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强国大计(上)(五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连十多天,朱由崧也没有上朝。由金皇后和几个妃子陪着,御酒盛宴,满汉全席,听歌看舞,琴棋书画,夜夜笙箫,这半个月朱由崧真正享受到了帝王生活。
现在的大明朝,已经远远不是四年前朱由崧刚穿越过来时的大明了。
内忧外患,千疮百孔,风雨飘摇,危如累卵的局面早已经不复存在了。党争祸国,军阀割据,流民遍地,盗贼蜂起,鞑子肆虐,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了。
现在的大明朝,鞑子被驱,李自成、张献忠、郑芝龙等巨鳄悍匪都真心归顺了朝廷,如此大的匪患,连根被拔,就连盘踞台湾多年的红毛子都被荡平了。
国内的小股匪患被震慑,加上内阁这几年推行朱由崧的减赋减税,扶弱赈灾,发展农商,向富人征税,百官带头纳税等等政策,小股匪贼纷纷解散,有的主动向地方官府投降请罪,归附朝廷,成为顺民。有的自毁山头,销声匿迹。
大明朝出现了少有的安定局面,政通人和,百姓各安生业,经济走上复苏的快车道。
亏空了多年的国库终于有底了,内帑也逐年富足起来。
至于关外野心勃勃的大清和不甘心落后的草原雄鹰蒙古鞑子,对大明仍然虎视眈眈。
但是现在他们对朱由崧来说已经构不成心腹大患了,只不过是疥癣之疾。
朱由崧终于可以高枕无忧的活一阵子了。
不过这些安逸的帝王日子,并没有消磨朱由崧的奋进意志,如果说从穿越过来到现在,这五年的时间是他的复国计划,是为了生存,为光复大明而战。
那么接下来,该推进他的强国大计了。
弱肉强食永远都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人类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一类生物,当然要适用于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关于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在达尔文发现之前,早就定下来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小到一个动植物,大到一个邦国,只要在这个自然界之中概莫能外。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穿越之前,朱由崧已经接受了这样的思想。因此朱由崧必须推行他的强国大计,决不能安于现状,徘徊不前,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只能害人害己,祸及子孙后代。
图强求存,王霸天下,太远大的目标不敢说,在这个地球上凡是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都得是他的领地,所有两条腿走路会说话的动物,都得俯首称臣,年年纳贡。
为了这样一个目标,他更得推行强国计划。
强国必强军,他当然得从铸练新军开始。
其实朱由崧早有心整顿军队了,就算不推行强国计划,这一项革新也势在必行。
因为朱由崧手下的军队数量是不少,但大都是些明朝的旧军队改编过来的。原来的京营兵和锦衣卫就不用说了,四镇军阀,还有左良玉的军队,即各省的地方军队,加上收编的各股流贼,李自成的,张献忠的,包括郑家军,真是五花八门儿,良莠不齐。
朱由崧第一次练兵,因时间紧迫,那是让刘肇基给他训练了一支御营新军,规模很小,数量有限,只有几千人,经过这么多场战争,也已经是千疮百孔,面目全非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战争的需要了。
现在也有时间和国力了,大明朝上百万军队,必须进行改革,铸练新军,淘汰那些乌合之众,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改变军队参差不齐的局面。
因此朱由崧这半个月,除了和美妃吃喝玩乐过宫廷生活之外,就在考虑这些问题,如今已经成熟了。
今天是他凯旋还京后的第一次大朝,又叫早朝。
天不亮,文武百官就在午朝门外候着了。
一直到御鼓响了三通,朱由崧高坐在八宝金殿,宫门大开,百官鱼贯而入。
按品级秩序排列,站好之后,跪倒在地,往上磕头,并山呼万岁。
这样的阵势,朱由崧在御驾亲征期间也常有。但是只有现在,也就是只有他坐在京城的八宝金殿上,接受百官的朝拜,最为正式,也最能令他找到君临天下的感觉。
“众爱卿免礼平身。”朱由崧接受百官朝拜,满面春风,心情十分的畅快。
“谢万岁。”百官齐声答应着,站了起来,仍然排列整齐,听候圣训。
大太监卢九德用他那特殊的嗓音喊道:“有本早奏,无本卷帘退朝——”
这就是古代帝王的上朝办公模式,文武百官四更天起来就得梳洗打扮,然后文官坐轿,武将骑马,赶到午朝门外,一直在等。
等到太阳升起的老高,皇上坐在那里,太监这样喊,如果无人答言,太监就可以直接宣布退朝了,然后文武百官就可以回去了。
但是今天可不同。卢九德话音刚落,就听有人喊,“臣有本上奏。”
内阁首辅高弘图出班施礼,奏报了这几年的内阁情况,然后把折子呈给了朱由崧。
有太监呈递过来,朱由崧放到了龙书案上,然后是六部高官奏报,朱由松一摆手打断他们,让他们把折子全都呈上来。
这几年他不在朝中,内阁六部这些衙门肯定有一些奏折,他要一一听奏报再看奏折,就算不累死,也没那个时间。
朱由崧可不想当崇祯,事必躬亲。又用人,又怀疑人。谁都不相信。袁崇焕,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可以说个个都是大明朝的顶梁柱,可是崇祯皇帝谁都不信任,因此这些人除了洪承畴投靠鞑子当了汉奸,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要不然,李自成的军队能攻进北京吗?就算吴三桂投降了鞑子,打开山海关的大门,那又能如何?区区10万八旗,当时的大明何止雄师百万,如果崇祯帝能很好的驾驭,皇太极和多尔衮多铎之辈早就淹没在明军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可是崇祯帝一边用人家,一边怀疑人家,还派人监视人家,令鞑子闻风丧胆的袁崇焕被处以极刑,威名赫赫的孙承宗被下狱了,用的时候从监狱里提出来,不用的时候再放到监狱里,还有孙传庭是被活活累死的。卢象升虽然死于鞑子之手,其实,他是被自己人害死的。崇祯皇帝最信任的洪承畴被鞑子俘虏之后,崇祯帝在北京为他亲自祭拜英灵,悼念追文时,而洪承畴已经跪拜在皇太极驾前俯首称臣了,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笑柄。
这些肱骨之臣死走逃亡,朝内党争愈演愈烈,文武百官离心离德,如一盘散沙。
才令李自成的农民军和关外的鞑子有了可乘之机。从这上面说,刚愎自用生性多疑问的崇祯皇帝是自己把自己逼得上吊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何况这面镜子并未远去,朱由崧当然不能走他的老路,文武百官份内例行公事,他不需多问。交由内阁和司礼监即可,他完全放权,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必要的时候再奏报他这个帝王定夺。
因此,内阁六部积压了几年的折子,今天朱由崧几句话便处理完了。百官奏完了之后,下面该他这个帝王推行他的强国大计了。
一连十多天,朱由崧也没有上朝。由金皇后和几个妃子陪着,御酒盛宴,满汉全席,听歌看舞,琴棋书画,夜夜笙箫,这半个月朱由崧真正享受到了帝王生活。
现在的大明朝,已经远远不是四年前朱由崧刚穿越过来时的大明了。
内忧外患,千疮百孔,风雨飘摇,危如累卵的局面早已经不复存在了。党争祸国,军阀割据,流民遍地,盗贼蜂起,鞑子肆虐,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了。
现在的大明朝,鞑子被驱,李自成、张献忠、郑芝龙等巨鳄悍匪都真心归顺了朝廷,如此大的匪患,连根被拔,就连盘踞台湾多年的红毛子都被荡平了。
国内的小股匪患被震慑,加上内阁这几年推行朱由崧的减赋减税,扶弱赈灾,发展农商,向富人征税,百官带头纳税等等政策,小股匪贼纷纷解散,有的主动向地方官府投降请罪,归附朝廷,成为顺民。有的自毁山头,销声匿迹。
大明朝出现了少有的安定局面,政通人和,百姓各安生业,经济走上复苏的快车道。
亏空了多年的国库终于有底了,内帑也逐年富足起来。
至于关外野心勃勃的大清和不甘心落后的草原雄鹰蒙古鞑子,对大明仍然虎视眈眈。
但是现在他们对朱由崧来说已经构不成心腹大患了,只不过是疥癣之疾。
朱由崧终于可以高枕无忧的活一阵子了。
不过这些安逸的帝王日子,并没有消磨朱由崧的奋进意志,如果说从穿越过来到现在,这五年的时间是他的复国计划,是为了生存,为光复大明而战。
那么接下来,该推进他的强国大计了。
弱肉强食永远都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人类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一类生物,当然要适用于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关于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在达尔文发现之前,早就定下来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小到一个动植物,大到一个邦国,只要在这个自然界之中概莫能外。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穿越之前,朱由崧已经接受了这样的思想。因此朱由崧必须推行他的强国大计,决不能安于现状,徘徊不前,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只能害人害己,祸及子孙后代。
图强求存,王霸天下,太远大的目标不敢说,在这个地球上凡是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都得是他的领地,所有两条腿走路会说话的动物,都得俯首称臣,年年纳贡。
为了这样一个目标,他更得推行强国计划。
强国必强军,他当然得从铸练新军开始。
其实朱由崧早有心整顿军队了,就算不推行强国计划,这一项革新也势在必行。
因为朱由崧手下的军队数量是不少,但大都是些明朝的旧军队改编过来的。原来的京营兵和锦衣卫就不用说了,四镇军阀,还有左良玉的军队,即各省的地方军队,加上收编的各股流贼,李自成的,张献忠的,包括郑家军,真是五花八门儿,良莠不齐。
朱由崧第一次练兵,因时间紧迫,那是让刘肇基给他训练了一支御营新军,规模很小,数量有限,只有几千人,经过这么多场战争,也已经是千疮百孔,面目全非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战争的需要了。
现在也有时间和国力了,大明朝上百万军队,必须进行改革,铸练新军,淘汰那些乌合之众,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改变军队参差不齐的局面。
因此朱由崧这半个月,除了和美妃吃喝玩乐过宫廷生活之外,就在考虑这些问题,如今已经成熟了。
今天是他凯旋还京后的第一次大朝,又叫早朝。
天不亮,文武百官就在午朝门外候着了。
一直到御鼓响了三通,朱由崧高坐在八宝金殿,宫门大开,百官鱼贯而入。
按品级秩序排列,站好之后,跪倒在地,往上磕头,并山呼万岁。
这样的阵势,朱由崧在御驾亲征期间也常有。但是只有现在,也就是只有他坐在京城的八宝金殿上,接受百官的朝拜,最为正式,也最能令他找到君临天下的感觉。
“众爱卿免礼平身。”朱由崧接受百官朝拜,满面春风,心情十分的畅快。
“谢万岁。”百官齐声答应着,站了起来,仍然排列整齐,听候圣训。
大太监卢九德用他那特殊的嗓音喊道:“有本早奏,无本卷帘退朝——”
这就是古代帝王的上朝办公模式,文武百官四更天起来就得梳洗打扮,然后文官坐轿,武将骑马,赶到午朝门外,一直在等。
等到太阳升起的老高,皇上坐在那里,太监这样喊,如果无人答言,太监就可以直接宣布退朝了,然后文武百官就可以回去了。
但是今天可不同。卢九德话音刚落,就听有人喊,“臣有本上奏。”
内阁首辅高弘图出班施礼,奏报了这几年的内阁情况,然后把折子呈给了朱由崧。
有太监呈递过来,朱由崧放到了龙书案上,然后是六部高官奏报,朱由松一摆手打断他们,让他们把折子全都呈上来。
这几年他不在朝中,内阁六部这些衙门肯定有一些奏折,他要一一听奏报再看奏折,就算不累死,也没那个时间。
朱由崧可不想当崇祯,事必躬亲。又用人,又怀疑人。谁都不相信。袁崇焕,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可以说个个都是大明朝的顶梁柱,可是崇祯皇帝谁都不信任,因此这些人除了洪承畴投靠鞑子当了汉奸,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要不然,李自成的军队能攻进北京吗?就算吴三桂投降了鞑子,打开山海关的大门,那又能如何?区区10万八旗,当时的大明何止雄师百万,如果崇祯帝能很好的驾驭,皇太极和多尔衮多铎之辈早就淹没在明军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可是崇祯帝一边用人家,一边怀疑人家,还派人监视人家,令鞑子闻风丧胆的袁崇焕被处以极刑,威名赫赫的孙承宗被下狱了,用的时候从监狱里提出来,不用的时候再放到监狱里,还有孙传庭是被活活累死的。卢象升虽然死于鞑子之手,其实,他是被自己人害死的。崇祯皇帝最信任的洪承畴被鞑子俘虏之后,崇祯帝在北京为他亲自祭拜英灵,悼念追文时,而洪承畴已经跪拜在皇太极驾前俯首称臣了,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笑柄。
这些肱骨之臣死走逃亡,朝内党争愈演愈烈,文武百官离心离德,如一盘散沙。
才令李自成的农民军和关外的鞑子有了可乘之机。从这上面说,刚愎自用生性多疑问的崇祯皇帝是自己把自己逼得上吊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何况这面镜子并未远去,朱由崧当然不能走他的老路,文武百官份内例行公事,他不需多问。交由内阁和司礼监即可,他完全放权,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必要的时候再奏报他这个帝王定夺。
因此,内阁六部积压了几年的折子,今天朱由崧几句话便处理完了。百官奏完了之后,下面该他这个帝王推行他的强国大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