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新时代,大堂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道懿旨,语气十分特别,事后,大伙儿在私下底议论的时候,不晓得是哪个不怕忌讳,第一个说了出来,“倒像是遗诰!”
此言一出,立即四座会心,共许为“的评”。
“遗诰”二字,当然忌讳,是不可以摆在台面上说的,不过,实在并非讥评,并非指这篇诏书的行文,悲切丧气,而是指出了极重要的两点,第一,懿旨的词气,对两宫皇太后自己,有“盖棺定论”的意味;第二,对后来者,有很深的“托付”的味道。
懿旨是这么开头的:
“予等以薄德,祗承文宗显皇帝册命,备位宫闱。迨穆宗毅皇帝冲年嗣统,适当寇乱未平,讨伐方殷之际。时则发捻交讧,回苗俶扰,海疆多故,民生凋敝,满目疮痍!”
先状述“时代背景”,翻来覆去一个字,“难”!
然后,请你们看看,在千难万难之中,俺们姐儿俩是怎么样干活的?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予等同心抚训,夙夜忧劳,秉承文宗显皇帝遗谟,策励内外臣工,暨各路统兵大臣,指授机宜,勤求治理,任贤纳谏,救灾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难,转危为安。”
接下来,“及穆宗毅皇帝既逝,今皇帝入嗣大统,予等撤帘归政,回念七载,忧患叠经,兢业之心,无时或释,今举行新政,国富兵强,中兴之端倪可察,治世之光景可期,予等心甚慰矣!”
这一段,就显出“托付”的意味了,同时亦自占“垂帘”的身份:如果没有俺们姐儿俩七年来的“兢业之心,无时或释”,未必就有今日的“中兴之端倪可察,治世之光景可期”吧?
然后,话头就转到皇帝身上了。
先把皇帝的资质大大夸了一轮,接着再次强调了其承嗣继统的合法性,说“社稷得人,统绪延绵”,然后,话锋一转:
“皇帝正资启迪,辅政王及内外诸臣,尚其协力翊赞,固我邦基。皇帝尤宜孜孜典学,他日光大前谟,有厚望焉!”
这一段,是正式的“托付”;同时,“正资启迪”一句,清楚表明,皇帝虽然资质很好,可毕竟书读得还少,尚不具备独立处理国政的能力,目下,她的任务,就是“孜孜典学”,真正负责处理国政的,是“协力翊赞”的“辅政王及内外诸臣”。
谁都听得出来,“辅政王及内外诸臣”八个字,重点当然不是含含糊糊的“内外诸臣”,而是指名道姓的“辅政王”。
这是借两宫皇太后之口,再一次强调了辅政王的“恭代缮折”、“蓝笔批本”的权力。
懿旨的最后一句是“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是典型的“诰”的口气。
嘿嘿,还真是有点儿像“遗诰”呀。
这道懿旨的发布,标志着同治、洪绪两朝,全面、彻底的完成了权力的传承和交接。
三天后,就是洪绪元年了。
新时代,开始了。
*
*
“撤帘大典”结束了,但是宁寿宫的热闹并没有结束。
内廷各宫,从贵妃到普通的宫女、太监,几乎每一个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宁寿宫。
不是皇极殿——“撤帘大典”已经结束了。
她们翘首以待的,是两天后——除夕,在宁寿宫畅音阁举办的一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堂会。
据说,“四大徽班”悉数到场,北京城但凡叫得上字号的名角儿,都要登台,轮番献艺,上午巳初开锣,晚上亥初歇锣,唱足六个时辰。
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足足六个时辰哎!从早唱到晚哎!还有,别说这个了,单说上灯之后还不歇锣,于两百年深宫禁廷,就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了!
内廷的女人,并不是没有听戏的机会,不过,平日里能听到的,基本上都是“升平署”的昆戏,可是,这都什么年头了,还有几个人爱听昆戏的?大伙儿爱的,是皮黄啊!
皮黄不是“升平署”所长,要听唱念做打俱佳的好戏,只能从传外头的班子进宫“内廷供奉”。
不过,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只能偶一为之。
原因呢,并不是外头的戏班子不乐意办“内廷供奉”的差——这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没有人会不乐意的——而是“都老爷”们最爱抓住这种事情上纲上线,左一个折子,右一个折子,一堆大道理扔过来,砸的你灰头土脸的,任谁都没趣儿。
事实上,就是升平署的昆戏,听的也不算多,文宗皇帝在的时候还好——文宗皇帝是个爱戏、懂戏的,传戏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大伙儿跟着沾光;文宗去了,传戏的次数立马就降了下来。
“西边儿”虽然也是个爱戏的,奈何这一来,旁边儿还有个没那么爱戏的“东边儿”;二来,到处在打大仗,“国用孔乏”,既要勤俭节约,又不能“耽于逸乐”,“西边儿”自个儿呢,也要摆出副“励精图治”的模样,努力抑制自己的耳目之欲,因此,大伙儿就没有多少光好沾了。
等到发捻都平掉了,太平日子回来了,“国用”也没有那么“孔乏”了,似乎可以略略“逸乐”一番了,“西边儿”又去了天津,只剩下了“东边儿”一个人——嘿,整一年,居然一次戏都没有传过!
当然,后半段穆宗皇帝出了事儿,跟着就是“国丧”,也是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大伙儿的戏瘾,就像“升平署”自嘲的那样,“都长毛了”。
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猛烈而突然——“四大徽班”悉数进宫,四九城但凡排得上号的名角儿,都要登台,轮番献艺,巳初开锣,亥初歇锣,唱足六个时辰!
哇!这个爽啊!
而且,掌灯之后还唱!灯火辉煌,粉墨啁啾,笙歌嗷嘈,溢彩流光,那是什么光景?
如此盛会,略一思及,内廷的女人们,就心驰神往了!
那些个平日里如雷贯耳的名字,什么程长庚、杨月楼、徐小香、杨三喜、罗巧福、时小福、卢胜奎、张胜奎、陈金彩、梅巧龄、穆凤山、孙菊仙、筱紫云……
都变成真人了!都能够一睹风采了!
这些人,在后宫妃嫔面前,虽然都要下跪磕头,可是,对于内廷的女人们来说,拿今天的话来说,嘿嘿,可都是偶像啊!
*
这道懿旨,语气十分特别,事后,大伙儿在私下底议论的时候,不晓得是哪个不怕忌讳,第一个说了出来,“倒像是遗诰!”
此言一出,立即四座会心,共许为“的评”。
“遗诰”二字,当然忌讳,是不可以摆在台面上说的,不过,实在并非讥评,并非指这篇诏书的行文,悲切丧气,而是指出了极重要的两点,第一,懿旨的词气,对两宫皇太后自己,有“盖棺定论”的意味;第二,对后来者,有很深的“托付”的味道。
懿旨是这么开头的:
“予等以薄德,祗承文宗显皇帝册命,备位宫闱。迨穆宗毅皇帝冲年嗣统,适当寇乱未平,讨伐方殷之际。时则发捻交讧,回苗俶扰,海疆多故,民生凋敝,满目疮痍!”
先状述“时代背景”,翻来覆去一个字,“难”!
然后,请你们看看,在千难万难之中,俺们姐儿俩是怎么样干活的?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予等同心抚训,夙夜忧劳,秉承文宗显皇帝遗谟,策励内外臣工,暨各路统兵大臣,指授机宜,勤求治理,任贤纳谏,救灾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难,转危为安。”
接下来,“及穆宗毅皇帝既逝,今皇帝入嗣大统,予等撤帘归政,回念七载,忧患叠经,兢业之心,无时或释,今举行新政,国富兵强,中兴之端倪可察,治世之光景可期,予等心甚慰矣!”
这一段,就显出“托付”的意味了,同时亦自占“垂帘”的身份:如果没有俺们姐儿俩七年来的“兢业之心,无时或释”,未必就有今日的“中兴之端倪可察,治世之光景可期”吧?
然后,话头就转到皇帝身上了。
先把皇帝的资质大大夸了一轮,接着再次强调了其承嗣继统的合法性,说“社稷得人,统绪延绵”,然后,话锋一转:
“皇帝正资启迪,辅政王及内外诸臣,尚其协力翊赞,固我邦基。皇帝尤宜孜孜典学,他日光大前谟,有厚望焉!”
这一段,是正式的“托付”;同时,“正资启迪”一句,清楚表明,皇帝虽然资质很好,可毕竟书读得还少,尚不具备独立处理国政的能力,目下,她的任务,就是“孜孜典学”,真正负责处理国政的,是“协力翊赞”的“辅政王及内外诸臣”。
谁都听得出来,“辅政王及内外诸臣”八个字,重点当然不是含含糊糊的“内外诸臣”,而是指名道姓的“辅政王”。
这是借两宫皇太后之口,再一次强调了辅政王的“恭代缮折”、“蓝笔批本”的权力。
懿旨的最后一句是“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是典型的“诰”的口气。
嘿嘿,还真是有点儿像“遗诰”呀。
这道懿旨的发布,标志着同治、洪绪两朝,全面、彻底的完成了权力的传承和交接。
三天后,就是洪绪元年了。
新时代,开始了。
*
*
“撤帘大典”结束了,但是宁寿宫的热闹并没有结束。
内廷各宫,从贵妃到普通的宫女、太监,几乎每一个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宁寿宫。
不是皇极殿——“撤帘大典”已经结束了。
她们翘首以待的,是两天后——除夕,在宁寿宫畅音阁举办的一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堂会。
据说,“四大徽班”悉数到场,北京城但凡叫得上字号的名角儿,都要登台,轮番献艺,上午巳初开锣,晚上亥初歇锣,唱足六个时辰。
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足足六个时辰哎!从早唱到晚哎!还有,别说这个了,单说上灯之后还不歇锣,于两百年深宫禁廷,就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了!
内廷的女人,并不是没有听戏的机会,不过,平日里能听到的,基本上都是“升平署”的昆戏,可是,这都什么年头了,还有几个人爱听昆戏的?大伙儿爱的,是皮黄啊!
皮黄不是“升平署”所长,要听唱念做打俱佳的好戏,只能从传外头的班子进宫“内廷供奉”。
不过,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只能偶一为之。
原因呢,并不是外头的戏班子不乐意办“内廷供奉”的差——这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没有人会不乐意的——而是“都老爷”们最爱抓住这种事情上纲上线,左一个折子,右一个折子,一堆大道理扔过来,砸的你灰头土脸的,任谁都没趣儿。
事实上,就是升平署的昆戏,听的也不算多,文宗皇帝在的时候还好——文宗皇帝是个爱戏、懂戏的,传戏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大伙儿跟着沾光;文宗去了,传戏的次数立马就降了下来。
“西边儿”虽然也是个爱戏的,奈何这一来,旁边儿还有个没那么爱戏的“东边儿”;二来,到处在打大仗,“国用孔乏”,既要勤俭节约,又不能“耽于逸乐”,“西边儿”自个儿呢,也要摆出副“励精图治”的模样,努力抑制自己的耳目之欲,因此,大伙儿就没有多少光好沾了。
等到发捻都平掉了,太平日子回来了,“国用”也没有那么“孔乏”了,似乎可以略略“逸乐”一番了,“西边儿”又去了天津,只剩下了“东边儿”一个人——嘿,整一年,居然一次戏都没有传过!
当然,后半段穆宗皇帝出了事儿,跟着就是“国丧”,也是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大伙儿的戏瘾,就像“升平署”自嘲的那样,“都长毛了”。
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猛烈而突然——“四大徽班”悉数进宫,四九城但凡排得上号的名角儿,都要登台,轮番献艺,巳初开锣,亥初歇锣,唱足六个时辰!
哇!这个爽啊!
而且,掌灯之后还唱!灯火辉煌,粉墨啁啾,笙歌嗷嘈,溢彩流光,那是什么光景?
如此盛会,略一思及,内廷的女人们,就心驰神往了!
那些个平日里如雷贯耳的名字,什么程长庚、杨月楼、徐小香、杨三喜、罗巧福、时小福、卢胜奎、张胜奎、陈金彩、梅巧龄、穆凤山、孙菊仙、筱紫云……
都变成真人了!都能够一睹风采了!
这些人,在后宫妃嫔面前,虽然都要下跪磕头,可是,对于内廷的女人们来说,拿今天的话来说,嘿嘿,可都是偶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