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跟他斗一斗 (二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谢谢候鸟的打赏,言小的评价票,也感谢各位给赞的朋友)
*
顾命大臣的名单,确实是由肃顺所进拟的,但既然经过了大行皇帝的同意,那就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可是这份名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仅冷落了最有资格的恭王,而且名单中没有任何一名帝系的近支亲贵。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才把身为大行皇帝姐夫的六额驸景寿,放进了名单中,拿来搪塞天下悠悠之口。
这样一来,不仅清议都在为恭王抱不平,而且帝胤的势力,也自然而然地向恭王身边集合,让恭王的实力又有了进一步的增长。但恭王也有一桩头痛的事,那就是苦于没办法与两宫太后建立联系——要推翻肃顺,必须取得两宫的支持与谅解。虽然一向听说两位年轻的太后与肃顺不睦,特别是西宫太后,在还是懿贵妃的时候,就曾与肃顺发生过很大的龉龌,但现在世易时移,不知她们对作为顾命大臣的肃顺,观感有无改变?
“东太后,西太后”的说法,是从宫里流传出来的,起因是慈安太后搬进了烟波致爽殿旁边的东暖阁,而慈禧太后搬进了西暖阁,宫里头的人,为了方便,在私下里便称呼“东边儿的”,“西边儿的”,逐渐形成了这个说法。
凑巧的是,当恭王为无法联络两宫而苦恼时,两宫太后,也正为无法联络恭王而苦恼。
“关大哥,”安德海还是在西角门的老地方请关卓凡吃饭。国丧期间,不敢用酒,因此两个人坐在包间里,都只是喝茶,“肃顺是越来越嚣张了,今天又害主子生了好大的气。”
自从两次带关卓凡夜见懿贵妃,安德海对待关卓凡,更是与众不同。虽然不知道懿贵妃究竟对他说了些什么,但关卓凡是“自己人”,肯定毫无疑问。
“哦?”关卓凡故作惊讶,他很想听听是什么事,“肃顺在太后面前,还敢这么大胆?”
“我看他压根就没把两位太后放在眼里。”安德海恨恨地说,“就连年号,也敢擅定!”
新君登极,照例要改元,新的年号,该由顾命大臣提出几个备选,再请皇太后圈定。而肃顺不知是一时忘了,还是根本没把这个规矩当成一回事,径直把新年号写进谕旨,只待两位太后用过印,就要颁行天下。
新年号写的是“祺祥”,文意的好坏先不去说,这样藐视太后,却为多少通晓几分政事的慈禧太后所不能接受。
“先帝在日,也是这个规矩么?”慈禧太后看了一眼慈安太后,将谕旨向外一推,紧紧盯着肃顺说。
肃顺一时语塞,没想到被她捉住了漏洞。但他并不引以为咎,而是立刻便讲出一番大道理,从民生凋敝谈到国库空虚,从江北的捻匪谈到江南的“长毛”,强调现在人心惶惶,早定年号可以有利于稳定政局。口沫横飞地说到后来,干脆让人取来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六枚铮光瓦亮的崭新母钱,上面是“祺祥重宝”四个字。
“太后请看,这是钱样子!”肃顺指手划脚地说,“只要年号一颁,新钱立刻就可以开铸通行,民间的物价,也就可以稳定下来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事?”
这等于是在反诘太后,语气可以说是无礼已极。他所说的一番道理,虽然不错,但却始终弥补不了那个漏洞:拟几个备选的年号请太后当面圈定,又能花费几刻钟的时间?何以敢自作主张,连新钱的模子都做好了?这样赤裸裸的蔑视,就连忠厚的慈安太后,也觉得实在不像话。
然而事已至此,竟没办法不听他的,终不成把新钱的模版毁了重铸?只得忍气吞声,在谕旨上矜了印,回到宫中,自然大骂肃顺可恶。
“肃顺可恶!”关卓凡听完,当然也要做这样的表示,“难道就没办法治治他?”
“两位太后都说,要治他,非恭亲王不可,”安德海压低了声音说道,“只是不知道六爷是什么个打算,竟是一点声息也没有。”
我倒知道,关卓凡心中苦笑。他现在的处境,甚为尴尬,明明两头都视他为自己人,他却偏偏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做这个牵线搭桥的红娘。
自己是恭王派在热河的卧底,而且一卧就是半年。恭王有这样的心术,如果自己向太后明言,那两宫以后对恭王会是个什么观感,难说得很,对自己也不见得是个好事。
而自己缘何能取得太后的信任,就更难向恭王一方启齿——难道还能跑去对曹毓英说,自己跟年轻的太后之间,曾有过两夜风流?
“唉,难。”关卓凡不自觉地摇摇头。
“是啊,真是难。”安德海却误会了他的意思,悄声说:“主子跟东边儿说,实在不行,就要逼一逼六爷了。”
“哦,怎么个逼法?”
“说是要找个御史上折子,献议垂帘!”
“这……”关卓凡大惊失色。
*
*
找人公开献垂帘之议,是慈禧太后想出来的一着狠棋。自从她得到了大行皇帝赏下的那一方印,她的自信心便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是源于肃顺的失误。在如意洲的那一次,他错判了咸丰的意愿,贸然提出来按“钩弋夫人”的例子来处置懿贵妃,手段太烈,引起了咸丰极大的不安。虽然还不至于影响到咸丰对他的信任,但咸丰警惕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惨变,终于在临死前做出了这样的重大安排。
给皇后和懿贵妃的印,不是拿来看的,而是实实在在代表了最高的权力——凡是顾命大臣拟就的谕旨,不经两位太后用印,则视为无效。这等于是咸丰的遗命,为当时在场的王公大臣众目所见,即使跋扈如肃顺,也是不敢不承认的。问题在于,太后是否有权更动谕旨的内容?太后和顾命大臣之间,已经为此发生过几次激烈的交锋,但在肃顺的高压之下,结果都是以顾命一方的胜利而告终。
“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那这两方印章,还有什么用?”一向生性平和的慈安太后,被气得掉下了眼泪,“不等于把咱们就当成摆设了么?”
“姐姐说的是,”慈禧太后趁机说,“所以得想个法子,逼着老六他们,出来说话。”
慈安太后知道,她说的法子,就是那个“垂帘听政”的折子。
“妹妹,我还没弄明白。”慈安擦了擦眼泪,抱歉地说,“咱们现在不是也在听政吗?说要‘垂帘’,就是加一道帘子么?”
都是“听政”,却大不相同。慈禧便向她解释,现在的听政,是只能见顾命大臣,而垂帘听政,太后则可以召见所有的外官,这样一来,肃顺就不能再一手遮天。
“可是垂帘听政,肃顺他们能同意吗?”慈安提出了疑问。
自然是不会同意的,但慈禧的用意,原也没指望他们会同意。
“把水搅一搅,”慈禧说,“就算千年的老鳖,也要让他冒头。”
这又是指的恭王了,话虽然不好听,但道理是有的。这个折子一上,两宫便可以借机让京中的恭王,明白她们对肃顺不满的态度。
“也好,”慈安太后欣然点头,“肃顺这样跋扈,也该有人来说一说。”
“是啊。”慈禧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得意地想,一旦真的跟恭王取得联络,那就不仅仅是“说一说”的事情了。不过这一点,先不忙揭破,以免吓到了老实的慈安。何况,有这两方印在手里,即使恭王仍然不肯出头,她也准备了一记更厉害的杀招,来对付顾命大臣。
不是不许更动谕旨么?到时候,她打算干脆直接在那个奏折上矜印,公然表示接受所请。肃顺能有多厉害?偏要跟他斗一斗!
然而,年轻的慈禧,毕竟还是缺少了实际政务的历练,没能够想到,自己这个贸然的举动,必然招致顾命大臣的强烈反击,造成致命的后果。
关卓凡的大惊失色,为的就是这个原因——这哪里算是政治斗争?简直就是两位年轻的太后,在跟肃顺闹意气。若是以为掌握了两方印章,就可以为所欲为,那就不免大错特错了。印章所代表的,只是名分,想转化为真正的权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绝不是一道谕旨那么简单的事情。
他冷静地想了想,现在他即使通过安德海,对两宫有所劝谏,慈禧也绝不会听从——毕竟自己只是一个五品的军官,要说在朝务上能有什么见识,任谁也不会相信。
说不得,只好救她一救了。关卓凡心想,且不说她以肉身布施,如意洲上那两晚的情分,只论不能让大事毁于一旦,自己便有非出手不可的必要。
(谢谢候鸟的打赏,言小的评价票,也感谢各位给赞的朋友)
*
顾命大臣的名单,确实是由肃顺所进拟的,但既然经过了大行皇帝的同意,那就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可是这份名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仅冷落了最有资格的恭王,而且名单中没有任何一名帝系的近支亲贵。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才把身为大行皇帝姐夫的六额驸景寿,放进了名单中,拿来搪塞天下悠悠之口。
这样一来,不仅清议都在为恭王抱不平,而且帝胤的势力,也自然而然地向恭王身边集合,让恭王的实力又有了进一步的增长。但恭王也有一桩头痛的事,那就是苦于没办法与两宫太后建立联系——要推翻肃顺,必须取得两宫的支持与谅解。虽然一向听说两位年轻的太后与肃顺不睦,特别是西宫太后,在还是懿贵妃的时候,就曾与肃顺发生过很大的龉龌,但现在世易时移,不知她们对作为顾命大臣的肃顺,观感有无改变?
“东太后,西太后”的说法,是从宫里流传出来的,起因是慈安太后搬进了烟波致爽殿旁边的东暖阁,而慈禧太后搬进了西暖阁,宫里头的人,为了方便,在私下里便称呼“东边儿的”,“西边儿的”,逐渐形成了这个说法。
凑巧的是,当恭王为无法联络两宫而苦恼时,两宫太后,也正为无法联络恭王而苦恼。
“关大哥,”安德海还是在西角门的老地方请关卓凡吃饭。国丧期间,不敢用酒,因此两个人坐在包间里,都只是喝茶,“肃顺是越来越嚣张了,今天又害主子生了好大的气。”
自从两次带关卓凡夜见懿贵妃,安德海对待关卓凡,更是与众不同。虽然不知道懿贵妃究竟对他说了些什么,但关卓凡是“自己人”,肯定毫无疑问。
“哦?”关卓凡故作惊讶,他很想听听是什么事,“肃顺在太后面前,还敢这么大胆?”
“我看他压根就没把两位太后放在眼里。”安德海恨恨地说,“就连年号,也敢擅定!”
新君登极,照例要改元,新的年号,该由顾命大臣提出几个备选,再请皇太后圈定。而肃顺不知是一时忘了,还是根本没把这个规矩当成一回事,径直把新年号写进谕旨,只待两位太后用过印,就要颁行天下。
新年号写的是“祺祥”,文意的好坏先不去说,这样藐视太后,却为多少通晓几分政事的慈禧太后所不能接受。
“先帝在日,也是这个规矩么?”慈禧太后看了一眼慈安太后,将谕旨向外一推,紧紧盯着肃顺说。
肃顺一时语塞,没想到被她捉住了漏洞。但他并不引以为咎,而是立刻便讲出一番大道理,从民生凋敝谈到国库空虚,从江北的捻匪谈到江南的“长毛”,强调现在人心惶惶,早定年号可以有利于稳定政局。口沫横飞地说到后来,干脆让人取来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六枚铮光瓦亮的崭新母钱,上面是“祺祥重宝”四个字。
“太后请看,这是钱样子!”肃顺指手划脚地说,“只要年号一颁,新钱立刻就可以开铸通行,民间的物价,也就可以稳定下来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事?”
这等于是在反诘太后,语气可以说是无礼已极。他所说的一番道理,虽然不错,但却始终弥补不了那个漏洞:拟几个备选的年号请太后当面圈定,又能花费几刻钟的时间?何以敢自作主张,连新钱的模子都做好了?这样赤裸裸的蔑视,就连忠厚的慈安太后,也觉得实在不像话。
然而事已至此,竟没办法不听他的,终不成把新钱的模版毁了重铸?只得忍气吞声,在谕旨上矜了印,回到宫中,自然大骂肃顺可恶。
“肃顺可恶!”关卓凡听完,当然也要做这样的表示,“难道就没办法治治他?”
“两位太后都说,要治他,非恭亲王不可,”安德海压低了声音说道,“只是不知道六爷是什么个打算,竟是一点声息也没有。”
我倒知道,关卓凡心中苦笑。他现在的处境,甚为尴尬,明明两头都视他为自己人,他却偏偏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做这个牵线搭桥的红娘。
自己是恭王派在热河的卧底,而且一卧就是半年。恭王有这样的心术,如果自己向太后明言,那两宫以后对恭王会是个什么观感,难说得很,对自己也不见得是个好事。
而自己缘何能取得太后的信任,就更难向恭王一方启齿——难道还能跑去对曹毓英说,自己跟年轻的太后之间,曾有过两夜风流?
“唉,难。”关卓凡不自觉地摇摇头。
“是啊,真是难。”安德海却误会了他的意思,悄声说:“主子跟东边儿说,实在不行,就要逼一逼六爷了。”
“哦,怎么个逼法?”
“说是要找个御史上折子,献议垂帘!”
“这……”关卓凡大惊失色。
*
*
找人公开献垂帘之议,是慈禧太后想出来的一着狠棋。自从她得到了大行皇帝赏下的那一方印,她的自信心便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是源于肃顺的失误。在如意洲的那一次,他错判了咸丰的意愿,贸然提出来按“钩弋夫人”的例子来处置懿贵妃,手段太烈,引起了咸丰极大的不安。虽然还不至于影响到咸丰对他的信任,但咸丰警惕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惨变,终于在临死前做出了这样的重大安排。
给皇后和懿贵妃的印,不是拿来看的,而是实实在在代表了最高的权力——凡是顾命大臣拟就的谕旨,不经两位太后用印,则视为无效。这等于是咸丰的遗命,为当时在场的王公大臣众目所见,即使跋扈如肃顺,也是不敢不承认的。问题在于,太后是否有权更动谕旨的内容?太后和顾命大臣之间,已经为此发生过几次激烈的交锋,但在肃顺的高压之下,结果都是以顾命一方的胜利而告终。
“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那这两方印章,还有什么用?”一向生性平和的慈安太后,被气得掉下了眼泪,“不等于把咱们就当成摆设了么?”
“姐姐说的是,”慈禧太后趁机说,“所以得想个法子,逼着老六他们,出来说话。”
慈安太后知道,她说的法子,就是那个“垂帘听政”的折子。
“妹妹,我还没弄明白。”慈安擦了擦眼泪,抱歉地说,“咱们现在不是也在听政吗?说要‘垂帘’,就是加一道帘子么?”
都是“听政”,却大不相同。慈禧便向她解释,现在的听政,是只能见顾命大臣,而垂帘听政,太后则可以召见所有的外官,这样一来,肃顺就不能再一手遮天。
“可是垂帘听政,肃顺他们能同意吗?”慈安提出了疑问。
自然是不会同意的,但慈禧的用意,原也没指望他们会同意。
“把水搅一搅,”慈禧说,“就算千年的老鳖,也要让他冒头。”
这又是指的恭王了,话虽然不好听,但道理是有的。这个折子一上,两宫便可以借机让京中的恭王,明白她们对肃顺不满的态度。
“也好,”慈安太后欣然点头,“肃顺这样跋扈,也该有人来说一说。”
“是啊。”慈禧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得意地想,一旦真的跟恭王取得联络,那就不仅仅是“说一说”的事情了。不过这一点,先不忙揭破,以免吓到了老实的慈安。何况,有这两方印在手里,即使恭王仍然不肯出头,她也准备了一记更厉害的杀招,来对付顾命大臣。
不是不许更动谕旨么?到时候,她打算干脆直接在那个奏折上矜印,公然表示接受所请。肃顺能有多厉害?偏要跟他斗一斗!
然而,年轻的慈禧,毕竟还是缺少了实际政务的历练,没能够想到,自己这个贸然的举动,必然招致顾命大臣的强烈反击,造成致命的后果。
关卓凡的大惊失色,为的就是这个原因——这哪里算是政治斗争?简直就是两位年轻的太后,在跟肃顺闹意气。若是以为掌握了两方印章,就可以为所欲为,那就不免大错特错了。印章所代表的,只是名分,想转化为真正的权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绝不是一道谕旨那么简单的事情。
他冷静地想了想,现在他即使通过安德海,对两宫有所劝谏,慈禧也绝不会听从——毕竟自己只是一个五品的军官,要说在朝务上能有什么见识,任谁也不会相信。
说不得,只好救她一救了。关卓凡心想,且不说她以肉身布施,如意洲上那两晚的情分,只论不能让大事毁于一旦,自己便有非出手不可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