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圣人荀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先秦时代,荀子在世,在汇集天下著名学者的齐国稷下学宫,荀子被称“最为老师”,可以理解为与孔子并肩的圣人。
荀子去世之后,对荀子的评价依然很高。“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天下不治,孙卿不遇时也。德若尧禹,世少知之;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呜呼!贤哉!宜为帝王。”①评论者认为观察荀子的言行,即使孔子也不能超过。他的贤明可以做帝王,推崇荀子为当代的圣人。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荀子的学生李斯将荀子的学说在国家制度中付诸实践,荀子自然也要被摆在圣人的位置。
到汉代,汉武帝采用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既推崇孔孟,也赞扬荀子。司马迁编写第一部中华历史的鸿篇巨著《史记》,将孟子和荀子并列,合写在一篇传记里,足以证明荀子在汉代的地位。
文学家、经学家刘向把流传在世间的荀子三百多篇著作,整理编选出三十二篇,起名叫《孙卿新书》。并且在他写的《孙卿新书叙录》里称赞荀子,“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乎王!”君王如果用了荀子的思想,就可以称王天下。荀子与孔子等同,都是圣人。
到唐代,虽然佛教盛行,儒学稍处边缘,但对荀子的评价仍然很高。唐代中叶的经学家杨惊,把汉代刘向编定的《孙卿新书》改名为《荀子》,在社会上刊印流传。他在书的前面写了一篇序,评价荀子是“真名士之士,王者之师”。能够做帝王老师的人,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人。
与杨惊同时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刘禹锡也都很敬佩荀子。在他们的文章里有许多观点都继承了荀子的思想。
唐代大儒韩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读荀》。谈他读《荀子》一书之后的感想。韩愈对荀子的评价也很高。但是,他在将荀子和孟子相比较的时候,认为荀子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大醇而小疵”,不如孟子“醇乎醇”。这个评价本来不是贬义,说的是真实情况。孟子对孔子的儒家学说是全面继承,当然是“醇乎醇”。而荀子是在儒学的基础上,吸取百家之长,计对社会实践的需要对孔子的思想有扬有弃,站在维护孔子思想的角度看,当然是“大醇而小疵”。可是韩愈的这句话,到后来竟然成为荀子的罪名。这是后话,以后再说。
汉代和唐代为什么如此推崇荀子?
原因有二。一是汉代的政治需要。汉代继承秦国的制度。支撑这种制度的思想基础,不是别的,是荀子的理论。荀子的思想不仅存在于荀子的书本里,还存在于汉代的政治制度中。司马迁总结汉代的礼乐制度,在《史记》中所写的《礼书》和《乐书》,几乎全部抄的是荀子的《礼论》和《乐论》。这说明,荀子的思想在汉代已经融入国家制度。
第二个原因,是荀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在汉代的社会生活当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有的是掌权的官员,有的是著名的经学家。荀子的亲授弟子张苍,秦朝时为御史,到汉代,先后担任过汉王朝的代相、计相、主计。汉文帝时又任丞相。为汉王朝理政数十年,他也将荀子的治国理论付诸社会实践。荀子的学生浮邱伯,是汉代著名儒士,在长安教授学生,影响也很广。
国家的政治制度吸收了荀子的思想,当权者是荀子的学生,荀子的思想在汉代被推崇,便是很自然的事情。
总之,汉唐一千一百年间,对荀子的评价很高。但是也暗藏着贬责的危机。汉文帝在太学设立专职讲授《孟子》的博士,却没有设立专职讲授《荀子》的博士。这是为什么?其原因恐怕是另有隐情。
先秦时代,荀子在世,在汇集天下著名学者的齐国稷下学宫,荀子被称“最为老师”,可以理解为与孔子并肩的圣人。
荀子去世之后,对荀子的评价依然很高。“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天下不治,孙卿不遇时也。德若尧禹,世少知之;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呜呼!贤哉!宜为帝王。”①评论者认为观察荀子的言行,即使孔子也不能超过。他的贤明可以做帝王,推崇荀子为当代的圣人。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荀子的学生李斯将荀子的学说在国家制度中付诸实践,荀子自然也要被摆在圣人的位置。
到汉代,汉武帝采用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既推崇孔孟,也赞扬荀子。司马迁编写第一部中华历史的鸿篇巨著《史记》,将孟子和荀子并列,合写在一篇传记里,足以证明荀子在汉代的地位。
文学家、经学家刘向把流传在世间的荀子三百多篇著作,整理编选出三十二篇,起名叫《孙卿新书》。并且在他写的《孙卿新书叙录》里称赞荀子,“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乎王!”君王如果用了荀子的思想,就可以称王天下。荀子与孔子等同,都是圣人。
到唐代,虽然佛教盛行,儒学稍处边缘,但对荀子的评价仍然很高。唐代中叶的经学家杨惊,把汉代刘向编定的《孙卿新书》改名为《荀子》,在社会上刊印流传。他在书的前面写了一篇序,评价荀子是“真名士之士,王者之师”。能够做帝王老师的人,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人。
与杨惊同时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刘禹锡也都很敬佩荀子。在他们的文章里有许多观点都继承了荀子的思想。
唐代大儒韩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读荀》。谈他读《荀子》一书之后的感想。韩愈对荀子的评价也很高。但是,他在将荀子和孟子相比较的时候,认为荀子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大醇而小疵”,不如孟子“醇乎醇”。这个评价本来不是贬义,说的是真实情况。孟子对孔子的儒家学说是全面继承,当然是“醇乎醇”。而荀子是在儒学的基础上,吸取百家之长,计对社会实践的需要对孔子的思想有扬有弃,站在维护孔子思想的角度看,当然是“大醇而小疵”。可是韩愈的这句话,到后来竟然成为荀子的罪名。这是后话,以后再说。
汉代和唐代为什么如此推崇荀子?
原因有二。一是汉代的政治需要。汉代继承秦国的制度。支撑这种制度的思想基础,不是别的,是荀子的理论。荀子的思想不仅存在于荀子的书本里,还存在于汉代的政治制度中。司马迁总结汉代的礼乐制度,在《史记》中所写的《礼书》和《乐书》,几乎全部抄的是荀子的《礼论》和《乐论》。这说明,荀子的思想在汉代已经融入国家制度。
第二个原因,是荀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在汉代的社会生活当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有的是掌权的官员,有的是著名的经学家。荀子的亲授弟子张苍,秦朝时为御史,到汉代,先后担任过汉王朝的代相、计相、主计。汉文帝时又任丞相。为汉王朝理政数十年,他也将荀子的治国理论付诸社会实践。荀子的学生浮邱伯,是汉代著名儒士,在长安教授学生,影响也很广。
国家的政治制度吸收了荀子的思想,当权者是荀子的学生,荀子的思想在汉代被推崇,便是很自然的事情。
总之,汉唐一千一百年间,对荀子的评价很高。但是也暗藏着贬责的危机。汉文帝在太学设立专职讲授《孟子》的博士,却没有设立专职讲授《荀子》的博士。这是为什么?其原因恐怕是另有隐情。