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寒门崛起 > 第二千零七章 再请募兵

第二千零七章 再请募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们去休息吧,今天我在书房过夜,放心吧,我不会熬夜太久的。」

    朱平安哄着李姝等人回去休息,自己一人留在书房,将各地奏报看了一遍又一遍。

    「唉」看着这多的百姓伤亡,朱平安深感愧疚与自责,歎息不已。

    自己身为浙江巡抚,境内上万百姓被倭寇所屠戮,自己这个巡抚难辞其咎。

    尽管自己刚刚走马上任不到一周。

    倭寇!

    这个浙江乃至江南最大的祸患,如何解决?!

    卫所不堪一用,乡勇虽然比卫所强些,但是毕竟不是正规军,无法保障粮饷军械以及训练,麵对倭寇,也远不是对手,隻是比卫所多挣扎几下而已。

    其实,朝廷也知道卫所不堪用,不然为何準许张经千迢迢的从广西调狼兵来。

    在朱平安看来,狼兵也不是剿灭倭寇的良策,曆史上,倭寇也并非狼兵所剿灭。

    剿灭倭寇,隻能募兵,编练新军。

    而募兵,粮饷就是第一需要解决的问题。

    洪武大帝创造的卫所製度,确实不怎花朝廷的钱,卫所军自己屯田,当军粮和饷银用。大部分人种田,小部分人种田,基本包住了粮饷。扛起锄头种粮,放下锄头打仗。

    这也是洪武大帝最自豪的地方了,吾养兵百万,而不费百姓一粒米。

    但是,现在卫所已经腐烂了,虽然你不怎耗费朝廷的粮饷,但是你也没啥用啊。

    而募兵就需要粮饷,粮饷要朝廷拨付。

    但是,现在朝廷太穷了,北镇的粮饷已经让朝廷勒紧又勒紧裤腰带了,江南这边募兵所需要的粮饷,绝不会比北镇少,朝廷如何负担得起?!

    朝廷负担的话,隻能把责任转嫁给老百姓,如何转嫁?!多简单,给老百姓加税呗。

    缺多少,就给老百姓加多少税,今年一亩地加叁厘五毫,明年再加叁厘五毫。

    募兵越多,老百姓的赋税就越重。

    最后,老百姓赋税太重,活不下去了,那就隻能造饭了。

    这也就成了明朝的一个悖论:要打仗了,卫所不堪,募兵来行,百姓加税,百姓活不下去,百姓起义,又需要打仗了,又得募兵,又得给老百姓加税,老百姓更活不下去了,老百姓又要起义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了。

    一旦,明朝走入这个死循环,那明朝势必会走入一个农民起义的汪洋噩梦。

    那大明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甚至,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这说,募兵製是压垮大明的第一颗稻草。

    曆史上,在万曆叁大征时期,募兵已经是明军的主力了,粮饷开支已经占了当时大明年度总赋税的一半了。

    粮饷开支这大,朝廷还有多少钱造兵器,还有多少钱给官员发俸禄,还有多少钱修河工,还有多少钱赈济百姓,还有多少钱发展经济?!

    光农民起义就已经让大明重伤了,当黑山白水间的劲敌向帝国发起冲锋时,帝国的灭亡就成必然了。

    如此看来,说募兵製是压垮大明的第一根稻草也不无道理和依据。

    可是,如今江南倭患如此严重,不募兵又不行。

    这可如何是好?

    如何既募兵,又少给朝廷增加粮饷负担呢。

    朱平安皱着眉头,沉思了良久,怎也想不到一个两全其美的答桉。

    「这该怎做呢?」朱平安自言自语,在宣纸上写了「卫所」和「募兵」还有「粮饷」叁个词语,一遍又一遍的看着这叁个词语,沉思了起来。

    一遍又一遍

    一遍又一遍

    忽地,

    第二千零七章  再请募兵.

    一道灵光闪过了朱平安的脑海,朱平安连忙拿笔在宣纸上记了下来,在「募兵」和「卫所」两个词语上画了一条线,将它们连了起来。

    既然卫所不堪,必须要募兵,那为何不根据募兵的数量,来相应减少卫所军户呢,反正卫所现在又不堪一用,将他们由军户转化为普通百姓,将一部分屯田转化为普通农田,让这些军户转民户来耕种这些土地,缴纳的赋税来弥补募兵的粮饷。

    虽然,现在卫所製度下,军户也要纳粮,比例甚至达到一半之多,但是由于卫所的腐败,军户纳的粮大都进入到军官的口袋了,军户也成了卫所军官的奴隶。

    还不如朝廷下令,直接将相应的军户转为民户呢,省的他们被卫所军官盘剥。

    至于一个募兵得多少***民?

    当然是两者的比例越小,老百姓负担越轻;按照古代生产力估算,大概需要二十来个老百姓来养一个士兵,这样的比例老百姓的才不至于揭竿而起。

    也就是说,募兵一个,卫所可以转二十个军户为普通民户,并转相应的军屯为民田,用他们的赋税、杂役来养募兵,以减轻朝廷的财政压力,同时也减轻普通老百姓的赋税压力。

    不是要取消卫所製度,而是卫所和募兵相结合,调整二者的比例和结构。

    朱平安越想越觉的这个想法值的研究。

    不过,明朝卫所製度规定,军户要想转为民户,必须要皇帝的特别恩赐才行。

    如何获得皇帝的特别恩赐?

    在宣德年间,明朝颁布了《军政条例》,规定「故军户下,止有人一丁,充生员,起解兵部,奏请翰林院考试,如有成效,照例开豁军伍。若无成效,仍发充军。」

    朱平安可没有将军户转化为民户的权力。

    于是,朱平安重新铺了一张宣纸,将自己的想法详细的写在了宣纸上。

    「微臣惶恐,关于募兵不成熟之见,还请圣上恕罪」

    最后,朱平安在后麵增加了一句话,臣请募兵八千,以剿灭浙江境内的倭寇。

    核对无误后,朱平安抄写在密折上,密封好,交给了刘大枪,让他带人交到西苑。

    算算时间,刘牧等人也在回来的路上了。

    翌日,刘大枪他们刚出发,朱平安以浙江巡抚的名义出了一份公文,令刘大刀再度赴义乌募兵八千,不,是募集青壮,并令金华府上下配合。

    这八千人也不全是在义乌募兵,义乌县相邻的东阳县、永康县、武义县都是募兵范围。如果全在义乌募兵的话,募集这多人,对义乌的民生影响太大了。

    当然,这也不是朱平安先斩后奏。

    朱平安的这次名义上不是募兵,而是募集青壮,等到旨意下来后,再将他们转为兵。

    隻是提前把工作作在前麵而已。

    嘉靖帝不一定会同意募兵与卫所相结合,调整比例,转军户为民户的建议,但一定会同意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