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四章 这个年代的婚礼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总体上来说,八十年代还是一个纯净的年代,尤其是初期和中期,当然纯净这个词儿和洪涛不沾边,要把他刨出去。这时候大家刚刚从战战兢兢中缓过来,面对越来越多的没见过和不知道都还抱着乐观谨慎的态度。由于苦日子过惯了,老百姓对于浪费、排场、铺张这些词儿,不用宣传教育,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抵制,所以不管是像陆云鹏这样的二婚还是那些头婚的年轻人,婚礼一般都很简单,讲究可以多一些,但是劳民伤财的事情不多。
就拿结婚的三件大事来说吧,房子、家具、嫁妆,和后世比起来,简直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和前面的六、七十年代比,却又多了一些人性化和喜庆的味道。
新房,就是洪涛睡了一宿的这间房子,四白落地,用一种特殊的纸新湖的顶棚和窗户,还是雪白。窗户上、大门上、房梁上、家具上、镜子上……凡是有空间的地方都贴上红纸裁剪的喜字。你要是仔细看,这些喜字的裁剪风格都不太一样,这是必须的,因为这些喜字根本就不是买的,而且亲戚、朋友、街坊给剪的,当时有一双巧手,也是一件很吃香的事情。
家具,从这时候开始有点讲究了,叫做三十六条腿!这三十六条腿都是什么玩意呢?床、大立柜、半截柜、写字台、折叠圆桌、四把椅子……你数吧,正好三十六条腿。这些最好是新家具,实在没有用过的也成,不见得非得去买,这个年代家具价格和大家的工资比,还是很贵的。一个大衣柜,就的二百多块,而一个刚参加工作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也不过60多块钱。
小二口买不起这么多条腿咋办呢?没关系,买不起咱能做啊,自己动手打家具,是那个年代很多小伙子被迫学会的,不想学你也得学,要不娶不上媳妇!当时父母总会在你耳边念叨,你学学隔壁XXX,看看人家那个手艺,照你这样谁家姑娘会看上你!
你要实在不会,也没关系,可以请会的人帮你打,关系好的就是一条烟和几顿饭。你说你连会打家具的人也不认识,没关系,你花上百十块钱,请路边那些进城找活儿的木匠,你家里出木料,人家帮你打。你说你不光不认识打家具的人,家里连木料都没有,那你找地方入赘去吧,连洗漱用品都不用带了,包都不用拎,直接入住!
再有就是嫁妆,一般来讲,这些东西是要女孩子自己准备,都有啥呢?首先就是八条被子,从一斤半到八斤的,这是被子里棉花的重量,意味从薄被到厚被子都有了,而且可以供小两口盖一辈子。当时的人没想到这些被子还没盖完,就出来了各种各样的被子,她们准备的那些嫁妆多一半都用不上了,如果家里房子富裕,还可以压箱底留个纪念,没地方存的,只能就卖了废品,或者干脆就给捐了。
这些被子面必须是绸缎的,大红大绿,上面除了鸳鸯就是龙凤,最好是手工绣的,城里人一般都是去商场里买,让一个城里女孩从小学刺绣,有点时间不够。如果富裕一点的家庭,还可以加两条毛毯,这个档次就已经很高了,这个年代买棉花还得凭票,更别说毛毯了。
当然了,让一个城里女孩子自己缝制这些东西有点太苛刻了,那咋办呢?这个也得找人帮着做,首先就是女孩的母亲,给闺女做嫁妆肯定是每个母亲心甘情愿的。不过呢,不是你想做就能做,你得是个全福儿人,京城话叫全活儿人。
啥叫全活人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上有父母公婆,下有儿女,丈夫还得是原配,最好还得有兄弟姐妹。这种人在七八十年代很多,但是随着计划生育的展开,到了21世纪,就成大熊猫了。有资格给新娘子缝嫁妆的必须是这种全活人,估计是要借人家的福气吧。
光有这些铺盖还不是完整的嫁妆,还有很多东西得准备,比如沙发罩、电视罩、缝纫机罩、桌布、窗帘之类,一般讲究点得都是用棉线勾出来的,钩针在那个年代的女孩子中,会的概率仅次于打毛衣。
把这些嫁妆准备好,然后装进两个大木箱子,装不下的摞在上面,贴上大红喜字,就OK了。
在这里多费一句话,很多书友都说,作者你给主角开的金手指太多了,他又会攒自行车、又会攒收音机、还会裁剪衣服、还会剪头烫头、还会玩专业音响……你让他从娘胎里就开始学,也学不会那么多东西!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这就叫生活环境的差异吧。生于七八十年代的人,从上托儿所开始,就得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想玩纸枪不?想玩折纸玩具不?自己做,没地方买去!上学之后,想玩沙包不?想玩链子枪不?想抓蜻蜓不?想推铁环不?想跳皮筋不?想歘拐不?想拍烟盒不?同样,自己做,男孩女孩都一样,还是没地方买去!
同样的道理,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然后商店里卖的东西多起来了,但是兜里没那么多钱啊,咋办?还得自己动手,能自己弄的就自己弄,省下钱来买那些自己做不了的东西。
等你好不容易熬到高中或者大学时,你以为学了一门技术或者一门专业就能一生平安了吧?答案还得让你失望!福利分房你赶不上了、接父母的班你还赶不上、大学包分配早一点的还能赶上,晚一点的也赶不上了。新生事物以天为单位,不断的蹦到你眼前乱晃,扰乱着你那颗本来就有点不知所措的小心脏,大学里的专业一学期能加好几个,你学了哪个都不敢保证自己毕业之后有一碗饭吃。
于是,大家都瞪着赤红的眼睛,抓到什么就学什么,管不管用以后再说,电大、夜校、收音机函授、电视函授,都是从这个年代兴起来的,你只要想学,就有学不完的东西。
作者本身也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从小到大都这样,我学了无数的技能、证书,但是缺乏恒心,每样都学了,都没学精,所以会的东西稍微多了一些。这不是作者的专利,大家可以回家问问父母,他们年轻的时候都会什么,我相信比我还会的多的大有人在,当时男同胞的口号就是:除了生孩子,我们什么都要会!
说完这段,可能又有读者要说了,我们也没有福利分房、我们也没有接父母班、我们大学毕业一样不包分配,怎么就你们那个时候说得这么悲惨,我们不是一样吗?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样的,其实本质上根本不一样。你们从上学那天起,从父母到社会到政府,都为你们做好了什么都不保障的准备,从工资水平到社会福利制度上都是按照这个目标制定的,最主要的是你们有了思想准备。而我们这一代或者说两代人,没有这个思想准备,新事物也来得太快、太频繁了,更操|蛋的是没有一个能给大家指明前方道路的人,因为谁都没走过这条路,都不知道前面啥样,所以大家不得不摸着黑自己探索。
所以说,在这种前方是未知的情况下,大家都要拼命武装自己,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老话讲的好,闲了置忙了用,艺多不压身,这个话听着好听,其实都是心虚的表现,因为大家根本不知道以后到底能用上什么。而再往后就不用这么费心了,路都探明了,前面是啥都摆在大家眼前,大家只要挑几样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东西学好、学精就OK了,所以说不要嫉妒我们当年的人会的多,那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本事,而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无奈,是悲哀!
新房、家具、嫁妆都有了,婚前准备基本也就完成了,至于金银首饰啥的,这个年代还没这种要求,有些手里有存货的老家儿,会把自己结婚时候的金戒指、项链送给儿媳妇,但是经过嗡嗡嗡这么多年的折腾,有这些资本主义尾巴的人家不多了,尤其是城里,大家宁肯把那些贵重首饰全都扔进护城河,也不敢留着,万一被邻居告发,那就家破人亡了。
再下面就该是婚礼当天了,不管是嫁妆还是新娘子,总得从娘家接走吧,这就得说送亲的车队了。奔驰没有、奥迪也没有、皇冠也没有、上海都没有,谁家要能找辆130卡车来把嫁妆都拉走,就已经是很牛X的了。如果单位有条件,可以借辆小汽车来接新娘子,但是大部分老百姓都没这个条件,也雇不起那些出租车公司的车当礼车,于是用三轮车送亲的也有,要不就干脆弄个自行车队,也很正常。
现在洪涛干的就是这个差事,他这辆车临时被征用了,充当婚车,他本人也升职了,当起了婚车驾驶员,为此做为临时的娘家人,姥姥还塞给他一包大前门香烟和一包喜糖,这是规矩,当然了,姥姥前脚刚走,姥爷就过来把那盒大前门给没收了,洪涛手里就剩下一包喜糖。R1152
总体上来说,八十年代还是一个纯净的年代,尤其是初期和中期,当然纯净这个词儿和洪涛不沾边,要把他刨出去。这时候大家刚刚从战战兢兢中缓过来,面对越来越多的没见过和不知道都还抱着乐观谨慎的态度。由于苦日子过惯了,老百姓对于浪费、排场、铺张这些词儿,不用宣传教育,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抵制,所以不管是像陆云鹏这样的二婚还是那些头婚的年轻人,婚礼一般都很简单,讲究可以多一些,但是劳民伤财的事情不多。
就拿结婚的三件大事来说吧,房子、家具、嫁妆,和后世比起来,简直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和前面的六、七十年代比,却又多了一些人性化和喜庆的味道。
新房,就是洪涛睡了一宿的这间房子,四白落地,用一种特殊的纸新湖的顶棚和窗户,还是雪白。窗户上、大门上、房梁上、家具上、镜子上……凡是有空间的地方都贴上红纸裁剪的喜字。你要是仔细看,这些喜字的裁剪风格都不太一样,这是必须的,因为这些喜字根本就不是买的,而且亲戚、朋友、街坊给剪的,当时有一双巧手,也是一件很吃香的事情。
家具,从这时候开始有点讲究了,叫做三十六条腿!这三十六条腿都是什么玩意呢?床、大立柜、半截柜、写字台、折叠圆桌、四把椅子……你数吧,正好三十六条腿。这些最好是新家具,实在没有用过的也成,不见得非得去买,这个年代家具价格和大家的工资比,还是很贵的。一个大衣柜,就的二百多块,而一个刚参加工作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也不过60多块钱。
小二口买不起这么多条腿咋办呢?没关系,买不起咱能做啊,自己动手打家具,是那个年代很多小伙子被迫学会的,不想学你也得学,要不娶不上媳妇!当时父母总会在你耳边念叨,你学学隔壁XXX,看看人家那个手艺,照你这样谁家姑娘会看上你!
你要实在不会,也没关系,可以请会的人帮你打,关系好的就是一条烟和几顿饭。你说你连会打家具的人也不认识,没关系,你花上百十块钱,请路边那些进城找活儿的木匠,你家里出木料,人家帮你打。你说你不光不认识打家具的人,家里连木料都没有,那你找地方入赘去吧,连洗漱用品都不用带了,包都不用拎,直接入住!
再有就是嫁妆,一般来讲,这些东西是要女孩子自己准备,都有啥呢?首先就是八条被子,从一斤半到八斤的,这是被子里棉花的重量,意味从薄被到厚被子都有了,而且可以供小两口盖一辈子。当时的人没想到这些被子还没盖完,就出来了各种各样的被子,她们准备的那些嫁妆多一半都用不上了,如果家里房子富裕,还可以压箱底留个纪念,没地方存的,只能就卖了废品,或者干脆就给捐了。
这些被子面必须是绸缎的,大红大绿,上面除了鸳鸯就是龙凤,最好是手工绣的,城里人一般都是去商场里买,让一个城里女孩从小学刺绣,有点时间不够。如果富裕一点的家庭,还可以加两条毛毯,这个档次就已经很高了,这个年代买棉花还得凭票,更别说毛毯了。
当然了,让一个城里女孩子自己缝制这些东西有点太苛刻了,那咋办呢?这个也得找人帮着做,首先就是女孩的母亲,给闺女做嫁妆肯定是每个母亲心甘情愿的。不过呢,不是你想做就能做,你得是个全福儿人,京城话叫全活儿人。
啥叫全活人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上有父母公婆,下有儿女,丈夫还得是原配,最好还得有兄弟姐妹。这种人在七八十年代很多,但是随着计划生育的展开,到了21世纪,就成大熊猫了。有资格给新娘子缝嫁妆的必须是这种全活人,估计是要借人家的福气吧。
光有这些铺盖还不是完整的嫁妆,还有很多东西得准备,比如沙发罩、电视罩、缝纫机罩、桌布、窗帘之类,一般讲究点得都是用棉线勾出来的,钩针在那个年代的女孩子中,会的概率仅次于打毛衣。
把这些嫁妆准备好,然后装进两个大木箱子,装不下的摞在上面,贴上大红喜字,就OK了。
在这里多费一句话,很多书友都说,作者你给主角开的金手指太多了,他又会攒自行车、又会攒收音机、还会裁剪衣服、还会剪头烫头、还会玩专业音响……你让他从娘胎里就开始学,也学不会那么多东西!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这就叫生活环境的差异吧。生于七八十年代的人,从上托儿所开始,就得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想玩纸枪不?想玩折纸玩具不?自己做,没地方买去!上学之后,想玩沙包不?想玩链子枪不?想抓蜻蜓不?想推铁环不?想跳皮筋不?想歘拐不?想拍烟盒不?同样,自己做,男孩女孩都一样,还是没地方买去!
同样的道理,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然后商店里卖的东西多起来了,但是兜里没那么多钱啊,咋办?还得自己动手,能自己弄的就自己弄,省下钱来买那些自己做不了的东西。
等你好不容易熬到高中或者大学时,你以为学了一门技术或者一门专业就能一生平安了吧?答案还得让你失望!福利分房你赶不上了、接父母的班你还赶不上、大学包分配早一点的还能赶上,晚一点的也赶不上了。新生事物以天为单位,不断的蹦到你眼前乱晃,扰乱着你那颗本来就有点不知所措的小心脏,大学里的专业一学期能加好几个,你学了哪个都不敢保证自己毕业之后有一碗饭吃。
于是,大家都瞪着赤红的眼睛,抓到什么就学什么,管不管用以后再说,电大、夜校、收音机函授、电视函授,都是从这个年代兴起来的,你只要想学,就有学不完的东西。
作者本身也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从小到大都这样,我学了无数的技能、证书,但是缺乏恒心,每样都学了,都没学精,所以会的东西稍微多了一些。这不是作者的专利,大家可以回家问问父母,他们年轻的时候都会什么,我相信比我还会的多的大有人在,当时男同胞的口号就是:除了生孩子,我们什么都要会!
说完这段,可能又有读者要说了,我们也没有福利分房、我们也没有接父母班、我们大学毕业一样不包分配,怎么就你们那个时候说得这么悲惨,我们不是一样吗?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样的,其实本质上根本不一样。你们从上学那天起,从父母到社会到政府,都为你们做好了什么都不保障的准备,从工资水平到社会福利制度上都是按照这个目标制定的,最主要的是你们有了思想准备。而我们这一代或者说两代人,没有这个思想准备,新事物也来得太快、太频繁了,更操|蛋的是没有一个能给大家指明前方道路的人,因为谁都没走过这条路,都不知道前面啥样,所以大家不得不摸着黑自己探索。
所以说,在这种前方是未知的情况下,大家都要拼命武装自己,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老话讲的好,闲了置忙了用,艺多不压身,这个话听着好听,其实都是心虚的表现,因为大家根本不知道以后到底能用上什么。而再往后就不用这么费心了,路都探明了,前面是啥都摆在大家眼前,大家只要挑几样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东西学好、学精就OK了,所以说不要嫉妒我们当年的人会的多,那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本事,而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无奈,是悲哀!
新房、家具、嫁妆都有了,婚前准备基本也就完成了,至于金银首饰啥的,这个年代还没这种要求,有些手里有存货的老家儿,会把自己结婚时候的金戒指、项链送给儿媳妇,但是经过嗡嗡嗡这么多年的折腾,有这些资本主义尾巴的人家不多了,尤其是城里,大家宁肯把那些贵重首饰全都扔进护城河,也不敢留着,万一被邻居告发,那就家破人亡了。
再下面就该是婚礼当天了,不管是嫁妆还是新娘子,总得从娘家接走吧,这就得说送亲的车队了。奔驰没有、奥迪也没有、皇冠也没有、上海都没有,谁家要能找辆130卡车来把嫁妆都拉走,就已经是很牛X的了。如果单位有条件,可以借辆小汽车来接新娘子,但是大部分老百姓都没这个条件,也雇不起那些出租车公司的车当礼车,于是用三轮车送亲的也有,要不就干脆弄个自行车队,也很正常。
现在洪涛干的就是这个差事,他这辆车临时被征用了,充当婚车,他本人也升职了,当起了婚车驾驶员,为此做为临时的娘家人,姥姥还塞给他一包大前门香烟和一包喜糖,这是规矩,当然了,姥姥前脚刚走,姥爷就过来把那盒大前门给没收了,洪涛手里就剩下一包喜糖。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