默不语,心中波澜起伏,知道黄立极说的有理,但又不好意思收回刚才的话。
朱由诚见状,急忙上前解围道:“我才不愿意进内阁呢。进了内阁,不论多大的年龄,都得称阁老。我才十四岁,不愿意当老头子。”
内阁的六位阁老不由尴尬异常,他们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正是朱由诚口中的老头子。
天启皇帝见朱由诚给他搭了个梯子,便顺势说道:“既然朱由诚不愿意进入内阁,那就别进内阁吧。不过这龙图阁大学士还是要当的,再兼管翰林院。”
内阁阁老施凤来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心中委曲异常,自己啥坏事也没干,尽心尽力地辅佐皇帝,怎么就撤掉自己的掌院学士了?
朝廷百官见阻挡了朱由诚入阁,自以为取得了重大胜利,对于朱由诚管不管翰林院,倒不是特别在意。万一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惹毛了天启皇帝,强行把朱由诚塞入内阁,那就麻烦了。
施凤来见大家都不说话,只好说道:“皇上,翰林院是大明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等重要职责。将翰林院交与他人,臣倒不是特别舍不得,不过最好找一个德高望众的大臣担任,要不然压不住那些心高气傲的翰林哪。”
天启皇帝说道:“施爱卿,朕没有将你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撤掉,翰林院将由你和朱爱卿共管。你负责整理历史资料,起草诏书,选拔皇室成员的侍读,挑选担任科举考官人员等翰林院日常业务,而朱爱卿只负责修书一项。至于位置嘛,龙图阁大学士负责皇家事务,是非常紧要的岗位,就在你这个东阁大学士之上吧。你要好好配合朱爱卿,让他顺利地把两院教科书编撰出来。”
百官联系早上天启皇帝参加两院的开学典礼,这才明白,皇上让朱由诚担任龙图阁大学士,目的就是方便他调动人手,编撰课本。至于能不能进内阁,皇上和朱由诚两人似乎也并不在意。
施凤来鼻子都快气歪了,被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压在头上,任他心胸再开阔也无法心平气和。他心道:“好好,我拿你没办法,让那些翰林去修理你吧。那些翰林闲得发慌,磨练了一张利嘴,必定让你含羞而退。”
(如果你觉得本书写得还好,请收藏,并投推荐票。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下章预告:第一百四十章接收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