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粉墙锦窗出画廊……出事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玉澜堂、德和园大戏楼之间,”慈禧插话,“是有一条夹道的,对吧?”
“是!”
“这条回廊,似乎是一直往上走的,那岂不是——”
慈禧的这个方位感,就不是慈安可比的了,关卓凡也不由心下佩服,说道:“太后圣明!——这条回廊,出了玉澜堂的东墙,就是凌空而架的了——下头就是玉澜堂和德和园之间的夹道,这一小段,可称之为‘廊桥’。”
“啊……”两宫皇太后都点头,“真是有趣。”
转过头,往南看,抄手游廊的尽头,阳光灿烂,果真是通到湖边儿的。
慈安兴致勃勃的,“咱们过去看看?”
“是,”关卓凡说道,“臣带路,两位皇太后请。”
一出抄手游廊,天蓝水碧,湖风扑面,人人心胸大畅。
“我还以为,”慈安笑道,“一推开藕香榭、夕佳楼、近西轩的西门,就是水了——我以为,它们的边缘,是架在水上的呢!还想着,到时候,可得叮嘱大伙儿小心着点儿,别一不留意,就掉到……呃,就把什么东西掉到水里头去了!”
微微一顿,“原来,湖边是有路的!还有汉白玉的石头栏杆——这个好!不仅安安稳稳的,还可以沿着湖边儿遛弯儿!”
关卓凡一笑,心说,原来,姐姐您也是会开脑洞的呀。
“是——还有,请两位皇太后留意,这条路——即玉澜堂西面沿湖过道,和乐寿堂前面——南面的沿湖过道,是相连的,母后皇太后如果兴致好,可以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到‘长廊’里头去——”
一边说,一边指点,“这条路——打这儿算起,一直到乐寿堂的西宫墙根儿,也算是一条游廊,西端接‘长廊’东端,母后皇太后自玉澜堂而‘长廊’,一直走到‘长廊’最西端的石丈亭,两里多的路,皆不受雨雪之侵。”
“啊……好,好,真是好!”
关卓凡请两位皇太后留意,狮子也要请各位书友留意:关卓凡口中的这条“游廊”,是本时空的颐和园,较原时空的颐和园,在外观上的最大的一个不同点。
原时空的颐和园,是没有这条游廊的。
多了这条游廊,玉澜堂的外观,并未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目下,两宫皇太后、关卓凡等驻足之处,是宜芸馆西配殿近西轩的西门,就整组玉澜堂建筑而言,已是后半部了,还有,这儿是玉澜堂的侧面,有所增减,视觉上,影响不大。
发生重大变化的,是乐寿堂。
乐寿堂的南墙,是“粉墙”,也就是白墙,墙上开了一溜儿“什锦灯窗”——南北两面各有一层玻璃,内置烛台,犹如一个大号的“气死风灯”——每一个“灯窗”的形状,都不相同,远远看去,粉墙锦窗,十分养眼。
夜晚的时候,点燃蜡烛,“灯窗”的作用,便仿佛宫灯了。
乐寿堂坐北朝南,南面是正面,而且,不同于玉澜堂的南北长、东西窄,整个乐寿堂“组团”,基本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接近正方形的格局,因此,乐寿堂的“门面”——正门加上两侧宫墙——远比玉澜堂来的宽阔,粉墙如带,锦窗星罗,是颐和园重要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本时空,粉墙、灯窗,一如原时空;区别在于,墙外亦如墙内——墙内是抄手游廊,墙外,也是“抄手游廊”。
这样一来,乐寿堂的外观,就不是单纯的粉墙锦窗了,而是一条“画廊”,白墙、灯窗,成为了“画廊”的一部分。
关卓凡之所以要做这样子的改动,是他发现,对玉澜堂的居住者来说,原时空颐和园的设计,有一个重大的缺陷。
玉澜堂、乐寿堂位于昆明湖的东北角,皆坐北朝南,其中,玉澜堂位于昆明湖东岸,西面临水,乐寿堂位于昆明湖北岸,南面临水,二者相连,形成的夹角,就是昆明湖的“东北角”了,因此,如果不坐船,由玉澜堂西去,乐寿堂为必经之路;反过来也一样——由乐寿堂东去,玉澜堂为必经之路。
问题在于,颐和园的殿阁,集中于万寿山南麓,其中,东部,即玉澜堂、乐寿堂所在的区域,算是“起居区”——生活区;“游观区”,却是在中部和西部,譬如,万寿山乃至整个颐和园最重要的中轴建筑——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等等,都在中部。
还有,“游观”的最重要的路径——长廊,其东端“邀月门”,就是乐寿堂西跨院的西门——也即是整个乐寿堂“组团”的西门。
玉澜堂往东是仁寿殿;仁寿殿再往东,就出了颐和园,因此,慈禧如果“借道”玉澜堂东去,主要就是去仁寿殿,但仁寿殿为“皇太后”正殿,一年之中,只有万寿及极少数最重大的节日,才会启用,其中,冬天的节日,还多半不会在颐和园过,因此,慈禧“借道”玉澜堂去仁寿殿的机会,是很少的。
当然,“借道”玉澜堂,亦可沿昆明湖东岸南下,不过,如前所述,颐和园的殿阁,集中于万寿山南麓,昆明湖东岸,重要的殿阁,只有文昌阁一处,而这肯定不是慈禧感兴趣的地方。
如果慈禧想去蓬莱岛什么的,坐船比传轿更加方便、舒爽,根本用不着兜个圈子,“借道”玉澜堂,沿东岸南下的。
同玉澜堂一样,乐寿堂也有自己的“私家码头”——一出正门就是了,码头还有个名目,叫做“水木自亲”。
就是说,慈禧“借道”玉澜堂的时候很少,慈安“借道”乐寿堂的时候,却是很多的——主要的“游观区”,在乐寿堂西边儿嘛。
“借道”,有两种“借”法。
一种是自玉澜堂和乐寿堂共有的那道垂花门——即玉澜堂“后庭”的西门、乐寿堂东跨院的东门——入乐寿堂,横穿过整个乐寿堂,自其西跨院西门“邀月门”进入“长廊”。
当然,自连通玉澜堂“后庭”西墙抄手游廊和乐寿堂东跨院南墙抄手游廊的角门,亦可入乐寿堂,不过,以母后皇太后的身份,一般来说,不会走这个小门。
另一种“借”法,不入乐寿堂,沿着湖边,靠着乐寿堂的南宫墙,一直走到乐寿堂西跨院的西墙根儿,然后右转,拾阶进入“长廊”。
第一种“借”法,如果两宫皇太后一起行动,自然没有什么,可是,不可能总是“一起行动”啊,大多数的时候,大约还是自个儿玩儿自个儿的,这种情形下,母后皇太后“借道”乐寿堂,是不是有点儿小尴尬呢?
那就第二种“借”法吧——天气好的时候,沿着湖边儿“遛弯儿”,也是一件很舒爽的事情呀!
可是,如果天气不好呢?下雨、下雪、大毒日头呢?
呃……
所以,关卓凡决定,要替这条路加一个“棚子”。
于是,乐寿堂的南宫墙外,就多了一条“抄手游廊”。
慈禧自然不晓得,这条“抄手游廊”,其实是专为慈安修的,在她眼里,游廊的主体,既然在她的乐寿堂的地头上,就是为她修的。
她是这样子理解的:乐寿堂虽也临水,不过是正面临水,人在院内,视线为南宫墙所阻,比不得玉澜堂那般“亲水”,这条游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憾——站在廊内,无惧雨雪之侵,极目水天,不也是很惬意的一件事情吗?
正想发表自己的意见,身后传来了急匆匆的脚步声,听着还还不止一个人,大伙儿不由回过头去,只见沿湖过道上,一个轩军近卫团的军官,领着一个蓝宝石顶子的官员,快步走来。
这个官员,两宫皇太后和皇帝都认得,军机处的“达拉密”——军机章京领班之一的徐用仪,他的本衔是太仆寺少卿,正四品,但赏戴三品顶戴,因此,顶子不是四品的青金石,而是三品的蓝宝石。
三个女人都转过了一个念头:一定是有紧要公务了,不然,不至于在皇帝、皇夫奉两宫皇太后移跸的时候,军机章京领班亲自“追杀”到颐和园来。
轩军近卫团的军官举手行礼:“报告——军机处有紧要公务呈禀!”
说罢,让过一边。
徐用仪打下千儿去:“太仆寺少卿、领班军机章京臣徐用仪恭请两位皇太后和皇上圣安!”
慈安、慈禧和皇帝都留意到,徐用仪的手里,还捏着一封“禀帖”。
慈安点了点头,“起来吧。”
然后,转向慈禧和皇帝,“湖边儿风大,妹妹,皇帝,咱们进院子里说话吧。”
慈禧和皇帝自然明白,这是“回避”的意思——两宫皇太后已经“撤帘”,皇帝名义上虽然“亲政”了,但奉懿旨“读书”,都不宜与闻政务。
慈禧很想看一眼关卓凡看过禀帖之后的表情的变化,不过,慈安既这么说了,自然不能不答应,“好,咱们过去吧。”
关卓凡和徐用仪微微欠身,以示相送。
待两宫皇太后一行人转进了玉澜堂“后庭”的抄手游廊,徐用仪上前一步,低声说道:“王爷,这是外务部送过来的——普鲁士那头儿,出状况了!”
说罢,将“禀帖”递了过来。
*chaptererror;
“玉澜堂、德和园大戏楼之间,”慈禧插话,“是有一条夹道的,对吧?”
“是!”
“这条回廊,似乎是一直往上走的,那岂不是——”
慈禧的这个方位感,就不是慈安可比的了,关卓凡也不由心下佩服,说道:“太后圣明!——这条回廊,出了玉澜堂的东墙,就是凌空而架的了——下头就是玉澜堂和德和园之间的夹道,这一小段,可称之为‘廊桥’。”
“啊……”两宫皇太后都点头,“真是有趣。”
转过头,往南看,抄手游廊的尽头,阳光灿烂,果真是通到湖边儿的。
慈安兴致勃勃的,“咱们过去看看?”
“是,”关卓凡说道,“臣带路,两位皇太后请。”
一出抄手游廊,天蓝水碧,湖风扑面,人人心胸大畅。
“我还以为,”慈安笑道,“一推开藕香榭、夕佳楼、近西轩的西门,就是水了——我以为,它们的边缘,是架在水上的呢!还想着,到时候,可得叮嘱大伙儿小心着点儿,别一不留意,就掉到……呃,就把什么东西掉到水里头去了!”
微微一顿,“原来,湖边是有路的!还有汉白玉的石头栏杆——这个好!不仅安安稳稳的,还可以沿着湖边儿遛弯儿!”
关卓凡一笑,心说,原来,姐姐您也是会开脑洞的呀。
“是——还有,请两位皇太后留意,这条路——即玉澜堂西面沿湖过道,和乐寿堂前面——南面的沿湖过道,是相连的,母后皇太后如果兴致好,可以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到‘长廊’里头去——”
一边说,一边指点,“这条路——打这儿算起,一直到乐寿堂的西宫墙根儿,也算是一条游廊,西端接‘长廊’东端,母后皇太后自玉澜堂而‘长廊’,一直走到‘长廊’最西端的石丈亭,两里多的路,皆不受雨雪之侵。”
“啊……好,好,真是好!”
关卓凡请两位皇太后留意,狮子也要请各位书友留意:关卓凡口中的这条“游廊”,是本时空的颐和园,较原时空的颐和园,在外观上的最大的一个不同点。
原时空的颐和园,是没有这条游廊的。
多了这条游廊,玉澜堂的外观,并未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目下,两宫皇太后、关卓凡等驻足之处,是宜芸馆西配殿近西轩的西门,就整组玉澜堂建筑而言,已是后半部了,还有,这儿是玉澜堂的侧面,有所增减,视觉上,影响不大。
发生重大变化的,是乐寿堂。
乐寿堂的南墙,是“粉墙”,也就是白墙,墙上开了一溜儿“什锦灯窗”——南北两面各有一层玻璃,内置烛台,犹如一个大号的“气死风灯”——每一个“灯窗”的形状,都不相同,远远看去,粉墙锦窗,十分养眼。
夜晚的时候,点燃蜡烛,“灯窗”的作用,便仿佛宫灯了。
乐寿堂坐北朝南,南面是正面,而且,不同于玉澜堂的南北长、东西窄,整个乐寿堂“组团”,基本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接近正方形的格局,因此,乐寿堂的“门面”——正门加上两侧宫墙——远比玉澜堂来的宽阔,粉墙如带,锦窗星罗,是颐和园重要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本时空,粉墙、灯窗,一如原时空;区别在于,墙外亦如墙内——墙内是抄手游廊,墙外,也是“抄手游廊”。
这样一来,乐寿堂的外观,就不是单纯的粉墙锦窗了,而是一条“画廊”,白墙、灯窗,成为了“画廊”的一部分。
关卓凡之所以要做这样子的改动,是他发现,对玉澜堂的居住者来说,原时空颐和园的设计,有一个重大的缺陷。
玉澜堂、乐寿堂位于昆明湖的东北角,皆坐北朝南,其中,玉澜堂位于昆明湖东岸,西面临水,乐寿堂位于昆明湖北岸,南面临水,二者相连,形成的夹角,就是昆明湖的“东北角”了,因此,如果不坐船,由玉澜堂西去,乐寿堂为必经之路;反过来也一样——由乐寿堂东去,玉澜堂为必经之路。
问题在于,颐和园的殿阁,集中于万寿山南麓,其中,东部,即玉澜堂、乐寿堂所在的区域,算是“起居区”——生活区;“游观区”,却是在中部和西部,譬如,万寿山乃至整个颐和园最重要的中轴建筑——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等等,都在中部。
还有,“游观”的最重要的路径——长廊,其东端“邀月门”,就是乐寿堂西跨院的西门——也即是整个乐寿堂“组团”的西门。
玉澜堂往东是仁寿殿;仁寿殿再往东,就出了颐和园,因此,慈禧如果“借道”玉澜堂东去,主要就是去仁寿殿,但仁寿殿为“皇太后”正殿,一年之中,只有万寿及极少数最重大的节日,才会启用,其中,冬天的节日,还多半不会在颐和园过,因此,慈禧“借道”玉澜堂去仁寿殿的机会,是很少的。
当然,“借道”玉澜堂,亦可沿昆明湖东岸南下,不过,如前所述,颐和园的殿阁,集中于万寿山南麓,昆明湖东岸,重要的殿阁,只有文昌阁一处,而这肯定不是慈禧感兴趣的地方。
如果慈禧想去蓬莱岛什么的,坐船比传轿更加方便、舒爽,根本用不着兜个圈子,“借道”玉澜堂,沿东岸南下的。
同玉澜堂一样,乐寿堂也有自己的“私家码头”——一出正门就是了,码头还有个名目,叫做“水木自亲”。
就是说,慈禧“借道”玉澜堂的时候很少,慈安“借道”乐寿堂的时候,却是很多的——主要的“游观区”,在乐寿堂西边儿嘛。
“借道”,有两种“借”法。
一种是自玉澜堂和乐寿堂共有的那道垂花门——即玉澜堂“后庭”的西门、乐寿堂东跨院的东门——入乐寿堂,横穿过整个乐寿堂,自其西跨院西门“邀月门”进入“长廊”。
当然,自连通玉澜堂“后庭”西墙抄手游廊和乐寿堂东跨院南墙抄手游廊的角门,亦可入乐寿堂,不过,以母后皇太后的身份,一般来说,不会走这个小门。
另一种“借”法,不入乐寿堂,沿着湖边,靠着乐寿堂的南宫墙,一直走到乐寿堂西跨院的西墙根儿,然后右转,拾阶进入“长廊”。
第一种“借”法,如果两宫皇太后一起行动,自然没有什么,可是,不可能总是“一起行动”啊,大多数的时候,大约还是自个儿玩儿自个儿的,这种情形下,母后皇太后“借道”乐寿堂,是不是有点儿小尴尬呢?
那就第二种“借”法吧——天气好的时候,沿着湖边儿“遛弯儿”,也是一件很舒爽的事情呀!
可是,如果天气不好呢?下雨、下雪、大毒日头呢?
呃……
所以,关卓凡决定,要替这条路加一个“棚子”。
于是,乐寿堂的南宫墙外,就多了一条“抄手游廊”。
慈禧自然不晓得,这条“抄手游廊”,其实是专为慈安修的,在她眼里,游廊的主体,既然在她的乐寿堂的地头上,就是为她修的。
她是这样子理解的:乐寿堂虽也临水,不过是正面临水,人在院内,视线为南宫墙所阻,比不得玉澜堂那般“亲水”,这条游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憾——站在廊内,无惧雨雪之侵,极目水天,不也是很惬意的一件事情吗?
正想发表自己的意见,身后传来了急匆匆的脚步声,听着还还不止一个人,大伙儿不由回过头去,只见沿湖过道上,一个轩军近卫团的军官,领着一个蓝宝石顶子的官员,快步走来。
这个官员,两宫皇太后和皇帝都认得,军机处的“达拉密”——军机章京领班之一的徐用仪,他的本衔是太仆寺少卿,正四品,但赏戴三品顶戴,因此,顶子不是四品的青金石,而是三品的蓝宝石。
三个女人都转过了一个念头:一定是有紧要公务了,不然,不至于在皇帝、皇夫奉两宫皇太后移跸的时候,军机章京领班亲自“追杀”到颐和园来。
轩军近卫团的军官举手行礼:“报告——军机处有紧要公务呈禀!”
说罢,让过一边。
徐用仪打下千儿去:“太仆寺少卿、领班军机章京臣徐用仪恭请两位皇太后和皇上圣安!”
慈安、慈禧和皇帝都留意到,徐用仪的手里,还捏着一封“禀帖”。
慈安点了点头,“起来吧。”
然后,转向慈禧和皇帝,“湖边儿风大,妹妹,皇帝,咱们进院子里说话吧。”
慈禧和皇帝自然明白,这是“回避”的意思——两宫皇太后已经“撤帘”,皇帝名义上虽然“亲政”了,但奉懿旨“读书”,都不宜与闻政务。
慈禧很想看一眼关卓凡看过禀帖之后的表情的变化,不过,慈安既这么说了,自然不能不答应,“好,咱们过去吧。”
关卓凡和徐用仪微微欠身,以示相送。
待两宫皇太后一行人转进了玉澜堂“后庭”的抄手游廊,徐用仪上前一步,低声说道:“王爷,这是外务部送过来的——普鲁士那头儿,出状况了!”
说罢,将“禀帖”递了过来。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